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八)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八)
LS21——《寒熱病第二十一》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LS21—C1301‖→‖LS01—Q0108‖→‖LS78‖遷移說明:
1、 本節(jié)與原篇《寒熱病》主題不屬,漏簡碎片,當(dāng)遷出;
2、 姚春鵬云:“凡刺之言五句,又見《九針十二原》。”所言甚是;
3、 遷入句中“凡刺之害”,既為前文《九針十二原》LS01—Q0108正論之深入,又與《九針十二原》LS01—Q0205句重簡。雖為重簡,未敢妄刪,寧重勿刪,此之謂也。
C1301恇:
1、《內(nèi)經(jīng)校釋》譯:“形體贏瘦。”
2、姚春鵬譯:“患者更衰弱。”
3、恇,kuang1,《說文》:“恇,怯也。”即怯弱。
C1301凡刺之害……生為癰疽也:
1、 姚春鵬注:“凡刺之言五句,又見《九針十二原》。”
2、 《寒熱病》LS21—C1301作“癰疽”,《九針十二原》LS01—Q0205作“癰瘍”,一字之異,錄以奉考。
LS03——《小針解第三》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LS03—C0101→C5601‖→‖SW54—Q0101‖→‖LS78‖遷移說明:
1、《小針解》無問無答,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一《九針要解》,獨立成篇;
3、《類經(jīng)》置于十九卷一《九針之要》,將部份解論LS03-C0101→C2801接于LS01-D0101→Q0102之后,合而成篇。其余解論,分散置于十九卷針刺類諸篇;
4、正如《小針解》篇名明言,本篇所論,均為《九針論》、《九針十二原》正論之解論。遷入本論本位,逐句解析九針正論,與正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義理大通。
C1101意:
1、《說文》:“意,志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謂意。”本義: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
2、據(jù)《本神》LS08-Q0102“心有所憶,謂之意。”可知:意,當(dāng)取內(nèi)涵之義。
C2201闇:《靈樞懸解》卷一《小針解》作“粗之喑”,其義顯見。
C2301工:《靈樞懸解》卷一《小針解》作“上”,兩者有異,義無大礙,錄以奉考。
C3501言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
1、《內(nèi)經(jīng)校釋》譯:“是指用補法可使正氣充實,用瀉法可使邪氣消失。”
2、《小針解》SW54—Q0107→Q0108即為本解。
C3701佖:bi4,《百度詞典》:“佖,充滿。”
C4401取五脈者死:《太素.九針要道》注:“五臟中虛,用針者大瀉五臟之脈,陰絕,故死也。”
C4601五往:
1、 楊上善注:“五往者,五瀉也。”
2、 《靈樞懸解》卷一《小針解》注:“五里,尺澤后之五里,奪陰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而氣盡者也(《玉版》: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臟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腧矣,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五里,手陽明經(jīng)穴,禁刺者也。)”
C4701正言:
1、《內(nèi)經(jīng)校釋》云:“周學(xué)海曰:‘正’字,疑當(dāng)作‘狂’。按:以上下文例之,‘正言’二字當(dāng)互易??v改‘正’為‘狂’,惟‘言狂’二字,于文亦不甚愜,疑有脫文。”
2、正言,即正確說法。
C5201調(diào)氣在于終始一者,持心也:本句顯見為解論,據(jù)前后文例可知:《九針十二原》LS01-Q0203句后,必有正論“調(diào)氣在于終始一”之脫。
C5401有:
1、 姚春鵬注:“同又。”
2、 據(jù)《韓非子》:“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國。”取又意。
C5401陽氣至:
1、《太素.九針要解》注:“《八十一難》:五臟氣已絕于內(nèi)者,謂腎肝之氣為陰,在內(nèi)也;而醫(yī)之用針,反實其肺,心肺為陽也,陰氣虛絕,陽氣盛實,是為實實虛虛,故死。心肺為外,心肺之氣已絕,用針者實于腎肝,亦為實實虛虛,所以致死亡也。”
2、此“陽氣至”,非言陽氣到來。據(jù)前后文意,當(dāng)解為陽氣旺盛至極。
C5601章:即彰,據(jù)《說文》:“彰,文彰也。”取突出、明顯意。
LS19—《四時氣第十九》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LS19—Q0111→Q0112‖≈→‖LS03—C4801‖→‖LS78‖遷移說明:
1、 《四時氣》非獨立論文,所遷兩句,與《四時氣》文意不屬,竄簡,宜遷出;
2、 《靈樞懸解》置于卷一《小針解》LS03—C4801句前,并云:“視其目色二句,舊誤在《四時氣》。持氣口人迎六句,亦誤在《四時氣》。”黃元御慧眼,從之;
3、 所論為九針正論之相關(guān)解論,遷入本論本位,正補解論之不足,故此遷充分必要。
Q0112一其形……人迎候陽也:與《小針解》LS03-C4801、《九針十二原》LS01-Q0203為重簡及解論關(guān)系,錄以奉考。
SW27——《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27—Q0304→Q0306‖→‖LS03—C1901‖→‖LS78‖遷移說明:
1、 所遷部份,與《離合真邪論》前后文意不屬,顯見漏簡,宜遷出;
2、 《內(nèi)經(jīng)校釋》云:“《內(nèi)經(jīng)辯言》:‘按‘不可掛以發(fā)’六字衍文……今涉此六字,蓋涉下文而誤。下文云:‘故曰知其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者,扣之不發(fā)。’今誤入此,文義不可通……《吳注素問》云:‘此上必有闕文’。”
3、 《素問懸解》置于卷七《離合真邪論》,黃元御曰:“邪之方來,止而取之,遲疾之間,非上工不知。知其可取,如發(fā)弩機,不知其取,如扣鐵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者,扣之不發(fā)(九針十二原語),此之謂也。所謂不可掛發(fā)者,言邪方來時,其去甚速,待邪之至?xí)r而即發(fā)針瀉之,無絲發(fā)之遲延也。所謂扣之不發(fā)者,言邪氣已去,而脫其真氣,血氣已盡,則邪復(fù)來,而病益蓄,其病不可下也(《靈樞.小針解》:不可掛以發(fā)者,言氣易失也??壑话l(fā)者,言不知補瀉之意,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黃元御明言本節(jié)與《九針十二原》、《小針解》關(guān)聯(lián)密切,從之;
4、 所遷部份,實為《九針十二原》LS01-Q0102句解論。遷入本位,既補《九針論》解論之不足,又補《小針解》LS03-C1801→C1901未盡之義,可謂正當(dāng)其位。
公眾號:其人頌經(jīng)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