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論語讀后感范文
《論語》主要包括哲學、歷史、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對于孔子來說,天明和鬼神的確存在,不過,他又對其充滿了懷疑。主張“敬鬼神,而遠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論語讀后感1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淀在一本散發(fā)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里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shù)淖藨B(tài)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后感的任務(wù),可看著看著竟在書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于“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tài);“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復(fù)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鬃诱f:“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边@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里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zhì)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論語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仿佛回到了古代,里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里里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后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么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么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里,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边@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yīng)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yīng)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有許多同學在我后面呢,后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后,,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為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tài),那么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這么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nèi)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后感3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
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這本書流傳至今,歷經(jīng)了2000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驚,心想: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書,想必也有它的獨特之處吧,要不然它也不會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開書,開始細細的品味了。
我看見論語上有這么一句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p>
是啊,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短處,反之,每個人也都有長處。所以,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并且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進一步。
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級時,我們班里有幾個人寫的字蠻漂亮的,我十分羨慕,就有時候會去練練字,但是沒過兩個月就漸漸淡忘了,后來索性就不練了。
直到六年級下冊時,我才又下定決心練字了,因為雖然不算特別難看,可是有時候考試時會因為寫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開始把字形矯正過來,可是寫那些字的時候特別費力,常常寫了一會兒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當這時候,就會想起別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勵自己,漸漸地,漸漸地,我寫的時候就越來越順手了。
論語讀后感4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鬃釉诮虒?dǎo)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么是“仁”?;蛟S后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后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cè)般的指導(dǎo),才從先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當然,這純屬我的想象,沒有什么依據(jù))
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xiàn),所以我們才應(yīng)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shù)人如果不是出于學術(shù)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么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shù)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閑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閑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么?;蛟S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覺得應(yīng)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讀后感5
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xù)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沖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dǎo)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后,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墩撜Z》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鬃铀枷塍w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xiàn)在政治上是強調(diào)“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zhì)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tǒng)“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zhì)和基本內(nèi)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浴傲x”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中學生論語讀后感范文
上一篇:八年級海底兩萬里讀后感700字
下一篇:高中生論語心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