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寧夏銀川的游記美文:塞上明珠銀川城
學(xué)習(xí)啦:寧夏銀川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美譽,在黃沙之下又有著怎樣的美景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塞上明珠銀川城》。
八月的關(guān)中平原還在如火如荼中煎熬,揮汗如雨的傍晚登上了開往銀川的列車,伴著列車西行的韻律節(jié)拍,心里幻想著沙漠邊塞,牛羊游牧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美麗圖景迷蒙進了夢鄉(xiāng)。次日清晨踏上銀川大地時正是朝霞滿天,眼前的街市綠樹成蔭,視野敞亮,行人車輛舒緩慢行,夏風(fēng)舒爽沁涼,撲入懷中,一夜之間似換了人間,從燥熱煩囂穿越到了明凈清爽的又一個季節(jié)。
入住酒店,稍事打理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銀川城——興慶府的周游。步入街頭四顧,藍天明凈、街衢通暢、氣氛和緩,不知不覺中就被富有親和力的紅男綠女裹脅進了銀川的市井生活中,好像原本就生于斯,長于斯似的。
怡然自得間,眼眸被正前方一座古樸厚重,重樓疊閣,飛脊翹檐的巍峨建筑所吸引,此乃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清建筑——玉皇閣。據(jù)明史記載“玉皇閣為府城鐘鼓樓所在地”,清朝重修,宏大方正的青磚基座上,筑有兩層重檐歇山頂大殿,四周角樓拱衛(wèi),殿閣外回廊相通,朱漆梁柱恢弘挺立,繞以紅木桿欄 ,憑欄四望,開闊的塞外古城街景盡收眼底。回望我們?nèi)胱〉南噜従频旰椭車裆?,似與這亙古大殿守望了千年,在那晨鐘暮鼓的悠悠長鳴中共度著晨昏日暮、四季春秋。
順著玉皇閣南街前行,被背街一繪羊雜碎食鋪的濃郁香氣所吸引,回族大嫂見我們循香而來,急忙抬凳抹桌招呼我們,落座片刻功夫,一大碗醇香四溢五色雜陳的羊雜碎鮮湯就端到眼前,喝一口乳白色的羊湯,就著紅潤酥爛的羊雜碎,佐以金黃的“油香”面果,吃得暢快淋漓,腸滿肚圓,方才舍得咂舌而去。
前方的南關(guān)大清真寺召喚著我們前行的腳步,作為我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qū),始建于明朝末年,有著鮮明伊斯蘭風(fēng)格、回鄉(xiāng)特色的大清真寺是我們首選的游覽目標。
寺殿華美宏大,典雅氣派,一大四小的綠色琉璃瓦穹頂在陽光的輻射下熠熠生輝,渾厚飽滿的半圓穹窿,隆起在高大的殿堂頂端,烘托起一盞盞彎月明燈指向天穹,構(gòu)成了富有伊斯蘭宗教色彩的圖畫。歷史悠久的南關(guān)大清真寺已經(jīng)成為伊斯蘭心中朝圣禮拜的圣地,永久敞開的大門迎接著海內(nèi)外成百上千的穆斯林會聚參拜。
隨著絡(luò)繹不絕的回族同胞進出禮拜的腳步,步入寬敞的寺院下院內(nèi),四周回廊被極富民族色彩的雕梁畫棟所包裹,相連著明亮寬敞、一塵不染的男女沐浴凈身之所和阿訇的住所。
進入上院大禮拜殿,可容納千人作禮拜,放眼整座殿堂,內(nèi)飾廊柱造型典雅優(yōu)美,蘊含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莊重的宗教色彩,每天吸引著眾多的穆斯林前來禮拜。連綿悠長的古蘭經(jīng)吟唱聲聲回蕩在禮拜堂的上空,不絕如縷......
出得清真寺,午后艷陽熾烈起來,樹蔭下卻涼風(fēng)習(xí)習(xí),真正領(lǐng)略到了大西北“早穿棉襖午穿紗”的剛烈豪邁。我們穿行在安靜柔和略顯狹窄的背街小巷,細數(shù)著店鋪里五彩的寧夏五寶:紅—枸杞,黃—甘草、藍—賀蘭石、白—灘羊羔皮裘、黑—發(fā)菜,隨意浪游,飽覽回鄉(xiāng)的民俗風(fēng)情。
無意間來到了老市區(qū)中心的南門廣場,恍惚間看見了天安門城樓屹立在廣場正中,頓覺時光錯亂,凝神定氣仔細觀查,雖然也是紅色粉墻,漢白玉欄桿,兩側(cè)中規(guī)中矩的觀禮臺,門樓上方高懸著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畫像,但建制規(guī)模較首都北京的天安門相比就是一個微縮版本了。
小天安門始建何年不詳,古稱南熏門,傳說是西夏王國的舊址。千百年來風(fēng)雨兼程,南門城墻數(shù)度垮塌拆除,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天安門城樓相仿巧合,永遠保留在大西北的塞外江南,佇立在回族人民的心間。不由得哼唱起了“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時光倒流中走向玉皇閣飛檐下的旅舍。
遍覽塞外邊城,從噴香的老毛手抓羊肉館夜宵出來,已是夜幕四合,迷失在華燈綻放的旅舍歸途中,前方十字街頭的廣場上流光溢彩的奢華樓臺,便是我們心頭的溫暖所在,玉皇閣為我們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入夜,萬籟俱寂,隨著小城沉浸在甜蜜的夢鄉(xiāng),酣暢睡到自然醒。睜開眼睛,已是曙色漫天,稍事整理,奔向西部賀蘭山下的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一路上,藍天碧透,氣候溫潤,遍野的青草嫩綠如油鋪展到賀蘭山缺,蟄伏在千峰迭嶂之下,凄凄草甸之中的座座陵寢土塔漸漸地進入視線,30多公里的路程轉(zhuǎn)瞬即到。
西夏王陵區(qū)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背倚勢如萬馬奔騰的賀蘭山峰撒向連天荒野,沉默靜寂了900余年,似在咀嚼著逝去的文明與輝煌;胡天上久久盤旋的鷹隼似在守護著一代王朝首領(lǐng)“昊王墳”的不滅英靈,訴說著西夏國稱雄西域的繁華浮世,同行的老司機說:早年的王陵戈壁上撒滿了晶亮的琉璃瓦殘片,當(dāng)午太陽光照下整個大漠明晃晃的一片,亮得耀眼。
西夏王朝是于1038年黨項、羌族首領(lǐng)李元昊稱帝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在歷史上存在了189年,經(jīng)歷10代皇帝,其疆域“東臨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guān),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雄踞西北200年。1227年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所滅亡。
稱霸西域的黨項民族雖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但西夏景宗李元昊創(chuàng)制的神秘的西夏文字五千余,形體方正,筆畫繁冗,仿漢字又有其特點,曾在西夏區(qū)域廣泛流傳約三個世紀,記錄了西夏王朝的輝煌燦爛、興衰榮辱。
徜徉在西夏王陵的廢墟古道上,放眼望去,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東方金字塔”在賀蘭山萬仞峭壁的映襯下,巍然挺立,蒼涼壯美??词朗鲁粮。讲涣b;望黃河滾滾東流,帶走了西夏王朝曾經(jīng)存在于世的點點痕跡,只有這大漠荒野承載著鮮卑血統(tǒng)的剽悍民族無盡的傳說......
放緩塞外西域的浪游步履,梳理著回鄉(xiāng)銀川的浮光掠影,中華回族之鄉(xiāng)、西夏古老王國豐富多彩的文化激蕩與交融紛至沓來,視覺沖撞,思緒紛亂。
細細想來西域雄渾的賀蘭山,東鄰委婉的黃河水造就了銀川壩子海納百川,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胸襟與氣度,與時代共舞出了一個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銀川城。
公眾號:甘寧界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xué)習(x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