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雷鋒事跡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打破這個時空限制的,是一種看不見的東西 “雷鋒精神”,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砹?019年雷鋒事跡精神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從學雷鋒中感受獲得感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每個人堅持像雷鋒一樣做好事,獲得感就會油然而生;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每個人一生都堅持為人民做好事,不僅有獲得感,而且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特別是在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當下,更需要我們學雷鋒,更需要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雷鋒精神在當今時代的體現(xiàn),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學雷鋒,就有獲得感。多學、常學、堅持學雷鋒,獲得感就越多越強。獲得感越多越強,幸福感也就隨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雷鋒精神永不過時,讓我們從學雷鋒中感受獲得感、享受幸福感;從堅持學雷鋒找到人生出彩的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習雷鋒需要道德感悟
近幾年,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倡導下,我們欣喜地看到了社會正能量的“回歸”,“最美教師”、“最美媽媽”、“最美司機”,越來越多的“最美”不斷涌現(xiàn)。一年一度評選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抑制道德“滑坡”的榜樣和力量。
毋庸置疑,社會正氣需要大力弘揚。更重要的是,宣傳倡導要講究方法和實效。馬克思曾說過“談思想離開利益,就會使人出丑”。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都在滿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只不過有的是物質(zhì)的,有的是精神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無形的。就像大多數(shù)見義勇為者所說:“這是我作為一個人應該做的”。事實上,這就是一種利益需要的滿足。從思想層面講,正是他的舉動支撐了他的價值觀,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其個人的精神追求。一個人做了好事往往覺得欣慰,就是這個原因。必須聲明,他們的這種精神追求是要大力提倡的,因為對外部世界而言,他們維護的是他人的物質(zhì)或生命,是一種高尚的“利他”行為。這正是我們的感動所在。
學雷鋒真實事跡
報告會特意設(shè)在了位于杭州下沙的中國計量學院,因為下沙是高校的集中地,不少高校代表和大學生都前來參加。
報告會上,來自全省各行各業(yè)的9名先進個人代表交流了各自學習雷鋒精神的心得體會。中國計量學院大三學生陳博豪是唯一的一名大學生代表。
去年10月,因為父親突然中風被送進浙醫(yī)二院,陳博豪請了一周的假留守醫(yī)院照顧父親。一天中午,陳博豪走出病房準備下樓買飯,在走廊聽到了一個護士正在對一個老人說:你坐電梯下去左轉(zhuǎn),急診室有人會幫助你的。
陳博豪和老人一起坐電梯下樓,見老人臉色看起來不太對勁,便問是否有事。老人說話時,陳博豪發(fā)現(xiàn)他口齒不清,而且半身麻痹,陳博豪判斷老人很可能也是中風了。
有經(jīng)驗的陳博豪知道,剛發(fā)病的40分鐘非常重要。他馬上扶老人出了電梯,幫他辦了急診,然后做了各種檢查,還墊付了醫(yī)藥費。
當天晚上,病情穩(wěn)定的老人前來還醫(yī)藥費。交流后陳博豪才知道,老人80多歲了,是義烏人,因為一個親戚在浙二住院,老人孤身一人特地趕來照顧他。
老人很慶幸,發(fā)病時人在醫(yī)院;他更慶幸,發(fā)病時遇到了一個熱心善良的小伙子。老人問他叫什么名字,陳博豪只說“我叫小陳”。
11月,陳博豪的父親去浙二復查,剛巧遇到了也來復查的那位老人。交流中,父親告訴老人,兒子在中國計量學院念書。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