葎草的介紹中藥
葎草多年生莖蔓草本植物。可防止水土流失,還能入藥治病。它的嫩莖和葉可做食草動物飼料;其性甘苦寒,能入藥治病。它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內(nèi)服可治腎盂腎炎等;外用可治癰癤腫毒,濕疹等。什么是葎草?葎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葎草的資料,歡迎閱讀。
葎草的介紹
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的全草。9~10月收獲,選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雜質(zhì),曬干。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生于路旁、溝邊濕地,村寨籬笆上或林緣灌叢???、甘,性寒,歸肺、腎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肺熱咳嗽、肺癰、虛熱煩渴、熱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熱毒瘡瘍、皮膚瘙癢等病證。
別名
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來毒草、葛葎草、澀蘿蔓、割人藤、苦瓜藤、鋸鋸藤、拉拉藤、五爪龍、大葉五爪龍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甘、苦、寒。
歸經(jīng)
肺、腎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主肺熱咳嗽,肺癰,虛熱煩渴,熱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熱毒瘡瘍,皮膚瘙癢。
相關(guān)配伍
1、治膏淋:葎草搗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頓服,當溺如白汁。
2、治砂石淋:鮮葎草莖四至五兩。搗爛,酌加開水擂汁服。
3、治新久瘧疾:葛葎草一握(去兩頭,秋冬用干者)、恒山末等分。以淡漿水二大盞,浸藥,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盞,以吐痰愈。
4、治久痢成疳:葎草干蔓搗篩,量多少,管吹谷道中。
5、治痢疾或小便淋瀝,尿血等: 鮮葎草二至四兩。水煎,飯前服,日兩次。
6、治癩,遍體皆瘡:葎草一擔,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漬瘡。
7、治烏癩:葎草二秤(銼,細淘),益母草一秤(銼,洗淘)。用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漉去滓,盆甕中浸浴一時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時辰久方出,勿令見風,明日復(fù)作。如入湯后,舉身瘙癢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動,食頃漸定。后隔三日一浴。其藥水經(jīng)浴兩次即棄之。
8、治皮膚瘙癢:葎草適量,水煎熏洗。
9、治癰毒初起(皮色不變,硬腫不痛):葎蓉草鮮葉一握。以冷開水洗凈,和紅糖搗爛,加熱敷貼,日換兩次。
10、治瘰疬:葎草鮮葉二兩,黃酒二兩,紅糖四兩。水煎,分三次飯后服。
11、治小兒天泡瘡: 割人藤煎水洗,每日一至二次。忌魚腥發(fā)物。
12、治蛇、蝎螫傷: 葎草鮮葉一握,雄黃一錢。搗爛敷貼。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非熱病者慎用。
炮制
一、采集加工
9~10月收獲,選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雜質(zhì),曬干。
二、炮制方法
凈制:除去木質(zhì)莖、殘根及雜質(zhì)。切制:除去雜質(zhì)、木質(zhì)莖、殘根、淋水稍潤,切段、曬干,篩去灰屑。
生理特性
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莖長達數(shù)米,淡綠色,有縱條棱,莖棱和葉柄上密生短倒向鉤刺。單葉對生;葉柄長5-20cm,稍有6條棱,有倒向短鉤刺;掌狀葉5-7深裂,直徑約5-15cm,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上面有粗剛毛,下面有細油點,脈上有硬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圓錐花序,雌花序為短穗狀花序;雄花小,具花被片5,黃綠色,雄蕊5,花絲絲狀,短小;雌花每2朵具1苞片,苞片卵狀披針形,被白色刺毛和黃色小腺點,花被片1 ,灰白色,緊包雌蕊,子房單一,上部突起,疏生細毛。果穗綠色,近球形;瘦果淡黃色,扁球形?;ㄆ?-10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路旁、溝邊濕地,村寨籬笆上或林緣灌叢。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葉皺縮成團。完整葉片展平后為近腎形五角狀,掌狀深裂,裂片5-7,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均有毛茸,下面有黃色小腺點;葉柄長5-20cm,有縱溝和倒刺。莖圓形,有倒刺和毛茸。質(zhì)脆易碎,莖斷面中空,不平坦,皮、木部易分離。有的可見花序或果穗。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及含鐘乳體晶細胞。鐘乳體多存在于短而膨大的非腺毛中。位于主脈維管束的下表皮內(nèi)側(cè)有厚角組織;柵狀組織1列細胞,海綿組織細胞較疏松;主脈維管束外韌型。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莖橫切面:呈多角形。表皮細胞1列,可見鉤刺及非腺毛,棱的內(nèi)側(cè)有厚角組織。皮層較窄。維管束外韌型,環(huán)列;髓部寬廣。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粉末特征:葉粉末黃綠色。①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氣孔少;下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彎曲,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胞5-6個。②非腺毛為單細胞,長50-612μm,有的先端彎曲或呈鉤狀,有時可見壁疣;有的足部膨大且短,內(nèi)含鐘乳體,并以上表皮為多見。③螺紋導管直徑11-29μm。④纖維直徑21-35μm,壁厚1-5μm。⑤草酸鈣簇晶直徑7-32μm,棱角較短。
藥理作用
莖、葉的乙醇浸液在試管內(nèi)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顯著抑制作用。葎草酮與蛇麻酮相似,也有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某些真菌、酵母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也有報告對革蘭氏陰性細菌、酵母菌無效者。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作用,葎草酮為蛇麻酮的1/20,對結(jié)核桿菌的作用為蛇麻酮的1/10。葎草酮對貓有二硝基酚樣作用,靜脈注射3毫克/公斤后,可使氧耗量立即增加1倍,并出現(xiàn)呼吸急促,隨之體溫升高;并可因體溫過度升高(45℃)而致死,死亡迅速發(fā)生嚴重“尸僵”。大量注射尚可產(chǎn)生糖尿、血尿。對兔的作用遠較貓為差。
葎草的功效作用
(一)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于肺結(jié)核潮熱,腸胃炎,痢疾,感冒發(fā)熱,小便不利,腎盂腎炎,急性腎炎,膀胱炎,泌尿系結(jié)石;外用治癰癤腫毒,濕疹,毒蛇咬傷。
《別錄》:"主瘀血,止精溢盛氣。"
《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及生汁服之。"
《本草衍義》:"治傷寒汗后虛熱,銼研,取生汁飲一合。"
《綱目》:"潤三焦,消五谷,益五臟,除九蟲,辟溫疫,敷蛇、蝎傷。"
《安徽藥材》:"治失眠;洗痔瘡。"
(二)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莖、葉的乙醇浸液在液試管內(nèi)革蘭陽性菌有明顯抑制作用。蛇麻酮和薇草酮在體外對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糞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和蠟樣芽胞桿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蛇麻酮的抑菌濃度為1:100000至1:1000000之間,捧草酮抑菌作用較弱。蛇麻酮在體外對結(jié)核桿菌的抑菌濃度為25pg/ml,對感染結(jié)核桿菌H37Rvihvnu,肌內(nèi)注射或灌服蛇麻酮連續(xù)30日,可使感染小鼠肝、心、肺和脾等臟器病灶內(nèi)的抗酸桿菌數(shù)顯著減少。蛇麻酮和萑草酮對革蘭陰性菌、酵母菌和真菌抑制作用均很微弱或無效。
其它作用。
辜草酮對貓有二硝基酚樣作用,靜脈注射3mg/kg后,可使氧耗量立即增加1倍,并出現(xiàn)呼吸急促,隨之體溫升高,呵因體溫過度升高(45℃)而致死。大量注射還可產(chǎn)生糖尿、血尿。對兔的作用遠貓弱。
毒性實驗。
小鼠肌內(nèi)注射蛇麻酮LD50為600mg/kg后,l—2h內(nèi)死亡。每日肌內(nèi)注射60mg/kg共四周,未見明顯有害作用,病理組織學檢查示肝臟小范圍白細胞浸潤和腎小管變性病灶,以5%阿拉伯膠懸液浼胃1500mg/kg,lh內(nèi)小鼠死亡一半。
【用途】
用于肺熱咳嗽,可配伍魚腥草、鴨跖草、忍冬藤等藥同用。
對于濕熱下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或尿道刺痛,或尿中有血等癥,可配合鳳尾草、扁蓄、冬葵子、海金沙、烏蘞莓、白茅根等同用。
用于肺癆咳嗽,午后潮熱等癥,可配合百部、黃芩、丹參、地骨皮等藥同用。
此外,還有用本品治皮膚濕疹或皮膚瘙癢等癥,配合蒼耳草等藥煎湯外洗;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痛,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
(三)葎草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味】
?、佟秳e錄》:"味甘,無毒。"
?、凇短票静荨罚?quot;味甘苦,寒,無毒。"
葎草附方
治膏淋:葎草搗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頓服,當溺如白汁。(《本草圖經(jīng)》)
治砂石淋:鮮葎草莖四至五兩。搗爛,酌加開水擂汁服。(江西《草藥手冊》)
治新久瘧疾:葛葎草一握(去兩頭,秋冬用于者)、恒山末等分。以淡漿水二大盞,浸藥,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盞,分二服,以吐痰愈。(《綱目》)
治久痢成疳:葎草干蔓搗篩,量多少,管吹谷道中。(《本草圖經(jīng)》)
治痢疾或小便淋瀝,尿血等:鮮葎草二至四兩。水煎,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癱,遍體皆瘡者:葎草一擔。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漬瘡。(《獨行方》)
治烏癩:葛葎草二秤(銼,細淘),益母草一秤(銼,洗淘)。用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漉去滓,盆甕中浸浴一時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時辰久方出,勿令見風,明日復(fù)作。如入湯后,舉身瘙癢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動,食頃漸定。后隔三日一浴。其藥水經(jīng)浴兩次即棄之。(《圣濟總錄》葛葎草浴方)
治皮膚瘙癢:葎草適量,水煎熏洗。(《江西草藥》)
治癰毒初起(皮色不變,硬腫不痛):葎草鮮葉一握。以冷開水洗凈,和紅糖搗爛,加熱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瘰疬:葎草鮮葉二兩,黃酒二兩,紅糖四兩。水煎,分三次飯后服。(《福建民間草藥》)
治小兒天泡瘡:割人藤煎水洗,每日一至二次。忌魚腥發(fā)物。(《江蘇藥材志》)
治蛇、蝎螫傷:葎草鮮葉一握,雄黃一錢。搗爛敷貼。(《福建民間草藥》)
治痔瘡脫肛:鮮葎草三兩。煎水熏洗。(《閩東本草》)
急、慢性胃腸炎:葎草30克,紅糖適量,水煎服?!度珖胁菟巺R編》
治打傷:鐵五爪龍,用水和酒少許煎服,或莖葉搗汁,沖熱酒服。
治咳嗽帶血:山苦瓜藤燉赤肉,或加冰糖服。
退肝火:山苦瓜藤、黃水茄、桶釣藤、罩壁廣、金針菜各20gm,水煎服。
利尿,冶淋病:山苦瓜,莖葉煎水服。
搗敷癱疔: 山苦瓜和雞舌廣、鴨舌廣、龍舌廣、倒吊連、芙蓉心,共搗外敷。治甲邊疔,則與冷飯?zhí)?、五爪龍,和生醋,搗敷。
急性肝炎:山苦瓜全草、黃花曇花(美人蕉)鮮根、葉下珠各60gm,水煎煮湯服。
看了葎草的介紹中藥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