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小年的故事_民間關(guān)于小年的傳說有哪些
“小年”是春節(jié)的序曲,等到“小年”一過,就完全進(jìn)入了“春節(jié)時間”,直到除夕夜,人們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中,迎來火紅中國年。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小年的故事,供大家閱讀參考。
從前,有一個皇帝,他的嘴饞極了,走到那兒,吃到哪兒,只要沒吃過的他都想嘗嘗。
有一天,他閑逛到村子里,遇見了一個漂亮姑娘。姑娘提著個籃子?!把b的是什么呀”?皇帝好奇地問。姑娘打開籃子,哇,好大的棗糕呀!
皇帝吃過很多好東西,可就是沒吃過棗糕。他對姑娘說 :“給我吃點吧,我是皇帝!”姑娘微微一笑,把籃子遞了過去。
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棗糕吃完了。吃完后打了個嗝兒:“啊呀,太好吃了!”
接著,皇帝打起了壞主意:“我要把這個姑娘帶回皇宮,讓她天天給我做棗糕吃”!
他對姑娘說:“你馬上再給我做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做不出來我就把你帶走?!惫媚锫犃?,不慌不忙的說:“好的!”
她拔下頭上的金簪,沖著籃子一劃。咦?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子里面熱氣騰騰,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太神奇了!
皇帝還沒有明白過來。他見難不到姑娘,就耍賴讓姑娘喂他吃。姑娘轉(zhuǎn)過臉去不搭理皇帝!皇帝生氣了,非要把姑娘帶走。他伸手一抓。。。。。。
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臺,皇帝一下子就貼到了墻頭上了。
這下壞了:皇帝想下來,可怎么也下不來,這一天正好是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三。
“誰讓你嘴饞!這回呀,別人坐著你站著,別人吃著你看著吧!”說完,姑娘架起彩云飛上天去。貪吃的皇帝從此成了灶王爺。
從此以后,灶王爺就天天站在灶臺邊,天天看人家吃飯。
時間長了,人們覺得灶王爺怪可憐的——畢竟,愛吃好東西也沒有什么錯呀。于是。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大家就都給灶王爺擺上好吃的,這叫做“祭灶”。到了這一天,孩子們最高興了,他們跟灶王爺一起吃棗糕、柿餅、核桃、糖餅、還有糖瓜。據(jù)說,過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就要上天給玉皇大帝說說這一年來人間發(fā)生的事情。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見了玉皇大帝,就只說人們的好話。
吃糖瓜。祭灶時給灶王爺供奉糖瓜,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報告時多言好事。
貼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窗花樣子討喜,種類豐富。
放鞭炮。小年的鞭炮是年前第一炮,很受重視。
吃餃子。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
吃火燒。在河南,小年的時候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
民間關(guān)于小年的傳說有哪些
傳說一:小年為什么祭灶?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dāng),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后,認(rèn)為張生能回心轉(zhuǎn)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傳說二:小年為什么吃灶糖?
傳說,北宋時期的宰相呂蒙正從小家境貧窮、四處流浪。后來,他和母親棲身于彰德府東北永和縣境內(nèi)的一座寺院內(nèi),即現(xiàn)在的安陽縣曹馬村洪元寺。寺內(nèi)的長老,滿腹經(jīng)綸,且有一手做風(fēng)味小吃的絕技——制作芝麻糖。
呂蒙正雖一貧如洗,但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xué),所以深得長老器重。長老不僅每天教他讀書識字、吟詩作賦,還常賞些芝麻糖讓他母子品嘗。公元976年的臘月二十三“祭灶”這日,人們都在忙著送灶王爺上天。呂蒙正見百姓用食物供奉灶王爺,而他沒有東西可供奉灶王爺,便用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爺畫上。
待灶王爺返回天宮,大帝詢問時,他欲說但張不開口,只是一味點頭。玉皇大帝以為“灶火之神”連連稱贊呂蒙正人品,于是就頒旨降福,賜官呂蒙正。第二年,呂蒙正果然居天下數(shù)百名舉子之冠,考中狀元。
為報答長老教育接濟之恩,他擴修寺院,并撥黃米、小麥各500擔(dān),芝麻100擔(dān),讓長老廣授芝麻糖制作技藝,作為當(dāng)?shù)匕傩罩\生之本。以后,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之日,百姓也紛紛效仿呂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賜福。這樣,世代沿襲,流傳至今。
傳說三:小年為什么吃餃子?
餃子古代叫“嬌耳”,民間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東漢末年,災(zāi)害嚴(yán)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爛耳朵病。名醫(yī)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看見瘟疫流行,于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塊空地,搭起醫(yī)棚,架起大鍋,給人們舍藥治病,救活了很多窮人。
張仲景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燉,燉好后,把它們撈起來,剁碎,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樣的東西,下鍋煮好后,分給病人吃。人們叫這種東西為“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再喝下一碗湯,便兩耳發(fā)熱熱血沸騰,不久爛耳朵病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xù)到大年三十。
小年也是過年的開端,過去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個正月都是年。過去,農(nóng)民只有到了隆冬數(shù)九的日子才能休息,這也正體現(xiàn)了年節(jié)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那過年了就自然也要吃餃子,順理成章就成了流傳已久的習(xí)俗。
傳說四:小年為什么要大掃除?
每臨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進(jìn)行一次大掃除。人們噴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稱“掃年”。掃塵習(xí)俗起源于堯舜時代,從古代驅(qū)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到了唐宋時期,“掃年”之風(fēng)盛行。據(jù)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敝两衩耖g流行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諺語。
據(jù)說,這種習(xí)俗來源于古代的傳說,古代神話中顓頊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好吃懶做,平日穿很破爛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凍又餓,死在屋角。所以,除夕這天,人們乘大掃除機會,把家里的破爛衣服和剩飯剩菜拿出來,在新的一年來臨前倒掉,表示不讓貧窮到家里來。
古時有關(guān)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經(jīng)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見三尸神,命他把說玉帝壞話的人家墻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jié)張大網(wǎng),掛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三尸神做了記號的人家,就滿門抄斬。三尸神見陰謀將要得逞,自己可以獨占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將每戶人家的墻上都做了記號。
灶君發(fā)現(xiàn)了三尸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灶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干干凈凈。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時,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都很干凈,沒有任何標(biāo)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玉帝從王靈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將三尸神永押于牢。從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掃塵也隨之成為民間的習(xí)俗。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則傳說,掃塵習(xí)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農(nóng)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里的佃農(nóng)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 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tuán)圓飯。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nóng)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將宅院里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復(fù)一年,春節(jié)掃塵的民族風(fēng)俗一代代延續(xù)流傳下來。
一到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就忙著打掃室里室外衛(wèi)生,清洗蚊帳被褥,連籮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內(nèi)內(nèi)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凈凈。然后把幾件破舊的東西拿到村口放火燒掉,稱為“送窮” ,意思是把那些晦氣全部送葬掉,以換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關(guān)于小年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 小年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