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引起的
腳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引起的
腳后跟疼又稱為足跟痛,是由于急性或慢性損傷所引起的足跟著力部分以團體為主要要表現(xiàn)的疾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推薦給大家的腳后跟疼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腳后跟疼的原因
腳后跟疼看起來不是什么嚴重的事兒,但其背后卻蘊藏著“殺機”。那么究竟腳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中醫(yī)在此為您解答:
大多情況下腳后跟疼與韌帶發(fā)炎相關,鞋子不合適,鞋底過硬、過軟或太薄等都會引起腳后跟疼的問題,同時胖人也容易出現(xiàn)腳后跟疼的癥狀。除此之外,腳后跟疼還可能與以下幾種情況相關:
更年期信號
據(jù)介紹,女性進入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對鈣質(zhì)的吸收能力隨之銳減,容易出現(xiàn)各種缺鈣癥狀,比如腳跟疼、骨質(zhì)疏松等。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如果出現(xiàn)缺鈣表現(xiàn),即便再怎么補鈣,也很難被吸收,因此要保護骨骼,只有提早開始預防。例如養(yǎng)成喝牛奶、豆?jié){的好習慣,多攝入豆制品,注意鍛煉身體。
上班族女性每隔一小時站起來活動活動,即便只有幾分鐘,只要能把它當作常規(guī)化的動作,也會對全身骨骼起到保護和強健作用。
男性腎虛信號
腎是主宰人體生長、發(fā)育、生理及維持體液代謝平衡的重要器官,它與人體的生殖、生長、發(fā)育、衰老有密切關系。中醫(yī)學有“腎為先天之本”、“十二經(jīng)之根”之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腎臟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老。
因人體素質(zhì)不同,會出現(xiàn)不同的癥狀:有的人腳后跟疼,有的人牙齒松動、容易脫落,有的人性欲減退、小便困難或淋漓不盡,陽萎、早泄,夜尿增多,有的人入睡困難、失眠多夢,有的人毛發(fā)脫落、枯槁發(fā)白、耳鳴、耳聾、視力昏花、頭暈目眩。
但是,尤為腳后疼的癥狀更多、更普遍,老年人占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此癥,忙了一天到晚上時疼痛加重。因此當你感覺腳后跟疼的時候,就要注意有可能是腎虛的信號。
中醫(yī)解析腳后跟疼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征。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zhì)增生。在中醫(yī)學屬于“骨痹”范疇,發(fā)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濕有關。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zhèn)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
傳統(tǒng)中醫(yī)對足跟痛之癥早有研究,隋代著名醫(y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云:“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著也,世俗呼為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y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必須使用桂附膏。
膏藥是祖國醫(y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nèi)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nèi)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
中藥治療跟骨痛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清代著名醫(yī)學家徐靈胎說:“今所用之膏藥,古人謂之薄貼。....治里者,或驅(qū)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靈,藥亦隨病加減,其膏宜重厚久貼。”
一、氣滯血瘀型
各種原因?qū)е戮植垦芯徛?、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腎虧虛型
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jīng)脈失充,則筋失所養(yǎng),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
氣血運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jīng)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可以打封閉針,效果快,相對費用便宜。先在疼痛點注射一針,看疼痛情況可以半個月以后加強一針。但封閉針不能保證徹底解決。
年輕女性慎用,是激素類藥,會導致2-3個周期月經(jīng)不調(diào),半年內(nèi)最好不要懷孕。
“封閉針是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數(shù)年以上,短的數(shù)周,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癥治療措施,對消除局部的疼痛癥狀有較好的效果。
三個中醫(yī)治療腳跟疼痛的方法
一、按摩穴位強腎止痛
穴位按摩是簡單有效的健身方法,在古代養(yǎng)生過程中,有幾個大穴是公認的增強腎氣的穴位,一個是足底的涌泉穴,一個是足內(nèi)踝處的太溪穴,一個是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另外還有足三里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堅持每天每個穴位按摩三分鐘,能夠有效的增強元氣,緩解足跟疼痛,腎氣足了,身體也會變得更加健康。
二、艾草泡腳活血通絡
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是人體氣血運行的動力所在,老年人腎氣虛弱,氣血運行不暢,足跟這種末梢部位難以得到能量供應,所以變得瘀滯不通。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使用艾草泡腳,能夠疏通足部的經(jīng)絡,促進氣血運行,也就能消除足跟部的疼痛。
艾葉在藥店都有出售,很便宜,每天晚上抓一大把放入盆中用沸水沖泡,然后加入適量冷水調(diào)節(jié)水溫,將腳泡入其中半小時,堅持一周,足跟疼痛就會大為緩解,長期堅持會根除疼痛癥狀。
三、足跟鍛煉消除疼痛
經(jīng)常活動足跟,是緩解和消除足跟疼痛很有效的辦法。在家中,可以一手扶墻面支撐身體,用雙腳跟著地,前腳掌抬起,隨著膝蓋的彎曲而對足跟施加壓力,邊活動邊注意更換足跟與地面的接觸點,以使足跟部都能受到鍛煉,這樣做個一兩次,足跟疼痛的癥狀就會立刻緩解,時間長了,足跟處的氣血暢通了,癥狀就會得到消除。
猜你感興趣:
2.腳疼痛預兆的疾病
5.腳底痛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