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聽書生活隨筆1000字:聽書
編者按:《聽書》是一篇寫聽書生活隨筆,作者用聽書這個事情來引入生活中的事情,講述的是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及它們帶給作者的感受。
端著熱騰騰的面條,蹲在恰好能曬著太陽的墻根下,時間正正好——12點(diǎn)30分。評書開說了!
聽 書
“一個說書人,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武松打虎講了三個月拳頭還沒有打下來……”看著這句話,我的思緒一下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些個午后聽書的美妙日子!
北方的小學(xué),第四節(jié)課的鈴聲一響,小伙伴們便能三五成群,說說笑笑回家吃飯了。到家后,媽媽早就做好了燴菜,拉好了面條。只等我們一到家,面條就下鍋了。這些時間都來不得半點(diǎn)耽擱,萬一哪天老師下課遲一點(diǎn),哪天路上我貪玩走慢一點(diǎn),哪天媽媽做飯晚了一點(diǎn)都是萬萬不行的!因?yàn)椋鼈兌缄P(guān)系到了我中午要做的大事——聽書!
端著熱騰騰的面條,蹲在恰好能曬著太陽的墻根下,大雜院兒里這樣的墻根到處都是。此時,時間正正好——12點(diǎn)30分。評書開說了!
“此人長得真是與眾不同……往臉上看面如紫羊肝,小眼睛,鷹鉤鼻,菱角嘴。最顯眼的是長著兩條刷白刷白的眼眉……”
早已打開的收音機(jī)里,單田芳磁性的嗓音充盈了整個院子。大家目不斜視,或看著聲音來處,或看著碗里的面條,或放空一切,仿佛眼珠動一動就會少聽一個字。此時,就連吃面條特有的“哧溜哧溜”聲都收斂了許多。
如果這時候媽媽在廚房大喊一聲:“面煮好了,來加飯!”這個場景就有意思了。有時是這樣的——爸不動,哥不動,姐不動,我不動,弟不動,仿佛根本就沒聽到媽媽的喊聲;有時是這樣的——我一腳門里一腳門外,手伸老長向里等著接碗,頭伸老長屏息沖外聽書!
“徐良把燈燭吹滅,門關(guān)上,窗戶推開,‘噌’一聲飛身上房,直奔西安侯府。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怎么又完了?”大家嘟囔著,意猶未盡。起身,收碗的收碗,上班的上班,上學(xué)的上學(xué)?;貙W(xué)校途中,我是不會和別人聊天的,因?yàn)闈M腦子里都是那個丑丑的、武藝高強(qiáng)的“白眉大俠”。這段時間便中了他的毒,課間時不時地來個“腳尖點(diǎn)地”,想要飛身上墻;家門外時不時再來個“俯身側(cè)耳”,探探家中虛實(shí);飯桌上時不時和爸爸學(xué)兩句徐良說話……每每這時媽媽總會很不高興:“女孩子家,你就不能穩(wěn)重點(diǎn)兒?”
過一陣兒,我果然穩(wěn)重了!不光穩(wěn)重了,文靜了,還大家閨秀了。因?yàn)閱翁锓嫉摹栋酌即髠b》說完了,《千古功臣張學(xué)良》開始了。這時的我又著著實(shí)實(shí)被趙四小姐圈了粉。趙四小姐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在我腦子里無限循環(huán)放電影!
為此,陪伴我童年的不是某一個動畫人物,而是氣宇不凡,行俠仗義的“錦毛鼠”白玉堂,是十六歲隨父出征的小將岳云,是愛憎分明、敢作敢為的行者武松……說書者用自己的母語向人們講述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故事。而我,在一部又一部評書的伴隨下,長大了!
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午吃著飯,曬著太陽,聽著評書的美好卻消失了……單田芳的聲音好久好久沒聽到了;一家人蹲在院子里的各個角落共聽評書的情景不見了;和爸爸的聊評書的話題也沒有了。
然而,那些暖暖的中午聽評書的日子卻像種在了腦子里,這幾年更甚?;蛟S是當(dāng)時精神文化太過匱乏,家里沒什么書可看,評書填補(bǔ)了我沒有書的童年?或許是評書讓沒有習(xí)慣在一個飯桌上吃飯的我們有了共同的話題?或許是聽評書時給予我的那份特殊的家的味道?或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懷念家鄉(xiāng)的生活方式了?這些都不得而知,也無需再糾結(jié)。真正美好的東西我們并不一定能知道它好在哪里,只要真真切切地感受這份美好便夠了!
去年回老家期間,爸爸竟然將網(wǎng)上找到的許多評書放在帶有存儲卡的便攜式收音機(jī)里,走哪兒聽哪兒。
于是,柿子樹下,石桌上面,一臺小收音機(jī)終于又開始播放那久違的評書了!起初,只能看到一位老者凝神靜聽!地上,投射出的是一個后背微駝,雙臂交叉,安逸自在的剪影。那,是爸爸!
接著,多了一個扎著辮子,手托腮幫,目視前方的剪影。那,是我!
再接著,又多了一個圓圓腦袋,嘟著嘴巴,吃著小手的剪影。那,是兒子!
作者| 溫彩虹
公眾號:溫老師作文吧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