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教案模版
教案使教師能夠弄通教材內(nèi)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什么才算好的初二語文教案模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二語文教案模版,供大家參考。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1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閱讀使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的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對象分析:
本班級學生共有50名,其中男生23人,27人,全部為住讀生。優(yōu)生約占10%,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約占15%,中等生占大部分。從班級整學生的知識體情況看:他們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普遍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核舟記》選自蘇教版教材,中學語文八年級下冊,它是一篇說明文,它生動地再現(xiàn)了宋代文壇上一個的掌故--大蘇泛赤壁;課文細致地描繪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現(xiàn)了核舟的“奇巧”,贊揚了雕刻家的高超藝術(shù),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shù)的卓越成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常見文言文常用實詞:貽詘屬等;積累常見文言文虛詞:之而等,初步認識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
2.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能力目標
1.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jié)合的筆法。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德育目標
文章生動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頌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shù)成就。學習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增強對我國古代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學策略:
1.讀想法。這是一篇實物說明文,要使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核舟各個部分的樣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現(xiàn)它的完整形象,的方法是讓學生繪制示意圖。按照課文內(nèi)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畫出來。這樣做,既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種景物及人物的空間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2.發(fā)現(xiàn)法、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發(fā)現(xiàn)法”閱讀,便于整體感知文意;在學生繪制核舟示意圖、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后,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寫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qū)?,而是按照“中間→船頭→船尾”的順序。
3.點評法。文章除了說明外,不乏生動傳神的描寫。篩選文中寫人物情態(tài)的語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品味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簡潔、周密、生動的語言,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再現(xiàn)“核舟”的形象。
難點:完整了解雕刻藝術(shù)的構(gòu)思。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入題,板書課題
1、語入題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秀、最勤勞、最聰明靈巧的人民,他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矚目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其中最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止的有那源遠流長、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藝術(shù),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樹根經(jīng)三撥兩弄可以變成一只活靈活現(xiàn)、凌空欲飛的雄鷹,這是根雕;一塊似可廢棄的石頭經(jīng)三琢兩磨也可忽然化為山水木石、鳥魚蟲草,或可成為萬里長城的縮影,這是玉雕;不僅如此,一根頭發(fā)上可以雕刻下唐詩三百首的全部詩句,這是發(fā)雕;還有牙雕、竹雕等等等。今天我們學習的明末浙江魏學的《核舟記》就是遠在數(shù)百年前我國勞動人民、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雕刻技藝的一次輝煌的展示。
2、書課題
核舟記
二、新課學習
1、主學習
a、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b、借助課釋了解作者想關(guān)情況?
c、借助工具書和課釋讀通文章把握文章內(nèi)容大意?
d、了解文章結(jié)構(gòu),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
e、閱讀課文劃出你認為好的語句并說明好的緣由?
F通過讀課文把握作者的寫作方法。
2、作學習
1)、同桌或小組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2)班級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3、交流反饋
1)、關(guān)于作者
▲學生自學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魏學伊魏學洢(約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xiàn)在浙江省嘉興市)人。其父親魏大在明熹宗時做“給事中”官,因上流指責權(quán)魏忠賢結(jié)黨樹威,被逮捕下獄。魏學洢盡力營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在獄中,學洢痛父冤枉,晨夕號泣,自己又受到閹黨威逼,不久悲憤而死,只活了30歲。他一生沒做過官,生前好學善文,撰有《茅檐集》。
2)、詞語積累
播放課件:
罔()貽()有奇()黍()糝()髯()褶()膝()篆()狹()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罔(wng)貽(yí)有奇(jī)黍(sh)糝(shn)髯(rán)褶(zhě)膝(xī)篆(zhuàn)狹(xiá)
3)、朗讀指導
播放課件: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遠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珠歷歷可數(shù)也
▲學生觀后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遠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珠/歷歷可數(shù)也
4)字詞把握
通假字
播放課件: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
詘右臂支船
左手依一衡木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表示證書之外再加零數(shù)
詘右臂支船詘通曲:彎曲
左手依一衡木衡通橫:跟地面相平行的(跟豎直相對)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
5)詞的活用
播放課件: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箬篷覆之
石青糝之
居右者椎髻仰面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箬篷覆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竹葉做成的船篷。
石青糝之石青: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型發(fā)髻。
6)重點句子
播放課件: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
④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⑥技亦靈怪矣哉!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都能順著原材料的格局來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須的是蘇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那人正眼看著爐子,神色平靜。
④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筆劃像蚊子的腳一樣細,筆筆清楚,顏色是黑的。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是挑揀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靈怪矣哉:這種技藝,也真夠奇妙的了!
7)譯文:
▲學生自學課文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tài)。王叔遠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并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guān)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么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cè)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tài)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guān)聯(lián)。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并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8)理清說明的內(nèi)容及順序。播放課件:
▲學生學習課文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明確:本文結(jié)構(gòu)屬于總一分一總,開頭總寫,由評論引入所要說明的事物,結(jié)尾再總寫,在總述事物概貌的基礎(chǔ)上再作扼要的評論。
本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核舟作者的時代,姓名和其雕刻工藝的奇巧,提出核舟的由來及其主題。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詳細介紹核舟的形狀、結(jié)構(gòu),敘述各部位的人與物的神情狀貌。這是全文的主體。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總括核舟上的人,物種類和數(shù)字,贊美核舟雕刻者的精巧技藝。
8)總結(jié)內(nèi)容:作者同對核舟形狀和舟上的人物形象的細致描述,說明雕刻家構(gòu)思的巧妙,贊揚了他的高超技藝。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shù)的偉大成就。
9)語言賞析
播放課件:
①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②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③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第一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群的神態(tài),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與蘇黃形成宣明的對比。
第二、三句描寫細致入微,惟妙惟肖,一個悠閑自得,一個神情專注,渲染了舟中輕快愉悅的氛圍。
9)寫作技巧
歸納本篇說明文的一些寫作技巧如下:1.以空間為順序,層次清楚、主次分明。2.語言簡練、準確、生動。本文中的數(shù)詞用法跟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不同,中間沒有量詞介入,直接修飾名詞。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評價:本節(jié)教學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實施三維對話,讓學生自主地讀,鼓勵學生交流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教學評價恰到好處,再跟定的同時,融入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滲透,把評價與課文的情景預警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基于生活背景差異,對課文的印象,對重點詞句的把握、想法不盡相同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充分展示學生個人的學習所得,讓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化見解,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生生、師生在互相欣賞,互相真誠傾聽中學習、發(fā)展。
總結(jié)反思:《核舟記》是古代說明文的精品,篇幅雖短,僅400余字,卻完美地展現(xiàn)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緊扣核舟奇巧的特點,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先概括介紹,然后按船艙、船頭、船尾船背順序具體說明,最后歸納小結(jié)。就連雕刻家的藝術(shù)構(gòu)思都介紹的淋漓有致,確實令人驚嘆。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效果:一方面靠細致的觀察,深入地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地說明。這給我們作文以極大的啟發(fā)。
四、布置作業(yè)
仿照本文的寫法,選取一工藝品,作簡要介紹,寫成一篇短小說明文。
五、板書設計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2
第一單元
1.新聞兩則三課時√√(二課時)√(會員)
2.蘆花蕩√√(原創(chuàng)四課時)√√(長、詳)
3.蠟燭√詳案√√(原創(chuàng))√
4.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簡)√√探索型√
5.親愛的爸爸媽媽√①√②√
第二單元
6.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三則
7.背影√√√
8.臺階√(Doc版,一課時)√√二則
9.老王√簡案√(詳)√
10.信客√(簡)(詳)各一份√√
第三單元
11.中國石拱橋√簡案√√二則
12.橋之美√兩則√(創(chuàng)新研究)√
13.蘇州園林√√
14.故宮博物院√√√
15.說“屏”√(簡)√名師√
第四單元
16.大自然的語言√簡詳各一則√√
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19.生物入侵者√(簡)√
20.你一定會聽見的√√√
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
22.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優(yōu)秀√√√√√陋室銘2課時
23.核舟記√詳案√(詳)第二課時√√
24.大道之行也√優(yōu)化教學方案√√(簡)
25.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單元
26.三峽√①√珍藏版√√
27.《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寺夜游√
28.觀潮√(2課時)√詳略各一則√(名師)
29.湖心亭看雪√①√②√√30.詩四首歸園田居(其三)使至塞上登岳陽樓√√(名校資料)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3
《消息二則》
一、教材簡析:
第一課兩則消息選自《__新聞作品集》(新華社出版2014年版)。兩則消息分別刊載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報》。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初步學會運用新聞的基本知識寫新聞,體會新聞的特點。
【2】學習新聞寫作中將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賞析課文簡明、準確、精煉的語言
【2】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到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2】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的偉大奇跡,認識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賞析課文簡明、準確、精煉的語言
難點: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到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四、教學方法
運用默讀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相結(jié)合的方法。
五、教學用具
本文是一篇標準的新聞模板,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實播引導學生進入意境。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相關(guān)紀錄片段,解說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_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軍即執(zhí)行統(tǒng)帥__同志“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發(fā)動了渡江戰(zhàn)役,國民黨_慘淡經(jīng)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一觸即潰。23日晚,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_政權(quán)的覆滅。這兩則消息就是__同志當時滿懷豪情寫的全面報道前線戰(zhàn)況的新聞稿,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的鼓舞,對于瓦解敵軍斗志,鼓舞我軍士氣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二)檢查預習略
(三)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記敘的六要素。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則消息,從中圈出記敘的六要素。
【2】明確:
人物:人民解放軍30萬大軍
時間:從20日午夜——21日
地點:蕪湖、安徽之間
起因: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
經(jīng)過:突破敵陣,占領(lǐng)南岸廣大地區(qū)。
結(jié)果:渡過長江
2.聽新聞錄音,了解新聞的結(jié)構(gòu)。
【1】思考、討論、交流
a.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說出這則新聞的內(nèi)容。
b.用一小段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nèi)容。
c.用一大段話或幾小段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nèi)容。
【2】新聞的結(jié)構(gòu)是什么?
標題,導語,主體。
3.找出電頭簡要分析內(nèi)容和作用。
【1】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報社)名稱、發(fā)電地點和時間,表明消息來源可靠,時間精確到“時”,暗示戰(zhàn)役在迅速發(fā)展之中,體現(xiàn)了新聞的真實準確和迅速及時的特點。
【2】)文章還有哪些內(nèi)容能體現(xiàn)新聞的真實準確的特點?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一句中的“大約”兩個字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3】文章還有哪些內(nèi)容能體現(xiàn)新聞的迅速及時的特點?
“不到”“即已”說明時間短,說明了新聞的及時性。
小結(jié):這則消息文字簡潔,語言有力度,準確報道了三十萬大軍橫渡長江的事實。表明了消息的基本特點:用事實說話。
(四)用相同的方法畫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電頭、導語、主體、結(jié)語及新聞的六要素
(五)精讀課文,小組探究。
1.文章主體部分為什么按照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順序來介紹解放軍渡江?
明確:
【1】中路軍最早渡江,所以先寫;其次,中、西兩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東路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合寫在前,東路單寫在后。
【2】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然后寫東路軍,這樣的順序反映了三路大軍開始渡江的時間先后,也體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中先從中間突破、再以三路并進的戰(zhàn)略部署。根據(jù)時間發(fā)展及事件特點安排順序,清晰合理。
【3】三個層次按時間先后的順序銜接起來,“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時起”和“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時間的詞語,顯示了三個層次所敘事實在時間上的先后相承、緊密銜接。
2.文章主體部分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那些部分寫的細致,為什么這樣安排?
【1】中路軍寫得簡略,是因為新華社在此前已經(jīng)有關(guān)于中路軍的詳細報道,此處簡略交待即可轉(zhuǎn)入下文。
【2】西路大軍寫得稍詳,是因為渡江正在進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發(fā)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2/3,余部&39;23日可渡完”。已渡過的“正向南擴展中”,預示了戰(zhàn)役的前景。
【3】東路軍寫得最詳,因為它所遇抵抗“較為頑強”,勝利來之為易,故作詳細報道。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zhàn)斗情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zhàn)果。
【4】作用:三個層次寫得有同有異,有詳有略,在統(tǒng)一中有變化,避免了重復雷同。
3.找出文中體現(xiàn)人民解放軍所向披靡、銳不可當?shù)脑~語。
“沖破”“橫渡”用詞非常準確,表明了在有敵軍防守的情況下,我軍所向披靡、銳不可當?shù)臍鈩荨?/p>
4.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分析其作用。
(1)學生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
(2)體會議論性語句的作用。
指出我軍之所以取得勝利的兩個原因。贊頌我軍的英勇氣概,揭露國民黨_拒絕和平的反動本質(zhì),分析敵軍毫無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讀者了解文章內(nèi)容。
(六)總結(jié)歸納。
1.主題思想:
【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報道我30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情況,表現(xiàn)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直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我百萬大軍勝利橫渡長江的情況,分析了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的原因,表現(xiàn)了我軍戰(zhàn)士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寫作特點:
【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語言簡潔,言簡意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備了“五要素”和消息結(jié)構(gòu)的導語、主體、結(jié)語三個部分,沒有一個多余的字。
@層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詳略得當。
本責消息報道各戰(zhàn)線時并沒有平均使用筆墨,對東路軍的戰(zhàn)況寫得比較詳細突出。這是因為東線敵人的防線比較堅固,其次“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qū)在戰(zhàn)略上有重要意義,直接關(guān)系到能否包圍敵軍,解放南京。因此,在報道東路軍進軍情況時,和中、西兩路軍有幾處不同: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zhàn)斗情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zhàn)果。
@敘議結(jié)合。
在報道中路軍進展情況后,插入一段簡要的言論,指出我軍之所以取得勝利的原因。這種議論交代了我軍取勝、敵軍失敗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了整個國民黨_政權(quán)必然覆滅的命運,從而深化了報道的主題。
@運用一系列動詞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運用一系列動詞,語言精當,極富表現(xiàn)力。如作者選用“突破”“殲滅”“擊潰”“占領(lǐng)”“控制”“封鎖”“切斷”等一系列動詞,準確地表現(xiàn)出我軍英勇善戰(zhàn)、節(jié)節(jié)勝利的英雄氣概和戰(zhàn)斗豪情。
(七)課堂練習
依據(jù)前面所學的方法找出下列新聞的電頭及新聞六要素。畫出標題、導語、主體。
我軍橫渡長江情景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3日電前線記者閻吾報道人民解放軍在安慶、蕪湖間某地敵前強渡長江時的情景稱:21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fā)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fā)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無數(shù)道火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無數(shù)只大小船只。它們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飛駛而去。北岸的江邊,站滿當?shù)氐木用?、民工和解放軍的指揮員,大家都屏息凝視著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著。忽然,在南岸飛起了登陸的信號,槍炮聲、喊殺聲連續(xù)不斷。北岸所有的人們立時迸發(fā)出一片歡呼:“過去了!”“過去了!”無數(shù)船只繼續(xù)從各港口涌出來,加速向?qū)Π恶側(cè)?。對岸的解放軍則開始不斷發(fā)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lián)絡的號音。在寬闊的江面上,解放軍的指揮燈不斷閃耀著。漸漸的槍炮聲、喊殺聲越來越遠了。工兵們緊張地搭起許多碼頭,無數(shù)民工忙著把無數(shù)的彈藥、器材、糧食、蔬菜送到船上,隨著大軍運過江去。這時,在大江南岸,布滿著無數(shù)匆匆登岸的解放軍,到處可以聽到船工們和解放軍戰(zhàn)士們興奮而親熱的告別聲:“同志們,再見了!”“老鄉(xiāng)們,辛苦了!南京再見!”
(原載1949年4月25日《東北日報》,有改動)
(八)作業(yè):
仿照文章的寫法,寫一篇消息,報道我校8月31日報道情況。
結(jié)構(gòu):標題+導語+主體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4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譯。
能力目標:1、能夠當堂成誦;
2、理解文章的主旨,領(lǐng)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并了解文中對偶等修辭。
德育目標: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偉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養(yǎng)學生高潔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1、朗讀與背誦;
2、文章的主旨;
3、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調(diào)素琴”和“絲竹亂耳”之間不矛盾的關(guān)系。
四:教學方法:多媒體錄音、課件的使用和重點內(nèi)容的手寫板書相互配合,以多媒體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加大課堂容量,以板書提醒學生重點知識。多有感情地誦讀,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誦。把課前的預習帶入課堂的學習中,提高課堂效率?!币徽n時教學。
【課前預習】
1、生字注音;
2、《評價手冊》第一題找出本課的韻腳;
3、搜集作者的相關(guān)背景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沒有自己的座右銘?(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座右銘。)大家寫這些座右銘是有什么用的呢?(用來激勵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銘”里面的內(nèi)容應該是激勵警戒自己。(ppt課件展示“座右銘”的含義,提醒學生注意“銘”)
其實“銘”最早是我們古代的一種文體。除了有我們今天的“激勵警戒”之意外還可以稱述功德。一般是銘刻在器物之上。銘的一大特點是要用韻。(ppt課件展示“銘”的文體知識,“用韻”二字加色標注,引起學生注意。)
二:指導朗讀
1、銘是用韻的,韻腳是哪幾個字?(學生說。)韻腳讀的時候要清晰響亮。
2、放配圖錄音,學生跟讀。
3、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加以評論,教師點評。
4、集體朗讀。
三:疏通字詞,文意串講(配合板書與課件)
1、文章寫的是陋室,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陋室。(教師板書,畫一屋子,引起學生好奇心。)
教師自語:我把孔子放在屋頂。為什么?因為孔子是圣人,他的話就是真理。所以我們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還是不陋就用他的話給屋子定性。
孔子說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譯?(賓語前置句,現(xiàn)代語序“有何陋”,有什么簡陋的呢?“之”,加強了反問的語氣。)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簡陋的還是不簡陋的呢?我們來看看原文。(ppt展示《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H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師解釋此段話。)
孔子認為陋還是不陋(不陋)。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話來說?(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們讀的時候就不應該是疑問的語氣,而是帶有肯定語氣的反問。(學生自由讀)
2、用劉禹錫的話來說,屋子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請同學來翻譯這一句話,同時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們要讀得鏗鏘有力。(學生自由讀)
那你們認為我應該把這句話畫在這個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頂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關(guān)鍵部位。)(板書)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緣何不陋呢,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幼…h(huán)境優(yōu)雅。
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我們讀得就要顯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經(jīng)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環(huán)境。(學生自由讀)
你們認為此句話我應該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臺階處,和室外相連。)(板書)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鴻儒”、“白丁”各做何解釋?(博學之人和無學問的人)
此句話是在屋中的來往之人,我們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書)。此句中“無”的一句要讀得比“有”輕。(學生自由讀)
(3)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钪卵胖?/p>
絲竹指什么?這是什么修辭?(音樂,借代)案牘指什么?(官府的官文)。為什么作者不喜歡音樂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歡調(diào)琴嗎?這二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學生討論,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時自己所彈奏的高雅音樂,而絲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們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所聽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隱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呢?(對奢靡生活和官場的厭惡之情.)
這也是在屋內(nèi)的生活,我們也把它畫在屋子里面。(板書)。此句也和上句一樣“無”的部分要讀得輕一些。(學生自由讀)
4、除了對陋室的描寫外,文章還寫了什么內(nèi)容?集體讀一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p>
在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龍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龍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師講解“比興”:以比喻起興,先言他物再詠所詠之物。是我國詩歌的一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
(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p>
此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類比)
此處類比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論:以古賢人居住的屋子來證明陋室不陋,同時作者也以古賢人自況,表明自己也追求他們那樣的精神境界。)(教師板書)
5、集體朗讀課文。
6、作者寫陋室不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課前讓學生搜集的有關(guān)作者的背景資料來談,學生討論明確: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向。教師板書)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7、此課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對偶)
提醒學生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運用到對偶的是什么地方,(對聯(lián))。課本翻倒183頁練習三,學生自己讀讀畫畫,看看對偶有什么特點(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相關(guān)、兩個短語或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對偶。
四:拓展延伸
1、即興小對(學生練習對偶的修辭)
教師:雨、下雨、下小雨、窗外下小雨、坐看窗外下小雨
2、幻燈片展示網(wǎng)絡搜集來諷刺某些學生的《教室銘》,要求學生也仿《陋室銘》寫自己的臥室,注意“銘”的特點,立意要高。作為家庭作業(yè)。
五:集體背誦
學生對照黑板板書背誦全文。
六:作業(yè)布置
評價手冊中22課《陋室名》的練習題。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5
教學目標
1、識記古代文言實詞,積累常用詞意義。
2、用自己語言賞析詩歌,體會細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發(fā)揮想象力描繪浪漫的愛情場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對美好的人或物,都會產(chǎn)生愛慕之心。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心中愛慕之人稱為“夢中情人”?!蛾P(guān)雎》這首詩便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一場對“夢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過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結(jié)果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走入《關(guān)雎》,欣賞一場古人的愛情戲吧。
二、誦讀,熟悉字音,結(jié)合注釋掌握文意
1、范讀正音。老師飽含情感朗誦或播放名家錄音。
2、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個別誦讀。
3、解釋重點字詞,掌握文意(關(guān)關(guān)、洲、窈窕、好逑、參差、流、寤寐、思服、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友、芼)。
三、共同研討文意
1、浪漫的愛情往往離不開浪漫的場景,請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語言發(fā)揮想象力描繪出來。
明確:“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學生創(chuàng)作并個別演示后,老師做總結(jié)示范:展示多媒體畫面,并伴輕柔音樂,深情描繪:“清清的河水,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魚鷹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guān)關(guān)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要采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
2、《關(guān)雎》中有一句對心中戀人的贊美已成為贊美女性的現(xiàn)代成語,請找出。
明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人又是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愛慕之情的?請找出相關(guān)語句。
明確: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老師緊接著翻譯此句)文靜美麗的姑娘啊,醒著夢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難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著她。綿長的思念啊,教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3、愛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見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膽地去追求美麗的姑娘吧。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展開愛情攻勢的.?
明確: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如此煞費苦心先“友之”:親近她,再“樂之”:取悅她。結(jié)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會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四、文學常識補充
1、“興”手法的運用。
一開始我們分析場景,大家也許注意到了,這些場景是分散描繪的,基本是一句場景一句敘事夾雜進行。這也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手法叫作“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例如開篇先言他物:“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鳩鳴叫,引起所詠之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八铩迸c“所詠之詞”不是毫無關(guān)聯(lián),而恰恰是有共通點的。正如上例雎鳩的相互鳴叫與君子對淑女的愛慕是一致的。試從文中再找?guī)桌⒎治銎涔餐c。
學生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
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睍r左時右采荇菜的動作和千方百計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2、重章疊句。
誦讀時能發(fā)現(xiàn),許多句子是重復出現(xiàn)的,這種手法有利于反復吟唱,以充分地表達出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參差荇菜”等。
五、布置作業(yè)
1、選取《關(guān)雎》中某一細節(jié)描寫,發(fā)揮想象,拓展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力求語言流暢。表現(xiàn)出特定的意境氛圍。
2、熟讀、背誦《關(guān)雎》,掌握課下字詞注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如果說《關(guān)雎》是一支完整的愛情進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場愛情馬拉松。誰能告訴我,馬拉松運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路途遙遠、艱險,需要耐力和持久的決心、勇氣,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努力不放棄?!遁筝纭繁闶敲鑼懥藢廴瞬恍傅膶ふ?,讓我們來聽聽這場愛情告白吧。
二、誦讀、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
1、蒼蒼伊人溯洄,且溯游萋萋晞湄躋坻采采,未已涘沚。
2、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個別誦讀
三、賞析、思考下列問題組(四人小組合作)
1、詩人心中的戀人不知在何處,詩人尋找了幾處地方?
明確:三處“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這些地方有什么特點?請分別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
明確:“長”、“躋”、“右”。
3、詩人面對如此曲折艱險的路,又是什么態(tài)度?
明確:“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四、能力拓展
1、任選《蒹葭》中的一節(jié),用優(yōu)美的語言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個霜凝霧罩的清晨,我又來到水邊,那蒼蒼的蒹葭在微微曉風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霧之中。我心中的戀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時光,跋山涉水,來到你的身旁。
2、比較《關(guān)雎》與《蒹葭》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相同之處?(學生四人小組討論)
(1)都用了“興”的手法:“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2)都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參差荇菜”;“所謂伊人”、“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關(guān)雎》和《蒹葭》,或從《詩經(jīng)》中找篇詩歌,要求配樂,為詩歌比賽作準備。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課型:語言自讀涵詠課
2、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為大自然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二:
師:同學們,你們愛花嗎?
生:(略)
師:既然愛花,那么請你說出一種你喜愛的花,并說出喜愛的原因。
生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三:
師:這節(jié)課,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國畫“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脫俗,她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guān)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并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內(nèi)的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現(xiàn)場調(diào)閱網(wǎng)上有關(guān)“蓮花”的古詩文句)
師:同學們平時看的書很多,朗讀得也不錯,這些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蓮花,贊美了蓮花,令人陶醉,令人難忘。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哲學家的名作----《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注:三種“導語設計”根據(jù)課堂需要任選一種。]
二、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教師范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并標出難句。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余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diào)、節(jié)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并結(jié)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lǐng)悟語感
師: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么,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呢?
①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zhì)樸;
②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
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贊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
①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zhì)樸;
②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為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③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zhì)。
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么?(明確: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們結(jié)合“時代與環(huán)境資料”(打開多媒體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jié)。
小結(jié):大家說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guān)。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jīng)歷,還要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把周敦頤為什么要借蓮花來抒發(fā)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為什么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對比、襯托(正襯、反襯)
(2)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xiàn)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qū)懙?,為什么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后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qū)懀菑陌H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nèi)在聯(lián)系;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正之風,我們作為中學生該怎么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淀語感
1、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guān)描寫“蓮花”的詩句。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結(jié)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為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為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yè)就是寫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凈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啟示。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7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本文
2.在反復誦讀中領(lǐng)會它們豐富的內(nèi)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nèi)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背誦并默寫課文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3分鐘)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guān)系,一起學習《陋室銘》。導入課題,并圖解“銘”這一文體。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示范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并且劃分節(jié)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讀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guān)系,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區(qū)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nèi)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余三組做評委。然后每組推選一位發(fā)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jīng)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文章內(nèi)容,那么現(xiàn)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泵鑼懧噎h(huán)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睂懼魅私煌?/p>
4.“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睂懼魅饲槿じ哐?,生活悠閑,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xiàn)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七)當堂背誦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后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yōu)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書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huán)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托物言志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朗讀環(huán)節(jié),每一次朗讀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其次是重點較突出--翻譯課文。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首先,課堂整體氣氛不活躍,尤其是在翻譯環(huán)節(jié)的發(fā)言,形式過于單調(diào),沒有充分發(fā)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質(zhì)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本課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譯,有疑問時看課后注釋,若不能及時解決,可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若還是沒有結(jié)果,老師再進行點撥指導;再次,本課采取小組逐句翻譯的形式,這不適用于簡單的文言翻譯,不妨大膽讓學生自行翻譯;最后,本堂課最大的弊病是教學時間掌握不當,內(nèi)容不夠精當,故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今后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能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大進步。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8
一、教材簡析:
第一課兩則消息選自《____新聞作品集》(新華社出版2014年版)。兩則消息分別刊載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報》。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初步學會運用新聞的基本知識寫新聞,體會新聞的特點。
【2】學習新聞寫作中將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賞析課文簡明、準確、精煉的語言
【2】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到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2】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的偉大奇跡,認識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賞析課文簡明、準確、精煉的語言
難點: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到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四、教學方法
運用默讀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相結(jié)合的方法。
五、教學用具
本文是一篇標準的新聞模板,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實播引導學生進入意境。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相關(guān)紀錄片段,解說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軍即執(zhí)行統(tǒng)帥____同志“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發(fā)動了渡江戰(zhàn)役,國民黨政府慘淡經(jīng)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一觸即潰。23日晚,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政府政權(quán)的覆滅。這兩則消息就是____同志當時滿懷豪情寫的全面報道前線戰(zhàn)況的新聞稿,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的鼓舞,對于瓦解敵軍斗志,鼓舞我軍士氣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二)檢查預習略
(三)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記敘的六要素。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則消息,從中圈出記敘的六要素。
【2】明確:
人物:人民解放軍30萬大軍
時間:從20日午夜——21日
地點:蕪湖、安徽之間
起因: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
經(jīng)過:突破敵陣,占領(lǐng)南岸廣大地區(qū)。
結(jié)果:渡過長江
2.聽新聞錄音,了解新聞的結(jié)構(gòu)。
【1】思考、討論、交流
a.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說出這則新聞的內(nèi)容。
b.用一小段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nèi)容。
c.用一大段話或幾小段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nèi)容。
【2】新聞的結(jié)構(gòu)是什么?
標題,導語,主體。
3.找出電頭簡要分析內(nèi)容和作用。
【1】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報社)名稱、發(fā)電地點和時間,表明消息來源可靠,時間精確到“時”,暗示戰(zhàn)役在迅速發(fā)展之中,體現(xiàn)了新聞的真實準確和迅速及時的特點。
【2】)文章還有哪些內(nèi)容能體現(xiàn)新聞的真實準確的特點?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一句中的“大約”兩個字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3】文章還有哪些內(nèi)容能體現(xiàn)新聞的迅速及時的特點?
“不到”“即已”說明時間短,說明了新聞的及時性。
小結(jié):這則消息文字簡潔,語言有力度,準確報道了三十萬大軍橫渡長江的事實。表明了消息的基本特點:用事實說話。
(四)用相同的方法畫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電頭、導語、主體、結(jié)語及新聞的六要素
(五)精讀課文,小組探究。
1.文章主體部分為什么按照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順序來介紹解放軍渡江?
明確:
【1】中路軍最早渡江,所以先寫;其次,中、西兩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東路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合寫在前,東路單寫在后。
【2】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然后寫東路軍,這樣的順序反映了三路大軍開始渡江的時間先后,也體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中先從中間突破、再以三路并進的戰(zhàn)略部署。根據(jù)時間發(fā)展及事件特點安排順序,清晰合理。
【3】三個層次按時間先后的順序銜接起來,“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時起”和“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時間的詞語,顯示了三個層次所敘事實在時間上的先后相承、緊密銜接。
2.文章主體部分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那些部分寫的細致,為什么這樣安排?
【1】中路軍寫得簡略,是因為新華社在此前已經(jīng)有關(guān)于中路軍的詳細報道,此處簡略交待即可轉(zhuǎn)入下文。
【2】西路大軍寫得稍詳,是因為渡江正在進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發(fā)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2/3,余部&39;23日可渡完”。已渡過的“正向南擴展中”,預示了戰(zhàn)役的前景。
【3】東路軍寫得最詳,因為它所遇抵抗“較為頑強”,勝利來之為易,故作詳細報道。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zhàn)斗情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zhàn)果。
【4】作用:三個層次寫得有同有異,有詳有略,在統(tǒng)一中有變化,避免了重復雷同。
3.找出文中體現(xiàn)人民解放軍所向披靡、銳不可當?shù)脑~語。
“沖破”“橫渡”用詞非常準確,表明了在有敵軍防守的情況下,我軍所向披靡、銳不可當?shù)臍鈩荨?/p>
4.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分析其作用。
(1)學生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
(2)體會議論性語句的作用。
指出我軍之所以取得勝利的兩個原因。贊頌我軍的英勇氣概,揭露國民黨政府拒絕和平的反動本質(zhì),分析敵軍毫無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讀者了解文章內(nèi)容。
(六)總結(jié)歸納。
1.主題思想:
【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報道我30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情況,表現(xiàn)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直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我百萬大軍勝利橫渡長江的情況,分析了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的原因,表現(xiàn)了我軍戰(zhàn)士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寫作特點:
【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語言簡潔,言簡意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備了“五要素”和消息結(jié)構(gòu)的導語、主體、結(jié)語三個部分,沒有一個多余的字。
@層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詳略得當。
本責消息報道各戰(zhàn)線時并沒有平均使用筆墨,對東路軍的戰(zhàn)況寫得比較詳細突出。這是因為東線敵人的防線比較堅固,其次“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备匾氖牵@一地區(qū)在戰(zhàn)略上有重要意義,直接關(guān)系到能否包圍敵軍,解放南京。因此,在報道東路軍進軍情況時,和中、西兩路軍有幾處不同: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zhàn)斗情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zhàn)果。
@敘議結(jié)合。
在報道中路軍進展情況后,插入一段簡要的言論,指出我軍之所以取得勝利的原因。這種議論交代了我軍取勝、敵軍失敗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了整個國民黨政府政權(quán)必然覆滅的命運,從而深化了報道的主題。
@運用一系列動詞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運用一系列動詞,語言精當,極富表現(xiàn)力。如作者選用“突破”“殲滅”“擊潰”“占領(lǐng)”“控制”“封鎖”“切斷”等一系列動詞,準確地表現(xiàn)出我軍英勇善戰(zhàn)、節(jié)節(jié)勝利的英雄氣概和戰(zhàn)斗豪情。
(七)課堂練習
依據(jù)前面所學的方法找出下列新聞的電頭及新聞六要素。畫出標題、導語、主體。
我軍橫渡長江情景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3日電前線記者閻吾報道人民解放軍在安慶、蕪湖間某地敵前強渡長江時的情景稱:21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fā)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fā)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無數(shù)道火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無數(shù)只大小船只。它們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飛駛而去。北岸的江邊,站滿當?shù)氐木用?、民工和解放軍的指揮員,大家都屏息凝視著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著。忽然,在南岸飛起了登陸的信號,槍炮聲、喊殺聲連續(xù)不斷。北岸所有的人們立時迸發(fā)出一片歡呼:“過去了!”“過去了!”無數(shù)船只繼續(xù)從各港口涌出來,加速向?qū)Π恶側(cè)?。對岸的解放軍則開始不斷發(fā)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lián)絡的號音。在寬闊的江面上,解放軍的指揮燈不斷閃耀著。漸漸的槍炮聲、喊殺聲越來越遠了。工兵們緊張地搭起許多碼頭,無數(shù)民工忙著把無數(shù)的彈藥、器材、糧食、蔬菜送到船上,隨著大軍運過江去。這時,在大江南岸,布滿著無數(shù)匆匆登岸的解放軍,到處可以聽到船工們和解放軍戰(zhàn)士們興奮而親熱的告別聲:“同志們,再見了!”“老鄉(xiāng)們,辛苦了!南京再見!”
(原載1949年4月25日《東北日報》,有改動)
(八)作業(yè):
仿照文章的寫法,寫一篇消息,報道我校8月31日報道情況。
結(jié)構(gòu):標題+導語+主體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9
流程:
1、導入
2、自讀課文一遍,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完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1)獨立完成。
2)組內(nèi)展示“自主探究”。
3)班級展示“合作探究”。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并積累重點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自主探究:
1、了解作者,重點掌握“馬克吐溫”。
(結(jié)合練習冊“相關(guān)鏈接”整理)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掠取()往上拽()
頂巔()下顎()
蚱蜢()向前搡()
蜣螂()分道揚鑣()
3、解釋
欺世盜名:
分道揚鑣:
自以為是:
合作探究:
1、感知課文,歸納兩文主題。
2、兩篇文章的語言都是幽默詼諧,試各舉一例分析。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10
一、文學常識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蘇鎮(zhèn)江人,中國橋梁專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橋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錢塘江大橋。他還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著有《中國橋梁史》《中國古橋與新橋》等。
二、文體知識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zhì)、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nèi)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語言的先決條件。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
三、文章思想內(nèi)容
本文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具體介紹了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chuàng)造以及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概述了新中國橋梁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四、重點字詞
弧(hú)形拱(ɡǒnɡ)橋勻稱(chèn)洨(xiáo)河橋墩(dūn)河堤(dī)混(hùn)凝土
漳州(zhānɡ)飲澗(jiàn)惟妙惟肖(xiào)張鷟(zhuó)
長虹臥波:拱橋像長長的彩虹一樣橫臥在波濤上。
雄跨:威武雄壯地跨越。雄姿:威武雄壯的姿態(tài)。
巧妙絕倫:形容技藝靈巧高明,超過尋常的,沒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來好像是穿出云層的一彎新月。
長虹飲澗:看起來好像是入澗飲水的一道長虹。
交頭接耳:彼此在耳朵邊低聲說話。
千態(tài)萬狀:形態(tài)多種多樣。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古詩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掌握詩歌主要內(nèi)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shù)特色。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名句,積累名句,增加語言積累,提高欣賞力。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巔峰時期,名家輩出,佳作迭現(xiàn)。王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性情簡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隱。唐貞觀初年,因疾罷官,躬耕于東皋,自號“東皋子”。其山水田園詩樸素自然,意境雄渾厚,對于扭轉(zhuǎn)齊梁以來綺靡詩風,開創(chuàng)唐詩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他的詩作《野望》
二、教學新課
(一)了解常識,美讀詩歌。
1.唐代詩人創(chuàng)造的兩種新詩體——律詩和絕句。這首詩是律詩,五律。
律詩: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發(fā)源于南朝齊,格律嚴密,是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詩,每詩計四聯(lián)。按照舊時律詩寫作的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構(gòu),習慣上稱第一聯(lián)為破題——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為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為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為結(jié)句——尾聯(lián)。
每首的中間兩聯(lián),即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上下句都必須是對偶句。
2.美讀。
美讀,把詩歌描繪的畫面美美的展示出來。讓人能通過聽讀就能感受到它的美。
(1)學生自由讀。
(2)教師示范讀。
(3)學生再讀。(個人讀、齊讀)
(4)齊聲美讀。
(二)參考注釋,描繪畫面。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教師對部分詞語做補充批注。
2.譯讀詩歌,交互分享。
教師要有示范。
(三)深入解讀,學會品析。
教師示范,明確三個層次的要求。
(1)詩句描寫的似乎什么.
(2)詩句表達的角度或作用是什么。
(內(nèi)外、動靜、遠近、正面?zhèn)让娴取?
(3)對詩中的某一個字或一個詞進行賞析。
(詞性、修辭、情感等)
(四)再讀詩歌,小結(jié)本課。
《野望》全詩通過寫山野中蕭瑟廣闊的秋色,在閑適的情趣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和避世歸隱的愿望。
(五)作業(yè)。
自主學習《黃鶴樓》。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12
一、內(nèi)容回顧
1、同學互相就上節(jié)課所學來提問。
2、按照“捕魚忘路——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漁人行蹤線索,講述桃源故事。
過渡:你覺得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美、樂、奇)
二、想像桃源之“美”
1、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開展朗讀比賽。
2、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如: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教師小結(jié):聽著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huán)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三、感受桃源之“樂”
1、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男女、老幼、漁人)
2、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如(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zhàn)亂之苦,能安居樂業(yè)。
(2)女人雖采桑養(yǎng)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fā))“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yǎng),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結(jié):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樂在……
四、評說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麗快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討論,交流。(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豁然開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如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后“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五、賞讀課文
在投入的賞讀中,神游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
六、研課文,悟主旨
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存在嗎?作者為什么要寫呢?我們又該如何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呢?
(學生深入文本,領(lǐng)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見。)
七、總結(jié)全文
桃花源不是陶淵明消極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閃光理想的依托。__《登廬山》中的一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背浞挚隙颂諟Y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著中華大地的千年變遷,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倘若陶淵明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業(yè)
1、課后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
可以摘抄文中優(yōu)美詩句,也可以寫心得體會。
2、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衍化成為一種“桃源情結(jié)”。請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桃花源”魅力長存的原因。
3、請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寫一篇習作。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13
教學目的:
1、圖文結(jié)合,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么。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教師小結(jié)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對有些自然現(xiàn)象缺乏感性認識,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么。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準備魚鱗、彈珠;
教學過程:
一、釋題
1、借助課件(人類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由人類的語言引導進入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播放課件(人類的語言)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褂谜Z言呢?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課題,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強化課題。出示課件(大自然的語言),繼續(xù)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語言”。
提問:大自然會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呢?
表揚那些找到大自然語言的學生,并小結(jié)第一節(jié)內(nèi)容。
小結(jié):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二、新授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用具體符號標出小節(jié)(互評互議,難讀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讀,指名評,師生互讀。
學生自由朗讀2、3、4節(jié),讀懂每一節(jié)的意思。
提問:各小節(jié)分別講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習2、3、4各小節(jié)。
1)教學第二節(jié),出示課件(蝌蚪在水中游動),幫助了解所選小節(jié)的知識。
①齊讀第二節(jié),抽個別學生讀第二節(jié)。
②請學生在學習小組里面說一說:你找到了什么樣的大自然語言,它是怎么告訴你的?
③抽個別學生匯報學習結(jié)果。
④集體朗讀第二節(jié)(教師指導朗讀)。
2)教學第三節(jié)。
①學生自由朗讀第三節(jié)。
②提問:這一節(jié)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它通過什么告訴大家的?__
③讓學生自己來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和識別魚的年齡的,教師再拿出準備的大小魚鱗兩片,告訴同學們,魚的年齡是由魚鱗片上的圓圈的多少來決定的,圓圈越多魚的年齡就越大。
④小結(jié)學法:什么樣的“語言”告訴人們什么樣的知識。
⑤齊讀第三節(jié),小結(jié):學習了這節(jié)內(nèi)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訴了我們什么,它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根據(jù)學法,分組自由學所剩下的小節(jié)。
①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組自學。
③學生匯報學習結(jié)果,教師同學生學習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葉蟲化石”(播放課件:三葉蟲化石)。
理解詞語:鑲嵌
三葉蟲是海洋里的動物,現(xiàn)在卻鑲嵌在喜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鑲嵌的意思嗎?誰愿意給大家演示、演示“鑲嵌”的動作。(請學生用橡皮泥及彈珠表示詞語“鑲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理解句子:“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課件:造山運動
④教師小結(jié),強化學法
4)小結(jié)2—4節(jié)內(nèi)容。
①通過這節(jié)課文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語言?它是怎么告訴我們的。
②齊讀2—4節(jié),請學生說說通過這三節(jié)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
③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比較第二節(jié)與第四節(jié)的相同點,引導學生用書上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說話。
三、擴展練習
1、請學生自由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查閱到的、詢問到的有關(guān)的大自然語言,及這個語言所告訴的知識。
通過三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語言也是用來表達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讓人類看到的、聽到的或感覺到的。
前幾天,老師請小朋友們回家請教家長或自己閱讀圖書查找了一些這方面的有關(guān)資料,你們找到了嗎?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嗎?(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語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組合,互相講一講,請他們盡量用書上的形式告訴大家)。
2、教師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語言及其所告訴我們的知識,出示課件(教師收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師用書上的述敘形式進行解說。強化觀察和提高學生的說話興趣。
四、總結(jié)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些什么,能告訴大家嗎?(教師作全課小結(jié))
板書設計:
1、語言
2、知識
簡筆畫:
三葉蟲化石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簡筆畫:
蝌蚪春天到了
簡筆畫:
魚鱗兩圈就是一歲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14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煉、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xiàn)力融為一體。
3、品味語言,理解本詩語言中的寓意。
4、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難作斗爭、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課文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詩歌含義。
2、比較南方和北方雪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語言的品讀,了解散文詩語言的精練和具有音樂美的特點及其寓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2、有關(guān)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
學生準備:
1、查找有關(guān)“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
2、搜集魯迅《野草》中的描寫自然景致的詩篇,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關(guān)散文詩的資料,初步了解散文詩。
4、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匯報。
由各學習小組學生向全班匯報本組在課前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有關(guān)“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暢談對雪的感受。營造“雪”的氛圍。(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前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對課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師對課堂學習預設的調(diào)整。)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揣摩語氣、語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師放課文朗誦或范讀課文。然后抽學生朗讀。
3.由學生比較二者的優(yōu)劣,體會散文詩的朗讀方法。
4.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xiàn)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jīng)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zhuǎn)升騰中升華,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nèi)核的精魂。)(設計此問題是為了促成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nèi)容)
三、問題探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散文詩的特點。分四個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初二語文教案模版篇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與春酒有關(guān)的人和事。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
3、感悟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難點:
1、品讀語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深入理解作者的思鄉(xiāng)懷舊之情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點撥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課示標
1、開門見山導入
春酒,又名凍醪(láo濁酒的意思),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在我國,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对娊?jīng)》中就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以求長壽)”的詩句。
2、示標認定
二、問題引領(lǐng),自主探究
甘醇什么意思?甘甜香醇。(提示:請大家做下批注)
思考:“春酒,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那么,作者主要回憶了什么事?
明確: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自泡八寶酒
(請大家快速的跳讀課文。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準。)
三、小組合作、討論解疑
品酒之醇美
思考:“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jié)日的珍品”,文中哪里體現(xiàn)了“我”對春酒的喜愛、珍惜?
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相關(guān)語句,并批注出你的理解。(三分鐘的時間)
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
賞人之美德
1、提問:那么,童年時的我最喜歡喝誰泡的春酒?母親
PPT顯示:如果老師現(xiàn)在送給你們一部相機,讓你把文中描寫母親的細節(jié)拍攝成照片,你最想拍哪一處?(小組合作)
2、你最想拍哪一處?為什么呢?
PPT顯示:“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zhuǎn)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p>
師生交流:“總是得意地說”表現(xiàn)了母親的得意之情,應該讀出得意的語氣?!熬椭荒芴蛞恢讣卓p,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的疼愛和關(guān)心。這幾個字做重音處理。“太”字試著拖長音,讀出母親的慈愛和溫柔。
3、母親如此,那我的鄉(xiāng)鄰們呢?走,我們一起去看看。
PPT顯示:花匠阿標叔也巴結(jié)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巴結(jié)”什么意思?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悟情之美好
1、提問: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作者懷念的是什么?
如果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說,應該是什么?
PPT顯示:道地家鄉(xiāng)味道地什么意思?真正的,純粹
過渡:作者用洗盡鉛華的文字寫盡了這道地家鄉(xiāng)味。
2、,孩子們,這種家鄉(xiāng)味,作者現(xiàn)在還能品嘗到嗎?
了解作者的生平后,我們還應該帶著什么情感去讀?失落、難過……
四、展示交流、點撥評價
五、歸納總結(jié)、拓展延伸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思鄉(xiāng)的詩句?
過渡: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F(xiàn)代也有許多表現(xiàn)海外游子思鄉(xiāng)的文學作品。接下來,一起感受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
(插入音樂、歌詞)
2、提問:這首詩和《春酒》有著相同的情感,是什么?
鄉(xiāng)愁,是琦君筆下那杯甘醇的美酒;是余光中隔著那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蓉心中那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夠落葉歸根。這種難以割舍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最深厚的情感基礎(chǔ),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感,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最后,祝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么一棵永不凋零的常青樹。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