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的原因
中國是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qū)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那么為什么會出現暴雨呢?下面就和學習啦小編一起去看看暴雨的原因吧。
暴雨的原因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wěn)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tǒng)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引起中國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tǒng)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臺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干旱與半干旱的局部地區(qū)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小面積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從積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積雨云的條件是大氣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強烈的上升運動,把水汽迅速向上輸送,云內的水滴受上升運動的影響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就急劇地降落到地面。積雨云體積通常相當龐大,一塊塊的積雨云就是暴雨區(qū)中的降水單位,雖然每塊單位水平范圍只有1~20千米,但它們排列起來,可形成100~200千米寬的雨帶。一團團的積雨云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峻嶺,強烈發(fā)展時,從離地面0.4~1千米高處一直伸展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越往高空,溫度越低,常達零下十幾攝氏度,甚至更低,云上部的水滴就要結冰,人們在地面用肉眼看到云頂的絲縷狀白帶,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飛舞所致。地面上是大雨傾盆的夏日,高空卻是白雪紛飛的嚴冬。
在我國,暴雨的水汽一是來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灣;二是來自偏東方向的東?;螯S海。有時在一次暴雨天氣過程中,水汽同時來自東、南兩個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為主,后期又以偏東為主。我國中原地區(qū)流傳“東南風,雨祖宗”,正是降水規(guī)律的客觀反映。
大氣的運動和流水一樣,常產生波動或渦旋。當兩股來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溫度、濕度的氣流相遇時,就會產生波動或渦旋。其大的達幾千千米,小的只有幾千米。在這些有波動的地區(qū),常伴隨氣流運行出現上升運動,并產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區(qū)集中的現象,形成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對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響。例如,由于山脈的存在,在迎風坡迫使氣流上升,從而垂直運動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沉,雨量大大減小,有的背風坡的雨量僅是迎風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從南海有一股濕空氣輸送到華北,這股氣流恰與太行山相交,受山脈抬升作用的影響,導致沿太行山東側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 山谷的狹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強。1975年8月,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莊,正處在南、北、西三面環(huán)山,而向東逐漸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由于這樣的地形,氣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驟增,8月5~7日降水量達1600多毫米,而距林莊東南不到40千米地處平原區(qū)的駐馬店,在同期內只有400多毫米。
另外,暴雨產生時,一般低層空氣暖而濕,上層的空氣干而冷,致使大氣層處于極不穩(wěn)定狀態(tài),有利于大氣中能量釋放,促使積雨云充分發(fā)展。
暴雨的危害
1.漬澇危害。 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加強了嫌氣過程,產生有毒物質,使作物受害而減產。
2.洪澇災害。 由暴雨引起的洪澇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fā)生各種傷害,淹水越深,淹沒時間越長,危害越嚴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發(fā)、河流泛濫,不僅危害農作物、果樹、林業(yè)和漁業(yè),而且還沖毀農舍和工農業(yè)設施,甚至造成人畜傷亡,經濟損失嚴重。我國歷史上的洪澇災害,幾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像1954年7月長江流域大洪澇,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9 月河南大澇災,1998年我國全流域特大洪澇災害等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暴雨的注意事項
●預防居民住房發(fā)生小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舊房屋或在地洼地勢住宅的人員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
●關閉煤氣閥和電源總開關。
●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立即停止田間農事活動和戶外活動。
●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注意夜間的暴雨提防舊房屋倒塌傷人。
●不要在下大雨時騎自行車。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駕駛員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應盡量繞行,避免強行通過。
●雨天汽車在低洼處熄火,千萬不要在車上等候,下車到高處等待救援。
暴雨的原因相關文章:
1.洪水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