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1500字5篇
《季羨林談人生》由數(shù)十篇千字隨筆組成。以前看到談論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義”一統(tǒng),“口號”滿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語言樸實無華,但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態(tài),明了了世間春秋”的世紀老人筆下繪出,漸覺啟迪之意非同尋常。下面是學習啦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季羨林談人生》由數(shù)十篇千字隨筆組成。以前看到談論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義”一統(tǒng),“口號”滿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語言樸實無華,但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態(tài),明了了世間春秋”的世紀老人筆下繪出,漸覺啟迪之意非同尋常。
人生的真諦是什么?這是哲學永恒的話題。季先生強調(diào),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么活著?人無法選取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涂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好處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職責感”。“有所作為”“承擔職責”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里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lián)系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季老先生還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他從另一種好處上對人生的詮釋。盡管人人都期望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_”。哪里事事都會讓你稱心如意呢?況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脫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么圓圓滿滿,關鍵在于我們采取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讀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么說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評價一個時期,如果不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找準參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標準去要求,明顯屬于空想。季老經(jīng)歷進過牛棚”,他又對誰抱怨過什么?既然季老都無法“力挽狂瀾、改變歷史”,我們?yōu)楹尾蝗ピ囍淖冏晕业男木衬?
改變心境也就是尋求內(nèi)心的和諧。溫總理曾對季老說:“有個問題我思考很久,我們講和諧,不僅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nèi)心和諧。一個人內(nèi)心的和諧正是一切和諧的基礎,是根本中的根本。”聯(lián)系季老對人生的解讀,一切釋然。“用心進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極沉淪、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滿足,不持續(xù)心態(tài)平衡,又哪來內(nèi)心的和諧?慢慢品讀《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他對人生的感悟洗滌著我內(nèi)心的蕪雜、淺薄。如果不這么細致地讀他,我還真的質(zhì)疑“摘帽”為“炒作”,讀過他,悟過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聲音,是他智慧內(nèi)斂人生的真實渴望。
這些天,我一有時光,就走進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實,去品味“假話全不講,真話不講全”的中國式正直。也許有人還在以“真話不講全”為由苛求季老,其實季老是不憚講真話的:“根據(jù)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生一無好處,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思考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里攥滿了鈔票,白天兩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鉆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我為什么活這一生。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即使是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鎖。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明白為什么活這一生。”如此直截了當?shù)呐惺浇衣?,酣暢淋漓,痛快而又入骨?/p>
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覺很是中的,一向渴望與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種與上上輩人的閑談,而是真正談談人生中的許多對我來說還很懵懂渾噩的東西。而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對人生的感悟分享出來,于我似久旱之甘雨,潤心潤肺。有些東西,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我們來不及沉淀,在忙碌無為中忘記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會去思考了。但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一向留有一個位置,存放它們。是季先生幫我拂去了存放它們的箱子上的灰塵,重新將它開啟,并確認了它們的存在與正確。季先生樂觀地相信人類會到達大同之域,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為推動人類發(fā)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作用,只要抱有這份職責感,那么個人存在的價值和好處也就找到了。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季羨林談人生》收錄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關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從1995年12月開始斷斷續(xù)續(xù)一向到2015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時光。當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很好奇一個文學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讀完這薄薄的一冊,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親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講述過往人生的種.種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書一百八十多頁,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頁,短小精干。每篇文章都是圍繞人生而寫,只是角度不一樣,每一個議題信手拈來,文章思路卻很嚴謹,大多是從報紙消息或者是日常生活提煉出議題,加以分析,旁征博引予以論述,最后得出自我的看法,因為文章隨手而寫,因此也就不似一些刻意之作那樣華麗旖旎,也正因為如此,文章才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是否與我的看法一致,讀來都有一種與友人進行過一次促膝長談的感覺,如沐春風。
這五十多篇文章中有一篇叫做《論壓力》,就我吃了二十幾年白飯所獲知的粗淺認識而言,以論某某為題往往需要洋洋灑灑幾十頁才敢寫的起,季先生以區(qū)區(qū)兩頁紙結束確讓我訝異,但是想想兩頁紙寫完有何不可,大概沒有哪本書上說以論某某為題是要怎樣怎樣寫的,個人自由嘛,自我還是把思維框在沒用的框框里,沒有出來。
壓力,人皆有之。大學時以前學過馬斯洛提出的人類五個級別的需求,最低級別的是生存需求、其余逐級為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發(fā)展需求、被認同的需求。生存是有壓力的,原始社會,茹毛飲血,人類的生存時常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生存存在著壓力,現(xiàn)代社會,人一生下來,便要應對著來自于疾病、環(huán)境污染、資源短缺的威脅,生存也是存在壓力的,不夸張地說,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只是簡單地活下來就存在壓力,那么人類的其他需求豈不更加存在壓力?但事實上人類社會并未因為壓力而滅亡,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為什么?季老說的好,“人生就像一場拼搏,沒有壓力,哪來的拼搏?”正是因為有壓力,人類才會產(chǎn)生解決壓力的動力,壓力不斷,動力不熄,拼搏不止,在壓力的推動下,人類社會日益發(fā)展與進步。
就個人而言,道理同上。不一樣的人在不一樣時期、不一樣條件下,對于壓力的解讀不一樣。當視壓力為洪水時,壓力便會沖垮人生的壁壘,淹沒你,并且讓你沒有任何浮出水面的機會;當視壓力為自我人生的陪練時,壓力便會成為人生臺階的基石,臣服于你,并且?guī)湍阕呦蚋昝赖奈磥怼?/p>
我很喜歡季老寫的最后一段話:“壓力如何排除?粗略來分類,壓力來源可能有兩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人禍,屬于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測,只有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地來源于自身,自我能有所作為,我認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我造成的壓力。”作為一名步入社會三年的成年人,生存問題已經(jīng)不是我生活的主要壓力,但是生活不僅僅僅是為了生存,發(fā)展、進步,創(chuàng)造財富都是我生活應有的題中之義。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發(fā)展談何容易,我并非法律本科出身,半路出家,雖然透過司法考試,但相對于其他經(jīng)歷過四年法律本科系統(tǒng)教育的同事而言,法律基礎素質(zhì)及法律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這一點毋庸置疑。再者,本人臉皮薄,遇到人多或者正式場合很容易緊張,語無倫次。如何做好自我的本分,勝任檢察公訴工作,是我發(fā)展首先應對的壓力。我該怎樣辦?季老的話讓我有所感觸……
這次院里組織的比武集中體現(xiàn)了我的不足,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沒有做好:審查報告,定性分析部分對罪與非罪、此罪彼罪分析得不透;案件匯報,詳略不當;案件辯論,過于緊張,大腦空白。
分析原因,首先便是對這次比武的解讀出現(xiàn)錯誤。我懼怕這次比武,因為沒有什么經(jīng)驗,擔心失敗,越擔心反而越容易失敗。實際上,比武不是看誰第一,誰倒數(shù)第一,而是透過比武,能看到跟別人的差距,取長補短,確定自我以后努力的方向。朱熹說過: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次比武對我而言,成敗事小,收獲事大。與之相關的深層次原因是我臉皮太薄,太看重成敗,因為太看重結果,而忘記自我就應走的路,應盡的力。
季老說: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我造成的壓力。嘀咕,就此次比武而言,便是對于比武結果的擔憂。不擔憂結果,便能看到比武的真正目的:取長補短。如此,參加比武時也就有了平常心。
比武過后,細細想來,我從中可取的教訓也是可觀的。審查報告中,應當將所有關于案件定性的疑問都寫進去,以此作為作為上庭辯論的依據(jù),匯報案件時,案情應當詳略得當,定性應抓住重點,不需要面面俱到,涉及到所有構成要件……
明年我也許就要獨立辦案了,而我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我會秉承季老的觀點,不嘀咕,有所作為。還好,我還有時光,針對自我的問題,我還能夠補足。我就應感謝這次比武,它讓我了解了自我的水平、與他人的差距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人生之路崎嶇不平,有失敗有成功,有懵懂有困惑,有喜悅有悲傷,有一位和藹的老者在身邊提點教導便會少走彎路,走得也不會太苦悶?!都玖w林談人生》便是季老以自我一生的經(jīng)驗教導給我如何走好人生之路,微言大義,我恐怕得用一生的時光來細細體會,慢慢琢磨。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季羨林談人生》一書,在文字不多的一節(jié)一節(jié)的小資料中,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后產(chǎn)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后讓思想得到洗理與升華。毋庸置疑,這本書對于青年的成長頗有益處,從中我們能讀到學者的探究與思索、長者的淡泊與磊落、智者的睿智與明悟,還能讀到先生大半生的熱情與追求、甜蜜與苦澀、遺憾與困惑、誠實與坦蕩。
季羨林談人生問題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發(fā)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該書融合了季羨林先生在不一樣時期所寫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體驗與人生回憶,資料側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導當年青年一代樹立崇高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全書以“修身”、“治學”、“寄情”、“曠達”為題,將季羨林對人生的感悟、理解與智慧箴言集于一書。在書中,季羨林以自我親歷過的事情、感受過的情愫,高度概括與濃縮了90余年漫長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銘心的生存體驗和人生感悟。
在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我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我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就應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tài)炎涼,還是對感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就應認識和實現(xiàn)自我人生的好處和價值,這個好處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先生思考人生的見解是獨到的。但他并不特立獨行,只是從不人云亦云。在人生的旅途上,上天給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個人的經(jīng)歷是一個個句點,把點連成線便成了走過的人生。人生的契合就應在線上而不在點上,或許一樣平淡無味的連成直線,或許一樣跌宕起伏的連成曲線。先生走過的人生道路無疑是曲折的,這無數(shù)條曲線迂回蜿蜒,爬滿了老人往昔光澤紅潤的臉。飽經(jīng)滄桑的他告訴我們:“不完滿才是人生。”先生對世人的洞察又是透徹而一針見血的:“根據(jù)我個人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生一無好處,二無價值。”先生對人性的考量是批判性的,往往具有顛覆好處:“我此刻利用魯迅的話來給壞人作一個界定:‘干損人利己的事是壞人,而干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則是壞人之尤者。’”先生對于世事的剖析是充滿睿智的,同時又有一種無奈感:“我沒有對任何人打擊報復,并不是由于我度量個性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諸躬。”世事就是如此,人生充滿滑稽,如果我是你,又將如何,又能如何?先生是孤獨的思考者。雖然他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但是,在他內(nèi)心,卻渴望與知己舉杯邀明月,共譜人生曲:“我不謬托自我是錫予先生的知己,我只
能說錫予先生是我的知己。”由此,我們并沒有讀到舍我其誰,鶴立雞群。但卻讀到了相得益彰,另辟蹊徑。
先生對于文學的論斷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一如他自我的文風:沉穩(wěn)、大氣、厚重、凝練。我們此刻所看到的許多文學作品常常以“豐乳肥臀”來作為噱頭,令人心生厭惡。但它們的作者必須不是大師級的文壇巨匠。大師并不是不能有所突破,思想前衛(wèi),但卻絕非油滑、輕浮、標新立異和嘩眾取寵。他的思想必然成熟,他的觀點必然深刻。先生的文學觀點幾經(jīng)雕琢,雖然不熠熠生輝,璀璨奪目,但是卻難得的溫婉大氣、圓融平和。“我覺得,一個作家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愛祖國,愛人民,愛人類,在這三愛的基礎上,那些皇皇巨著才能有意于人,無愧于己。”
我們夸獎一個人聰明,表示我們對他贊賞甚至羨慕;我們褒揚一個人智慧,卻表達我們對他尊敬乃至折服。聰明先天而成,而智慧卻能夠后天培養(yǎng)。多觀察,練就一雙洞察世事的火眼金睛;勤思考,成就一付包容萬象的寬廣胸襟。在時光的歷煉中能夠構成自我的思想,這無疑就是智慧的。生命在于運動,身體的運動強健了我們的體格,而頭腦的運動則增加了我們的智慧。生命需要沉思,外部環(huán)境是喧嘩的,處世是艱難的,我們更需要一顆平靜祥和的內(nèi)心,以我們的智慧去迎接漫漫人生路。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大部分是季羨林先生在八十多歲到九十多歲之間寫的一些散文。既有對人生起伏的回憶,也有寫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對恩師,同事的評價,對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實而不華麗,反映了作者本身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
書中描述了自我貧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時期的生活,在清華求學以及教書并在德國留學十年的經(jīng)歷,以及之后的牛棚中的絕望和之后的榮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國二十世紀的歷史,從_十年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徹。雖然一生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夠從容的應對過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榮譽和將來的生死。談到了自我的恩師陳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適之,當然也有對自我的母親的遺憾和在德國的感情的回憶。雖然是大師級的人物,但是從文中表現(xiàn)的十分的謙虛,而且十分的敬業(yè),雖然是高齡,任然努力為后人留下一些知識。
整本書讀完,發(fā)現(xiàn)人生總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時刻都不能放下。發(fā)現(xiàn)作者最終的成績,離不開他年輕時候的努力。在清華期間偶然的旁聽課,影響了他的一生,在德國期間因為二戰(zhàn)自我無法回國,但是正是這段時光奠定了其學術基礎。這個和喬布斯有類似性,誰明白喬布斯在大學時候旁聽了書法課而迷上了書法,之后蘋果的字體影響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無論如何,努力是務必的。這又讓我想起了游戲《第七封印》中的“主動應對用心深入”,任何時候都需要持續(xù)這種心態(tài)。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也許真的是“書非借不能讀”,盡管久仰季羨林大名,盡管《季羨林談人生》就放在案頭,我卻遲遲未能細讀。年前在電視和網(wǎng)絡中,聞年過耄耋的季老說,請摘去他頭上的國學大師等三頂帽子。我還和多此一舉的炒作聯(lián)系起來,至于他那句“此刻總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溫總理談論當今社會時語),更是讓我等常寫時評的憤青耿耿于懷。
帶著這種矛盾的情緒,為了完成暑假讀書筆記。我拭去《季羨林談人生》書面上的灰塵,一篇一篇地細讀起來。
前三篇直接談人生,季老開宗明意,首先點明了寫作的年齡?塵埃?從?“謙虛”:望九之年還不清楚什么是人生。這樣的開頭很吸引人,一代宗師,著作等身,國家總理幾度探望,執(zhí)手相慶;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設“季羨林研究所”?;畹竭@種境地,還一口一個“吾輩凡人老百姓”,真讓我等倍感慚愧。
人生的真諦是什么?這是哲學永恒的話題。季先生強調(diào),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么活著?人無法選取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涂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好處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職責感”。“有所作為”“承擔職責”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里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lián)系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季老先生還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他從另一種好處上對人生的詮釋。盡管人人都期望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_”。哪里事事都會讓你稱心如意呢?況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脫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么圓圓滿滿,關鍵在于我們采取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讀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么說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評價一個時期,如果不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找準參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標準去要求,明顯屬于空想。季老經(jīng)歷進過牛棚”,他又對誰抱怨過什么?既然季老都無法“力挽狂瀾、改變歷史”,我們?yōu)楹尾蝗ピ囍淖冏晕业男木衬?
改變心境也就是尋求內(nèi)心的和諧。溫總理曾對季老說:“有個問題我思考很久,我們講和諧,不僅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nèi)心和諧。一個人內(nèi)心的和諧正是一切和諧的基礎,是根本中的根本。”聯(lián)系季老對人生的解讀,一切釋然。“用心進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極沉淪、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滿足,不持續(xù)心態(tài)平衡,又哪來內(nèi)心的和諧?慢慢品讀《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他對人生的感悟洗滌著我內(nèi)心的蕪雜、淺薄。如果不這么細致地讀他,我還真的質(zhì)疑“摘帽”為“炒作”,讀過他,悟過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聲音,是他智慧內(nèi)斂人生的真實渴望。
這些天,我一有時光,就走進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實,去品味“假話全不講,真話不講全”的中國式正直。也許有人還在以“真話不講全”為由苛求季老,其實季老是不憚講真話的:“根據(jù)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生一無好處,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思考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里攥滿了鈔票,白天兩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鉆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我為什么活這一生。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即使是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鎖。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明白為什么活這一生。”如此直截了當?shù)呐惺浇衣?,酣暢淋漓,痛快而又入骨?/p>
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覺很是中的,一向渴望與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種與上上輩人的閑談,而是真正談談人生中的許多對我來說還很懵懂渾噩的東西。而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對人生的感悟分享出來,于我似久旱之甘雨,潤心潤肺。有些東西,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我們來不及沉淀,在忙碌無為中忘記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會去思考了。但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一向留有一個位置,存放它們。是季先生幫我拂去了存放它們的箱子上的灰塵,重新將它開啟,并確認了它們的存在與正確。季先生樂觀地相信人類會到達大同之域,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為推動人類發(fā)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作用,只要抱有這份職責感,那么個人存在的價值和好處也就找到了。
相關文章: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1500字5篇
下一篇: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