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讀書筆記摘抄
《看見》讀書筆記摘抄
《看見》是柴靜十年記者生涯的一個回顧,沒有宏大的敘事,在講一個個鮮活的,這十年中所經歷過極具突出的事件里的人。以下是小編推薦的《看見》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感悟,歡迎閱讀!
好句摘抄:
你的問題是你總是太投入了,熱愛就會夸張,感情就會變形,就沒辦法真實地認識事物了。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說,“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不要因為一樣東西死去就神話它。
如果你用悲情賄賂過讀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悅過自己,我猜想柴靜老師做節(jié)目、寫博客時,常是熱淚盈眶的。得誠實地說,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礎是自我感動。自我感動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癮,對它的自覺抵制,便尤為可貴。每一條細微的新聞背后,都隱藏一條冗長的邏輯鏈,在我們這,這些邏輯鏈絕大多數是同一朝向,正是因為這不能言說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絕不能走到這條邏輯鏈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準確是這一工種最重要的手藝,而自我感動、感動先行是準確最大的敵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交加中。
什么是真實?真實是很豐富的,需要有強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從惡中看到真實是很單一的,人能從潔白里拷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中拷打出潔白。
愛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人們聲稱的最美好的歲月其實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憶起來的時候才那么幸福。
“我們的社會為什么不接納同性戀者?”
“因為我們的性文化里,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厄運中的人多有一種對自己的怨憎,認為是自我的某種殘破才招致了某種命運。
她仍然表現出很有涵養(yǎng)的樣子,但是,當一個人表現得很有涵養(yǎng),其實是傳遞著不以為然的意思。
我知道可能沒人聽。但這事兒就像談戀愛一樣,跟別人沒關系,只看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期望。
我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為崇拜基于的往往是幻想。崇拜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失望。
做新聞,就是和這個時代的疾病打交道,我們都是時代的患者,采訪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間的相互探問。
一個人得被自己的弱點綁架多少次啊,悲催的是這些弱點怎么也改不掉。但這幾年來,身邊的人待我,就像陳升歌里唱的,“因為你對我的溫柔,所以我懂得對別人好,”能起碼認識到什么不好,最重要的,是能以‘別人可能是對的’為前提來思考一些問題。
勇于自省,永遠任性。
這么走是條死路。不這么走也死路一條。
《看見》讀書筆記摘抄
1.整體書一字一字看過去,當合上最后一頁時,還舍不得結束。這就應該是《看見》給我們每一個讀者的震撼和共鳴吧。讀它時,讓我猶如身在其中,感受當事人的情感,體會事件的本質,感悟人生的真諦,內心有太多無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樣不斷的肆意翻滾著、流淌著。
2.她用坦誠的語言陳述著自己的十年成長路,不斷剖析自己,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讓我們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作者。她深入一線,“出生入死”給我們帶來的事件真相,她的經歷,她的采訪,常常會觸動我心弦,讓我隨之潸然淚下。
3.就像歌詞里唱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么風彩虹”,就像她的導師所說:“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其實一路走來,回首我們每個人走過的軌跡,哪個不是曲曲折折,而哪個人的經歷不是一首百轉千回的歌呢。
4.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不能再在患得患失之間蹉跎歲月了,就像白巖松對柴靜所說的:“往事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就像她在報道監(jiān)獄女囚時所表達觀點一樣:“人是一樣的,對幸福的愿望一樣,對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樣,只是她生在這兒,這么活著,我來到那兒,那么活著,都是偶然。萬物流變,千百萬年,誰都是一小粒,嵌在的秩序當中,采訪是什么?采訪是生命
5.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其實這些放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不也是亦然嗎!感謝自己經歷的一切,認識自我的渺小和偉大,也理解他人想法和行為,很多人你可以不認同他的價值觀行為處事,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去了解他,把他當成一個和你一樣對等的人來看待,去理解他的邏輯。不能理解的部分,應留有疑問,而不是劈頭蓋臉的質問。因為人對幸福的愿望是一樣的。
6.《看見》這本書還教會我用客觀的、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問題。無論對我們來說是好還是壞事情,它都有不同的面,都有不同的問題存在,首先我們要像柴靜報道“非典”一樣,為了“真相”深入其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真正了解問題本身; 其次就像“藥家鑫”報道一樣,一件交通事故本身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性,但深層折射出的是現在家庭教育問題。所以,一個事件產生,它深層折射的問題,它的源頭在哪里,我們還是要多問問、多思考。跳出問題看問題,不沖動、不盲目、不求急,有時“慢”也是一種效率。
7.相信《看見》給我們的啟示不止是生活和工作態(tài)度,不止是與人溝通,不止是看問題的方法,我想更多是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一種“打破重組”的快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