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的教育反思:但求直面我心
編者按:每個老師對對待每個學生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老師是否會反省自己呢?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教育感悟吧!
我有一個信念是,如果我在情感上遲遲無法喜歡一個孩子,那么這個孩子在課上的學習會受到影響,甚至,這個孩子會因為感受到我的這份“無法喜歡”而對他/她自己產(chǎn)生“都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老師才不喜歡我”的信念。
我自己的這個信念對我自身的影響是什么呢?
第一個影響是很容易就產(chǎn)生的羞愧感。每當下課后,獨自一人,靜坐桌旁,回想一堂課時,這羞愧感不經(jīng)意間就溜來了。
“你怎么能當著其他學生的面批評學生呢?”“你當時怎么那么挑剔呢?”“你為什么就不能忍一忍呢?”批評的聲音讓我羞愧極了,是呀,要是我對自己的覺察再深一些,要是我更寬容一些,要是......
“可是,我真的已經(jīng)很努力了呀。我要改變,總得需要一段時間,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變成你理想中的那個老師的模樣?”內(nèi)心里,一個委屈的聲音弱弱地卻又帶著點倔強地為自己辯解。“
最終,這樣的內(nèi)心沖突在一次次的自我對話中,一點點被安撫,一點點變的柔和,直到下一次的沖突再次來臨。
第二個影響是對自己的強迫。“你必須盡快喜歡上這個學生。”一個強有力的聲音以如此不容抗拒的方式,站在我對面,一次次提醒著我。在這個聲音面前我是如此焦慮不安。
于是,我強迫自己去回想這個學生的點點滴滴,非得從這個學生之中挖出點什么,然后帶著這個挖出來的東西跟這個學生相處,以期換來一個“你瞧,我開始喜歡這個學生了。”的答案。
這樣的強迫久而久之,連我自己都覺得滿意,“嗯,你看,你不是做到了嗎,喜歡這個孩子哪有你說的那么困難?”
直到不知哪一天,我忽然被“我真的好討厭這個學生啊。”的想法嚇一大跳。當我看到這個想法時,我嚇壞了。“天哪,我怎么這么討厭這個學生,怎么這么不能容忍這個學生呢?我這是怎么啦?我怎么這么邪惡呢?”
這個嚇我一大跳的想法,讓我在之后的一次次的內(nèi)心沖突中,開始去問“你為什么這么討厭這個學生?”以及“你為什么這么介意討厭這個學生的這件事?”
我開始在頭腦中一一羅列出在和這個孩子相處中,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的所有的不理解。然后,將這些不理解分類。再從這些分類中去看,當其他孩子也有這樣的行為產(chǎn)生時,我的內(nèi)心是否會產(chǎn)生相同的不理解?
答案讓我感到沮喪,我不會。其他的孩子啊,當我想起他們時,即使有感到苦惱的時刻也因為我對他們毫不費力的喜愛而 變得可以包容和可以耐心等待。
那么,我就知道,我自身對于這個孩子實在是很難由心而生那由衷的喜愛和贊賞,我當下實在是做不到,因此我備受困擾,那羞愧感又來了。
羞愧感來臨之后,憤怒也跟著咚咚咚跑來,這憤怒說:“你讓我怎么喜歡上一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激起我負面感受的孩子?你難道讓我像以前一樣裹著一層蜜糖強迫自己喜歡這個孩子嗎?這個孩子是會感受到的,我們倆的情感是假的!我在扭曲自己的心意迎合這個孩子,殊不知這個孩子是不是也會扭曲自己的本性來迎合我呢?這對我們倆都不公平!”
當我平靜下來,傾聽憤怒的聲音時,我說:“我知道你的感受了,真是抱歉,我一直都在壓抑你。我實在是太害怕你的火焰會灼傷這個孩子。”
既然,我實在是沒辦法在當下喜歡這個孩子,因此一次次地經(jīng)受著內(nèi)心的折磨,又不希望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跟這個孩子建立出一個強迫出來的良好的關(guān)系,我總是要為自己做點什么的吧?
那就從接受自己對這個孩子的真實感受做起吧。先區(qū)分出,對這個孩子的情感中,有哪些是我自身對某一類人的偏見與情結(jié)所致,撇去這些主觀的因素,再來看這個孩子身上那些讓我不解的部分。不求贊賞與鼓勵、但求鼓起勇氣、真面我心。
想起瑪撒·尼斯濱的一句話——“在兩個有缺點的人之間形成愛,非常了不起的過程”。
作者|李萍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