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寫兒時回憶的散文:似水流年(2)
之二 牧童黃牛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每每讀到這幾句小詩,就會想起童年,那段最美好的歲月,那些和外公一起,騎在牛背上放牧的日子。
伴隨著長長短短的雞鳴,天剛拂曉,黎明未到,外公的鞭子一響,扯著嗓子一聲吆喝,村頭村尾的寧靜就此打破,外公、牛兒們和我就迎著曉風(fēng)出門了。
幾里地外的”遙遠(yuǎn)”的那座山坳里,曲徑通幽,有厚厚的雜草,是牛兒們眼中的美餐,而且遠(yuǎn)離農(nóng)田,小溪淙淙,是牧牛的風(fēng)水寶地,能滿足牛兒們所有的渴望,當(dāng)然也是我玩耍的樂土。
等我們晃晃悠悠到山坳里,已是朝陽冉冉,漫山遍野都受著陽光的沐浴,也徹底刺開了我惺忪的睡眼。伸手擦一把汗,任由一綹綹亂亂的頭發(fā)草一樣蓬松著,一頭沖進(jìn)了山坳里的角角落落里找樂子去了。全不顧露水打濕了褲腳,晨霧迷蒙了雙眼。
最愛的,自然是山里雜七八樣的野花了。野花遍地是,有的在枝頭燦然開放,肆無忌憚;有的在草叢羞澀展顏,躲躲閃閃;還有的,在懸崖石縫間一枝獨(dú)秀,獨(dú)領(lǐng)風(fēng)騷。采花,是我的第一樁樂事。爬上攀下,全無半點憐香惜玉之態(tài),采花大盜非我莫屬,不一會兒,姹紫嫣紅,盡收懷中。再去折幾支柳條,纏著割草的外公,編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大的花環(huán),小溪為鏡,臭美幾圈后,意興闌珊,就成了最喜歡的小牛的花冠了。
那條小溪淙淙,清泉石上流,是這片山坳里生命的殿堂。風(fēng)行水上,被我丟棄的花兒順?biāo)髯?,累了餓了,外公總能魔法般變出令我垂涎的各種吃食:要么是雜樣山果,要么是一個紅薯,要么是烤熟的毛豆……溪水邊,狼吞虎咽,渴了,掬一口澄澈的溪水,順便洗洗我花花的臉。吃飽喝足,坐在溪邊的石頭上,靠著大樹,腳丫子浸在水中,任魚兒輕咬,靜聽知了的長鳴和牛鈴響叮當(dāng)。外公扯幾張樹葉和草桿,編一扇扇子,輕輕搖動,驅(qū)走蚊蟲,我也很快酣然入夢。等我一覺醒來,小溪的倒影里,又只剩下藍(lán)天白云和外公了。
直到外公扯著嗓子的一聲嘶吼:“華子,趕牛回家嘍!”,漫山遍野撒歡的我,才收著腳丫子,踏著夕陽,和心滿意足的牛兒們,招搖著,嬉戲著,走在鄉(xiāng)間的小道上。沒有短笛,有我稚嫩的歌聲蕩漾,有牛兒們此起彼伏的叫聲悠揚(yáng),沒有華燈,有螢火蟲舉著它小小的火炬穿梭。田野上,農(nóng)夫們?nèi)齼蓛?,扛著鋤頭下地歸來,一路桑麻。炊煙四起,呼兒喚女的聲音長長短短,此起彼伏,和炊煙一起,將空曠了一天的村莊填滿。騎在牛背上,夕陽把影子拉的老長老長,繽紛的晚霞映著我淳樸的衣裳,每每凝望那絢麗的彩霞,我無數(shù)次癡癡地想:何時,我能穿上那樣華美的衣裳?
如今,枯坐燈火樓臺間,常幻想云山佳處,那個云外的天,是否有個山巒聳翠野花盛開的人間,有一個田園,牛兒伴花老。我還是一個牧童,會輕哼一曲鄉(xiāng)間小唱,隨晚風(fēng)悠揚(yáng),截一段青竹,橫一支短笛……
之三 茅屋長夜
當(dāng)整個村莊,當(dāng)原野上,當(dāng)天地間,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氣溫愈來愈低,漸漸的,河水不再淙淙作響,漸漸的,房前屋后的樹木都垂下了冰凌,才是我盼望的冬天。
那時候,仿佛格外寒冷,下雪的日子也特別多。村子周圍的環(huán)村河里,總是結(jié)著亮晶晶的冰,我們一群小孩子,最喜歡在那里溜冰玩。小村的院落里,房頂上,常常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偶爾,一群覓食的麻雀,嘰嘰喳喳落在院子里的小樹杈上,蓬松的雪花就會飄落成一股白色的小旋風(fēng)。
我總覺得,這樣冰天雪地的冬天,才有魅力,才更像是冬天。
當(dāng)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外公喂牛的茅草屋,和那個茅草屋里的漫漫長夜。牛是大胃王,在三更時分都得起床喂它,才能在天明前喂飽,因為他要有反芻的時間。因此,雞叫頭遍,我便被外公拉起來,惺忪中,和他一起趔趄到喂牛的茅屋。我自然還要酣睡一場,外公就在屋子里升起一堆火。屋外,北風(fēng)呼嘯,雪花飄飛。室內(nèi),火堆通紅,溫暖如春。屋子暖了,牛兒安頓好了,外公就坐在火堆旁,給我烤紅薯,炸玉米,不時往火堆里加一些牛糞或者木疙瘩。那時,木材金貴,烤火是舍不得用的,夏秋時節(jié)孩子們撿的干牛糞就成了取暖的利器。偶爾有一兩個起早拾糞的老翁,來茅屋里歇歇腳,外公就燒好開水,多烤個紅薯,滾燙的開水滋滋啦啦的哨音,從低吟淺唱到婉轉(zhuǎn)悠揚(yáng),直到水花翻滾熱浪沸騰。白色的水蒸氣、牛糞的煙火氣,烤紅薯的微焦香,玉米花的甜香,在屋子里娜娜裊裊,繚繞彌漫,將整個屋子蒸騰得霧氣蒙蒙,氤氳迷離。說著笑著,吃著喝著,伴隨著他們隨口閑聊的瑣碎的家常,一切都溫馨而祥和。
我最感興趣的,是在火堆里炸玉米花吃??粗墙馉N燦的玉米粒在火堆里,倏忽不見,正自著急,忽聽膨的一聲炸響,一顆松脆的白色小團(tuán)花騰空而起,緊接著,火堆里噼噼啪啪連珠炮似地響了起來,一朵朵香甜的小白花爭先恐后從滾燙的火堆里彈跳出來,蹦的到處都是。我欣喜若狂,困意頓消,滿地?fù)毂某鰜淼挠衩谆ā?/p>
茅屋里的我,除了烤火、烤紅薯、扒拉玉米花外,就是在昏黃的燈光下,捧一本書在手,在溫暖的火堆旁,朗朗讀書。學(xué)校里發(fā)的薄薄的課本,不到十天,我已全書會背,漫贏得來烤火長輩的嘖嘖稱贊,說我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也成為了全村家長教育伙伴們的范本。這哪里是得益于這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勤奮”,其實何嘗不是玉米花的誘惑呢?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我把燈看累了,把書看厚了,把外面的雪看白了,把個子看高了,把外公看老了……火堆融融中,我走過了一個個最溫暖的朔風(fēng)冬日,火堆融融中,我走過了人世間的最溫馨的三九嚴(yán)寒。
往事漸遠(yuǎn),一念經(jīng)年,那個茅屋,那一場場冬雪,那個小村,都愈來愈遠(yuǎn),愈來愈模糊,但那些雪中茅屋里的往事,那些年少的心情,卻愈來愈清晰。
記憶中,一切都還是我舊時的模樣,而我,縱借文墨萬千,憶懷舊時那個草屋,和那草屋里的外公和少年,又怎樣才能回到走出山村的那條彎彎山路?怎樣才能回到從前茅屋的門前?那個茅屋,又怎樣才能裝載我喧鬧綺麗的塵世俗心,任它風(fēng)雪狂舞,自巋然不動?
作者:王桂霞
公眾號:紅羅山書院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xué)習(x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