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合集
名師帶你讀語文,從我們最熟悉的成語開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于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合集,方便大家學習。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1
有一天,孔了領著學生在河邊游玩,碰見一位見解很深刻的漁翁,于是孔子虔誠地向他求教,他說:我從讀書起至今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沒有聽到高深的教誨,今天碰到您這樣的圣人,怎敢不虛心求教呢?漁翁被孔子的誠心所感動,就講了一大套有關政治哲學及人生修養(yǎng)等方面的道理,孔子深感佩服,要求漁翁收自己為徒。漁翁拒絕了孔子的請求,他走后,幾個學生請孔子上車,孔子呆呆地望著漸漸遠去的船,一動不動。一個學生實在不平,忍不住說道:先生今天真是太過分了,連那些擁有萬乘戰(zhàn)車的天子、千乘戰(zhàn)車的諸侯,您都和他們平起平坐,可是卻對一個漁你這樣畢恭畢敬。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2
唐朝文學家韓愈為勉勵自己兒子韓符好好讀書,寫了首題為《符讀書城南》的詩。詩中寫道:有兩個鄰居男孩容貌相像,又都靈巧可愛。由于一個好學,一個不愛讀書,漸漸就分出高低了。到二十來歲時,他們的區(qū)別就如清水溝和污水渠一樣明顯;當三十而立時,一個就像龍,在官場上飛黃騰踏(如神馬飛騰直上),連連升遷。而另一個還像癩蛤蟆一樣在地上爬。飛黃騰踏現(xiàn)寫為飛黃騰達。飛黃:傳說中神馬名。騰達:飛地上升。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3
晉武帝司馬炎兼并了魏、蜀、吳三國,建立了統(tǒng)一的晉朝以后,把家族子弟分封各地為王,企圖鞏固晉王朝的統(tǒng)治。結果事與愿違,諸王互相爭權奪利,造成了嚴重的內亂。
晉武帝的叔叔司馬倫是個野心家,武帝在位時把他封為趙王,武帝去世不久,他就發(fā)動政變,趕走皇帝,自己稱帝。他把親戚和同黨都攫升公侯,就連奴仆、小卒也濫加封賞。每到朝會的時候,滿朝的人都頭戴貂蟬(皇帝近臣帽子上的飾物,用貂尾制成)。當時的人編了個諺語諷刺說:貂不足,狗尾續(xù)。意思是說:貂尾是珍貴的皮毛,大官太多,貂尾不夠用了,就用狗尾代替吧。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4
左傳里面有篇記載: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戌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瓜而代的故事是這樣的:齊襄公為了防備周兵,派連稱和管至父帶兵去守衛(wèi)葵丘這個地方。兩位將軍臨走前小心的問:“什么時候可以調回來呢?”
這時候,襄公正在吃瓜,就隨口說:“現(xiàn)在是瓜熟的季節(jié),等明年這個時候,就派人去代替你們兩位好了?!边^了一年,兩位將軍吃到了新瓜,想起了襄公去年的話,就派人帶著瓜去獻給襄公,提醒他期限已經到了,并且趁機請求派人來代替屯守葵丘。不料襄公聽說他們要求調回,反而生氣的說:“叫人代替,必須出自我的主意,怎么可以自己隨便請求呢?再等候一次瓜熟好了!”兩位將軍到了這個時候,都忍無可忍,就憤怒的領兵回到了國都,把襄公給殺了,并且另立了公孫旡做了齊國的國君。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以吃到新瓜為代替期限的這個情節(jié),把任事期滿,換人代替,就叫做了“瓜代”;同時把某件事情,到了一定的期限,就會有人代替的情況,叫做“及瓜而代”或者是“瓜代之期”,也可以簡稱做“瓜期”。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5
從前有個賈人,在河南辦了一批貨,取水路販往外地銷售。船在河中順風行駛,忽然濃云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河水陡漲。賈人走出船倉查看貨物,一股大浪襲向船頭,把賈人拍落水中。賈人在水中掙扎呼喊:“救命呀!”
一個漁夫聽到喊聲,急急忙忙把船搖過來救人。賈人看到漁夫,大聲喊道:“快來救我,我給你一百兩白銀?!?/p>
漁夫把賈人救起來,送進船倉,賈人換好了衣服,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漁夫,說:“拿去吧,這十兩銀子夠你辛苦半年了?!?/p>
漁夫不接銀子,看著賈人說:“剛才你在水中許諾說給一百兩銀子,而不是十兩?!?/p>
賈人滿臉不高興地說:“你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魚能掙幾文錢?現(xiàn)在一下子撈了十兩銀子,不少了。”
漁夫說:“事是這么回事,理卻不是這個理。你剛才不許諾給一百兩銀子,我也會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說給一百兩,我希望你不要失信?!?/p>
賈人搖搖頭,踱進船倉,不再理會漁夫,漁夫長長嘆口氣,回到漁船。
一年后,賈人又辦了批貨,碰巧在河中與漁夫相遇。兩個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賈人說:“我給了你十兩銀子,你為什么不用來當本錢,做點小生意,何苦風里雨里掙這份辛苦錢?”
漁夫來不及答話,賈人的船觸上礁石,船倉進水,船漸漸下沉。賈人急得團團轉,大聲對漁夫說:“快來救我,這次我給你三百兩銀子,保證不失信?!?/p>
漁夫搖櫓從賈人旁邊劃過去,回頭不緊不慢地說:“喊信得過你的人來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銀子,可也不救你這種無信無義人的命。”
很快,賈人隨著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6
有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梨和棗子的藥性是“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他想了一會,就得意地說:“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時,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傷牙齒,亦不傷脾胃?!迸匀诵Φ溃骸俺岳嬷唤啦谎蔬€可以,吃棗卻難了,囫圇吞棗,怎么受得了呢?”
<另一則>從前,有個醫(yī)生向病人介紹梨和棗的性能時說:生梨對牙齒有好處,但對脾有壞處。而紅棗正好相反,能健脾,卻傷牙齒。這時有個人說:我有一個好辦法,吃了這兩樣東西有益而無害。在吃梨的時候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則不嚼一口將其吞下去。這樣以來,既不傷牙,又不傷脾,能一舉兩得。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7
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少年時就有很大名聲。
有一次,他觀看家中門生玩擲骰子游戲,發(fā)現(xiàn)有個人要輸,便說:“南邊的風力不強?!遍T生們笑道:“這個小孩像從竹管里看豹子,居然也能看出一斑一點來?!蓖醌I之生氣地說:“你們不要小看人!遠的,我慚愧不如荀奉倩(即荀粲,三國時魏人,為人清高,很有才學);近的,我慚愧不如劉真長(即劉惔,王羲之的朋友)?!闭f完,便拂袖而去。
后來,王獻之成了著名書法家,與其父王羲之齊名,被后世并稱“二王”。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8
劉因,是元朝初年的人。他非常聰敏,寫了一手好文章,并且肯下工夫讀書,著作有“靜修集”和“四書集義精要”等著名的書。他幼年時父親就死了,一向對母親很孝順;長大以后,曾在朝廷做右贊善大夫。后來因為母親生病,才辭去官職,返回家鄉(xiāng)侍奉母親。不久,朝廷又叫他去做官,他卻不愿意再去了。有人問他為什么要放棄這個做官的機會呢?他回答說:“我的母親已經九十歲了,就好象是㈱風中殘燭﹞,朝不保夕,我怎么可以遠行,去貪圖那些榮華富貴呢?”
這句“風中殘燭”本來是比喻風中燒殘的蠟燭,很容易熄滅的意思;一般人就用來形容老年人的衰竭,不久人世。例如,隔壁的老奶奶最近經常生病,猶如“風中殘燭”。這句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切衰竭的事物,例如在商場上,可以這么說:“最近商場的景氣不好,這家公司經常入不敷出,猶如“風中殘燭”,不知還能維持多久?”另外,“風中殘燭”也可以叫做“風前之燭”或者是“風燭殘年”。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9
傳說:晉朝的旌陽縣曾有過一個道術高深的縣令,叫許遜。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驅鬼治病,百性們見他像仙人一樣神,就稱他為許真君。
一次,由于年成不好,農民繳不起賦稅。許遜便叫大家把石頭挑來,然后施展法術,用手指一點,使石頭都變成了金子。這些金子補足了百性們拖欠的賦稅。成語點石成金據此而來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10
東漢末年,有個叫崔琰的人,從小就喜歡舞槍弄刀,不喜歡讀書,到了二十多歲才開始拜師學習。崔琰很聰明,再加上他學習很刻苦,后來成為一個能文能舞的人。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不愛說話,看起來呆頭呆腦的,所以有許多人都瞧不起他,說他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崔琰卻說:才能大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露出來,等崔林年紀再大些,他肯定能成大器的。后來,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時做了司空,并被封為安陽侯。這個成語指能擔當大事的人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名較晚。
名家導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成語故事合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