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育兒優(yōu)秀作文:絕對的權威將導致絕對的腐敗
在一次寫作課上,我和孩子們聊起他們的媽媽,好幾個孩子都不約而同地談到,自己的媽媽管教非常嚴厲……
在家里,一定要守規(guī)矩,絕對不能頂撞,因為媽媽一言不合就會開啟“獅子吼模式”,媽媽一定要他們按照自己說的做。
我突然發(fā)現,吐槽的那幾個孩子都有著“在外面霸道,在家里溫順”的特點……
他們跟小伙伴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頤指氣使,要求大家都聽他們的;可是在他們父母口中,這些孩子卻是非常的聽話、懂事……
孩子們?yōu)槭裁磿憩F出如此矛盾的行為呢?
我不由得想起了阿克頓勛爵的那句名言-------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當權力一不小心成為管理和經營家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力量的時候,這個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都將慢慢學會使用自己的權力來處理事情。
即使孩子在家里屬于弱勢群體,你放心,他們一定會找到一個出口,行使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的權力運作。
更糟糕的是,習慣通過權力來處理關系的人,會更在意在溝通中的立場,把注意力放在交流的效率上,喜歡一步到位地解決所有問題。
你可能會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簡單地說,這樣的人只喜歡用“好”或“壞”, “對”或“錯”,“要”或者“不要”這樣的詞匯,甚至直接粗暴地通過情緒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
上個星期我在公交車上,恰逢廈門金磚道路管制,車走到一半,路被封了。
車上一個身高大約1米50的男孩子頓時嚎啕大哭,邊哭還邊吼:
“為什么停下來?!干嘛要停下來?!怎么能停下來?!”
男孩子的嗓音還是尖尖細細的,估計是小學四五年級的樣子吧。這時車上有一位志愿者走過來,希望能夠安撫小男孩。
志愿者摸摸他的頭,說:“小朋友,稍等等就好了。”
誰知小男孩一把甩開志愿者的手,像是完全沒有聽到志愿者的話,繼續(xù)撕聲大吼:
“破車!干嘛停下來?!”
志愿者被驚住了,臉色也開始變了,但還是耐著性子說:“沒事,很快就好了。”
小男孩仍然邊抹眼淚邊喊:“不能停下來!不能停!不能停!”
這樣無效的對話又持續(xù)了兩輪,車上好多人都紛紛搖頭不已。
從始至終,小男孩的暴怒根本沒有讓事情朝著他想要的方向發(fā)展,他的行為,更多的是在宣泄情緒,而不是在解決問題。
與其去批判男孩子的做法是多么不合時宜,或者評論他的家教,倒不如試著更深入地思考一下孩子為何會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我們又該如何讓孩子有所改變?
每個孩子的行為模式背后必然站在他的家庭教育模式。
父母平日里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影響著孩子,讓孩子形成一套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處理事情的模式。
很多人可能會這樣想,“不能太嚴,那我就不管孩子了嗎?”
當你心里有了這樣的問號,你很有可能已經陷入了“絕對權威”模式。
因為你的字典里非黑即白,沒有太多彈性的中間地帶,孩子感受到的,自然就是:我只能這樣做,我只能那樣做。
只有規(guī)則,沒有理解,從何談起由心而發(fā)的內驅力?
我有好幾個學生都特別喜歡玩王者榮耀,有一次課上,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如果你們的雙眼只剩一天可以看見這個世界,你們會用這一天來打王者榮耀嗎?”
孩子們愣了半響,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很明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那堂課上,我們一起閱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也許是孩子們被我一開始的問題觸動到了,他們都讀得特別用心。
閱讀后的討論,大家的反應也很熱烈。
在孩子們的眼中,海倫·凱勒簡直神了:眼睛看不見還能出書,耳朵聽不見還能精通五國語言。
在書的末尾,作者海倫·凱勒幻想了如果她能得到三天光明,她會拿來做什么。盡管很遺憾,海倫·凱勒終其一生,都沒有再得到絲毫光明,但她那深深的渴求,還是把孩子們都震撼到了。
孩子們發(fā)現,自己習以為常的擁有,卻是別人的夢寐以求。沒有體驗過失去,他們便很少去思考,自己所擁有的,是多么的珍貴,多么值得去珍惜。
孩子們發(fā)現了一個他們從來沒有觸碰過的世界,他們也開始有所覺察,原來還有比玩王者榮耀更加值得去做的事情。
在整個過程中,沒有權威的說教,沒有該做不該做的定論,只是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孩子們像捧著一把鏡子那樣,自己去觀察,他們便會照照自己的過往,也照照自己的心,再想想將來。
他們會思考,現在所做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僅僅在隨波逐流?
包容的輕聲細語,往往更能打動人心;
越是粗聲粗氣,反而會讓孩子們心門緊閉。
我們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有思想,有主見嗎?
很可惜,日常中我們總是不自覺的在捍衛(wèi)自己的“權威”,覺得孩子還小,還有很多事情要聽大人的,我們甚至還會不小心跟孩子較勁,“他贏了,我不就輸了?”
慢慢地,孩子“腐敗”了,除了日益精湛的“權力使用”,他們已經不知道,原來還可以通過一次和平的協(xié)商,通過一個旁敲側擊的小故事,通過一封堅定有力的信,去爭取有利的結果。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成長階段,不能否認,有一天,他們長大了,懂事了,一切都會朝著你希望的那樣變好了,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印在大腦回路里的那些記憶,才是刻在骨子里最難改變的堅持。
試著忘掉身份,試著完全相信孩子們的認知潛力,和他們進行一次和平對等的談話,真誠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你會發(fā)現,他們總會不斷迸發(fā)出我們意料之外的想法,給我們驚喜,讓我們體會到交流的喜悅。
試試看,你一定能感受得到!
【本文作者:郭慈文。(微信公眾號:三色糖小學寫作)】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