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自清散文》有感:一縷春風
編者按:朱自清的散文像一縷春風,帶給人自然與和煦。
朱自清的散文像一縷春風。微風拂過,溫暖拂過,溫暖細膩,沒有胭脂俗粉之氣,反夾雜了淡淡泥土清香,時而融化人的心田,春暖花開,時而冷冽,令人忍不住一個寒噤。
我時常猜想,朱自清應該是生在輕煙薄雨的春天,使得他對春景有了獨特的體悟。
該有怎樣的閑情雅致才能在春暉的一月里細聽腳踩煤屑路的摩擦音?該有如何的詩情畫意才能將山水一色寫成:“他倆這么親密,湖將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綠的?”該有何等的高潔志趣,才能希望尋求熱鬧中的冷靜,群居中的獨處?
讀著他關于自然的散文,靜靜閉上眼仿佛置身深林的中的小木屋,在一個寧靜的午后,細細諦聽窗外的滴答雨聲,感受身旁拂過一縷春風。
對自然好奇的人,是對生活負責的人,同時,也是情感充沛的人,朱自清對自然細膩的感知應源于他豐富的內(nèi)心。
作為一個丈夫,在他寫給亡婦的散文中沒有出現(xiàn)“我好想你”等詞,但細枝末節(jié)中無不體現(xiàn)著他內(nèi)心極度的悲痛與無奈。
他寫到:“謙,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還有有知,想來還如此的。”短短一篇散文,述盡了二人十二年的結(jié)婚生活,從他的語言中不難讀出,謙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
而朱自清的悲痛也應是觸景傷懷,大有一股“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意。
當然,春風不止和煦,有時,也能寒的透骨。
在《正義》一文中,朱自清探討一個人類思考千年的話題——人間的正義究竟是在哪里?當然,答案你我都明了,正義,是在我們心里的。
但朱自清的闡述卻發(fā)人深?。?ldquo;白白的將正義擱在心底,誰也不去取用,任由它被自私,被威權(quán),被勢力所踐踏,難道不可惜嗎?難道不可悲嗎?”正義,自古以來就為世人津津樂道,我們青少年,何不能像朱自清一般,將正義放于情面、利益之上呢?
對于朱自清的文字,我嘆為觀止……將口語藝術(shù)化。何為口語?何為藝術(shù)?二者如何融合?靠浮華的辭藻?那該是陳腔濫調(diào)!
他的語言高明在于口語與詩詞的完美契合,他的散文中時常穿插有大量的詩詞,但又不給人生搬硬套之感,賣弄才華之意。所有文字相輔相成,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有如春風吹拂大地一般自然和煦。
作者|高2017級 劉心蓮
公眾號:綿實未名文學社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