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原因是什么
白喉的原因是什么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咽、喉、鼻部粘膜充血、腫脹并有不易脫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那么,白喉的原因是什么?白喉的預防是什么?白喉的治療有哪些方法?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告訴大家吧!
白喉的原因是什么
1.傳染源
許多年前,白喉是造成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白喉在發(fā)達國家已很少見,主要是因為這種疾病的疫苗已經(jīng)廣泛應用。自1980年以來,美國只有不到5例的白喉發(fā)生,但白喉桿菌仍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存在,如果沒有廣泛接種疫苗,會導致此病的暴發(fā)流行。近50年中,最大的一次暴發(fā)流行正發(fā)生在現(xiàn)在的俄羅斯,以及前蘇聯(lián)的其他國家。
2.傳播途徑
白喉桿菌通常是隨咳出的飛沫經(jīng)空氣傳播。此種病菌很少會因接觸患者日用物品如衣服、玩具等而傳染。通常,病菌在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表面或附近部位繁殖,并引起這些部位感染。有些類型的白喉桿菌可釋放毒力極強的毒素,而損傷腦和心臟。
3.人群易感性
不同年齡組對白喉桿菌的易感性差別較大。新生兒可通過胎盤及母乳從母體獲得免疫,這種免疫生后3個月顯著下降.1歲時基本消失。隱性感染或預防接種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逐漸增強。感染本病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情況與流行特征
白喉在全世界各地都發(fā)病,高發(fā)區(qū)為溫帶。我國建國前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進行百白破疫苗接種后,發(fā)病率大幅度下降,發(fā)病季節(jié)在秋冬季。實施計劃免疫后發(fā)病年齡明顯推遲。
白喉的發(fā)病機制與病理學:
白喉桿菌侵襲力較弱,感染后在局部表層組織內(nèi)繁殖,往往不侵入血流造成菌血癥。感染部位局部血管充血、擴張,纖維蛋白滲出。細菌外毒素致局部粘膜細胞壞死,大量滲出的纖維蛋白與炎性細胞、壞死組織及細菌等凝結(jié)形成本病特有的假膜,覆蓋在病變表面。假膜周圍及其深部組織有明顯水腫。咽部的假膜與基部組織粘連很緊,不易脫落。氣管粘膜具有纖毛,毒素吸收少,但如假膜脫落可致窒息。外毒素通過血行和淋巴系統(tǒng)擴散到全身導致毒血癥,以心肌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為主。
白喉的預防:
隔離治療病人,在癥狀消失并停藥后,每隔一天行咽拭子培養(yǎng),連續(xù)2次陰性方能解除隔離。密切接觸者應觀察1周。如未行白喉類毒素全程免疫的接觸者需肌注白喉抗毒素血清1000~2000U,保護期3周。
對白喉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所有物品應予消毒。流行期間不攜帶嬰幼兒外出,小學生暫停上課。
必須有計劃地進行白喉類毒素預防接種。我國實施的計劃免疫程序:應用百白破混合制劑,生后3個月齡開始接種,4、5個月齡各接種一次,每次劑量為0. 5ml,皮下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附著處。1.5~2歲時,加強注射一次百白破制劑0. 5ml。成人不需接種。
白喉的治療:
1.針對病原體治療 需合用抗毒素及抗生素。
(1)抗毒素:治療白喉的特效藥物,盡早使用,因其能中和病變局部和血中游離的外毒素,但不能中和已進入細胞內(nèi)和組織結(jié)合的外毒素。病后1~2天應用最好。用藥劑量根據(jù)臨床型(假膜部位)、中毒癥狀輕重、治療早晚而定。普通型咽白喉患者3萬~5萬U,重型6萬~10萬U,一次須予足夠量;治療晚者使用劑量須加大;喉白喉通常予2萬~3萬U。注射抗毒素后須提防假膜脫落到氣道致窒息。不同給藥途徑達到血峰時間不同,肌注為24小時,靜注僅需30分鐘,故對重癥或治療晚者,須經(jīng)靜脈給藥。用藥前必須做過敏試驗,若過敏須采用脫敏注射治療,不能不用抗毒素!。肌注前皮試,用量宜大,兒童與成人在用量上可無區(qū)別。
(2)脫敏注射法:將10倍稀釋的抗毒素血清Iml皮下注射,10分鐘后觀察有無氣促、發(fā)紺、脈快、血壓變化,如無上述癥狀,將上述血清2ml、4ml遞增注射,若仍無副作用,則將余量全部肌內(nèi)注射。如有反應則于30分鐘后重復原量注射。嚴重反應者需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 5~1ml。避免過敏反應,在用抗毒素血清前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
(3)抗生素:可選用青霉素(首選)、第一代頭孢菌素(Cephazolin,Cephradin),如青霉素過敏可予紅霉素,療程7~10天。應及早足量使用青霉素,以加速殺滅白喉桿菌,控制繼發(fā)感染。
2.白喉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普通型2~4周,重癥需4~6周,合并中毒性心肌炎者則須6周以上。另須保證營養(yǎng),予大量的維生素B、C等。
3.白喉對癥治療 如出現(xiàn)中毒癥狀重或中毒并發(fā)癥,須予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煩躁者予鎮(zhèn)靜劑,呼吸困難、發(fā)紺者給予預防性氣管切開。應用抗毒素后脫落的假膜堵塞氣道者,應立即氣管切開取膜,亦可用喉鏡抽取假膜。
4.并發(fā)癥治療 針對心肌炎、神經(jīng)麻痹、支氣管肺炎予相應處理。
2.白喉的局部治療
(1)吹藥:用青吹口散(115)或錫類散(227)吹布于咽部。
(2)含漱:以漱口方(234)含漱或復方硼砂溶液含漱,亦可以明礬10g,溶于200ml冷開水中含漱。
(3)含服六神丸(30)、喉癥丸(214)。
(4)外敷:生巴豆、朱砂各0.5g,研勻,置膠布上,貼于印堂穴處,8h后取出。貼后局部有熱感及充血,出現(xiàn)小水泡,可用針挑破,涂以1%甲紫。
3.白喉的針灸治療
取頰車、少商、中沖、關(guān)沖、少沖等穴,針刺擠出惡血,以瀉疫毒。
中醫(yī)認為白喉系感受時行疫毒,搏結(jié)于咽喉鼻部而成。病初起多屬陰虛肺燥,治宜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方藥如養(yǎng)陰清肺湯(150)加土牛膝。如兼惡寒微熱等表證者,多屬風熱白腐,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利咽,方藥如除瘟化毒湯(152)加土牛膝。咽白喉中毒型者屬熱毒熾盛,治宜瀉火解毒、利咽消腫,方藥如龍虎二仙湯(46)加土牛膝。并發(fā)心肌炎者,為疫毒凌心,治宜益氣養(yǎng)陰、養(yǎng)心復脈、解毒利咽,方藥如三甲復脈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