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范文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從而針對性地調(diào)整教學策略。什么樣的初中語文教案范文才算是優(yōu)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初中語文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1
教學分析:
《背影》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這一單元的主題思想是讓世界充滿愛,對于母愛,友愛,學生們總是很容易體會得到。而父親深沉的愛,無處不在,卻總是默默的?!侗秤啊肥且黄鴿鉂飧笎鄣膬?yōu)美的散文,作者細膩的筆跡,將父親沉默的細致的愛展示給我們。這一單元,教會同學們體會到生活中愛,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
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的各方面情況來看,本班總體還是不錯的——班風積極健康向上,學生思維較活躍,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仍不排除少數(shù)一些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本學期仍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引導個別學生有明顯進步。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較強,對文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礎(chǔ)。
教學重點:
1.體會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感受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jié),體味作者為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
2、體會選擇“背影”作為表現(xiàn)主體的美學意義。
教學準備:
1.掌握作者情況及作品背景。歌曲《懂你》、名畫《父親》的相關(guān)資料。
2.用音樂烘托氣氛感染學生:誦讀—感知—設(shè)疑—對話。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研討點撥法。重點研讀文中父親說的“五句話兒”,出現(xiàn)的“四次背影”,“三處情感的跌宕”,兩個“聰明”,“一聲長嘆”選用語言實例賞析,體會關(guān)鍵詞語的妙處,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教學的最后階段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并引導其欣賞羅中立的名畫《父親》。教師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利用多媒體,精讀、速讀相結(jié)合。
板書設(shè)計:不忘背影:點題,啟下
看見背影:衣著、動作父子親情
情態(tài)細節(jié)心靈對話
長注背影:依戀
“又見”背影:思念、照應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導入語:同學們,今天我們—起欣賞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課前或者以前都曾經(jīng)閱讀過這一名篇,對之一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動,思想上的被影響,寫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們進一步地研究探討,當會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層面的收獲。
二、出示幻燈投影,檢查有關(guān)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交卸__iè,解除,除去
狼藉jí,踐踏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
喪事sāng,有關(guān)死亡的事頹唐tuí精神消沉
瑣屑__iè,細小繁雜舉箸zhǜ,筷子
三、老師范讀或錄音范讀,或者一同學、數(shù)同學朗讀課文。
四、與同學一起討論全文的段落問題。
說明:這一項工作一般來說是長文閱讀的慣例,但卻不是一切文章閱讀的定例。尤其是文學作品,或者不以學習借鑒其結(jié)構(gòu)技巧為閱讀目標的閱讀活動,這一分析結(jié)構(gòu)的過程就完全可以去掉。當然,結(jié)構(gòu)段落分析又不是全然沒有意義,一方面,它可以使閱讀者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熟悉文本內(nèi)容;另一方面,對于有關(guān)文體或有關(guān)長文來說,它是破譯文章密碼的鑰匙。從這一意義來說,又當因文而異,因材施教。
本文的結(jié)構(gòu)可有多種理解,這里擇其一種。第—部分是第一句,引出話題;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第三部分從“近幾年來”至文末。圖示如下:
第一部分篇首點題寄思:難忘“背影”
第二部分回憶“背影”故事“背影”背景:家庭變故浦口送別嘮叨叮囑買桔情景:背影話別時刻:背影
第三部分篇末點明題旨父親晚境點題明旨
從以上的討論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是以“背影”為線索來串聯(lián)故事;通過故事的描述來抒寫自己對父親的那種一般情況下難以忽伏的情感,接著我們來討
論與之相關(guān)的問題。
五、獨立思考:課文中令你最為感動的是哪一處?試描述你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tài)。多數(shù)同學會一下子抓住父親為我買橘子那一時刻中“背影”的描述部分。這當然與教者的設(shè)計意圖相一致。但若有同學找到其他地方,也應當積極引導同學圍繞那一個“點”進行探究討論。
關(guān)于“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tài)”,同學的描述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文中“父親”憐子親子的至誠無私。
②文中兒子善解人意人情的真實真切。
③由此觸發(fā)相關(guān)親情的聯(lián)想。
六、進一步思考:作者此時此刻,面對父親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究竟是由于哪些原因呢?
回答此問題,要聯(lián)系此“背影”描寫之前的所有描寫;先個人獨立思考并在文中評點,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綜合言之,應該有這樣一些方面:
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
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不放心茶房,親往為“我”送行,干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表現(xiàn)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親子之心,憐愛之情,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瞞跚艱難,一下子引發(fā)“我”的聯(lián)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xù)支撐;
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tài),但還得繼續(xù)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今后他又怎樣生活,從身體到心理的逐漸變化,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懺悔:對父親特殊時刻所表現(xiàn)出的照顧關(guān)心,不僅不領(lǐng)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棄,但當為自己艱難買橘的過程特別是“背影”映現(xiàn),情感的通道“訇然中開”,內(nèi)疚、愧悔,無聲的譴責,借助有形的“淚水”表現(xiàn)了出來。
此一問題的討論可以深入—些,它是本課的難點,而且由此可以讓大家比較全面準確又深入地了解全篇。此一課時如果不能完成可以留待下—課時,繼續(xù)研究之。
七、簡單小結(jié)課文的研討,課后在完成文后的相關(guān)習題及有關(guān)的輔助練習外,繼
續(xù)就其他預習題展開分析。尤其關(guān)注本課中“背影”描寫的精妙。
第二課時
一、緊承第一課時中的有關(guān)問題,繼續(xù)深入研討,并適當小結(jié)之,有關(guān)內(nèi)容可投影顯示。
二、引導同學繼續(xù)深入研究課文內(nèi)容:
文章除描寫了自己見父親買橘的“背影”而落淚的情景外,還描述了自己另外兩次“落淚”的情形。這兩次落淚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現(xiàn)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次流淚是在交代家境衰敗的情況下,見著父親,面對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次掉淚表現(xiàn)出觸境傷情的悲哀。這一次掉淚,引出父親的在文中為數(shù)不多的重要話語:“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略?!备赣H的這幾句話表達了豐富的感情,很深沉。這里有父親對兒子的體貼和勸慰,也流露了父親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時,也可以看出父親內(nèi)心深處不甘受命運擺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寬解、自求振作的復雜心情。后一次的流淚是在讀到父親來信中的那種感傷之詞時,出現(xiàn)了“晶瑩的淚光”。這是在離開父親兩年多的“現(xiàn)在”。兩年前車站離別時的情景還如在目前,“背影”的觸動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對日漸蒼老的父親的&39;掛念,這種掛念且與日俱增;而忽然之間讀及父親的來函,父親言語平淡中流露出的無奈和凄惶,讓作者從無形聯(lián)想及當年車站月臺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緒萬端,無以為報、無力回天、無可奈何的情感齊集心頭,其淚水之奔流也就無法避免了。
三、簡單小結(jié):如此說來,借助父親的“背影”來勾連情節(jié),貫穿本文始終的情感可以分析為兩個方面:父親對兒子的萬般體貼關(guān)愛;兒子對父親的真切理解和真誠感激。
這一對父手相輔相成的人間摯情的客觀寫實便成就了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篇金光璀璨的不朽華章,是不是可以這樣來概括:真情真感真文
四、接著我們來研究本篇的寫法:
我們要研究的是:這樣真切感人、催人淚下的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理解這一問題,可以鋪設(shè)一些階梯:
1.播放錄音:望父買橘、刻畫“背影”一部分;
2.同學齊讀、體味;
3.在同學有所悟有所言之后,見機引問有關(guān)問題,比如:①這段描寫有沒有什么深奧華美的詞句?②有沒有用什么特別的技巧、方法?③你覺得理解困難嗎?④你覺得描寫困難嗎?⑤假如同樣的情形和過程,你能描寫出來嗎?⑥體會有關(guān)動作描寫的準確性。4.在此基礎(chǔ)上,作一些歸結(jié),特別強調(diào)幾點:①樸實無華的語言②客觀寫實的白描③細致入微的細節(jié)④事情的真實⑤觀察的仔細⑥情感的真摯
5.就此來理解作品的感人至深。請同學結(jié)合對課文的理解、結(jié)合自己的寫作談談體會。
五:完成課后作業(yè),寫一篇關(guān)于父親的作文。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2
教學目標
①反復朗讀,感知內(nèi)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lián)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nèi)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關(guān)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nèi)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shè)計:
一、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著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nèi)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nèi)容,并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nèi)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板書或投影)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二、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fā)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用得好,“鉆”表現(xiàn)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巴低档亍币p讀,將“鉆”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后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是一種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后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xiàn)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鑒賞、朗讀。
[教師小結(jié)]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終于擬人,體現(xiàn)了結(jié)構(gòu)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xiàn)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diào)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串嬅胬首x,背誦。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3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lǐng)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quán)的信賴??蓞蚊捎袀€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quán)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quán)又來勸他了,結(jié)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quán)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
見往事:知道
以為:認為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jié)。
1.孫權(quán)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quán)的建議嗎?
辭一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呂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xiàn)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結(jié)友。
5.概括情節(jié):勸學一就學一議論一結(jié)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jié)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jié)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jīng)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cè)面寫呂蒙學業(yè)的長進。⑧情節(jié)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quán)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xiàn)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xiàn)了孫權(quán)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guān)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tài)?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lián)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quán)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边@樣說有何作用?
現(xiàn)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xiàn)出孫權(quán)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guān)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tài)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diào)。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cè)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diào)上有區(qū)別嗎?請說明。
孫權(quán)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guān)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diào)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一、二題.
2.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zhuǎn)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jīng)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3.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xiàn)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板書設(shè)計:
孫權(quán)勸學
《資冶通鑒》
勸學:辭一就
(懇切、關(guān)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
(驚異、贊嘆)
何見事之晚
(自得、自豪)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
2、品讀語文精練、準確的語言;學習多角度生動細致寫景的方法。
3、整體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感受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第一課時:準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感情,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第二課時:精讀重點段落,評講練習
教學難點
1、準確理解詩人對歷代帝王的評價。
教學方法講練結(jié)合、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用人民大會堂里的巨畫《江山如此多嬌》引入。
2、介紹寫作背景。
3、范讀(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4、讀準下列詞語
莽莽妖嬈折腰紅裝素裹稍遜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5、學生朗讀課文
6、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請分別概括這首詞上下兩片的內(nèi)容。
二、質(zhì)疑賞析
(一)賞析文段一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開頭三小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在寫作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詩人“望”到了哪些景觀?作者是怎樣進行描繪的?
③請你簡單概括一下作者描繪意境的特點,且用課文中的一小句來概括祖國河山的特點。
(二)賞析文段二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②詩人是如何評價這五位歷史人物的?
③“惜“字包含了哪些意義?
④請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說說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指導
1、齊讀
2、教師點評
3、聽配樂朗讀
3、個人朗讀,學生點評
4、齊讀
四、鞏固遷移
1、小結(jié)
2、學生自由朗讀,進行背誦。
3、布置作業(yè):
①背誦課文
②積累寫雪的詩句
③《導學導練》P1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有關(guān)文學常識,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積累名言警句。
3.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難點: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
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jié)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預習檢查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誦讀情況。
3.檢查學生收集的有關(guān)作者、作品的情況。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jié)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lián)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chǔ)。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tǒng)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lián)東吳,內(nèi)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chǎn)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誦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zhì)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3.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
4.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以:用來;廣才:使……廣博
成學:成就勵精:振奮
年與時馳:年華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5.理解重點句子:說說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zhèn)涞娜?,是依靠?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的。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四、問題探究
1.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guān)鍵句是哪一句?
3.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jù)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diào)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jié)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薛譚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4.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五、文章結(jié)構(gòu)
本文如何提出論點,進行論證的?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B.治學(靜):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xiàn)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暗础薄ⅰ皩庫o”正是韜光養(yǎng)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yè)——更加有所為?!暗础迸c“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暗础迸c“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xiàn)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jié)果是“無不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1.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fā)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2.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爸静粡娬咧遣贿_?!?戰(zhàn)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yè)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睕]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吧砜晌R?,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弊畲蟮谋^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叭藷o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背誦
八、拓展延伸
1.《又誡子書》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shè),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譯文:
宴席上的酒的設(shè)置,在于合符禮節(jié)、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jié)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余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2.《誡外甥書》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譯文: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nèi)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3.諸葛亮幾千年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你如何理解?
九、達標檢測
十、作業(yè)
背誦默寫這篇文章。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6
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
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教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wǎng)檢索有關(guān)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p>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弊髡邽槭裁床挥谩帮h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jié)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guī)。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fā)現(xiàn)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yè)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教后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quán)問題,結(jié)合〈最后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導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后,抗日戰(zhàn)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lián)系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7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富有智慧,他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像,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瑰麗、多彩、優(yōu)美的神話故事,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離奇的神的形象,女媧就是其中的一個。(板書:女媧)傳說中的女媧長著蛇的身子,人的頭,她見大地上沒有人類,就用黃泥捏成了小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她為了人類的生存,不顧辛勞,不怕兇險,不停地工作,為人類造福,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女媧補天》就是其中的一個。(板書:女媧補天)
二、整文感知課文(自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綱:
①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準備提出。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情況(反饋)
1指讀課文,糾正字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塊,地被震裂,人們被水火所圍困,女媧把人們從水火中救了出來。又揀五彩石冶煉,補好了天。)
2.說出使你受感動的地方。(學生說)
說說你為什么受感動?能把這部分內(nèi)容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3.質(zhì)疑。(師生評議解決)
四、總結(jié)
1.學了課文,女媧的哪一點精神打動了你?(不顧艱險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
2.指讀全文。
五、板書設(shè)計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8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用《游子吟》導入。這首詩體現(xiàn)了母親對遠行兒子的無限牽掛。一位身患重病,即將離世之前,對兒子的疼愛和牽掛,這份牽掛滲透著苦與痛,讀之讓人不禁落淚。一起走進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詞。
2.體會作者將濃烈的感情寄托在敘事中的寫法。
3.掌握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4.深切領(lǐng)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感恩情懷。
二、基礎(chǔ)知識
1、作者: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__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后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自稱是“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史鐵生創(chuàng)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shù)的人。20__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
20歲時不幸因病癱瘓,風華正茂的他不得不終生以輪椅為伴,永遠離開了正常人的生活。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難呀!癱瘓的雙腿,殘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終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難中難以自拔。以至于忽視了慈愛的母親對他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發(fā)現(xiàn)母親病情嚴重時,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他。
2、字詞
癱瘓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訣別爛漫翻來覆去絮絮叨叨
侍弄憔悴訣別絮絮叨叨喜出望外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初步感知,:雙腿癱瘓后,“我”是怎樣的狀態(tài)?
明確: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母親讓我去看菊花,我會說: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勁兒!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
2.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明確:身患絕癥兒子癱瘓
深受苦楚的母親沒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沒有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沒有大聲呼喊,“我可活什么勁兒”?
自己堅強的母親讓兒子成為堅強的人!
四、品賞語言,學習寫法
面對“我”的暴怒悲觀,母親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
A.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品味“偷偷”“悄悄”)
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母愛是理解
B.“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彼偸沁@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品味“撲”“抓”“忍”)
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
母愛是執(zhí)著,是堅強,是生死相依……
C.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動作、語言描寫母愛是細心的呵護
D.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笆裁磿r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地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p>
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
母愛是商量,是理解。
E.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感”透過這幾個字,你看出了什么?)
母愛是細心,是寬容
五、深度思考,深化主題
1、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明確:母親帶“我”看花,是想喚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zhì)的寫照。
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繽紛,潑潑灑灑,也是在告訴讀者“我”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2、細讀本文,你能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此文時是怎樣的心情?
悔恨悲痛懷念
3、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懷念的?
母親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懷念母親對“我”的愛。
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親對“我”的希望,“我”用行動向母親表示,不僅自己會好好兒活,還要帶著妹妹好好兒活,讓母親在九泉之下放心。
秋天是菊花盛開的時節(jié),“菊花”是母親堅韌、樂觀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綻放得那樣鮮艷、燦爛,讓“我”明白了要好好兒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強者。
主旨概括:
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六、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又是秋天,當作者站在母親的墓前看著母親的遺像,他會說些什么呢?
母親,兒子來看您了。自從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話,您放心吧,我倆在一塊,一定會好好兒活。
七、課堂小結(jié),單元回歸
是?。∧笎鄱嗝磦ゴ?!媽媽每天忙這忙那,還不都是為了我們!有時候,我們不耐煩地嫌她嘮叨。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小時候,媽媽把好的都留給我們,長大后,我們應該體諒、關(guān)心媽媽,幫助媽媽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媽媽,在明年春暖花開、五彩繽紛、綠草如茵的五月,我一定送您一束最美麗、最鮮艷的花!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9
我選我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6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guān)心集體的好思想。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guān)心集體的好思想。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音,有些字容易寫錯。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10《我選我》,理解“選”(選舉、推選的意思)。
齊讀課題。提問: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誰?他選自己干什么?他為什么要選自己?)
下面你們就輕聲讀課文,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楚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出生字。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今”、“林”的韻母是前鼻音,“名”、“讓”的韻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1/212下一頁尾頁
四、教師示范(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請學生說一說:“我”是誰,他為什么選自己當班上的勞動委員。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齊讀第1自然段,指名說說這段講了什么:班上的勞動委員李青轉(zhuǎn)學了。
2.出示思考題,學生自由輕聲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想。
(1)當林老師讓大家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時,為什么教室靜悄悄的?
(2)當王寧說:“我選我”時,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寧為什么要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學生讀后討論,教師加以點撥,先理解前兩個問題。(“靜悄悄”就是一點聲音都沒有。說明大家對補選勞動委員這件事很認真,都在想該選誰勞動委員?!般蹲 钡囊馑际怯龅?jīng)]有想到的情況時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寧的發(fā)言大家都沒有想到。因為一般選舉總是選別人,難得有人選自己。)
指導朗讀?!斑x誰呢”要讀出思考的語氣?!敖淌依镬o悄悄的……”要讀得慢而低,顯示出教室里很安靜,大家正在思考問題。“我選我”,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讓學生多讀王寧的話,體會他為什么選自己當勞動委員①王寧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學習李小青愛勞動,愛集體的優(yōu)點;②王寧有信心,有決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樣熱愛勞動、關(guān)心集體。)指導朗讀。老師的`話要讀得和藹可親。王寧的話要讀得誠懇、堅定。
3.有感情地朗讀課第1-3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4.齊讀第4自然段。討論: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全班同學想念王寧一定能當好勞動委員,大家用掌聲表示贊同和鼓勵。)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齊讀、分小組賽讀、個別讀)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出示生字詞卡片,用齊讀、開火車讀、個別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由讀、齊讀課文。
二、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1.啟發(fā)學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校:右邊是“交”,不是“文”。
名:要與“路”右邊的“各”區(qū)別。
為:先寫左上一點,再寫一撇,最后是右下一點。
話:左邊是言字旁,右邊是“舌”,不是“古”。
2.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重點指導書寫以下幾個字。
“?!薄ⅰ白尅?、“說”、“好”、“話”5個字都要寫得左窄右寬。
“今”的人字頭,撇和捺的起筆相接,開口度較大。
三、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
(1)齊讀,指名讀。
(2)啟發(fā)學生用“關(guān)心”、“熱愛”進行口頭組詞搭配練習。(關(guān)心同學、關(guān)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熱愛科學。)
2.課后練習第4題。
(1)學生自由輕聲讀句子。
(2)指名讀句子。
(3)用比較的手法,指導學生體會每組的第二句話比第一句話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筆法,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曲折動人。
2、理解小說表現(xiàn)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濃濃的愛心。
3、體會作品流露的淡淡的哀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懂你》)
這首歌的名字叫《懂你》,那么聽完這首歌,同學們知道“你”指的是誰嗎?(父母)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只有父母才會有這么真摯的感情?!案笎郾壬礁?,母愛比海深”父母之愛是一首永不老的歌,時時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歌頌父母之愛的&39;佳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著名小與說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多媒體出示課題、作者)
二、走近文本
1、初讀課文,感受父母心(師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標出段序,注意字詞,概括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要求:
(1)語言簡明;
(2)內(nèi)容完整。
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實際上是要說清楚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過渡:
①同學們讀書非常投入,我們先來檢測一下字詞;
②誰來說一下你概括的內(nèi)容?其余同學依照要求、提示,對同學的回答作出點評。
2、再讀課文,揣摩父母心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11
教學目標
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續(xù)寫以練筆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讀寫賞悟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并釋題
1、“囚”是什么意思?
2、“綠”是指什么?
明確:綠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綠”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二、選讀語段,體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這樣做表現(xiàn)了他對“綠”有怎么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
2、請你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對綠喜愛的語段內(nèi)容,并醞釀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1)學生找出體現(xiàn)作者喜愛綠的.語段,并輕聲地朗讀。
(2)小組內(nèi)先交流朗讀,然后討論如何朗讀更好。
(3)全班同學交流朗讀,體會作者對“綠”的感情。
教師可根據(jù)情況組織全班朗讀,并對朗讀予以指導。
三、圈畫語句,品悟文旨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那么,作者為何對綠有如此之情,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并不感到孤獨,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還有沒有其它的緣故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作品寫作背景時間的語句。
明確: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于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終于在一天早晨。離開北平一些年了。
3、哪個同學能說說中國的這段歷史呢?
4、面對列強入侵,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能無動于衷嗎?他寫這篇文章真得就沒“別有用心”嗎?請你從文中圈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語句,然后在文旁進行批注。
(1)小組先進行討論圈畫出“言外之意”的語句。
(2)然后各人再進行批注。
(3)朗讀交流批注情況,教師作好點拔小結(jié)。
(4)填寫句子:
作者通過寫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綠”的小故事,通過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續(xù)寫一段話,鍛煉寫作能力
1、作者離開北平之時: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請你結(jié)合文意,接著這句話“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見陽光的情態(tài)”。
2、交流寫作情況。
3、師根據(jù)情況作好總結(jié)。
寫在后面的話:新的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來說,我認為最重要一點是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教給學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導學生怎么樣地整體地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詞一詞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見旨,把文章的整體美破壞無形。到最后學生:聽文不清,說文不暢,讀文無情,寫文無意,到如此地步,實在是教者的悲哀!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12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體會本詩語淡而味不薄的特點。
語文基礎(chǔ)知識積累目標:與孟浩然、田園詩、重陽日相關(guān)的文學、文化常識;具、黍、合、斜、軒、圃、桑麻等實詞解釋。
口語交際訓練設(shè)計目標:
在這四幅畫面中,你最喜歡哪一幅?讀一讀,告訴大家。
閱讀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目標:
為什么詩人臨走時要主動相約重陽再聚?
寫作訓練的借鑒目標:
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導入,請學生回憶并簡單介紹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的誦讀詩歌并正音。
2、請學生談談這首詩歌說了什么事。注意:請學生結(jié)合具體詩句來談,將字、句的解釋穿插其中。
詩人應邀赴約欣賞田園風光享受農(nóng)家情趣再約重陽歡聚。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1、為什么詩人臨走時要主動相約重陽再聚?注意:在具體分析中體會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適時插入對田園詩和重陽節(jié)的簡單介紹。
2、你喜歡這樣的聚會嗎?你喜歡作者對這次聚會的記錄即這首詩嗎?具體喜歡哪句詩?注意:在學生的談論中引導學生體會本詩語淡而味不薄的特點,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四、延伸體會、拓展閱讀
1、散讀、齊讀《讀過故人莊》
2、討論:這篇讀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點?(如熱愛田園生活、醉心田園風光等)
讀《過故人莊》
王愛民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過故人莊》
空氣甜甜的把鼻孔打開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開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圖案打開
我和一個村莊一起
被一聲聲鳥鳴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遠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來過的這個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磚用快樂作瓦。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13
一、教材位置及單元環(huán)境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許多杰出人物,他們中有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shù)家……他們的對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事跡生動感人,廣為流傳。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所選的就是這類題材的課文,它們依次是《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孫權(quán)勸學》。這些文章人文內(nèi)涵豐富,都各有側(cè)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zhì)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多嚰谙取芬晃囊詭浊甑奈幕癁楸尘埃越话俣嗄甑拿褡鍨榍榻Y(jié),以50年朋友的深情為基調(diào),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是一篇可讀性極強的文章。品讀本文,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jù)新課標精神,結(jié)合七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閱讀能力,教學這篇課文,應從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因此確定的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宰割、籌劃、彷徨”等12個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并學會運用。
⑵了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guān)情況及一些相關(guān)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⑶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標:
⑴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guān)聯(lián)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語言句式多變,情感真摯的特點,體會課文恰當?shù)倪\用語言技巧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3、德育目標:
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⑴理解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寫、評論及精選橫斷面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經(jīng)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
⑵揣摩語言,把握句式特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間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記敘、議論基礎(chǔ)上抒情的好處。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教學過程中力求轉(zhuǎn)向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研究性學習,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活動,強化學習效果,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有所感、有所思,從而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⑴文獻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資料較多,例如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國的&39;核武器研制史、“兩彈一星”研制者的相關(guān)情況鄧稼先的生平資料、作者楊振寧的有關(guān)情況等等。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課文的相關(guān)背景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⑵五步閱讀法。
①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②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③悟讀課文,深層探究。
④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⑤頌讀課文,體會深情。
將“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的思路體現(xiàn)在這個教學方法中,使學生能全面深刻透徹地理解課文。
⑶發(fā)現(xiàn)閱讀法。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品析,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表達能力;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解難的能力。這種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在較為充分的預習和閱讀的基礎(chǔ)上學習,以達到深刻領(lǐng)會課文的閱讀目的。這種教法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之以教師的點撥,雙邊活動熱烈,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tài)度,使他們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⑷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fā)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同時又促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幾處要用課件:展示鄧稼先的照片導入新課;介紹相關(guān)的背景資料;播放記錄片《讓歷史來告訴未來》。
⑸討論法。
2、學法:引導學生使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此文。
⑴朗讀法。因為此文飽含深情,我們可以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朗讀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fā)音、停頓、重音。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朗讀一直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從課外的資料搜集到課內(nèi)的質(zhì)疑解難,從導入新課到最后的總結(jié)課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
五、教學程序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由鄧稼先與楊振寧的照片導入本課。
2、資料匯總,了解背景:學生將搜集的資料展示,教師可作適當?shù)难a充,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
(設(shè)計理由:由于學生們對這位科學家了解不多,因此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guān)資料,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了解,然后在教師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導下,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其偉岸的人格魅力。)
3、閱讀課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側(cè)重,交流感受。
⑵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討論:六部分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⑶悟讀課文,深層探究
質(zhì)疑問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⑷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美點
⑸頌讀課文,體會深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選一個角度對這位科學家說點什么。
⑵學過此文,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觀看影片,結(jié)束新課
觀看記錄片《讓歷史告訴未來》片段,用一首小詩結(jié)束本課。
初中語文教案范文篇14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啟示。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言。
2、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3、樸實的語言風格。
4、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xiàn)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愛他人”的優(yōu)良品德。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搜集有關(guān)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父愛。
2、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shè)計
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我國著名畫家靳尚誼的代表作《父親》,配以背景音樂。)面對這樣一位蒼老而可敬的父親,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他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不由得升騰起一種尊重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值得我們尊重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親情。
■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讀時劃出文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a.學生思考:本文寫了件什么事?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寫父親與我惜別的深情,所以勾留南京等不重要的就略寫。)這篇文章主要寫誰?我?父親?我和父親之間?我的家庭困難?(——明確主要人物,文題為背影,寫的是父親的愛子之情。)請找出本文的文眼。這是文章總寫的一句話。(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兒,讀出了文眼,就讀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現(xiàn)在開頭或結(jié)尾。——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與父親見面的背景如何?對表現(xiàn)父親的愛有何作用?(—a:祖母死了b: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禍不單行,家境慘淡)。設(shè)置慘淡環(huán)境,渲染悲涼氣氛,與父親在此困境下仍不辭勞苦,為兒子奔波,與父親對兒子滿腔溫情形成對照,更顯父愛崇高。)文中一共寫了父親幾個背影?其中寫得最詳細的背影是在什么情況下見到的?(——<1>惦記背影(思念父親)<2>刻畫背影(望父買橘)<3>惜別背影(父子分手)<4>再現(xiàn)背影(別后懷念))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體現(xiàn)了我什么感情變化?(——a: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b:感動之淚:望父買橘,c:不舍之淚:父子離別d:傷心懷念之淚:再現(xiàn)背影,淚光瑩瑩------傷心、感動、不舍、思念、同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到懷念)
b.分析文章思路:初步引導學生對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的把握
(一)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可以以時間為依據(jù)劃分結(jié)構(gòu)。就記敘的順序來說文章采用倒敘的手法。
一、開篇設(shè)疑——惦記背影(思念父親)
二、(2-6)回憶往事——引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中心是回憶往事),可分3層:
(1)別時家境(悲涼氣氛)
(2)細心關(guān)照(鋪墊背影)
(3)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一件事一個層次)
三、(7)別后思念——再現(xiàn)背影,(別后懷念)
(中心是別后思念。)可分3層
(1)思念父親的頹唐
(2)思念父親的傷懷
(3)思念父親的來信,敘述我的傷心(從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劃分層次)
關(guān)系:因頹唐而傷懷(1--2)/父親來信是出于頹唐,傷懷之情/我因傷心愛父而落淚。
(二)通過劃分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是什么?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父子深情。線索是背影
c.四人小組交流以上問題,朗讀感人的句子。
d.交流感人的句子。(請幾位學生朗讀自己認為最感人的句子,并就此發(fā)表簡單的評述)
明確:本文寫了父親為我送行并爬月臺為我買橘子這件讓我終身難忘的事情,抒發(fā)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及兒子對父愛的感念之情。
補充材料
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豐腴、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侗秤啊贰洞骸贰毒G》《荷塘月色》《槳聲燈影秦淮河》。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五歲入私塾,18歲中學畢業(yè),考入北大,22歲畢業(yè)于北大,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這篇《背影》是他在清華任教時回憶在北大讀書時的事。朱自清清貧而有氣節(jié),寧死不領(lǐng)美國的救濟糧,是毛澤東同志稱頌的“表現(xiàn)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課文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1917年在北大讀書時經(jīng)歷的事。1917年,父親朱鴻均(任徐州煙酒公司局長)被解職,朱家“禍不單行”,祖母又去世,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借錢辦完事后,又變賣典質(zhì)還債。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然而父親在這樣艱難的處境下,卻沒有怨人尤天,而是一如既往地關(guān)愛自己的兒子。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jù),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chǎn)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xiàn)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現(xiàn)的灰暗的基調(diào)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tǒng)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研讀賞析(上)
一篇平中見奇的散文精品。篇幅不過一千五百字,寫的是父親送兒子上火車,給兒子買水果這樣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平常的語言,但是,讀著它你不能不被它所表現(xiàn)的那種父親對兒子至親至愛的感情所深深打動。
學生速讀文章,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最有價值、最深刻、最喜歡的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對提出的問題篩選、整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思考問題是否有價值。
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將思考題逐漸引導到以下方面:
a.既然文章寫的是人間至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為什么不以“父愛”為題?
b.聯(lián)系作者的經(jīng)歷,說說當年的“我”和寫作文章時的“我”感受有什么不同。作者對父親的體貼關(guān)懷是不是理解呢?不理解。文中哪些句子表明對父親的不理解?(總覺得他說話不太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作者在本段中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方法,表明事后醒悟時的自責。請同學們找出這樣的句子。(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太聰明”就是一點也不聰明的意思,因為當時只知道批評父親的行為而不能到體貼父親的心情。
c.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描寫四次父親背影的情形,你認為哪一次為描寫重點,為什么?
全班深人討論,逐漸明確:
a:作者以“背影”為題,非常明顯的突出了“背影”,開頭一段就說“難忘父親的背影”,顯出“背影”非同尋常的意義,題目的懸念會使讀者集中注意力探詢父親“背影”的含義。如果改成《父愛》,則會顯得文意太過直白,沒有深度,缺乏內(nèi)涵。
b.朱自清那一年20歲,北京大學的學生,寫文章時28歲,清華大學的講師。這是心智成熟程度不同的兩個年齡,所以對父愛的感受也迥然不同?!疤斆鳌本褪前肷胧斓臓顟B(tài),真正成熟了才是真聰明,一真聰明才能理解父輩的行動方式,不去計較父輩的行動方式,才能真正感受父愛。
c.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氛圍籠罩全文。(點題的“背影”)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7詳細的描繪,這是本文的重點。父親肥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地爬過鐵道邊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xiàn)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買橘的“背影”)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濃濃的離情別緒油然而生,不禁又掉下淚來。(離別時的“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jié)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xiàn)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呼應文章的開頭。(思念中的“背影”)或淚光
大意說對即可,不必強求學生的說法一致。
明顯可以看出第二次是重點,因為整個過程當中,這一刻是父親最費勁的時刻。
■教師小結(jié)(可拓展延伸)
本文的語言樸實無華,卻能用簡潔的文字傳達出無限深情,其實最好的已經(jīng)并且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還沒有留心體會。請大家用心觀察生活中的簡單之美,由此發(fā)現(xiàn)人世間最普遍的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增進大家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請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兩個對父母親做法由不理解到理解的事件。
■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一)。
背誦文章第六段。
《背影》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細節(jié),感受親情。
2、會語言的特點,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3、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jīng)驗去體驗人物的情感活動,從而培養(yǎng)珍愛親情的情感,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
■研讀賞析(下)
賞析“背影”描寫,理解父子深情。
a.反復朗讀第六段,多媒體展示問題組。
◆認真閱讀,劃出描寫父親穿戴和動作的詞語,完成下列填空練習。
我看見他戴著——,穿著黑布——,——地走到鐵道邊,慢慢——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著上面,兩腳再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
◆這里,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著:(讓學生齊讀課文)“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為什么作者要細致地描寫父親的穿戴?(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為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寫穿戴可與父親給我買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xiàn)父愛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描寫父親的穿著突出了什么顏色?(黑色)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guān),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p>
◆作者接著又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讓學生齊讀課文)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蹣跚”形容了怎樣的狀態(tài)?請同學們動手寫一寫這個詞,并想一想,作者為什么用“蹣跚”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jīng)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著碰著,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作者又寫了什么?(父親爬月臺)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課文)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動作描寫)這個句子作者運用了哪幾個動詞?(“攀”、“縮”、“傾”)為何用“攀”不用“抓”?(因為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谩翱s”字有什么好處?(“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么得緊張?。。┩瑯?,用“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边@時,兒子的心中翻涌著哪些思緒?說說你的理解,盡量用一個詞概括。(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終于了解父親愛心的過程。淚水中交織著感激、心疼、愧疚等思緒。)
◆下面兩句看似平淡的描寫卻蘊涵著父親的深情,說說你的理解。
將橘子一股腦兒的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為兒子做了一件事,感到欣慰和滿足。故作輕松,以寬慰兒子。)
b.四人小組談論,教師巡回并參與。對學生的理解教師要予以肯定,以此鼓勵他們主動思考問題。
再讀課文,體會語言。
a.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學生指出句子后,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里面蘊涵的深厚感情。畫出文中父親所說幾句話,學生朗讀課文。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是做什么?(這是在寬慰兒子)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為什么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yè))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為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而又堅強的父親?。。?/p>
◆“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备赣H為什么這樣說?(學生討論回答后明確: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這是一個對兒子充滿無限愛意父親)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备赣H為何買橘子?(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擔心橘子買來之后找不到兒子,又怕行李丟失,于是又叮囑兒子不要走動。可見為兒子想得周到。)這個父親對兒子是多么得體貼入微?。?/p>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边@句話說明了什么?(說明父親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北京,對兒子充滿關(guān)愛之情)
◆“進去吧,里邊沒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催促兒子回車廂去照看行李,事事為兒子著想。)同學們看,這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
b.四人小組討論,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體會話語包含的感情。學生大意理解即可。
c.全班交流,一人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明確:
這幾句話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有豐富的內(nèi)涵,深刻的揭示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露了父親的愛子深情。作者在此時寫出以上文字,可見他深切地理解了父愛。
再次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方法
我們描寫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寫為主。比如:“皺紋很深”,“兩鬢蒼蒼”等等,本文的作者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只寫父親的背影呢?(學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適當予以肯定)
討論后明確:日常生活中,蘊含父愛的事例有很多,作者也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xiàn)不平常的背景下——祖母去世,滿院狼藉,償還欠債,光景慘淡。失去親人,父親的內(nèi)心是悲痛的,失業(yè)等境況又使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憂愁,父親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yè),便寬慰兒子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還決定親自送兒子上火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但作者更加愛自己的父親。作者這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這是心疼的淚水,這是感激的淚水。所以這張“背影”就凝聚著“深深的父愛!”
體驗與反思
你有沒有過和作者相同的體驗,請談談你當時的反應和心理活動。
鼓勵學生坦誠敘說自己與父母之間曾經(jīng)有過的不理解與矛盾,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達成增進學生與父母理解、溝通的目的。
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給予肯定的評價,并可鼓勵學生把這些話回家說給父母聽,達成雙方的共同理解。
結(jié)束語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無可比擬的,請大家在享受親情的同時,珍惜它,回報它,讓我們一生都沐浴在濃濃的親情中。請同學們和我一起隨著這首《懂你》再次品味親情,讀懂親情。
在歌聲中結(jié)束全文,多媒體展示《懂你》的畫面。
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四)。
把你學過這篇課文之后最深切的感受說給父母聽。
『板書設(shè)計』
背影
沉重背深
蹣跚沉
艱難努力影的
父
愛
五句話——————語言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