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匯總
讓時間在知識的枝條上、智慧的綠葉上、成熟的果實上留下它勤奮的印痕!想要作文寫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2021高考作文熱點素材,歡迎借鑒參考。
學術造假、學術腐敗危害無窮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從‘博士生’搖身一變?yōu)椤┦俊?。這樣的‘博士’到底價值幾何?”日前,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后,發(fā)博客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陳吉德教授的“沖冠一怒”,暴露出的不僅僅是當前論文評審的諸多問題。
學位論文是一個人理論修養(yǎng)、知識水平、研究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刻苦鉆研、誠實守信是一個學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這樣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話講,那就真正是“斯文掃地”。須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標準、嚴要求,既是對學校師生負責,更是對一國學術能力、科研能力的保護。我國推行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造就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挑起國家改革發(fā)展的大梁,如果都像這樣腐蝕學術殿堂,連起碼的學術準則都不要,連基本的學術要求都達不到,遑論解決“錢學森之問”。
學術是一面鏡子,映照的是社會的生態(tài)和人們的心態(tài)。當人們都忙于巧奪浮名、急功近利,學術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氛圍。當人們都忙于鉆營討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學術尊嚴就不可能得到尊重。當學術也被人們當作擺設來對待,甚至當作商品來交換,那么一個國家的原創(chuàng)力、創(chuàng)新力就會遭遇“劣幣驅(qū)逐良幣”的困境。每一篇“問題論文”都是國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紋”,“裂紋”多了,學術大廈就會搖搖欲墜。
大學,曾是圣潔的象牙塔;博士,曾是眾人仰望的泰山。然而,當他們遭遇“造假”,原有的美麗光環(huán)都褪了色。學術造假,甚于其他商品的造假;學術腐敗,甚于其他領域的腐敗,因為兩者動搖了一個國家一各民族發(fā)展的科學根基,動搖了知識分子的良心。
新聞操守不可丟
通訊員石金泉是一名知名拍客和網(wǎng)絡推手,常向當?shù)囟嗉颐襟w供稿。通訊員供稿很正常,但媒體不該不經(jīng)求證就直接采用。不是自己采寫的稿子卻署上自己的名字,沒在現(xiàn)場也不核查,與其說這是粗枝大葉,不如說這是喪失職業(yè)操守,背叛新聞倫理。
如果沒有這家正規(guī)媒體的報道,這則策劃的新聞不會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這是在消費大眾的情緒。對最美人物的好感、對正能量的渴求、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對富裕卻無良群體的憎惡,都能被拿來煽動或發(fā)酵,在大眾不自覺、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一股由策劃者操縱的力量。這是嚴重失掉新聞操守的行為,新聞從業(yè)人員當引起警醒和思考?!吧钲谧蠲琅ⅰ笔录?,見證了人性中的丑陋與猥瑣。那些為了一己之名利,而欺騙整個社會的人,必須受到譴責。
【適用文題】炒作、鬧劇、浮躁、遠離欺騙、職業(yè)操守、弄虛作假、媒體公信力等。
作文熱點素材積累
1、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
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當下,不少物事的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似乎也加速起來。比如各類技能培訓,只要有錢,到處都是班,兩三個月就能拿到一本證書。寫書、拍電視劇等等,也無不可以速成。
現(xiàn)代社會,時間就是生命,辦事講效率沒有錯。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事情確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實踐也告訴我們,有些時候“欲速則不達”,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長發(fā)展往往有其規(guī)律,那些違背規(guī)律的速成,往往就會先天不足,無異于拔苗助長。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偽劣“速成”產(chǎn)品,一些偷工減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犧牲質(zhì)量或成效,乃至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樣的速成就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2、捍衛(wèi)歷史就是維護良知
近日,備受關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審宣判,二被告被判決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消息傳來,人們都說“痛快”。
“快”中有“痛”。現(xiàn)實中,總有一些人出于各種目的,或借解構歷史的由頭、或假學術研究之名義,罔顧歷史事實,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實、編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們眼中,歷史似乎是個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全然不顧相關言行會混淆視聽,給社會信息流注入雜質(zhì)。
時評類作文素材:選擇做一粒種子
“我們共產(chǎn)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jié)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把共產(chǎn)黨人比作“種子”,可謂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感召和激勵著一代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去奮斗和奉獻。
在革命年代,一名黨員就是一粒種子,他們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里發(fā)動群眾、積蓄力量,掀起沖天的革命浪潮;在建設和改革年代,一名黨員也是一粒種子,他們在各自崗位上不辱使命、埋頭苦干,書寫平凡中的不朽傳奇。正是因為眾多扎根泥土的種子默默奉獻,才支撐起人民共和國的巍峨大廈。
種子的本色是質(zhì)樸。楊善洲以當“草帽書記”為榮耀,李保國以“把自己變?yōu)檗r(nóng)民,把農(nóng)民變成自己”為志向,都體現(xiàn)了種子般的質(zhì)樸和純粹。他們活得本色,干得本色,讓我們讀懂了平凡中的偉大、質(zhì)樸中的輝煌。
種子的精神是堅韌。無論被風刮到哪里,無論被小鳥銜到哪里,無論面對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堅韌的種子總會發(fā)芽,或結(jié)出飽滿的果實,或長成參天大樹……一部原創(chuàng)話劇《種子的天堂》,謳歌了鐘揚種子般的品格,他堅持援藏16年,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萬公里,數(shù)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帶領團隊收集了4000多萬顆種子。16年中,他為“種子事業(y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以致心臟肥大、血管脆弱,付出了生命健康的代價,可他仍像一粒頑強的種子,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其背后是情懷與夢想的支撐,是初心鏗鏘有力的搏動。
種子的品格是奉獻。植物界的種子,奉獻給人類的是綠蔭,是食糧,是果實。像種子那樣扎根大地、默默奉獻,是千千萬萬共產(chǎn)黨員的情懷和追求。從“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祿,到“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黃大年;從夢想“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的袁隆平,到“多干一點,少拿一點”,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yè)的盧永根,都是種子精神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耙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鼻f萬共產(chǎn)黨人的敬業(yè)奉獻精神,正如種子一樣播撒進了無數(shù)人的心田。
夏衍在散文名篇《野草》中,贊嘆植物的種子是世界上力氣的。種子的力量來源于向往陽光的“向上”,更來源于扎根沃土的“向下”。沒有土地作根基,沒有雨露的滋潤,再好的種子也難以發(fā)芽生根,更遑論長成參天大樹。同樣,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只要我們像種子那樣,把根深扎于群眾之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睕]有華麗的外表,卻有頑強追求的內(nèi)核;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卻有默默無聞的奉獻。面對生活,面對未來,選擇做一粒種子,有種子甘于寂寞的耐心和集聚迸發(fā)的力量,即使卑微的生命,也能開出絢麗的花朵,即使平凡的人,也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經(jīng)典作文素材:多自我反思,少用道德綁架別人
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只買到達州到營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請了起來。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兒懇請她和母親擠一擠,遭到拒絕。老人女兒挽著母親往后走,后面兩排年輕人視而不見,之后一中年男子為老人讓了座。這時,老人女兒說:“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迸乜薜?“坐自己位置錯了嗎?”女生拒絕讓座的理由很充分:二等座車廂,座位并不寬敞,硬要擠兩個人,比較勉強;從南充到成都近1個半小時,女生若是讓座就得長久站著。所以從法理上說女孩的做法是正確的,憑車票對號入座是市場規(guī)則決定的,是她應有的權利,而讓座只是一種義務。只是不讓座在人情上講是有過錯的,有失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相對的,老人的女兒也要反思。老人與她既購買站票,則表示認同無座乘車的條件。且老人身體有恙,若因“擠坐”而影響病情,對女孩來說也是一場無妄之災。所以,女生的做法不過是維護自己的權益,老人女兒橫加指責,就有道德綁架之嫌了。正如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中也評論說:“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車前買個馬扎才多少錢?或者主動提出賠償三倍票價給讓座乘客也成。為了老人健康,愿意多付代價,這是孝;寧可讓老人站著等別人發(fā)善心,也不愿自己用錢解決,我看這個女兒才真是不孝?!币粋€秩序良好的社會,少不了法理和人情。如果做事時都遵從法理,自己按“理”設定方案,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自己也不會遇到麻煩;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想,就不會對別人生出許多不該發(fā)的怨氣。如果在遵從法理的基礎上,人人再付出點溫情,這個社會就美好了。3社會熱點作文素材有哪些
假造“善良”是大惡
最美和最丑之間,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如果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敬老人、善待乞丐,比如媒體此前報道的為老年乞丐雨中打傘的女孩,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女護士,這些理應受到禮贊。她們純粹而本真地用一己之力堅守美好,既為受助的老人帶去溫情,更給社會增添人性的溫度。公眾在激賞善舉的同時,內(nèi)心也受到了凈化,類似好人好事多多益善。而這名泡沫化的“最美女孩”卻是丑的,也許她本身就是一個道具,其背后的導演更應受譴責。消費公眾善心,這是不可原諒的。今天,公眾為一些慈善機構缺乏公信力而扼腕,如果再放任來自民間的偽善心大行其道,勢必對慈善產(chǎn)生摧毀性打擊——誰還會相信好人好事?誰還會存善念、行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