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 推薦書目
了解日本 推薦書目
世界太大,靠腳走生命太短暫,只能靠思想去馳騁。下面就有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解日本推薦書目的相關信息,以供各位參考。
了解日本 推薦書目【一】
1 《日本庭園集成》 [日]中村昌生、西澤文隆,小學館
日本有很多著名的庭園,如池泉、枯山水、茶庭等。各種類型都有很濃的日本風土特性、時代精神,充分表現(xiàn)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日本美。日本庭園各式各樣,千姿百態(tài),從模式上主要分為池庭、露地廳、石庭三種模式。這幾種庭園模式的共同點是通過多種多樣的具象或抽象的建筑藝術,表現(xiàn)出崇尚自然的審美情趣,也體現(xiàn)出對自然的凝思。
2 《陰翳禮贊》 [日]谷崎潤一郎 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陰翳禮贊》是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的隨筆集,收錄《陰翳禮贊》、《懶惰之說》、《戀愛及色情》、《厭客》、《旅行雜話》、《廁所種種》六篇隨筆。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陰翳禮贊》從“陰翳造就了東方建筑美”這一觀點出發(fā),衍生開來,探討了東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處。其他各篇也圍繞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行文揮灑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可以說建立了一個“谷崎式”的東方美學體系。
3 《茶之書》 [日]岡倉天心 著,山東畫報出版社
岡倉天心在20世紀初旅英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相繼用英文寫下《東洋的理想》、《日本的覺醒》、《茶之書》等書。這三本書被并稱為岡倉天心的“英文三部曲”,前一部刊行于倫敦,后兩部刊行于紐約。
三部作品中,《茶之書》的影響最大,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等多種譯本,并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該書在為岡倉天心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同時,也向西方世界譜寫了一曲意味深遠的以“茶道”為主題的“高山流水”。
4 《作庭記》譯注與研究 張十慶 著,天津大學出版社
張十慶,現(xiàn)為東南大學東方建筑研究室成員,曾于1988年赴日本愛知工業(yè)大學留學一年有半,受業(yè)于日本古建權威淺野清教授門下。留日期間,遍方各地名勝古建筑址,閱讀文獻,收集大量資料,以為從事中日兩國古代建筑文化交流的研究準備,其中包括對《作庭記》的研究準備。他于1989年歸國,在完成博士論文并獲得學位后,仍留樣繼續(xù)從事東北亞建筑文化研究,隨即不可能真正達其意。讀者從譯者的大量注釋中可以見他用功之深。力求使者易于理解的用心之切。
5 《日本建筑史精要》 [日]關野貞,同濟大學出版社
《日本建筑史精要》是日本著名建筑史學開拓者關野貞關于日本建筑史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日本的傳統(tǒng)建筑與中國建筑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木構建筑體系,二者關系極為密切。該經(jīng)典著作所研究的內(nèi)容、結果與方法,至今仍在沿襲使用,這對認識和研究我國傳統(tǒng)建筑提供了“他山之石”。全書內(nèi)容共分十章。從原始時代的建筑一直講述到明治大正時代的建筑,書后還附有日本建筑重要遺物一覽表和建筑用語解說等內(nèi)容。
6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 [日]黑川雅之 著,河北美術出版社
近代撲面而來的西方教育體系和美學理論,早已抑制了我們內(nèi)心對中國傳統(tǒng)審美價值的認知。而黑川先生則運用了“日本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的警語,為我們打開了通往重新審視自我內(nèi)心、開啟審美意識的門扉。
7 《中日古典園林文化比較》 曹林娣、許金生 著,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本書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又通過文獻與相關的研究成果對中日古典園林進行了文化、歷史、美學、造型藝術、審美心理、環(huán)境的選擇等多重比較,從而為進一步研究與創(chuàng)作中國特色的園林藝術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8 《浮世繪》 [日]潘力 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浮世繪》是美術史學者潘力博士撰著的中國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浮世繪的著作。該書在原始、古代直至現(xiàn)代的日本美術發(fā)展進程中,賦予浮世繪應有的歷史地位,在生動展現(xiàn)浮世繪歷史的同時,還指出了來自中國與西方的影響,并涉及19世紀后期日本美術在西方廣泛流行并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日本主義”。
9 《細雪》 [日]谷崎潤一郎 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細雪》以大阪的名門望族蒔岡家四姐妹為主人公,以美麗嫻靜的三妹雪子的相親故事為主線,旁及當?shù)氐娘L土人情、社會事件、對外交往等。作品猶如一幅色彩艷麗、格調(diào)高雅的繪畫長卷,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日本關西地區(qū)上流社會的生活全貌,被譽為具有古典主義風格的最上乘的風俗小說。
10 《符號帝國》 羅蘭·巴特 著,商務印書館
羅蘭·巴特的《符號帝國》沒有之前嚴謹?shù)慕Y構理論和符號層次理論。“而以某種游戲性的方式瓦解結構,否定意義的確定性”[注:楊簡茹《羅蘭·巴特符號學理論探究——以〈流行體系〉為例》,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他告別了科學性的結構主義和建立符號學系統(tǒng)的野心,卻繼承了符號學的遺產(chǎn),能指、所指和意指。”就像他在本書前面所陳述的,“本文不是影像的‘注釋’,影像亦非本文的‘圖解’。對我來說,兩者都不過是一種視覺上的不確定性的沖擊而已,或許與禪宗稱為悟的‘意義的丟失’相類似。本文和影像交織在一起,力圖使身體、面孔、書寫這些施指符號得以循環(huán)互換;我們可從中閱讀到符號的撤退。”
了解日本 推薦書目【二】
1、夏目漱石《從此以后》(それから 1909年)
主人公大學畢業(yè)后不就業(yè),靠父兄的財富當“游民”,同時批判日本追求西方近代化,使人的精神全副武裝,互不信賴,為生存而競爭。任性地愛上了老同學之妻,父兄跟他斷絕關系??此圃阱X上很自由,原來是最不自由的,但愛是正能量,他去找工作了。
2、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藪の中 1922年)
叢林中橫尸一具,七個人各有各的說辭。主要是三人,嫌疑人、死者之妻、借巫女的嘴說話的死者。出于自私自利之心,誰都要把自己正當化,使事件難辨真假。取材于古典,推理小說似的,讓讀者也參與解釋到底怎么死的呢。探求真實,卻可能走進更深的叢林中。
3、谷崎潤一郎《春琴抄》(春琴抄 1932年)
富家女春琴九歲失明,學琴展現(xiàn)了才能。在她家打雜的佐助任憑她使性子,乖巧地侍候。佐助學起了三弦,春琴過家家似的當了他的師傅。雖然懷了佐助的孩子也不跟他結婚,不逾師徒關系。大火燒毀春琴的臉,她不愿佐助看,佐助就用針刺瞎了雙眼。虐待狂和受虐狂,晚年雙方有的是藝術和心心相愛。
4、太宰治《斜陽》(斜陽 1947年)
主題是沒落的貴族。戰(zhàn)敗后,和子的母親不與人爭,不怨不恨,作為“最后的貴族”死去。弟弟厭惡民主主義的浮淺流行,對社會絕望而自殺。頹廢派作家奪去和子的初吻。她決心為“戀愛與革命”而生,前去找作家,可他也生命近黃昏。生育他的孩子就是和子“道德革命”的完成。
5、川端康成《雪國》(雪國 1935~1971年)
這是為作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作品。從雜志上發(fā)表到出版“定本”長達三十六年。起初開頭是“用手指摸濡濕的頭發(fā)——比什么都記得那種感覺”,后改為“穿過國境的長隧道就是雪國”。游手好閑的島村為藝伎駒子再次來雪國的溫泉鄉(xiāng),在火車上遇見葉子。他覺得駒子記讀書筆記練三弦都不過是美麗的徒勞。第三次來雪國,葉子求島村帶她去東京。蠶倉起火,葉子從二層落下來。
6、三島由紀夫《金閣寺》(金閣寺 1956年)
這個小說寫道:“并非夸張地說,我在人生里最初碰到的難題是美。父親是鄉(xiāng)下土和尚,話也說不好,只是告訴我:‘世上沒有比金閣寺更漂亮的東西。’想到自己未知的地方已經(jīng)存在美,我不禁感到不滿與焦躁。要是美確實在那里存在,我這個存在就是被美排斥的了。”
7、松本清張《點和線》(點と線 1958年)
作者以這部小說開拓所謂社會派推理小說,從此成為日本大眾文學的火車頭。古典推理小說的特點是超人的偵探用超人的手法解謎,而《點和線》采用了現(xiàn)實主義,犯罪的動機不再異乎尋常,而是日??赡馨l(fā)生的,能夠從社會構造及人際關系來揭示。
8、安部公房《沙女》(砂の女 1962年)
關于主題,作者自道:“既有希望像鳥一樣飛起的自由,也有希望躲在巢里不被誰打擾的自由。一個男子被海邊的村子抓住,那個貧窮的村子被飛沙襲擊,掩埋。怎么能逃脫和村女挖砂子的工作呢?這個作品即通過跟無色無味的沙的斗爭追求那兩種自由的關系。不舔舔沙子,恐怕就不知道希望的味道。”
9、司馬遼太郎《坂上云》(坂の上の雲(yún) 1968年~1972年)
作者親歷了太平洋戰(zhàn)爭,得出一個所謂司馬史觀,即高度評價明治時代,認為昭和時代是黑暗的,而明治光明。這部小說描寫明治年間日本發(fā)動的兩場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以及甲午戰(zhàn)爭,探問了日本特有的精神與文化對19世紀末的西方文化作出了怎樣的反應。
10、藤澤周平《黃昏清兵衛(wèi)》(たそがれ清兵衛(wèi) 1988年)
描寫一個低級武士為照顧病妻,不跟同僚交往,下班就回家。他武藝高強,被主子選為殺手,予以拒絕,但主子答應幫他妻子治病,他就奉命拔刀了??梢娙毡疚涫啃≌f與中國武俠小說的三大差別:世間行走無江湖,有仇必報不化解,為君拔刀非仗義。
11、村上春樹《奇鳥行狀錄》(ねじまき鳥クロニクル 1994~1995年)
村上小說常常找東西,這次丟了貓,當編輯的妻久美子也不知去向。她的哥哥綿谷升強迫主人公岡田亨離婚。妻也來信自白她的背叛。岡田一度要開始新的人生,但夢見妻向他求救。綿谷是邪惡的存在。在夢的世界里主人公打倒他,而現(xiàn)實世界他在演出中腦溢血,變成植物人。
了解日本 推薦書目【三】
升味準之輔著、董果良 郭洪茂譯:《日本政治史》(四冊)商務印書館,1997年出版
升味準之輔是當代日本頗具影響的政治學家和政治史研究家,該書對日本政治史的論述注重引用有關重要人物的日記和回憶錄等一手資料,且敘事有文學色彩,讀來不感枯燥。全書脈絡清晰,不僅涉及政黨斗爭,而且涉及政治人物性格,不僅是了解日本政治史,而且是了解日本外交史的讀物。
浜野潔等著、彭曦等譯《日本經(jīng)濟史(1600—2000)》,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該書比較完整而扼要地論述了自江戶時代至20世紀末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對于本科階段學習了解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歷程是有益的。
內(nèi)藤湖南著、劉克申譯《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商務印書館,2010年出版
內(nèi)藤湖南是日本學術大家、著述頗豐,也是研究中國問題的泰斗。他有個著名的比喻:日本文化是豆子,中國文化是鹵水。沒有中國文化的“點化”,日本文化將難以成立。因此,在論述日本文化時,內(nèi)藤湖南總是將其和中國文化進行比較。正是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使讀者能清晰認識日本歷史文化的脈絡。
本書不僅有歷史的宏觀性綜述,也有微觀性著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刻畫,所采用的方法論及思想內(nèi)核,是內(nèi)藤湖南著名的日本政治力量變遷論。
五百旗頭真主編、吳萬虹譯:《戰(zhàn)后日本外交史:1945-2010》,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出版
五百旗頭真曾任日本防衛(wèi)大學校長,本書作者包括安倍晉三智囊、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等。該書也是“閱讀日本書系”中的一本,是《戰(zhàn)后日本外交史》日文版的第三版、中文版的第二版。和以往相比,主要是將時間跨度延長至2010年,增加了小泉、安倍、福田、麻生、鳩山等政權時期的外交內(nèi)容,是認識日本戰(zhàn)后外交的全景圖。
馮瑋著:《日本通史》,上海社科出版社,2012年出版
拙作已四次重印,敝帚自珍。
馮瑋著:《日本經(jīng)濟體制的歷史變遷:理論和政策的互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本書是國內(nèi)唯一系統(tǒng)闡述該問題的專著,是圍繞日本經(jīng)濟體制四大特征進行分析論述的。
馮瑋、張海英著:《<菊花與刀>精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本書體量不大,但信息量不小,從天皇制的形成變遷到同性戀、花街柳巷的發(fā)展變化,都有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