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語文《風箏》優(yōu)質教案范文
二十年前,年少的魯迅毀壞了弟弟的一只風箏;二十年后,帶著深深的自責和濃濃的親情,魯迅又還給了弟弟一只風箏。而這只風箏同時也送給了我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踔衅吣昙壵Z文《風箏》優(yōu)質教案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級語文《風箏》優(yōu)質教案范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解讀課文意蘊。
2、過程與方法:以作者情感變化為主線,扣點引導、探究式學習。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
2、難點:文章深層的思想情感體悟。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3分鐘)
1、課前播放兒童歌曲《放風箏》,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語:
放過風箏嗎?喜歡放風箏嗎?聽到這首兒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現(xiàn)的感覺?
風箏這個可愛的玩具,曾是許多人快樂童年的天使,給年幼的我們帶來數(shù)不清的歡樂??墒且灿幸恍┬∨笥?,會因為一些看似正當?shù)睦碛?,無端地被剝奪了這專屬于童年的純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散文《風箏》,和作者一同來追憶一段關于風箏的,傷心往事。
2、出示課題。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3、簡介作者。屏顯魯迅有關材料,師生一同閱讀。
魯迅的文章,向來是寓意豐富、思想深刻的,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完成《風箏》的教學,對于老師是一個挑戰(zhàn),對于同學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老師已經(jīng)作好挑戰(zhàn)的準備了,同學們作好準備沒有?那就讓我們來接受挑戰(zhàn)第一關--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出示聽讀要求:
1、聽清字音,劃出生字詞。
2、邊聽邊想:文章圍繞風箏,回憶了一件什么事情?
3、聽的過程中,用圈點勾畫的方式,標出你認為寫得特別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詞句。
反饋:
1、生字詞教學
2、概括課文內容:圍繞風箏,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弟弟喜歡放風箏,我不許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風箏,快要做好時被我發(fā)現(xiàn)并毀壞,二十年后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想要討得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完全不記得了。(文字提示學生回答)
同學在聽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很多的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非常出色,這些疑問能不能自己來解答呢?接下來要考驗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進入第二個學習環(huán)節(jié):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二:研讀課文,探究意蘊。(20-25分鐘)
出示學習步驟和要求:(學生自讀與合作探究用時5分鐘,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問題2分鐘,完成預設的兩個問題15分鐘)
1、快速閱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課文意蘊,自我質疑、釋疑。
2、小組內交流、探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問題預設:
1.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2.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由問題1“精神虐殺”引導進入第三、四段學習:
1.“對于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對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殺”弟弟的?(找相關的動作描寫,并朗讀。概括我的形象--粗暴)
弟弟的心靈有沒有受到傷害?(找相關的神態(tài)描寫。概括弟弟的形象--可憐)
3、我踏扁的僅僅是一只風箏嗎?(童心、快樂、創(chuàng)造力等。從第三段里找相關的神態(tài)描寫,并誦讀)
4、我為什么要“精神虐殺”弟弟?(領悟到,出發(fā)點是關愛,是親情)
5、我為什么要把自己寫得那么粗暴,弟弟那么可憐?反映了魯迅什么樣的感情?(悔恨、自責--同樣體現(xiàn)對弟弟的親情)
問題2:為什么弟弟不記得了,我不覺得寬松,而是“沉重著”?(我無法原諒自己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想彌補而無從彌補,心里更加歉疚、自責)
小結:二十年的時光,變了的是對風箏和游戲的看法,不變的是哥哥對弟弟的手足情深,濃濃的親情。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三:感悟主題,體會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3-5分鐘)
1、從風箏的故事里,你看到了魯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貴的品質?
(自省精神知錯就改勇于承擔;關愛弟弟,手足情深)
2、你從本文中領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學環(huán)節(jié)四:說說寫寫,拓展延伸。(5分鐘)
說一說:
在跟家人和同學的相處中,你有沒有被他人“精神虐殺”或“精神虐殺”他人的經(jīng)歷,至今想起有什么感受?
寫一寫:
給曾經(jīng)“精神虐殺”過你或你“精神虐殺”過的人寫一封信,真誠地與對方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課后完成)
六、課堂小結(1分鐘)
二十年前,年少的魯迅毀壞了弟弟的一只風箏;二十年后,帶著深深的自責和濃濃的親情,魯迅又還給了弟弟一只風箏。而這只風箏同時也送給了我們。從這只風箏里,我們懂得了在誤解和沖突中也蘊藏著親情;也是從這只風箏里,我們懂得了人要敢于自省,要知錯就改,要勇于承擔責任。
一邊是嚴于律己,一邊是寬以待人,擁有這樣的一雙翅膀,我們一定可以在愛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愛的天空,將充滿自由和溫馨。
初中七年級語文《風箏》優(yōu)質教案范文二
一、教學內容分析:
《風箏》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純美的感情,魯迅的《風箏》就是在溫馨與和美中,在矛盾與沖突中展現(xiàn)濃濃的兄弟之情。它講述的是“我”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fā)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沖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魯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點難點定為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
二、學生學情分析:
《風箏》面對的是一群成長在無憂無慮的20世紀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們認為親情就是溫柔的話語,是細心的呵護,是鼓勵與支持,是牽掛與思念;再說,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所以受經(jīng)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篇通過矛盾與沖突展現(xiàn)親情的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另外,還考慮到剛進初中的學生對難學課文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產(chǎn)生學習疲勞,且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qū)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所以教師必須做到兼顧全體,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靈活安排教學過程。
三、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j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必須強調和協(xié)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xié)調發(fā)展。因而我從三方面擬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按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積累“虐殺、苦心孤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討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悟親情的含義,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之情;學習魯迅嚴于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放在對“精神虐殺”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體驗文章主旨上;將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為教學的難點。
3.課時安排及目標內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思想的深邃,選材的精巧,結構的別致,加上語言運用的高超藝術功力,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jié)課的時間,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文中重點詞語,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提出疑難問題;第二課時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疑難問題和理解主旨。
課前準備:
學生:
①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并制成問題卡片。
?、趶木W(wǎng)上或圖書館查閱魯迅的資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風格,制成卡片,準備交流。
?、垲A習課后練習一、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僦谱鞫嗝襟w課件輔助教學,包括風箏的圖片、歌曲。
②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及疑難問題,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③問題情境的設計盡可能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四、選擇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及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料。
五、選擇教學策略:
1、整體設計思想:依總-分-總的思路安排教學步驟。先整體感知課文,再探究一個個局部性的疑難問題,最后進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預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與作品對話、與學生對話、與教師對話、與作者對話,體現(xiàn)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變一言堂為眾言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等等。
2、教學方法的確定:針對本篇課文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選擇和組合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激情引趣,朗讀法感知文本,圈畫法品味重要詞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法來啟迪思考;“自主質疑、合作探究、討論表演”等多種訓練手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從質疑開始。這篇課文難點較多,正是探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先把問題統(tǒng)統(tǒng)提出來,再整理一下,有步驟地探究。
其次,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語境探究疑難。有些句子之所以難懂,是因為跟常情不合,但是聯(lián)系語境便能解讀。
最后,設置一個典型環(huán)節(jié)--合作表演。這篇課文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主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還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作品中與人物對話的活動。
4、本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1)新課的導入:如歌曲導入法,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
(2)問題情境的設計:要從學生的經(jīng)驗、生活出發(fā),注意目的性、把握難易性、力求新穎性、強調開放性、體現(xiàn)層次性,采用整體分解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礎上歸納主旨。
(3)典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進入文本,充分解讀,或完成角色互換,直白內心。如合作表演時,要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活潑、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走入情境,體驗情感,采取學生與作者對話的表演方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探索、交流、表達,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電腦課件展示,有聲有形,引發(fā)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
(2)互談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談兒時放風箏或玩其它游戲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課:風箏或其它游戲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如果有人剝奪你游戲的權利,你會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fā)生的誤解與沖突。那么,就先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于風箏的故事吧。(投影課題并出示目標:見課件)
(4)了解魯迅及作品:課件展示魯迅生平、作品;學生自由朗讀,并對照卡片做筆記。
(二)整體感知,朗讀思考。
(1)檢查預習,訂正字詞。(見課件)
(2)聽讀課文并感知(課件展示,課文配樂配圖朗讀。)
課件顯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可從“我”的角度,也可從小兄弟的角度談。)
學生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再啟發(fā)提問。)[教師小結]:通過閱讀,我們感悟到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我們要抓住“我”情感經(jīng)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
(因是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三)自讀課文,理清思路。
(1)師生共讀。(提問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據(jù)“我”的情感經(jīng)歷安排文章結構的?)
(2)討論明確:看風箏--憶風箏--議風箏。(板書)
(四)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1)學生與作品對話:在預習提問的前提下,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以四人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問題卡片,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質疑,準備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投影儀展示學生的問題卡片。)
(2)學生與學生對話: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下節(jié)課每組選派一名中心發(fā)言人陳述本組討論結果,不同意見或尚未解決的難題可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答案不必強求一致,學生可保留自己的觀點,尊重其獨特理解與感受。)
(五)布置作業(yè),課外拓展。
(1)網(wǎng)上搜索并閱讀《風箏》賞析作品。
(2)準備課后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品味語句。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對課文主體內容再次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準備交流探究。
師生與作品對話:
(1)師范讀1、2自然段,生思考[問題情境一]:
1、“我”見到風箏為什么會產(chǎn)生“驚異和悲哀”的心情?(聯(lián)系下文)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為什么說春天“久經(jīng)逝去”?為什么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蕩漾了?(多角度探究)
[討論明確1]:故鄉(xiāng)放風箏的季節(jié)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過去,就放風箏,所以“我”感到驚異;同時,我見到風箏,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時虐殺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所以心頭又不禁感到悲哀。
[討論明確2]: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xiāng)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F(xiàn)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風箏時節(jié)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2)指名朗讀課文(3-4段),四人小組討論下列[問題情境二]:
1、“我”和小兄弟對待放風箏有什么不同的態(tài)度?[板書]“我”:嫌惡小兄弟:喜歡
2、從哪些神態(tài)、語言、行動可以看出小兄弟確實很喜歡放風箏?(在課文中分別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出來),并說說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天真、活潑、聰明。
3、我為什么會認為愛放風箏就沒出息呢,這種觀點是與生俱來的嗎?(學生各抒己見)[討論明確3]:從剛才同學們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我”是一個對兄弟十分愛護并且嚴格要求的兄長,同時也是一個受舊思想、舊觀念影響和毒害的人。
(3)自由朗讀第5-11段。思考[問題情境三]:
1、“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這件事做錯了嗎?我在什么時候知道自己做錯了?
答案在第幾段?(劃出并自讀之。)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弊髡邽槭裁凑f“不幸”?(自主探究,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聯(lián)系“懲罰”一詞,就比較清楚了,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xiàn)在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遭受了譴責,可謂“不幸”。3、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明確后在書上劃出,這是本文重點,可讓學生自由感悟。)
[教師小結]:從游戲的意義上看,“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婢呤莾和奶焓埂?,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不準兒童游戲無異于虐殺兒童的天性。一個純潔無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為有悖于大人們的“信條”,就不能發(fā)展,就得不到實現(xiàn),甚至要為此付出代價,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著某種具有悲劇意味的東西。被糟踐的雖然只是一只風箏,可是同時受到傷害的卻是一顆本來應該受到愛撫的稚嫩的心。作者稱之為“精神的虐殺”,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為什么總想補過?兄弟已全然忘卻,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呢?
(提示學生結合語境思考與討論。)
[教師小結]:作者的為人嚴肅認真,富有自省精神。因為始終沒能得到弟弟的寬恕,設想的補過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為自己對弟弟“精神虐殺”式的管束,而弟弟卻毫無抗爭,逆來順受,時過境遷,忘得一干二凈。作者感嘆被虐殺者的健忘和毫不抗爭,在他看來,這正是虐殺者之所以能夠肆意虐殺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4)[問題情境四]:末段的語句如何理解?(集體朗讀)
(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在學生討論時可以適當提示背景資料。)
[討論明確]:“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chuàng)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而不得。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xiàn)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jīng)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體驗反思,合作表演。
學生與作者對話:
(1)假如你處在作者這個位置,你會如何做?找同桌同學表演,分別扮演“我”和小兄弟。
(2)想象虛擬空間,穿越歷史,通過與文中人物對話,加深主題的理解。
(三)深入理解,感悟主旨。
師生與作者對話:
(1)討論:請四人小組討論,從你對作者蘊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嘗試歸納出本文的主旨。(提示:在整體感知與局部探究的基礎上,對主題進行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理解。)
(2)讓學生自主品析、研討主旨,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分析鑒賞,老師當好穿插引導的中介,并站
在學生的角度參與活動。對他們的見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創(chuàng)意的予以表揚。
(3)主題討論提示:
1、可以從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來談;
2、可以從魯迅先生表現(xiàn)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來談;
3、可以從游戲對兒童的重要意義這一角度來談;
4、可以從“我”對放風箏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來談。
(4)主題探究提示:
1、通過回憶幼時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和中年時的補過,表現(xiàn)出“我”對小兄弟濃烈的兄長之愛,歌頌了兄弟情深。
2、通過回憶幼時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和中年時的補過,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嚴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過回憶幼時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風箏,到了中年時補過已晚的事實,說明我們應注重游戲對于兒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兒童教育思想。
4、通過回憶幼時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和中年時補過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現(xiàn),說明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不干出違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為,而對自己的正當?shù)臋嗬矐撊ズ葱l(wèi)。
(四)課堂總結,提出希望。
教師與學生對話:
(1)文章中心的兩個要點:
懺悔:我對弟弟的“精神的虐殺”--自我譴責。說明“我”對弟弟的自省。(板書)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卻。也說明弟弟和“我”的親情。(板書)
(2)教師總結:《風箏》不僅是表現(xiàn)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五)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1)與本文對比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2)課后練筆。文中小弟弟說:“有過這樣的事嗎?”弟弟似乎全然忘卻了,毫無怨恨。那么,如果弟弟沒有忘,請你想象一下當哥哥有此行為后,弟弟會怎么想,怎么做呢?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初中七年級語文《風箏》優(yōu)質教案范文三
教學目標:
1.多種方法感知和理解精心、希望、憧憬、垂頭喪氣、千呼萬喚等詞語。
2.以“幸福鳥”統(tǒng)領全文,圍繞憧憬理解并感悟做、放、找風箏的過程中小伙伴的心情變化。
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風箏時的不同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意會法體會“憧憬”,想象法品讀感悟動詞的生動用法。
一、謎語導入,體會詞語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粭l謎語?(出示謎語)誰來讀一讀。
生讀謎語。
師:誰愿意猜一猜?(風箏)
師:你是通過哪些詞語猜出來是風箏的呢?(生匯報,師貼風箏圖)
2.師:詞語的用處可真大呀!今天就讓我們徜徉在語文的殿堂,感受詞語的魅力。(板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問問老師和同學。
2.讀詞語
(1)學生領讀。
(2)同桌互相讀。一邊讀,一邊想詞語的意思。
(3)做游戲:猜詞語。
3.同學們對詞語理解得這么好,老師猜課文一定讀得也很棒。下面我們來開火車讀課文。我們得找?guī)孜煌瑢W來讀呢?(8位)其他同學想:課文里主要講了什么事?
(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三、細讀探究,體悟情感
(一)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課文中哪一段是寫做風箏的?(第2段)請大家輕聲讀課文,想想文中的我們在做風箏的過程中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把你體會到的關于心情的句子畫下來。
2.誰來說一說文中的我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出示句子: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1)請大家看“精心”這個詞,想一想“精心做著”是怎樣做的?(認真、專心)
(2)同學們,你們在什么時候也精心地設計著一樣東西,或是精心地做著一件事情呢?
(3)誰來有感情地讀讀“精心”所在的句子。
(4)請你在文章的空白處精心地寫好這個詞。(師在黑板寫)
師:剛才我們精心地寫好了這個詞,文中的我們精心地制作了一個蝴蝶樣的風箏,看到小伙伴們這么投入的做風箏,老師也被感染了,我也忍不住想做一只風箏,可以嗎?
屏幕: 我(用心)地做一只(蜜蜂)樣的風箏,希望它(飛得高高的,飛上藍天,與小鳥歡唱,與白云嬉戲。)
師:假如讓你做一只風箏,你想做一只什么樣的風箏?怎樣做?
屏幕:我()做一只()樣的風箏,希望它( )。
3.同學們說的太好了。你們說到的這些夢想就是小伙伴們心中的憧憬,(板書“憧憬”)我們把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叫做聯(lián)想法,你還能用其他方法來理解憧憬這個詞嗎?(生匯報)生活是美好的,童年的時光更是五彩繽紛的,請同學們帶著你的夢想讀這個詞,帶著你的向往讀這個詞,帶著你的憧憬讀這個詞,帶著你所有的向往美美的朗讀這句話。
引讀: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但是我們—接讀
師:不是什么都不像嗎?怎么又被稱做“幸福鳥”呢?(生匯報)
師:因為在小伙伴們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快樂的心情,對于每個人來說,這種心靈的自由與快樂都是最幸福的事。讓我們帶著這樣一份憧憬與甜蜜一起來讀這一段。
(二)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好, 就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憧憬與無限的幸福,一起去放飛我們的“幸福鳥”吧!(師生對讀)
2.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紅顏色的詞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動詞)
3.誰能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詞語,為什么?(學生說理由)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如果你能夠運用得準確恰當,就可以使文章的情節(jié)更加地生動形象。
4.讓我們第二次去放飛我們的幸福鳥吧。同學們可以做動作。
5.是啊,風箏帶著我們的憧憬,越飛越高,高過了飛鳥,高過了白云,飛向了藍天。小鳥見了,高興地對“幸福鳥”說——(學生說),白云笑著和“幸福鳥”打招呼——(學生說),看到那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內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板書:快活)
6.文中的那群放風箏的孩子也像我們一樣快樂,你能讀讀文中最能體現(xiàn)快樂的句子嗎?(風箏越……..)
7.請同學們帶著伙伴們的這份快樂再一次去放飛幸福鳥。(一邊讀,一邊補充詞語)。
(三)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過渡:風箏把我們的名字帶上了藍天,把我們的憧憬帶進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出示課件)“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飛快地飛走了。風箏不見了。”是啊,風箏倏地不見了,此時此刻,小伙伴們的心情怎么樣呢?(板書:傷心)輕聲讀讀4-8自然段,把你體會到心情的句子讀一讀。
2.師: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伙伴們很著急,很傷心呢?(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是什么意思呢?(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意思)
3.老師再教給大家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我們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地理解,合在一起就是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吃驚的臉都變色了)理解字義也是學習詞語的一中好方法。你能試著用理解字義的方法來學習“千呼萬喚”這個詞語嗎?像這樣的詞語,你還會說嗎?
4.師:不知道喊了多少聲,不知道喚了多少遍,聲聲都飽含著孩子們希望風箏能快回來的情感。你還從哪句話中體會到小伙伴們的心情?
出示:我們都哭了……還是沒有蹤影。
5.我們都哭了,為了一只怎樣的風箏?(出示)我們都哭了,為了那只代表-----的風箏。(希望`幸福`理想`快樂`憧憬的)
6.我們四處尋找這只寄托了我們幸福與希望的風箏,卻不見它的蹤影,只好垂頭喪氣地做在田埂上。在什么情況下,你才會垂頭喪氣?
7.這只讓我們牽腸掛肚,寄托了我們這么幸福的情感的風箏,能找到嗎?(能)
就在我們垂頭喪氣的時候,一抬頭,看見了————(學生說“水磨坊”)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能告訴老師,我們尋找的僅僅是一只風箏嗎?還在尋找什么呢?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我們在尋找幸福與快樂,我們在尋找我們幸福的寄托!只要我們尋找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我們的“幸福鳥”。
2. 師生齊讀最后一段
3. 風箏是我們童年的憧憬,風箏是我們童年的快樂,讓我們每個人都懷著一顆美好的心,一顆憧憬的心,在風箏上放飛我們的希望和理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