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5篇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5篇,歡迎借鑒參考。
《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5篇(一)
生活的藝術(shù)關(guān)于生活的藝術(sh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際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生活的藝術(shù)》探討生命、心靈的價值,并抒發(fā)林語堂個人對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觀感,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而論及周遭,乃至整個社會。全書雖被分為十四章,但在重要觀點上前后呼應,各章雖有一既定的討論主題,但往往將內(nèi)容向外擴展,并無絕對的限制,這正合作者所提倡的悠閑隨興的生活態(tài)度。作者在本書《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我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我只想表現(xiàn)我個人的觀點?!庇终f:“一切取舍都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見解。”是的,無論是思想觀點,還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生活的藝術(shù)》也好,《吾國與吾民》也好,都有非常鮮明的“林語堂風格”。
因而,喜歡這種風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的讀者,自然對林語堂的著作評價極高。例如,有人認為《吾國與吾民》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guān)于中國的著作”。但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不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或者說人生境界還沒有達到林語堂那種高度的讀者(如某些大學生),肯定會對林語堂的著作不以為然。林語堂在《自序》還說:“我也想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而不僅僅以中國人的立場說話為滿足,我不想僅僅替古人做一個虔誠的移譯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現(xiàn)代腦筋里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p>
實際上,林語堂寫《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的時候,不僅是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更多的是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說話。這從前面的《編創(chuàng)花絮》部分介紹的成書背景就可推測到這一點。林語堂創(chuàng)作的讀者意識很強,他在《自序》中說:“我頗想用柏拉圖的對話方式寫這本書。把偶然想到的話說出來,把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瑣事安插進去,這將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墒遣恢裁淳壒?,我并不如此做?;蛘呤且蛭铱峙逻@種文體現(xiàn)在不很流行,沒有人喜歡讀,而一個作家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閱讀?!蔽覀兺耆梢哉f,《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然而,我們很難有充足的理由說,它們也是寫給中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蛟S,我們真應該細味一下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5篇(二)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對于現(xiàn)代得人似乎非常難,生活讓我們很累。人們不停地奔波,因為我們不斷的追求。
累,現(xiàn)代生活的代言?;蛟S我們的生活缺少藝術(shù),不懂得如何去藝術(shù)的生活著。可是藝術(shù)是什么?怎么才是藝術(shù)的生活……或許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能對我們有所啟發(fā)。
生活可以是藝術(shù),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種享受。它可以經(jīng)歷大風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灣里隨著清風微微有些晃動。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歡,便可以添上一點顏色,那么它就與別人不同了,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中,“自我”和“閑適”我認為它更多的是在告訴人們在工作之余、責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質(zhì)量、過上有品位的生活。我認為,林先生并不是叫我們放棄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強調(diào),對理想的追求必須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的、是以快樂為原則的。林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是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我們可以過中庸的生活。我們的理想就是一個半有名半無名的人;在懶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致窮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錢也不致有錢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隨心所欲地幫助朋友;鋼琴會彈,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彈給知己的朋友聽聽,而最大用處卻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夠排滿屋里的壁爐架;書也讀讀,可是不太用功;學識頗淵博,可是不成為專家;文章也寫寫,可是有一半退回……
我們要學會享受生活,熱愛生活,積極的過好每一天。第一遍讀《生活的藝術(shù)》或許我涉世未深,感悟談不上,感觸有一點。或許30 年后,40 年后還可以再讀讀它,那時候,是否會有更深的體會……
《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5篇(三)
最近的閱讀計劃中有一大部分是重讀經(jīng)典。重讀是特別愉快的過程。一本好書,剎一謀面,面目依稀可辨,又倍感陌生。隨著與作者“對談”深入,記憶的芬芳氤氳,“喜從中來亂狂呼”。林語堂先生說,讀書所得實益,“讀者由他自己的見識和經(jīng)驗所貢獻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樣多的?!弊鳛樽x者,從書中得到的,與自我的豐富程度成正比。時間沉淀,讀者在成長,一切好書重讀起來肯定可以獲得新的見解和樂趣。
重讀林語堂先生《生活的藝術(shù)》,總結(jié)幾點感受。
人生沒有好壞之分。
一日有上午、中午、日落;一年有春、夏、秋、冬;人生有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屬于自然,人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在那一季里好的東西。每個人需要做的,在自己的季節(jié)里,做更好一些的自我。
百年苦樂半相參。
儒家積極的人生觀和道家圓滑和順的人生觀念,協(xié)調(diào)起來成為一種中庸的哲學,成為一般中國人的“宗教”。這種動與靜沖突的結(jié)果產(chǎn)生了一種妥洽的觀念,使人們對不完美的人生也感到滿足,產(chǎn)生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學。不去追求完美,不去尋找勢不可得,不去窮究不可得知,平和地工作,曠達地忍耐,幸福地生活。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鼻f子云:“送君者皆自厓而返,君自此遠矣?!北3忠活w赤子之心,在動與靜之間尋覓平衡,空寥自足。名和利,有修養(yǎng)的人只能避免利的誘惑,只有偉大的人物才能夠逃避名的誘惑。絕利易,絕名心難。寬容對待自己有時驛動的心。忍受暫時的失敗,靜待時機,相信天地萬物間,沒有一個人能永遠占著便宜,也沒有一個人永遠做“傻子”。百年苦樂半相參。
心靈與肉體的快樂不可分。
人類一切快樂都屬于感覺的快樂。清晨起床,神清氣爽,煮一杯咖啡,捧一本書,精神與身體皆與世無爭,這份快樂是屬于肉體還是精神?為什么有人常常不快樂?原因是感官的敏感性減退。這種人很少去感受,視覺聽覺麻木不仁。獲得快樂,要主動去感知生活,體味人生。
梁實秋先生之十一則不亦快哉,與金圣嘆之三十三則不亦快哉,異曲同工,彰顯大師的灑脫、幽默、出塵。有了先生們的這般心性,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多不亦快哉的時刻。
不被利用的時間是最寶貴的。
“閑暇之時間如室中之空隙?!蔽覀冇辛碎e暇,才能感知生活的樂趣。城市高樓林立,鱗次櫛比,空間的狹仄令我們局促不安。我們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視野和心胸變得開闊。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屋前空地”,給心靈和思想以自由與想象的空間。
學而不思比思而不學更不好。
我們教育的危險在于割舍了鑒別力以求學問,視強記事實即為教育的本身目標,脫離了教育的真正理想,即智識上鑒別力的發(fā)展??鬃诱f:“多見識之,知之次也?!鼻f子說:“我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真正的學問,是擁有智力上的膽力和獨立判斷力。
學者與思想家的區(qū)別。
學者在寫作中,大都借材于別的學者。他所引用的舊典成語越多,越像一位學者。一個思想家于寫作時,則都借材于自己肚中的概念,越是偉大的思想家,越會依賴于自己的肚腹?!耙粋€學者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
什么是美?
所謂文學的美和一切事物的美,大都是以生活為基礎的變換和動作?!傲珠g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草際煙光,水心云影,閑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庇钪嬷蟹彩腔畹臇|西都有著文學的美。凡是活動的東西都有一個“式”,所以也就有美、力和文,或形式和輪廓的美。
“在被時間擊敗、被時間席卷、被時間吞噬方面,萬物皆平等,因而都值得在顫抖中被文字擁抱?!奔热蝗绱耍屛覀冊谏畹拿恳粋€角落,睜一只眼奮斗,閉一只眼悠閑,既不辜負所謂“生命的意義”,亦不要錯過人生的樂趣。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的藝術(shù)。
《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5篇(四)
生活這個詞語,我們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義?也許我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獲得些什么,或者將自己緊緊地束縛于某些東西之中,亦或是過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煙霧繚繞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諦娓娓道來的人。在這本書中,林語堂從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寫下一種藝術(shù)。
在我們一生中,有很多失敗和成功,也許我們還在為一時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為一次小小的失敗懊惱不堪。但是我們到底懂不懂什么才是失敗,什么才是成功呢?很多東西都會成為過往云煙,不復存在。今天這個時代,有多少人被名利這些瑣碎的東西蒙蔽了雙眼?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為他們不懂得生活。名利這些虛浮的東西都不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這些東西只不過讓生命失去應有的價值,甚至讓我們失去更多可貴的東西。林語堂傳承著那一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棄”二字,很多人就蹙緊眉頭。我們緊緊抓著一些東西,回首的時候,我們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時候放棄是一種智者的表現(xiàn)。對于許多人來說,放棄手中的錢財,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無疑是最艱難的抉擇??墒沁@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這些似乎看上去是讓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卻累了。放棄往往比占有會擁有更多。放下了羈絆和痛苦,才會有自由可言?!跋硎苡崎e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shù)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绷窒壬@樣說。親近大自然,珍惜我們身邊的人,安靜地閱讀一本好書,品嘗美味佳肴……得到的就是最簡單最質(zhì)樸的快樂。
以前就很向往周游世界的旅行,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認為這樣就是旅行。其實不然,“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jīng)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現(xiàn)在并沒有這樣的機會去旅行,但是這才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不束縛自己,讓自己的心更加自由。雖然很難到達這樣的境界,但并不是一定要追求這樣的效果,這也是林先生告訴我們不要凡事都追求完美的理由吧。只要我們領悟這層意思,我們試著去靠近,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這個年紀的我們,沒有太多的閱歷,生活二字也不會有很多的感悟。但是合上這本書的那一刻,又明白了不少,此時自己的心愈發(fā)地澄明?!渡畹乃囆g(shù)》仿佛是一束光,指引我們從庸俗到優(yōu)雅,我們的靈魂從卑微走向高貴,從理智走向情感。
其實無論你現(xiàn)在是以何種生活方式生活著,但是切勿讓自己痛苦,掙扎,被牽絆??鞓返囟冗^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5篇(五)
不想干活,想保持一份慵懶的心情,就像這些天偷閑般囫圇吞棗似的瀏覽完了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是不是我個人的現(xiàn)象,每次讀完一本書,總是要發(fā)好長的呆。尤其是一本能說到你心坎的書的時候。哎,選書如選人,對于不能說到心坎的書,自己也是斷然不會從書堆中揀起來。就像這本書,記得初中的時侯,從一個同學家里偶然閱讀了作者寫的《蘇東坡傳》,竟給了自己莫大的人生指導,仿佛看到一盞明燈,在穿越了遙遠的時代,那光芒照耀在自己的身上依舊溫暖如故,伴隨那清越的聲音,每當自己困頓頹喪害怕卷曲成一團的時候,總能想到一個人曾經(jīng)不卑不亢不盈不虛的生活在這個美麗又黑暗的世界。用自己的從容,淡定,微笑,還有容納著山與水,榮與衰,生與死的胸懷,舞蹈著一個豐滿、優(yōu)雅而美麗的靈魂。
我們總是寄望于從萬萬千千的書中找尋到那么一位作者,去與他交換靈魂的契約,從而得到自己獨一無二的認同感,就如那幅常常映在我腦海中的山水畫,一片飄渺霧茫的空曠,遠處幾處青黛的淡淡山影,從月光下往下望,一葉扁舟上兩個孤獨的人影,仿佛一個正是來自古代的知己、智者,一個正是觀者自己,這樣的景又怎么不讓人沉醉,又怎么不讓人砰然心碎。
然而這終究是本更適合老人的哲學,也正如別人所評論的,隱約間也能端倪出一絲小資的情懷。而我本性中終究還是有一些不安分的脾性,有想享受閑適的心情,卻沒享受閑適的命。也不知道自己的這份不安分的躁動來自何處。有人說,男人象茶,二十歲的時候象雨花茶,至真至純,色味清香;三十歲的男人是碧螺春茶,去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風格別具。而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代,可能真的是除了一身躁味就沒有什么了吧!嗚呼哀哉!
藝術(shù)應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恒的時間之河駛?cè)ァT谀骋坏胤缴洗?,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yōu)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