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十一篇:五臟別論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十一篇:五臟別論
★★★★★篇名釋:本篇主論方士中臟腑概念之亂象,繼而由岐伯正本清源闡述了“奇恒之府”,明確了臟之“藏而不瀉”與腑之“瀉而不藏”的本質(zhì)區(qū)別。因本篇獨論臟腑之別,故此名篇《五臟別論》。
SW11—D0101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愿聞其說。
黃帝問道:我聽說通曉方術(shù)的人,有的以腦、髓為臟,有的以腸、胃為臟,有的以其為腑,甚至學(xué)問完全相反,都自以為是。我不明臟腑之道,想聽您說說。
Q0101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
岐伯回答:腦、髓、骨、脈、膽、子宮,這六個器官,是地之精氣所生,都藏于陰處就象物藏于地,因此藏而不瀉,名叫奇恒之腑。
Q0102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名曰傳化之腑?!敬耸芪迮K濁氣】,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
那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個器官,是天之陽氣所生,器官之氣就象天之霜雪霧露,因此瀉而不藏,名叫傳化之府。這是受納五臟濁氣之器官,是不能久留,而傳輸、排泄的器官。肛門,也具有這五個器官功能,食物不得久藏。
Q0103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所謂五臟,是儲藏精氣而不瀉出之器官,所以盛滿而不能填充。
Q0104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六腑,是傳輸消化物而不儲藏之器官,所以填充而不能盛滿。之所以是這樣,因為食物入口時,就會胃中充實而腸道偏虛;食物下傳腸道,就會腸道充實而胃中偏虛。所以說實而不滿,滿而不實。
SW11—《五臟別論第十一》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11—D0201→Q0201‖→‖LS62—Q0201‖→‖SW29‖(已遷至《太陰陽明論》)
‖SW11—Q0202‖≈→‖SW09—Q1204‖→‖SW21‖(已遷至《經(jīng)脈別論》)
‖SW11—Q0203‖→‖LS58—Q0301‖→‖SW13‖(已遷至《移精變氣論》)
‖SW11—Q0102(此受五臟濁氣)‖→‖SW11—Q0102(此不能久留)‖遷移說明:
1、“此受五臟濁氣”六字,原位“故瀉而不藏”句后,亂簡,當(dāng)遷出;
2、如“奇恒之府”文例,遷至“此不能久留”句前,如此前后文意通暢。
D0101方士:
1、《內(nèi)經(jīng)校釋》注:“通曉方術(shù)的人,即古代修煉成仙及不死之藥惑人者,偶亦以醫(yī)術(shù)為人療病。”
2、《靈樞集注》注:“方士,修煉方術(shù)之士。”
3、方者,技也;方士者,技師也。方士之方術(shù),始于方士萇弘混亂時期,終于方士徐福、鄒衍有道時期,故本經(jīng)帝問伯答,當(dāng)在方術(shù)已脫鬼神迷信之后。
D0101敢:據(jù)《說文》:“敢,進取也。”即進一步,作甚至解。
Q0101女子胞:《內(nèi)經(jīng)校釋》注:“即子宮,亦稱胞宮。”
Q0101奇恒之腑:
1、《內(nèi)經(jīng)校釋》引高士宗注“奇,異也;恒,常也。言異于常腑也。”
2、特別恒常之器官。
Q0102天氣之所生也:
1、《內(nèi)經(jīng)校釋》譯:“是稟承天氣所生的。”
2、《素問直解》注:“此五者,傳導(dǎo)水谷,猶之天氣之所生也。”
3、是天之陽氣所生。
Q0102魄門:
1、《靈樞集注》注:“肛門也。上合于肺,故名魄門。”
2、魄,古通粕,與“精”相對。魄門,即糟粕之門,即肛門。
Q0102五臟使:
1、 《素問懸解》卷二《五臟別論》注:“使,使道也。《十二臟相使論》‘使道閉塞而不通’即此。”
2、 五臟,并非肝心脾肺腎五臟,實指前述五個器官(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使,作用,功能。五臟使,言肛門也具有這五個器官功能。
Q0103實:據(jù)《說文》:“實,滿也,塞也。”取填充意。
Q0104胃實而腸虛:胃中充實而腸道偏虛。與《平人絕谷》LS32—B0106“胃滿而腸虛,腸滿而胃虛”句同理,可互參。
公眾號:其人頌經(jīng)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