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考試分數(shù)的教育感悟:說點成績之外的事
編者按:期末考試已經結束,分數(shù)自然是孩子和家長最關注的結果。但是,分數(shù)以外孩子們還學到什么呢?下面我們來看看《期末了,說點成績之外的事》這篇隨筆吧!
期末時節(jié),論收成了,紅色的數(shù)字鮮艷或刺目,扎了一些人的眼,前兩天有孩子用極其慘烈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告了別。在這之前,北京、南京等也都有類似事件發(fā)生,更為慘烈的是,其中有父母也追隨了去。
扎得人心生生地痛。
有勇氣如此決絕地撲向大地,那一定是覺得生無可戀。
那究竟是什么才讓人如此無所可戀?
一、無可戀之事。
身為學生,活著便只為成績一事,分數(shù)是存在價值的唯一體現(xiàn)。高,則歡呼雀躍;低,則愁眉苦臉甚或痛不欲生。
尤其是到了考試季,琴不敢再彈,球不敢再打,整個世界彌漫著火藥的味道:沖刺、拼搏、勇奪、智取、掃蕩、攻克、全殲……
這個味道充斥著家、教室、學校,散落在同學、家長、老師、乃至所有認識的人身上。嗆得人如蹈火海,——浮起或沉沒,看實力,也看運氣,反正是身不由己。
世上萬千事,都被考試這一件事給屏蔽了。目標專一、心無旁騖、勇往直前。
可是一旦前方失守,彈藥不足,或敵人太狠、戰(zhàn)友太強,便從戰(zhàn)壕里跌落。
竟無處可去了。人生崩盤了。
人生的唯一性,制造了悲劇。
也就是目標的唯一性和評價的唯一性,讓考試之外的事都成了花絮。
明明在球賽中拿了冠軍,明明在征文中拿了第一,明明小制作一流,明明鋼琴才過了八級,明明卡拉OK一曲驚動四座,明明熟讀歷史、精通地理,明明會演講、愛辯論,明明是編程天才、游戲高手、街舞達人,明明愛旅游、愛烹飪、愛漫畫、愛攝影、愛戶外、愛碼字、愛吹水……
人生大把好玩事,怎么就忘了呢?
怎么舍得丟呢?
誰去告訴他們:下一場球賽的時間?下一場唱K的時間?下一次家庭聚會、下一次戶外徒步、下一次漫畫節(jié)……的時間?
誰去贊美他們上一次的那些個精彩瞬間?
誰去提醒他們,你在乎TA做的每一件事,考試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如果他除了學習還有很多所長,你何不大大地去揚長?
如果他除了學習一無所長,你何不趕緊培養(yǎng)所長?
人生不能只聚焦在一個點上,否則,失去一點便是失去整個世界。
其實,人有很多事可做,就有很多東西可愛,很多樂趣可享,很多明天可等。
二、無可戀之人。
人生絕望事,便是無所愛之人,或有無法面對之人。
如果愛太深,便無法承受之重。
如今父母之愛,大多如海之深,如潮水之洶涌,為子女計,可付出所有。
可如果愛急吼吼地期待回報,那端出的每一碗羹湯、烹制的每一盤菜肴都可能成為毒藥。
你看,我為你一下班就趕回家做飯了!你看,我為你已經一年沒看電視了!你看,我為你忍受TA那么多年了!你看,我為你放棄了那么多……
所有的“我為你”,都是勒向被愛者的繩索。
你的自虐、你的隱忍,都會化為變本加厲的期待。
又如果,你的期待窄化為學習成績這一個方向,那么分數(shù)的重量就會呈幾何級增長,推人上云霄或推人下地獄,都是分分鐘的事了。
你愛的越深,地獄便越黑暗。
誰能保證你愛的人一定且一直在你的期待軸上呢?
或如果,你只是默默地愛,不談索取和回報,但孩子太懂事,太能明白你的付出。你的大愛,便是TA的大責,你是TA的唯一,TA依靠于你,更想無愧于你,甚至為你爭光。一旦不能如愿,便覺人生失敗,無顏面對。
我們一直歌頌父母的愛,可是愛就能拯救一切么?
單方面地付出愛,不如陪他愉快地玩耍。
你們是彼此相愛、一起成長的伙伴,大家各自獨立、自由、尊重、理解,經常在一起討論世界,討論人生,誰也不為誰活著,誰也不用虧欠誰。你往前,我助威;你退后,我擁抱;你摔倒,我攙扶。
人生哪有什么絕境?是沒有托底的人而已。
你要做的是:讓TA知道,無論TA走向哪個方向,走得多遠、多高又或走偏,你都是那個為他托底的人。
有這樣的愛打底,世界怎么可能黑暗到底?
另,愛太淺。
無愛或少愛的父母,總還是有的。不懂教育和不教育,是兩個范疇內的問題。前者只是愧為家長,后者是不配做家長。
有再多的理由,都不能對孩子不管不問,或者冷眼相向,甚或拳打腳踢。
你自己的辛苦或不幸,不能成為孩子辛苦或不幸的源頭。否則你的辛苦或不幸將永無止境。
孩子是明天,如若你不轉嫁你的人生負累,孩子或許還能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明天。
你自己的膨脹與發(fā)達,更不能成為忽視孩子的借口。否則,你今天所有的拼搏與成功都將失去意義。
孩子是一棵樹,有成長期的,在最好的時間里,你忘了培土澆水,它長不高,更有可能在一次臺風中倒下。
忙,不是愛的敵人,忙是為了更好地去愛。
今天《人民日報》載文: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因為家長教育是根!
家長是離孩子最近的人,他們最先接待了孩子,且最長時間地陪伴了孩子,而且面對的是個體(學校面對的是群體)。那些抗挫折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等,往往和人生起始階段的原生家庭有關。
補習班不是最好的愛,言傳身教與陪伴才是。
家長與孩子必須建立心靈相通的橋梁,與他們共赴這個世界之約。
當然老師也不能缺席,作為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給學生更多專業(yè)的指導,尤其是讓學生充滿對集體的眷戀、對生活的熱情,對夢想綿延不斷的追逐之心……讓TA們,想到學校、想到學習,不是焦灼和恐懼,而是溫暖與向往。
還有不能缺席的是同伴。有過測試說,在中學階段,同伴語言的作用力甚至超過師長。
學生階段,有朋友和沒朋友的境遇天壤之別。
如何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收獲到校園友誼,這是性格遺傳也是后天營造,里面有技術含量的。鼓勵孩子們去尋找友誼、收獲友誼,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活兒。
交往能力是人生極其重要的能力。交往障礙嚴重起來會致命的。
有一個作家對女兒說過:一定不要嫁一個沒有朋友的男人。
沒朋友,人生便少了太多支撐,很容易倒塌的。
“找呀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這是我們小時候的經常唱的一首歌。校園不缺友誼,人生常有朋友,才能一痛百應,一呼百通。
三、無可期待之明天。
沒有一個明天是唯一的,是人人相同的。魚的期待是水不干涸,鳥的期待是天空遼闊。一朵花求的是燦爛,一棵樹求的是茁壯。
為何要求你的分數(shù)就是我的分數(shù)呢?
你的夢想又不是我的夢想,你的快樂又不是我的快樂。
如果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從來不去憧憬想象自己的明天是什么樣子的,那么落入人生的坑里簡直就是必然。
樂觀向上并不是一種道理,而是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來自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與學習環(huán)境,以及對夢想的追求。
這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育出來的。
需要時間去浸泡,需要無數(shù)的細節(jié)去支撐。
不是說突然意識到要樂觀于是就樂觀了。
如果一個人心里裝著無數(shù)個即將到來的明天,無數(shù)個明天里又有著無數(shù)的未知,他期盼還來不及呢,怎么舍得放棄?
反之,一個人如果覺得明天就是今天的翻版,或者說今天這個坎過不去,壓根兒就不會有明天,那選擇松手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所以說,明天太重要,得種在心里,隨時在發(fā)芽、生根,戀戀不舍。
生有可戀,源于有可戀之事、可戀之人、可戀之夢。
把這些給孩子吧!
孩子們自己也得去想想這個世界五光十色的美,想想瞬息萬變的世界給予明天的無限可能。
寒假快樂!記得作業(yè)要寫,美食要享,風景要看,更要和家人一起玩耍,順便聊聊人生。
作者|卷子
公眾號|卷子路上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