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讀書心得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記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1
初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竟有許多感動。依然是太容易感動的人。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灑灑,閑情逸致,字里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于愛妻蕓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jīng)意的。卷二閑情記趣、卷四浪游記快,寫情寫景,對蕓娘看似不經(jīng)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于是,蕓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xiāng),蕓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蕓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襪皆蕓自制,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蕓置條葉于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沈三白生性爽直,落拓不羈,既不追名,也不逐利,獨對蕓娘用情至深,讓依然好感動。然而世事無常,終歸是“恩愛夫妻不到頭”,卷三中盡訴失妻之恨,又讓依然唏噓不已……
不知是友人無心,還是有意,送來的《浮生六記》,是從卷四開始的,然后是卷二,接著是卷三,最后是卷一。依然是先得其閑,寫景寫物,抒胸暢懷,讓人感慨萬千;再得其趣,飲食起居、花木蟲草、山水風月,引人遐思無限;再感卷三坎坷記愁之哀婉凄涼,真切傷情;讀到卷一閨房記樂,又是句句心聲,事事真情,竟是卷三中情癡更深處的感覺……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隨筆記來,隨意貼來,讓人見笑了。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2
《浮生六記》,顧名思義,應有六記,但遺留下來的只有四記,有寫游記的,有寫閑情記的(如何插花、養(yǎng)花,弄盆景等),有寫閨房樂記,有寫坎坷記。其中的坎坷記,是我自高中讀了《活著》哭得不已之后,第二本讓我傷心不已的書。
沈復的妻子蕓,是一名妙女子,聰慧知書達理,甚至可以說有顆七竅玲瓏心,有時候我甚至認為如果她在那個年代,生為男兒身,其成就應該要遠高于沈復。
沈復與他朋友遇到難題時,總是她想出解決的法子。哪怕公公錯怪自己,丈夫要替自己辯解,她都不肯。他們夫妻二人的關系自然很好,一起到鄉(xiāng)下避暑,一起游山玩水,吟詩會友,日子過得好不愜意。哪怕是在很困難、家里已容不下蕓的時候,沈復也毅然地帶著她到外面住,沒有聽從父親休了蕓。只可惜沒有白頭,蕓便離開了人世。
沈復在書中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雖不希望夫妻間相互仇視,但不可過于情深意重,以免不能白頭偕老。
我不知道所有的婚姻是否都會以愛情為基石,但我明顯是不認同沈復那句話的。如果從一段幸福指數(shù)爆棚但是短暫的婚姻、和一段平淡甚至有些無趣但是冗長的婚姻當中做選擇,我必定選擇前者。哪怕我因此而早早歸去,也終究是沒有遺憾了。
我曾問過他:“你希望自己能活到幾歲?”他說70,我說那我活到69就好。說我自私也好,膽小也罷,我從來不敢想象,我們一起牽手走過那么多的年歲之后,突然他會消失,那我還有沒有勇氣繼續(xù)活著,也是個未知數(shù)。所以,倘若真有那一天,就讓我先走好了。三毛說,幸好先離開的是荷西,不然他怎能承受這樣的痛楚?我知道我承受不了。我甚至想過,真有那天,我也不管孩子了,丟給公公婆婆或者哥哥嫂嫂幫忙撫養(yǎng),我追隨他而去。
倒不是有多情深意重,我只是覺得,倘若此生已沒有遺憾,又何必獨活在這世上?我可以接受因為孩子、因為婚外戀、因為各種客觀的不客觀的因素分手,卻接受不了感情尚好之時突然永別。
我也曾問他,如果哪天我走了,你需要花多長的時間忘記我?他說,五年吧。其實我不知道五年這個數(shù)字他如何得來,但當時年輕的我卻有些生氣,竟然只需要五年就把我給忘了?到底是不是真心愛我?
現(xiàn)在卻覺得,真要那樣,我希望一年都用不到。最多,最多半年就好了,然后你再娶個比我溫柔堅強的女子,平靜安寧地度過余生,我不要你日日夜夜活在痛苦里,我也不要你長長久久地記得我。
關于生死,關于命運,關于坎坷,關于幸福,其實來來回回,不過是“浮生若夢,人生幾何”罷了。格子曾說,我對自己的生死一向坦然,是個可以隨時去死的人。我聽以后頗為震撼,心想她得有多通透的心性,才能悟得這般清明透徹。
好像話題有些沉重了,但其實《浮生六記》也講了許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比如如何用水盆做
成水底花開的效果,又記錄了好些景色妙曼的自然風光。最搞笑的是,有次我看到他們跟朋友偶爾會玩考試的游戲,輪流做老師,給其他人出題,而且出題人兼做主考官,然后還要閱卷評分。不由對正在玩游戲的趙同學感嘆:“古代人好可憐啊,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只能以考試為樂?!?/p>
我心想,要是把他丟回古代,他要怎么活下去呢?文不行武也不行的,幕僚做不了,生意做不了,估計只能耕種了。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3
名為六記,后兩記遺失,現(xiàn)存只有四記。
如果去掉第三記《坎坷記愁》,那真是理想的婚姻和生活:青梅竹馬舉案齊眉、對花吟詩對月小酌、拈花弄草潑墨作畫、浪跡天涯快意江湖,有沒有柴米油鹽之干擾、沒有爭風吃醋之煩憂、沒有追名逐利之市儈,這是中國文人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比陶淵明的隱居鄉(xiāng)間更勝一籌。令人向往之!
可惜生而為人要養(yǎng)自己的臭皮囊、為人子女做人父母要盡孝盡責,于是就悲劇了!追求詩和遠方是有條件的,要先處理好眼前的茍且!也許只有在為人兄友這一方面,沈復是無愧于心的吧:為友慷慨豪爽、為兄放棄家產(chǎn)!
世俗之人大多以成敗論英雄,如我之輩就忍不住邊讀邊噓唏感慨:沈復同學實在是缺乏為人處世和生存立世的能力,讓父母妻兒都極為窘困尷尬,最后妻亡女散、兒子夭折,只剩自己孑然一身飄落在外、靠朋友幫襯生活!作為一個男人、確實挺失敗的!
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人也是挺難得的吧。世上極少數(shù)人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超凡的能力;大多數(shù)人資質平平、能力有限,但不甘平庸無趣,有的孜孜不倦努力向上、有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有的精致有趣小有情調,都想法設法活的精彩,綻放美麗,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苔花。沈復在借款途中尚能恣意出游,且盡興攀高、驚的導游瞠目結舌,俗世煩惱困不住不羈的靈魂!這樣的人生狀態(tài)確實值得稱贊和羨慕!
從文中看不出成書具體時間,大概是作者晚年吧。可能事隔多年,作者已平心靜氣、釋然豁達,對苦難坎坷沒有絲毫的怨憤:對父母弟友沒有責問和不平,對官場茍且沒有抱怨和批評,甚至不屑于花費筆墨將事情原委和盤托出,只用一句“母親看了一眼第妹”帶過了兄弟恩怨,用一句“看多了官場”繞開了名利之爭。這樣的宅心仁厚真是難能可貴!留下記憶里的,或者說值得記憶的,只有童年的快樂、夫妻的和鳴、浪游的痛快,以及與此相關的種種遺憾,其他的都不重要,任其流逝在時間的長河里吧!
閱讀這本兩百年前的作品(1810~1830),相對于史記漢賦之類的早期古文,確實更為容易些。不像古文那樣簡縮嚴重,需要不斷的擴詞翻譯、前后連貫,才能理解其內容和邏輯。這本清末散文已經(jīng)很接近白話文了,泛泛粗讀不做細究就能理解大概意思。如果詳讀,個別詞字需要工具書幫助:一部分是現(xiàn)在基本不用的字或詞,只在古文中能看到;一部分是現(xiàn)在還用的字、但是某些涵義已經(jīng)基本不用了。
細細查看,覺得第二種情形非常有趣?!耙选爆F(xiàn)在多用“過去、以前”的意思(已經(jīng)、事已至此)、偶爾用其本意“停止”(死而后已、學不可以已),但它還可表示“太”(不為已甚—不做的太過分)、“后來”(已忽不見—一會兒就不見了)。哈哈,有時候指“以前”、有時候指“后來”?!百弧弊脂F(xiàn)在基本只用在“倩女”一詞中,指美麗的女子,很多女孩都取名為“倩”,殊不知這個字本意為“男子的美稱”,也指“女婿”(妹倩—妹夫),引申為“美好”(巧笑倩兮),做動詞時指“請”(倩筆—請人代筆、倩雇—雇請)。漢語還真是復雜呢,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4
讀書為人生樂事。
小時候由于條件所限,想讀書而書太少。上大學后,看著琳瑯滿目的圖書館藏書,真的體會到“書?!钡母杏X,理解了“汗牛充棟”的真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讀書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侈的事情。因為一是要有時間,二是要有心情,最重要的是能放得下手機拿起書本。南京大學的莫礪鋒老師說手機的罪惡“罄竹難書”,我覺得也是。
“目耕緣”這個名字起得真好。把讀書喻作“目耕”,既然是耕作,就必然有辛苦,也有收獲。此次,能夠參加《浮生六記》讀書會,真的深感榮幸。
《浮生六記》是早就讀過的。此次參加讀書會,又精讀了一遍。但是剛拿到書的時候,翻開來,竟然有譯文,讓我吃驚不小。文言文成為“外語”已經(jīng)是一種現(xiàn)實。不用說沒有句讀的原典,就是校點好的名著,除了專業(yè)人士,能讀懂的普通讀者也真的不多。我總是覺得這不是什么好事。我們常說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連這個文化的載體都無法識讀,又怎么去傳承她?所以國學或者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必須要加強。在書本中“目耕”的這種閱讀方式,也必須提倡和保持。
人的一生,無論發(fā)達還是平凡,站在歷史長河的岸邊看,都是“浮生”。你往前看,多少人寂寂無聞,來自塵,歸于塵?可是沈復不是,因為他有《浮生六記》。雖然《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二記已佚,我們仍然從所存的四記中得到會心的一笑、發(fā)自內心深處的羨慕、感同身受的痛苦、悵然若失的遺憾以及從他文字中得到的安安靜靜的思考以及實實在在的享受。所以《浮生六記》一直得到大家的推崇。我覺得這種推崇不是這本書有多大的文學或者史料價值,恰恰是因為我們從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是的,我們從中看到一個平凡人的喜怒哀樂,一個普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卻讓我們內心得到安慰。
我們的時代早已分化,一些人早就不愿意寫信、寫感悟。qq的說說或者微信的朋友圈,發(fā)的人也不多。因為在這個時代,敞開心扉、袒露心跡是不容易做到的?!陡∩洝犯嬖V我們,要目耕,要手寫。要多讀好書,養(yǎng)心養(yǎng)德;要多寫人生平凡事,會舒心順氣。人各有長處,我們普通的認識,也許就是他人尋覓良久的妙法?;蛘?,我們的經(jīng)歷也可以成為鼓勵他人前行、奮斗的精華。
浮生不浮皆賴文字,真情實感才可以得到共鳴。讓我們在目耕緣讀書會的帶領下,閱讀經(jīng)典,品味人生,向著真、善、美,堅定前行。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5
《浮生六記》的取名,源于李白的詩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其中寄寓了作者對人生的體悟和感慨。從內容來看,全書涵蓋六個章節(jié):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和養(yǎng)生記道,較為完整地記錄了作者一生的經(jīng)歷。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渾然天成,獨樹一幟,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境界,深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傳至今,已成經(jīng)典。
沈復十八歲娶舅女陳蕓為妻。蕓娘,既是前四章的核心人物,也是全書的靈魂主線。林語堂先生說:“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蕓娘在沈復眼中是“形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tài),令人之意也消?!笔|娘本人既能寫出“秋輕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也能與沈復談論詩書,賞月飲酒,更有無比的心路。她女扮男裝去看廟會,雇餛飩攤子為丈夫賞花溫酒,主動為丈夫謀妾,實在是聰穎活潑的一位女子。是娶蕓娘為妻乃沈復之幸,同時,托沈復之筆,如今我們才能知曉有蕓娘這么一位才女。
婚后,沈復和蕓娘雖生活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饑寒交迫,但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他們舉案齊眉,吟詩,作畫,郊游,聚友,烹肴,興趣昂然,意興飛逸。他們相愛甚篤,始至不渝,不落世俗,耳鬢廝磨二十三年。遺憾的是因受封建禮儀家教之害,倆人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蕓娘死后,沈復“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浮生六記》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嵤拢降瓱o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tài)。沈復和蕓娘的愛情并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但我為他們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最細微的點點滴滴而深深感動。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6
最近,又重新翻開了《浮生六記》這一本書,竟一口氣在課堂上讀完了前兩卷,一度感慨,既感慨于人之于天下小如蜉蝣,卻又為人生在世于蕓娘與沈復之間的愛情所動容,其中還摻雜著時代背景的悲哀,放眼于現(xiàn)代卻不知道是值得悲哀還是慶幸之事。至于開頭為什么說“又”呢?大概是因為,大二時我在圖書館偶然翻到這本書,一開始打開看覺得枯燥乏味,因大多是文言文闡述,便也只對《閨房之樂》這一卷稍稍掠過,印象中只覺羨慕那時蕓娘與沈復愛情之簡單又純碎。
而現(xiàn)如今,趁著買書的空檔,我連著這本書也一起買了。再次翻開,已是三年后。只是,在重新讀這一卷時,多了一些經(jīng)歷,也難免多了幾分自己的思考。雖年紀漸長,但我發(fā)現(xiàn),我對于蕓娘與沈復之間愛情的看法始終如一,我想,在那個時代,蕓娘自然是幸運而又幸福的(vice versa)。于蕓娘而言,雖比沈復年長,晚年因封建禮教的束縛(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對環(huán)境)并不能如其所愿與沈復共度晚年,亦不能親眼見證其子女的成長(尤其是到后面其子亦因病去世),中晚年執(zhí)著于給沈復挑妾室(于此現(xiàn)代的我所不能理解與接受)卻又因此見證了人世間的冷暖趨炎附勢而落下了心病,但似乎,這些都不能否認,在其生命結束前的幾十年間里,其時而可作為沈復的妻子為其持家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心靈手巧為其丈夫編織或制作餐具;時而作為沈復的知心好友與其共賞明月對酒當歌吟誦詩詞行酒令;時而亦可女扮男裝與沈復一起于元宵七夕節(jié)共游花燈。在封建禮教年代,我想,這大概是很多女子都想得到又或者壓根都沒有敢去想象的婚姻生活。大概,是因為蕓娘本身就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孩子吧,知輕重而識輕重,既上得廳堂也下得廚房,可作為對酒吟詩的酒友,亦可作為與其共枕說盡心里話的妻子。偶爾我都在想,如若我是沈復,大概也會像他如此吧,在失去蕓娘后的十幾年間里日日思念。不過,沈復也是幸運的,盡管痛失蕓娘,但起碼也和蕓娘以夫妻相守,陪伴蕓娘走至其人生的盡頭。其于少時娶了蕓娘,此后的幾十年光景里,倆人一起云游過,一起住進老婢女的鄉(xiāng)下小房子,看著房子外搭建的籬笆,說盡心中不痛快之事,亦妻亦友,可不令人羨慕!實在快哉!自《閨房之樂》一卷后,所記錄的大抵都是沈復的所見所聞,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大概就是人生走這一回,既然老天給了他這走一回的幸運,讓他遇見了蕓娘,也讓他這一生經(jīng)歷這許多之事,到過不同的地方,那在晚年,將這短短一生用文筆記下,也算是不辜負這一生。雖哀吾生之須臾,卻人生于每個人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又何苦緊抓這幾十年短短光陰不放而忘了去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呢!可惜的是,后兩卷已然丟失,為清人所編寫,無從得知后兩卷沈復本人究竟書寫了什么,難免可惜。
不過,再次拿起這本書讀的時候,也讓我意識到,好像我也可以如此做,將自己所遇見的人、所經(jīng)歷過的事、所走過的地方與所聽見的故事記錄下來,雖然不得以完整,也可能已經(jīng)忘記許多,但,我想,短短一生,這些豈能為我所限?哈哈哈,忽然就想起一句話來——禮法豈為我輩所設!如果能穿越,我倒真的想做一個俠客,仗劍走天涯,與一知己指點江山,飲酒暢談,豈不幸甚樂哉!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7
沈復在他的自傳散文體小說《浮生六記》開篇時便用了東坡詩中“事如春夢了無痕”這句,而這句話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他和陳蕓愛情的寫照。
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說:“父親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記》的蕓娘。他愛她能與沈復促膝暢談書畫,愛她的憨性,愛她的愛美。”蕓娘大概是所有文人夢想中的女人,世界上絕不會再有第二個她。
沈復和蕓娘的愛情,很好。
十三歲時沈復第一次見到蕓娘,兩小無猜。脫金為約,她成了他的未婚妻,這是一開始的故事。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美好。然而太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久存,他們約定的太早,難免過早散場。
洞房花燭夜,兩人比肩調笑,共論《西廂》。此夜春心動一處,不知今夕是何夕。這樣像是密友重逢的愛情,這樣互為心動的愛情,多少癡情男女想要,多少人求而不得。
他們本來就是有緣的。陳蕓以白樂天為啟蒙師,幼誦讀《琵琶行》而識字,以李太白為知己,愛他“姑射仙子”“落花流水之趣”。而沈復適字三白。
卻不知白是空,萬般柔情終成空。
他們是如此般配的兩個人。滄浪亭愛蓮居里談詩論賦,細說相如。他愛他鬢邊濃香撲鼻的茉莉花香,愛她的多愁善感,心地善良。陳蕓在沈母大壽上聽到《慘別》等劇時的不忍,沈復看在眼里;陳蕓對王二姑折花的調笑沈復記在心上。啟堂弟婦催妝缺珠花的時候,陳蕓把自己的給了她,她不以這些在別人眼里送出便是可惜的東西為貴,卻偏偏珍惜些破書殘畫,悉心裝訂,竭力搜集,她愛的他也愛。她的好他全陪著。
相處久了連不愛的地方也變成了愛。后來她喜歡吃的鹵味漸漸變成了他的習慣。自由隨性的沈復也把“得罪”、“豈敢”當成了日常。當沈復問為什么一開始厭惡的東西最后卻會喜歡上的時候,蕓娘說:“情之所鐘,雖丑不嫌?!毕矚g上,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情到濃時,竟然相約來世,來世竟要當個男兒陪他游歷天下。這樣的愛情應該純粹到何種地步?
洞庭盛會,陳蕓便做了一回男子。她在丈夫的慫恿下女扮男裝的出了門。攜手而出,歡樂無限。
也曾托言歸寧同去太湖。
陳蕓說,第一次見到了這么寬廣的天地,看過了便不虛此生了。閨中女子終生沒有見過的大有人在。她們與船家女素云在船上嬉笑作樂,唱歌歡笑,最后被友人妻誤以為是沈復挾著兩名妓子舟中作樂。陳蕓解釋的很妙,她說:“有之,其一即我也?!?/p>
每到暮春,便恨花落得太快。
結局總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衣冠之家最后也沒給沈復仰仗,而生在衣冠之家的沈復還不能給陳蕓仰仗。因替人作保被人追債,竟至于被趕出家門。幸有友人收留,卻終將疲于生計。布衣蔬食已是向往,家破人亡終成現(xiàn)實。
他們的愛情就像是水晶,他們自己也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每個人都沒辦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文人們想要仕途的時候,仕途不順;人們想要安居樂業(yè)的時候,流離失所;他們想要平平淡淡共度一生的時候,偏偏妻離子散。
未嘗不希望沈復更強一些,更聰明一些。不用太聰明,不用太強,足以支持的起他們的愛情便足矣。然而那樣或許太過完美了,所以上天竟然不準這種情況出現(xiàn)。
塵世中的我們大都渴望著完美,完美的戀人,完美的愛情,完美的人生??上н@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事情。當愛情來的時候去愛,當苦難來的時候去承受,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些意外等著你,既然無法預測,不如真誠接受。只能接受。
事情沒那么好也沒那么壞。愛情和人生都是如此。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8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
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
看的比較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
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chǎn)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
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
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
看上去簡直完美,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
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jīng)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
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
陷入糾結。
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
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
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9
“事如春夢了無痕”,初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竟有許多感動,感動沈復與陳蕓的愛情,羨慕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傾心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仰望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于塵俗。
《浮生六記》六卷缺失了兩卷,剩下的四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崎嶇記愁》《浪游記快》,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lián),所記所敘固然都是日?,嵤?,平鋪直敘,卻又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tài),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后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饑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蕓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矢志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游,聚友,烹肴,興趣盎然,意興飛逸。而后來,終于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兩隔。蕓死后,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jīng)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fā)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tài)。
十三歲時沈復第一次見到蕓娘,兩小無猜。脫金為約,她成了他的未婚妻,這是一開始的故事。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美好。然而太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久存,他們約定的太早,難免過早散場。洞房花燭夜,兩人比肩調笑,共論《西廂》。此夜春心動一處,不知今夕是何夕。這樣像是密友重逢的愛情,這樣互為心動的愛情,多少癡情男女想要,多少人求而不得,他們本來就是有緣的。陳蕓以白樂天為啟蒙師,幼誦讀《琵琶行》而識字,以李太白為知己,愛他“姑射仙子”“落花流水之趣”。他們是如此般配的兩個人。滄浪亭愛蓮居里談詩論賦,細說相如。他愛她鬢邊濃香撲鼻的茉莉花香,愛她的多愁善感,心地善良。陳蕓在沈母大壽上聽到《慘別》等劇時的不忍,沈復看在眼里;陳蕓對王二姑折花的調笑,沈復記在心上。啟堂弟婦催妝缺珠花的時候,陳蕓把自己的給了她,她不以這些在別人眼里送出便是可惜的東西為貴,卻偏偏珍惜些破書殘畫,悉心裝訂,竭力搜集,她愛的他也愛。
然而結局總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衣冠之家最后也沒給沈復仰仗,而生在衣冠之家的沈復還不能給陳蕓仰仗。因替人作保被人追債,竟至于被趕出家門。幸有友人收留,卻終將疲于生計。布衣蔬食已是向往,家破人亡終成現(xiàn)實。
他們的愛情就像是水晶,他們自己也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每個人都沒辦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文人們想要仕途的時候,仕途不順;人們想要安居樂業(yè)的時候,流離失所;他們想要平平淡淡共度一生的時候,偏偏妻離子散。
塵世中的我們大都渴望著完美,完美的戀人,完美的愛情,完美的人生。可惜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事情。當愛情來的時候去愛,當苦難來的時候去承受,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些意外等著你,既然無法預測,不如真誠接受。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10
有些書一直跟著你,一次又一次搬家,幾十年過去了也始終沒有認真讀過。終于有一天你無意中將它拿到了手里,終于開始了你們之間的緣分,便有了相見恨晚的感慨。這才發(fā)現(xiàn)其實緣分早就開始了,開始于幾十年前,否則你們之間必然不會如此不離不棄,矢志不渝,終相廝守。
這種情況對于我來說居然是大多數(shù)藏書都可以一一兌現(xiàn)的,或者當初無感,最多只有蒙眬的直感,越到后來偶然抽出來,越是覺著當初幸虧存下來了。這可以是一本上個世紀五十年黑草紙印刷的《羅馬尼亞故事集》,也可以是八十年代樸素的小32開本《浮生六記》。
八十年代的出版空前繁榮之中,的確是出了大量的好書。不是說只有好書才獲得了出版的機會,而是在種類繁多的出版中必然會有一定比例存在的好書。好書一定是在出版物豐富的基礎上才能被讀者逐漸遴選著產(chǎn)生的。這是說遠了的話,還是回到這本《浮生六記》上來吧。
沈復的《浮生六記》雖然寫了盆景和插花,寫了吟詩和作賦,寫了臭冬瓜、霉豆腐之類的小吃,寫了故意放蚊子進蚊帳然后噴煙進去看鶴舞云端的妙境,甚至還寫了諸多愛情的細節(jié),夫妻連理枝上比翼飛的情愫,但絕非什么閑適小品,實在是一部記錄了一個中國家庭苦難史的悲情之作。
兩百多年前的中國,那樣的苦難其實就已經(jīng)普遍在這塊多災多難的土地上蔓延,其一家的悲慘境遇也是很多家庭的普遍事實,也都是被歷史教科書用概念籠統(tǒng)概述的三言五語的僵死文字。沈復將這些看起來總是無動于衷的文字概念還原成了具體可感、即如眼前的細節(jié)。他寫了當時和以后相當長的時間里都無人著墨的多數(shù)人的人生的真實。
很多時候都已經(jīng)不大喜歡看古人的文字,盡管它們精粹精練,但是另一面卻是過于儉省,缺少流暢連貫的細節(jié)描寫,對于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什么可以多寫什么不可以多寫又有太多限制。這樣的習慣和限制時間太久以后逐漸就在相當意義上喪失了細節(jié)的獨特記述能力,就沒有凝望對視之后沉思的習慣。
留白的后果是所有文字和文字之間巨大的空檔都要靠后世的讀者自己去猜度和想象,不能酣暢淋漓,不能像外國文學那樣對某一個場面、某一個細節(jié)、某一種復雜的情感和情愫進行徹底地展開和抒發(fā)。而制式化的詞句和情緒表達,則很有傳統(tǒng)山水畫一樣的同類復制的嫌疑,像是評書一樣,用固定詞語表達固定的場景和感受,形成一種套路化的抒發(fā)格式,漸失其活人真實情致。
沈復雖然用的依舊是字詞儉省的文言,但這記述自己家庭、家人境遇的非功利之作,卻在無意之中為傳統(tǒng)模式的文學,添加上了豐富細膩的一筆。兩百年后的現(xiàn)在,幾百年上千年以后的未來,他曾經(jīng)活過的痕跡,還將以這樣為文字記載又為文字復活的情境所傳播著吧。比之那些功名利祿、煞有介事、循規(guī)蹈矩的文章,這本書留下了他們曾經(jīng)活過的真實痕跡。而上述所有寫那些格式化文章的人,則像是從來沒有生活過一樣永遠地沉沒掉了。這就是這位叫作沈復的作者的成功之處,也是其價值所在。
寫作還是要說真話,說假話沒有意義,也沒有意思。哪怕假話當時會迎合了什么。
夫妻之間情投意合,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頻率一致、節(jié)拍相合,從相戀到結合到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廣有情趣,也是他們各自人生中愛與美的幸福巔峰。其后,大家庭的齟齬和謀生的艱難還有病痛的揮之不去,逐漸使一家人走上了末路。凄風苦雨都在那號稱人間天堂的江南之地上演,最終愛侶永訣、兒子夭折、女兒只能給人家做了童養(yǎng)媳,自己顛沛流離異地謀生……書中一條主要的線索是作者和妻子的愛情,講了兩個之間情投意合的諸多細節(jié)。這在古人著述中實不多有。而其關于盆景插花之類的生活情趣的描摹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募夹g成分。不是行家里手,不是真愛之人,斷難下筆。那些審美的情趣既是本能,也更是要留住生活的美好,抵抗無以抵抗的命運的奮力之舉。
現(xiàn)在看到的這本書實際上只是殘卷,只有四記,而不是六記,是后人偶然在貨市上見到的四卷手抄殘稿,刊印之后才得以流布后世。從最初的發(fā)現(xiàn)與刊印開始,所有后世的出版都遵從了作者的原創(chuàng),保留了“六記”的名稱,其中應該是有期待以后能發(fā)現(xiàn)后兩記的可能。據(jù)說也的確有后兩記出現(xiàn),可惜皆系偽作。是一代代讀者對這部作品廣泛肯定,熱度始終不減的一種表現(xiàn)。
人們何以喜歡這本書,其中至少有個原因是作者之寫作完全發(fā)自本心,沒有任何外在的企圖,死后甚至連手稿也逸散掉了,倘非偶然遇到識者,則隱沒如從來不曾存在矣,就像曾經(jīng)活過但是好像從來不曾活過的千千萬萬人一樣。恰是這樣,文字之中的真情和啼饑號寒顛沛流離的悲慘世界的感同身受,才在后人那里不斷得到共鳴。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一生都始終是衣食之憂如影隨形的狀態(tài),脆弱到禁不起任何變故和災病,遑論平安寧靜地享受生命本身的歡欣。
這本回憶錄性質的書里,有很多讓人唏噓感慨之處,尤其是被父親趕出家門那個凌晨,12歲的兒子和年歲稍長的女兒和父母告別,兒子憑著直感意識到這是永別,大哭。后來果然母親客死他鄉(xiāng),再沒有能回來。父親雖然日后回來,但是又不得不走,臨走兒子再哭,父親強制讓他勿送,誰想到又是此生此世的永訣。離開很久以后,已經(jīng)做了人家童養(yǎng)媳的女兒輾轉捎來的信,帶來了兒子已經(jīng)夭折的消息……
現(xiàn)有的文本到此戛然而止。人間的悲情卻一定會在為人父者心中延續(xù)。
悲劇源于具體的個人際遇,更源于整體的社會狀態(tài),作為這塊土地上生活艱辛、苦難不斷的一代代人中的讀者們,在這樣的古人文本中看到太多和自己生息與共的內容,共情使他們在同情之中也獲得了一點替代性的抒發(fā)的愉快,仿佛是一場哭。
哭是無用的,卻也是無法抑制的。唯愿這塊土地上一代代生息著的人們,能越來越好,把握住發(fā)展的機遇,穩(wěn)定住安定生活的苗頭,擁有正常而健康的環(huán)境,不要讓歷史的悲劇一次次重演吧。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11
沈復和蕓娘的愛情,或許不是那種濃墨重彩的曠世絕戀,就是這樣的有著茶飯滋味的煙火氣息,會不經(jīng)意間觸及我們心底深處的柔軟。從怦然心動到舉案齊眉,本就是一個隨遇而安的過程,也是我們希望在日常中遇見的幸福。我們看過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太多,作為人群里的一員,我們依然會發(fā)現(xiàn)蕓娘的可愛,直至之后的家庭變故,夫妻間的相扶相依依然令我們動容。
本書的作者周公度說:“沈復之文,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鄙畹恼嫖?,在其字里行間之中就可盡收眼底,有一種市井流俗的大美。
大千世界里,能夠有幸和一個人相攜渡過余生,彼此靈魂守望,一邊前行一邊求索,從此言笑清淺,不離不棄,怎能稱不上是一大幸事呢。
沈復的這“浮生六記”四個字取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一詩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讀來古韻悠長,應用于如今的日常也并不覺得違和,唯余悵惘。
《浮生六記》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文中涉及的領域很廣,包括對地方風物、植物山石、古代典籍、寺廟禮儀等方面的敘述,可以一窺那時的社會風貌。六記指的是閨情、閑趣、愁心、浪游和佚失的“琉球”“養(yǎng)生”六部分,自稱格局。從沈復的質樸的語言中看到一位布衣文人的日常。
古文的簡筆勾勒,太過驚心。一句“余幼聘金沙于氏,八歲而夭;娶陳氏?!本妥⒍松驈秃完愂|兩人一輩子的糾葛。段末總會出現(xiàn)一兩句閑筆,卻更能感受到時空的蒼茫。比如“這一日,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七月十六日?!焙汀笆獠恢?,蕓短壽之征兆已經(jīng)隱藏于內了。”這種上帝視角,有一種驚人的壯闊感覺。
沈復對于妻子陳蕓的外貌描述有一種稱得上可愛的誠實,“身形秀美,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兩只眼睛顧盼神飛。唯有兩顆牙齒淺淺外露,似乎不是上佳的容貌。但她那種纏綿嬌美的儀態(tài),令人為之心動不已?!?/p>
仔細想來我們某個時刻的愉悅,都是在大片的平淡與困頓中體會時某一刻的幸福,愛與信念的回歸是最美好的場景,怡然的生活源于恬淡的心境。多年之后,一些點滴就是愛過的證明,連同生命里的所有光景。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吧,平淡如水,在多年后回首,依然能掀起驚濤駭浪。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12
今天是七夕,是傳說當中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情人節(jié)”。在這樣的日子里,一起分享一本好書:沈復的《浮生六記》。
“浮生”二字取自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本書說是六篇,但如今僅存四卷。它們分別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堕|房記樂》是本書的核心精華所在,而蕓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林語堂先生還曾評價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閑情記趣》談論養(yǎng)花尋石、布設園林的段落,頗有趣味?!犊部烙洺睢穭t寫了作者中年失妻喪子之痛?!独擞斡浛臁酚浵铝俗髡吣挥卧谕獾纳矸荩约案F困潦倒還不忘去郊游的旺盛精力。
作者年少便聽聞蕓的聰慧,十三歲第一次見過她后,便一心想要娶她,十八歲兩人正式結為夫婦。兩人一起品茶論文,作者用了很多文字去描繪了蕓如何陪伴他在閨房中談詩論書、賞月飲酒,敢于女扮男裝去看廟會,能夠雇餛飩擔子為丈夫的賞花會溫酒,主動為丈夫謀妾室,也有主意為自家公公找姬妾。
作者寫蕓每天用餐,必吃茶泡飯,喜歡配薺鹵腐乳,吳地俗稱此物叫“臭腐乳”,又喜歡吃蝦鹵瓜。這兩樣東西,作者很不喜歡,還打趣蕓。蕓說:“腐乳的好處是便宜,而且下粥下飯兩便,我小時候吃慣了,如今嫁到郎君家里,已經(jīng)算得飛升高舉了,猶且愛吃這個,是因為不敢忘了本來出身?!边@段用簡單的話來說,便是蕓曾經(jīng)說過”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
蕓也確實做到了輕視金銀,卻看重書本。作者堂弟要娶親,下催妝禮時家里缺了珠花,蕓便拿出她當初所受彩禮里頭的珠花,呈現(xiàn)我母親。婢女仆婦為蕓可惜,蕓卻覺得:“凡身為女人,已經(jīng)算純陰之體,珍珠更是純陰的精華,我用來做首飾,克了所有的陽氣,也不好。既然如此,有什么珍貴的呢?“想想蕓如此知書達理,娶之的確為作者人生之大幸也。
《閑情記趣》里講了作者養(yǎng)花的一些趣事。菊花宜單數(shù),不宜雙數(shù),每瓶只插一種品種、一種顏色更好。選用的花瓶,瓶口應該選開口闊大的,而窄小的不宜;闊大的瓶子宜于花枝舒展。最有情趣的莫不過蕓親自為作者織作衣物,衣服顏色大多暗淡,這樣比較耐臟,既能出去見客人,也能家常穿著。這又是服飾上儉省的法子。更有趣的是夏天荷花初放時,晚上閉合,白日盛開。蕓便用小紗囊,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來泡茶,香韻尤其絕妙。
我不怎么喜歡讀《坎坷記愁》和《浪游記快》,因為這里充滿了妻離子散的傷感,特別是蕓臨終時對作者所說的那番話:“如果可以著布衣取暖、吃蔬菜飯得一飽,一家和諧,游覽于泉石之間,像當年在滄浪亭、蕭爽樓那樣的處境,真成了煙火神仙呀?!?/p>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13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全文包括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佚)和養(yǎng)生記道(佚),因此實為浮生四記才對。
沈復總體給人感覺是個紈绔子弟,說得嚴重點算得上是個敗家子吧,他的能力未超過自己的父親,甚至不能承擔起一家之主應盡的責任,不能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小家庭衣食無憂,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卻沒能獲取功名或學會手藝,坐吃山空,在下坡路上越走越快。
《浮生六記》所記之事為生活點滴,文筆未必如何好,勝在比較真實,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能夠讓讀者感同身受,或多或少可以引起共鳴,覺得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也會有類似的情形。
從事業(yè)的角度來看沈復算是個反面教材,大家通常都盼望一代更比一代強,而沈復則是相反的,可能是從小沒有培養(yǎng)出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生活的角度來看沈復雖然自覺辛苦,但實則是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有些無病呻吟,應該比同時代的大部分老百姓都過得滋潤,好的家庭經(jīng)濟基礎保障也讓他能夠有些閑情逸致享受生活。
從結局來看,有些悲情和傷感,但這才是有血有肉的生活!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14
《浮生六記》是一部充滿詩意、細膩動人的散文集,記錄了作者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悟。
讀完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作者用簡潔生動的文字,描繪了自己和親人的溫馨時刻、自然之美、人生之理等等。這些故事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更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真摯情感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書中,作者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思考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訴我們,生活不是完美的,但我們可以讓它更有意義。他倡導親近自然、尊重生命,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寧。這些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仍然具有啟示意義。
總的來說,《浮生六記》是一本非常值得讀的書。它教會我們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平靜,讓我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15
其實家里也有可以閱讀的書,學校也有。
可就是喜歡這樣背來背去。好似蝸牛一般。生怕想看的時候,手邊恰好沒有這一本書。
從昨晚臨睡開始閱讀沈復的《浮生六記》。
今天值班時偷暇將《閨中記樂》讀完。
只覺得這夫妻的歡娛如此真實地有趣。
吃豆腐鹵這樣的小事寫起來亦是生動非凡。
他們印刻章,“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夫為朱文,妻為白文。
沈復外出,兩人通信,在信箋結尾必定要蓋上這一個“愿生生世世為夫婦”的章。
三百年前的浪漫,卻是如此別致,讓人感懷。
然而在字里行間卻充溢了沈復的哀愁。
在妻子先亡以后,他回憶起以往甜蜜瑣碎時竟找出了許多可以印證“不得白頭”結局的征兆。
他們做了二十三年的夫妻。雖然后期顛沛流離,然而伉儷情深,清貧而善于作樂,比起失偶的李清照,已經(jīng)是何其有幸了。
古代文人,寫悼妻詩的不在少數(shù)。
譬如元縝。他的《遣悲懷》。
可他與“鶯鶯”的故事卻使我對他的深情有了很深的懷疑。
譬如陸游。他的《釵頭鳳》。
雖然他到老來還數(shù)次到沈園題詞懷念唐婉,然而他在面對母親的強權時遠沒有沈復對愛情的堅貞。
陳蕓不得公爹喜愛竟被逐出家門,沈復居然追隨她離開了家庭的庇蔭,以至一世顛沛流離,而他卻未曾有悔。
如此深情決心,試問,古今有哪位男子可以做到?
林語堂說,陳蕓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那么,我也不禁要說,沈復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奇男子。
這兩個最可愛的人的結合,怪不得連老天也要嫉妒,讓他們后半輩子嘗遍坎坷,而使陳蕓早夭。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
愛情似乎越來越速食面了。而愛情好似也只有那么幾個月的保鮮或者一年兩年的保質期。
這本薄薄的小品文。
白色的精致封面。淡雅樸素的小插圖。注解不多,讀來亦只能不求甚解。
然而,這段三百年前的凡人婚姻卻令我深深感動。
這使我的心增添了無畏和珍惜的因子,亦使我前行的步履分外輕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