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感悟:一節(jié)公開課的反思——怎樣讓課堂更接近教育的本質
深秋的寒意越來越濃,我本來就比較怕冷的體質愈加抵抗不住,總覺得今年的溫度有點低。但是今天卻格外的感覺溫暖,也許是氣溫回升的緣故,也許是因為來自內黃的一些領導和骨干教師,到我校交流學習,興奮促使體內細胞加速運動。無論如何,上面的敘述是毫不夸張的真實感覺。按照學校的統(tǒng)籌安排,結合我們班里的實際進度,我上了一節(jié)Reading(閱讀)公開課。
任教英語學科的老師都清楚,英語課堂教學中比較難以應付的就是Reading課。尤其是到了八九年級,Reading的篇幅較長,知識點比較多,語法感念涵蓋面廣,怎樣設計好一節(jié)高質量的Reading課呢?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我所任教班級學生真是水平,我通常會把Reading分為兩個課時上。第一個課時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為主,并完成相應的一些閱讀理解練習。第二課時則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技能的訓練,以及重要語法以及知識點的學習。結合今天的Reading公開課,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第一、 總體而言,目標的設定簡明扼要,能夠體現閱讀課的課型特征,但也有需改進的地方。
按照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最后一個目標只是在課堂中滲透,而不是明確來表達出來。)以及Reading第一課時的要求,我設定了是三個目標:1. 會讀本節(jié)18個課標單詞,并能說出它們的漢語意思。2.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本篇短文;3.能夠通過推測、尋讀、細讀等方式解決相關閱讀練習。
通過課堂實踐和課后反思,目標1、3比較恰當可行:這篇Reading生詞量比較大,總共18個生詞,要求學生會讀能認識是比較合情合理的,盡管還有一些學生的單詞發(fā)音不太準確,有待下一節(jié)課正音練習;對于一篇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也是勢在必行。第二個目標就不太合理,說著容易做著難,一篇將近180多字的長篇閱讀,生詞量將近10%,“正確、流暢地朗讀”的確不易。課后,一個聽課的老師說,就是讓我們老師讀,如果沒有提前的充足預習,也很難達到這一個目標,顯然這個目標的設計就有點不切實際,忽略了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不能做到“以學定教”。這就要求以后的目標設定,盡量做到切合實際,可操作性比較強。
第二、 獨學任務具體,指導和要求明確,唯一的缺點就是內容過多。
按照課前對文本的分析,以及自己對Reading課的理解,我設計了5個獨學任務:第一個是根據文中插圖,預測A-D四項陳述中哪一個能夠表達本文觀點,并通過“限時跳讀”的方式在文中找到答案。第二個是采用“尋讀”的方式,完成一個時間軸線圖。(通過文中四個不同的時間,找出相應的時間。)第三個是“細讀”文章,然后完成一些比較細節(jié)化的問題。第四個是讀文章思考問題,并與同伴討論。這一個問題是對文本學習的升華,也是一個探究題,答案也不唯一。最后一個任務是解釋文中比較難懂的句子,通過對這幾個句子的理解,加深文本的學習。
為什么上課會拖堂?為什么課堂任務解決不了?原因有多方面,諸如課堂節(jié)奏慢、學生課堂突發(fā)情況、課堂生成超出課前預設、展示任務設計不合理等等,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老師的“貪心”太重,總想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的內容,卻沒有認真思考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能力。我也經常犯此類錯誤,高估學生,內心總是存在僥幸心理,想當然認為學生可以(或應該)達到更高的要求。這的確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需要改正。比如今天的設計,如果能夠把第四個和第五個任務刪掉,也許課堂就顯得更流暢,更舒服了。
第三、展示基本是全員參與,體現原態(tài)課堂的真實性。
就是因為學生在展示的時候出現了諸多問題,才有了新的課堂生成,以及新的教育契機和資源。但是因為個別小組展示的聲音不到位(不夠自信),自然會表現得語言不和諧、發(fā)音不正確,這些都是老師下一節(jié)調整教學活動的第一手資料。
第四、還原閱讀本色,把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進行到底。
作為一節(jié)閱讀課,可喜的是我慢慢堅守“以課定教”的本色,而沒有犯經驗主義,講解太多知識點。很多老師認為,一個長篇Reading有那么多的生詞和語法點,是要一一講解的,否則心有不甘,很不放心學生,因此,往往會把一節(jié)精美的文章肢解地支離破碎,閱讀課變成詞匯課或語法課。如果長此以往,中考的閱讀(40分),怎樣保證學生能夠有熟練的技巧,獲取較高的分數呢?另外,文本要傳達的文化氣息,也會在肢解過程中變得毫無蹤影。那語言的“人文性”又何以體現?總之,這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是比較符合《課標》要求的,體現了英語不同課型的功能性。
第五、一節(jié)朝著教育本質行走的課。
首先,在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中,老師一直是學生的引領幫助者,真正在行走的是學生,學生讀、學生練習、學生展示、學生質疑和補充,老師只是在需要的時間顯身,給予學生更精確、細致的點撥和指導。這就意味著學習的主體——學生做了課堂真正的主人。他們通過自合探、點展練的方式,翱翔在知識的海洋里。
其次,老師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滲透,一節(jié)課里,針對著學生出現的不同狀況,老師用輕松的話語化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并多次使用諺語激勵學生如何做到更好。比如:當發(fā)現學生讀音錯誤較多、課文不流暢的時候,老師告訴他們“Practice makes perfect.”;體現小組合作的時候,老師說“A man may go faster,but a team may gofurther.”等等,這樣的長期熏陶,勢必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價值取向。
最后,老師以文本為依托,啟迪學生去擁有更樂觀、更豐富的人生。本節(jié)課我以“Mickey”這一個小人物角色,告訴學生無論誰,只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都會換來美好的生活,并以圖片的形式,推薦一些中國經典卡通角色“美猴王”、“鋼鐵葫蘆娃”等形象,讓學生學會欣賞經典,并通過賞析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最后板書了一個“Mickey”簡筆畫,列出了本課時的課標詞匯。新教育倡導的理想課堂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實有效的教學框架——為課堂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第二重境界:發(fā)覺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種境界: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盡管距離第三重境界還有一定的一些差距,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但畢竟,已經向著這個方向在發(fā)展,并且已經挨到邊上了。這一點,也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
每一節(jié)課,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能夠經常反思課堂,并及時改善,我們的課堂會日趨完善,朝著接近教育本質的方向行進,師生也將過上比較和諧、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文作者: 產業(yè)集聚區(qū)王輝霞】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