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注釋賞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那么關(guān)于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我們該怎么學習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注釋賞析,僅供參考。
鄒忌諷齊王納諫
兩漢 劉向 撰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謗譏一作:謗議)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鄒忌身長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艷美麗。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最美的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又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照著鏡子里的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贊美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贊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贊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這種情況下,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范圍內(nèi)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zhàn)勝了敵國。
鄒忌諷齊王納諫注釋
鄒忌:戰(zhàn)國時的齊國人,曾任相國。
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的規(guī)勸。
齊王:即齊威王,威王。
納諫:接受規(guī)勸。納,接受,接納
修:長,這里指身高。
八尺:戰(zhàn)國時一尺約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麗:光艷美麗。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詞作動詞活用,意為穿戴,在句中作狀語。)
窺鏡:照鏡子。
孰:誰,什么。
與: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視之,孰:通“熟”,仔細。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遠甚:遠不如。弗:不。
又:更。
寢:躺著。
美我者:贊美/認為……美
私:動詞,偏愛。
誠知:確實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邊省去了“我”。以:認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圓。
宮婦:宮里的姬妾。
左右:身邊的近臣。
四境之內(nèi):全國范圍內(nèi)(的人)。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蔽:形容詞用作動詞,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當面指責。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受上賞:給予,付予。通“授”
謗譏于市朝: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諷喻。謗譏,在這里指“指責,議論”,沒有貶意。市朝,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
聞:這里是“使……聽到”的意思。使動用法。
時時而間(jiàn)進:有時候偶然進諫。間進:偶然有人進諫。間,間或,偶然,有時候。
期(jī)年:滿一年。期,滿。
朝于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zhàn)勝了敵國。
而形貌昳(yì)麗:而,表并列關(guān)系。
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
通假字
1.有:通“又”。
2.孰:通“熟”,仔細。如“孰視之”。
3.受:通“授”,給予、付予。
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名詞作狀語,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
4、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當面)
5、聞寡人之耳者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6、私我也(形容詞作動詞,偏愛)
7、王之蔽甚矣(形容詞用作動詞,受蒙蔽)
古今異義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對君主、尊長、朋友等)委婉地規(guī)勸,諷諫。今:誹謗,嘲諷)
窺鏡而自視(古:照,看。今:偷看)
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地點,處所)
能面刺寡人之過 (古:指責。今:用尖的物體進入或穿過)
謗譏于市朝 (謗,古: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今:誹謗。譏,古:諫;今:諷刺)
臣之妻私臣 (古:偏愛。今:自私)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國君身邊的近臣。今:方位名詞或表示范圍的副詞“大概”。莫,古:沒有誰;沒有什么。今:不,不要)
鄒忌修八尺有余 (古:長,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明日徐公來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倒裝句
忌不自信。(賓語“自”前置,正常語序為“忌不信自”)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jié)構(gòu)“與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語序為“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語句可調(diào)整為“此所謂于朝廷戰(zhàn)勝”)
欲有求于我。(狀語“于我”后置,正常語序為“欲于我有求”)
謗譏于市朝。(狀語“于市朝”后置,正常語序為“于市朝謗譏”)
3,省略句
與坐談省略主語“鄒忌”和介詞“與”的賓語“之”(代客人),(鄒忌)與(之)坐談。與坐談,介賓。之,代詞賓語。
4,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一字多義
a 之
齊國之美麗者也(的)
問之(代詞,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獨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獨立性)
孰視之(代詞,指徐公)
暮寢而思之(代指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觀之(代詞,指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不翻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的)
數(shù)月之后(不譯)
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上面這件事)
b 朝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見
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服衣冠《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c 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代詞,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通“熟”,仔細)
d 于
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謗譏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e 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認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這里的意思是俊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賞析
本文著重寫齊相鄒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勸說齊王必須以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作為施政依據(jù)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從開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寫鄒忌從妻、妾、客三人都謬贊自己比城北徐公還美這件事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一段的第一層,寫鄒忌之美。先說明鄒忌是個高大美麗的男子,再通過三問三答,從妻、妾、客三個人異口同聲的回答中印證了鄒忌的美麗,而且比齊國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這一段的第二層,記敘鄒忌和徐公實地比較的情況。鄒忌深信:“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币虼嗽诒让乐蓄H有自知之明,他懷疑妻、妾、客同聲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種阿諛。他要從客觀現(xiàn)實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通過“孰視”“窺鏡”,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遠遠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靜,獨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門客阿諛自己的原因:凡對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懼,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不會指出自己的缺點。這一段文字雖然不多,但用了鋪陳和對比的手法,最后點明道理,是一則情節(jié)非常生動的故事。
從“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寫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見《鄭堂札記》卷四)
鄒忌從比美的生活經(jīng)驗中深刻認識到一個統(tǒng)治者聽到真話之不易。在齊國地位最高、權(quán)力最大的齊威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huán)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體會告訴了齊威王,揭示了這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并以此來諷喻齊威王納諫去蔽。為了使齊王能接受諫言,先述說自己的生活體驗,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動機,先給齊王一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齊王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自己的經(jīng)歷作比較,指出齊王受蒙蔽的嚴重。這樣現(xiàn)身說法確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從“乃下令”到結(jié)束是第三部分,寫齊威王聽取鄒忌的規(guī)勸下令求諫和群臣在一年中進諫的情況。齊威王欣然接受了鄒忌的勸告,下令獎勵臣民向他進諫。齊威王納諫結(jié)果是提高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很多諸侯的尊敬。
在這一部分記述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1.文章沒有寫群臣受賞的情況,也沒有寫威王對待意見的情況。但是,從越來越?jīng)]有人提意見和越來越提不出意見的情況就暗示了齊威王不僅聽取意見,而且虛心接受意見改革了政治。
2.齊王下令號召“群臣吏民”都來提意見,可是踴躍進諫者只寫到群臣而沒提到吏民??梢姷匚坏拖碌睦艉兔?,實際上是不可能參與政治發(fā)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寫群臣,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政治活動的階級局限性;同時,我們不能只從“雖欲言,無可進者”,就認為威王的統(tǒng)治十分清明。
3.文章只寫“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未及秦楚。燕、趙、韓、魏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國力和齊國相若,后來都比齊國弱小。秦、楚則是齊國西方和南方的大國,文章沒提秦楚,還是比較符合當時實際形勢的。
4.最后一句“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點出全文的主旨。說明只要去蔽納諫,修明內(nèi)政,就能“戰(zhàn)勝于朝廷”。
本文篇幅不長,但完整地記敘了鄒忌與徐公比美和威王納諫強齊兩則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寫到這樣,在技巧上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1.用設喻的方法講述道理。鄒忌勸說齊王廣開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樣正面講道理,而是用一段具體的家庭瑣事為譬喻來闡明“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具體形象地刻畫人物。如寫鄒忌,先是“朝服衣冠,窺鏡”,然后是問妻、問妾、問客;見到徐公,先是“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再是“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最后是“暮寢而思之”;人物的動作心理,無不刻畫入微。有了這一段有聲有色的描寫,才使下文的進諫入情合理。
3.語言簡練生動。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從家事說到國事。寫人物,聲貌畢肖;敘事實,曲折引人;用語言,簡潔生動:如“于是入朝見威王曰:……”幾個字就交代了朝見的過程,省去了進諫的“導語”,開門見山地直陳其事。齊王聽了諫辭以后,只用了一個“善”字就寫出了齊王納諫的決心。威王下令納諫以后,只三十來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說明了納諫后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納諫的效果,只寫鄰國的動態(tài),而略去國內(nèi)的情況。這些都稱得上簡潔有力。再看語言的生動: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意思基本一樣,句法卻各不相同,文字錯綜,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話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文章內(nèi)容未必盡合歷史事實,但所表達的思想有積極意義,并且有很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