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感悟文章:流水2016
年終感悟文章:流水2016
歲末盤點現在很少做了,何況在為稻粱謀的年月,盤點一年來的行徑無異于更加坐實了 為五斗米折腰的事實。不過,謀生人間,好在大家都是衣糧同道,而且做媒體的黃涌兄囑我寫寫,也 就不足為懼了。年年如流水,就此說說我的2016。
開年之初,跟著中國國家畫院的藝術家們去了一趟印度。孟買,烏代布爾,阿格拉,德 里,貧民窟和富人區(qū),鬧市與曠野,圣潔和臟亂,城市和農村,十幾天的行走最后匯成一篇《印度的 顏色》?,F在回想起來,滿眼還都是車窗外的荒山、菩提樹、驕陽、藍天,和這幾天在麗江見到的景 致很像,隔江對岸碩大山坡上的一處人家,遠離塵間,也幾近于佛。
年初到年中,來到武漢的這第二個年頭,我仍舊還在以聯合創(chuàng)始人的身份運營403國際 藝術中心的漫行書店。
于書,可以說是我的一種夙緣,與之相關的各個工種我?guī)缀醵几蛇^,校對、編輯、策劃 、營銷等,但是最后,做一家書店卻是我未曾想到的事。不過趕鴨子上架,鴨子自己也能蹣跚上路, 三四萬種圖書,算上我在內的六七個人手,在五百平米的空間里,折騰出了200多場講座、展覽等活 動,且能聲名遠播,在預算少得可憐的境況下,也算是巧婦為炊吧!
前年年底,我只身從北京來到武漢,一手創(chuàng)立這家書店并將其打造成武漢的新文藝地標 ,當然不可謂無功,但是我還要感謝以下諸位:一是403的老板、老朋友鄧立放膽放心地讓我嘗試, 二是張執(zhí)浩、小引、艾先、川上等武漢詩歌界的一幫老大哥們的熱心幫忙,三是張曉風、簡媜、邱華 棟、李西閩、黃佟佟等海內外的作家朋友們鼎力支持,愿意前來做活動。
兩年既久,也因為一些俗世因果,我后來還是動了離開之意,在5月底終于離開了403國 際藝術中心和漫行書店,住處也從百瑞景小區(qū)搬到了可以眺望長江和黃鶴樓的讀書院社區(qū)。而后,我 便以自由人的身份開始了一段迄今還在享受的生活:寫作,旅行,攝影。自由,對,自由現在是我的 方向,寫什么和怎么寫的自由,去哪里和去多久的自由,拍什么和怎么拍的自由。這需要勇氣,聽悲 傷的歌,看幸福的戲,都是自找的。
另外,在書店最后的半年內,我還以執(zhí)筆和以出版人的雙重身份完成了電影《再見,在 也不見》的圖書《最好不相見》。這部電影前后三個單元,由影星陳柏霖一人分飾三角擔綱大梁,在 電影上映之前策劃并采訪陳柏霖、撰寫和出版了這本電影圖書,這也算是我以文字涉足影視的一次跨 界,雖然我對影視并無雄心,對文字外的事務也無能為力。
六月初,前后三次遠涉恩施巴東,在那座長江邊的小城和小引一起策劃并組織了一場詩 歌活動,那是一場詩人、詩歌與長江、江城的聯姻,古代那些泛舟江上的詩人、隨著水波滾滾東下的 句子,在遇到我們的那幾天,似乎又重新復活了;十一月中旬,又回到403國際藝術中心的故地,和小 引又策劃并組織了今年的“詩刻:第二屆詩歌雙城會(武漢+重慶),繼續(xù)去年的雄心和今年的壯 志,還算完成了一件聲譽漸起的活動,詩歌雙城,應成為一個詩歌活動的標桿。
從年中到年底——也算是全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忙活“跟著詩 人回家”的系列采訪,這個動念于以故鄉(xiāng)、成長、家族、記憶重新梳理詩人和其詩學的非虛構 隨筆和訪談集,共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張執(zhí)浩、楊黎、臧棣、藍藍、余怒、陳先發(fā)和雷平陽等七位 詩人的訪談,其二是余秀華、彌賽亞、艾先、小引等尚未做完的一共七位詩人的訪談。
這半年之中,輾轉各地,既是采訪,也算是旅行:和張執(zhí)浩回到荊門,前往楊黎的成都 ,和彌賽亞前往廣安,和艾先回到恩施,拜訪臧棣的北京,和藍藍一起回到鄭州及我的老家睢縣,和 小引前往黃山,前往余秀華的鐘祥橫店村,前往余怒的安慶,和陳先發(fā)回到桐城和孔鎮(zhèn),和雷平陽來 到麗江。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可以說我的2016地理版圖是以詩人的故鄉(xiāng)繪制的,從他們各自故鄉(xiāng)的 地理之中我也有幸一覽其詩學之路。
另外,翻檢這一年,還有幾千張影像為證,關于人的,關于景的,形形色色。足觀與不 足觀,也是一路所見所記。
5月底,自從割肉舍愛地添置一臺萊卡M240相機之后,攝影這件曾經與我那么遙不相及 的事情,就這么橫空出現了。寫作,旅行,都只需要一個人完成,一個人單打獨斗完成的事最對我的 秉性,攝影也是。之于攝影,我并不唯技術——我技術也不行,也不唯藝術 ——我藝術也難堪,只唯現場和直覺。山中樵夫,巷口老嫗,路邊孩童,廟門寺僧,街頭 路人,與人相關的即是我所偏愛的,我拍下某時某刻某地的他們,可能也正對應著某個時段里的自己 。在某種意義上,雖然我拿著相機,但按下快門的卻是他們。見人即是見己。
此時此刻,距離2016年還有72小時就要結束了——我還奔波在它最后的尾巴 上,最后的句點在云南劃下?,F在時針指向凌晨兩點,我躺臥在麗江永勝縣的一家賓館里,回顧一年 之中的我和我這一年之中,想想接下來的72小時,還是有一種滿足感,一種附著于稻粱但又指向稻粱 之外的滿足感。
今天上午,前往金沙江的魯地拉水電站,下午返回永勝縣城和當地作家們座談。麗江師 專的一位蔡老師說了一位西方詩人的詩句,大意是鳥鳴的第一聲之后,是一段短暫的空白,接下來是 第二聲鳥鳴。然后她接著說,到現在她也不清楚,自己的寫作究竟要寫那兩聲鳥鳴還是要寫那兩聲鳥 鳴之間的空白。其實于寫作,于生活,我也不明所以,今年過了明年來,我就寫寫兩年之間這個夜晚 的空白吧,像嘆息,也像豐收!
【本文作者: 林東林(微信公眾號: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