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趣味對聯(lián)合集3篇
對聯(lián),俗稱對對子,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10副經(jīng)典至極的對聯(lián),千古絕對,簡直太驚艷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一些趣味對聯(lián)合集,歡迎大家閱讀。
趣味對聯(lián)合集1
第1副對聯(lián)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憾月常圓
這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其實是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一個詩句:“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第2副對聯(lián)
金盞凝霜成玉盞雞冠綴露變珠冠
點評:“雞”同“璣”是諧音,使的“璣”與“珠”同“金”、與“玉”相互對仗,妙極。
第3副對聯(lián)
枝頭睨皖黃鸝,喚回午夢;梁上呢喃紫燕;說盡春愁。
第4副對聯(lián)
一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三幅文成,驚破試官之膽
這副對聯(lián)是考場上的妙對。相傳永樂年間科舉考試,考場用蠟燭來計時。
第5副對聯(lián)
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大財未進,阿嬌權(quán)歇半夏
這幅對聯(lián)上下兩聯(lián)各含有三種草藥的名稱,上聯(lián)是寫“附子”、“雞爪”和“當歸”,蘊含著歸家之意。下聯(lián)是寫“阿膠”、“全蝎”和“半夏”,意為需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夠回家。
第6副對聯(lián)
誰教人只管好高上上上上我替你從容定喘來來來來
第7副對聯(lián)
細雨密如絲,何機可織明霞紅似錦,無剪堪裁
這副對聯(lián)巧妙之處在于獨特的比喻。
第8副對聯(lián)
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第9副對聯(lián)
煙沿艷檐煙燕眼霧捂烏屋霧物無
此聯(lián)的難度不僅僅是七字同音;轆轤格的形成讓這句上聯(lián)變得難上加難!
第10副對聯(lián)
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波
趣味對聯(lián)合集2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寺兩個山人。
湖北潛江縣在清代時有一個竹仙寺茶樓,康熙年間胡簡志為茶樓撰寫了這副拆字聯(lián),上聯(lián)“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聯(lián)“竹”拆成兩“個”,“仙”拆成“山”“人”。
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長桿一寸鉤;
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
青島嶗山釣魚臺的數(shù)字聯(lián),聯(lián)語頗有韻味。
才似文中子;
形如武大郎。
清末著名文人王闿運長得很丑,當時報紙上用這副對聯(lián)來諷刺他,下聯(lián)是說王闿運長得丑,上聯(lián)好像是褒揚,實際上貶抑,因為“文中子”指隋朝思想家王通,王通固然有才華,但是王通覺得原有的“六經(jīng)”有不足,于是自己再續(xù)“六經(jīng)”,當時多數(shù)人仍然把他看成是妄人,所以“才似文中子”實際上是說王闿運是妄人。
新鬼煩冤舊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清代紀曉嵐所撰集句聯(lián),以諷刺庸醫(yī)。上聯(lián)出自杜甫的《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下聯(lián)出自李商隱《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我輩復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與白鷗盟。
清末端方做湖北巡撫時,在黃鶴樓所題集句聯(lián),聯(lián)語都是唐人詩句。
若不撇開終是苦;
各自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趣味對聯(lián)合集3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傳說此聯(lián)是明代解縉所撰。上聯(lián)的蒲屬草本植物,桃與葡萄屬木本植物;下聯(lián)的梅在冬末春初開花,桂和玫瑰在夏秋時節(jié)開花,可謂對得奇巧,又充滿美感。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
鳥在籠中,心思槽巢,恨關羽不得張飛。
這是四川內(nèi)江三元塔的一副諧音聯(lián),包含三國六個人名:孔明、姜維(江圍)、呂布(旅步)、曹操(槽巢)、關羽、張飛。其字面意思可解為:鳥兒被圍在寶塔之內(nèi),眼望塔孔中的亮光,只怨江堤圍困,難以出去旅行;被囚籠中,心中思念舊巢,只恨雙翅被關,不能夠展翅飛翔。
風送花香紅滿地,
雨滋春樹碧連天。
此聯(lián)反過來為:天連碧樹春滋雨,地滿紅香花送風。此聯(lián)為回文聯(lián),用回文形式寫成的對聯(lián),既可順讀,也可倒讀。不僅它的意思不變,而且頗具趣味。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此對聯(lián),上下聯(lián)可謂風牛馬不相及,兩邊對的內(nèi)容隔得很遠,但細讀起來,則又字字相對,十分工整巧妙。品賞此聯(lián),最能使人領略漢字的無窮妙趣?!伴w下”既指一種尊稱,又指樓閣之下;“李”既指姓氏,又指李樹;“先生”既指尊稱,又指最先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