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傳說經(jīng)典散文隨筆:瑰麗傳說耀晴川
學習啦:民間傳說是鄉(xiāng)土故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九山這個美麗的地方也存在著許多傳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瑰麗傳說耀晴川》這篇文章吧!
民間傳說是鄉(xiāng)土故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草一木都有故事,一山一石都成傳奇。大美九山依然如此,山環(huán)水繞里,傳說如秋果墜枝頭,探手可及,俯拾皆是。
神牛谷,神牛臥谷護山寨;支鍋石,王母支鍋濟災民。
城隍溫泉,龍女三娘耽于奇山秀水,沐浴碧波清川,至今傳為美談;釜泉西山,回龍不辱使命,治洪有功,卻與玉龍日久生情,寧遭腰斬,也絕不回天庭。
水石屋下的天齊灣,一塊神奇的石板,可以向白龍借來金杯銀盞;抬頭村的銀杏樹,枝椏搖曳,生出一對青年男女的凄美愛情故事。
團圓頂上,一對青年男女為愛情不惜墜入深淵,化作白鵝仍然不忘“團團圓圓”;將軍崮上,俠義好漢,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美名遠揚。
家鄉(xiāng)有一座張良橋,傳說是張良調兵遣將穆陵關時,為轉運兵馬糧草所架設,可惜世遠年湮,古橋不存,故事真?zhèn)胃鼰o從考究。九山鎮(zhèn)竟然有座張良墓,讓人驚且疑后,頓生拜謁之情。
張良墓距鎮(zhèn)區(qū)30里路,文友忙里偷閑,親自駕車,陪我們參觀。一路顛簸,心情也起伏不定,怕失望,怕再生遺憾。
文友一聲到了,讓我們懸著的心一塊石頭落了地。
面前鋪展開一片綠草甸,一座穹形山包靜默在荒野里。幾頭黃牛在山包下采食,牧人的鞭子偶爾揚起,打出一串遙遠的回響。
關于張良墓,文友講了兩個版本的傳說。一個是說,楚漢相爭的后期,張良奉漢王之命出師益都。先是在臨朐之南的南北要沖架設了橋梁,大概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那作張良橋。然后來到銅陵關,加修通往沂源的大道。這是張良經(jīng)營朐(臨朐)沂(沂源)、固守銅陵關整個計劃中的兩大舉措。張良在通關修路時,注意到位于臨朐沂源兩縣的交界處的突兀山崗,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故而選定為自己的墓陵。
另一個版本是,功成名就的張良辭官不做,歸隱山林,易名蔣良,在黑松林南面的磨山嶺打造茅屋,春種秋收,過著恬淡無為的隱居生活,并與一樵夫往來甚密,授之張家五步拳法。公元1936年3月14日夜,磨山嶺一聲巨響,火光沖天,約半柱香功夫,又恢復了平靜。第二天一早,當樵夫趕上山嶺,往日景色不再,蔣良的茅屋自然也不見了,呈現(xiàn)在樵夫面前的是,方圓五六華里的平坦草甸中,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圓錐形墓。樵夫乃惶恐地喊著“蔣良大哥,蔣良大哥!”然而沒有任何回應,只有松濤陣陣,似訴昨夜那不為人知的故事。再后來,在蔣良永眠的磨山嶺下還神奇的涌出一眼清泉,當?shù)匕傩彰皇Y良泉。這磨山嶺也就改稱為蔣良墓了。
這第二個版本甚是神奇,奇在它竟然有一個具體到年月日的時間記載。這在民間傳說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坊間傳說就是這樣,我們自然把它照錄在版本中。
蔣良墓不同凡響的地方,還在于它有三個神奇之處:一是不生荊棵,如發(fā)現(xiàn)一株,即為開墓的鑰匙;二是遍生刺薊,其花粉紅,用作裝點;其葉有刺,以盡守護之責。三是有寶氣,當?shù)赜?ldquo;掘開張良墓,富了山東人” 的民謠,還有“山內水連海,墓開波涌來”之說。
查閱九山鎮(zhèn)村志略,我們有了更重大的發(fā)現(xiàn)。張良墓曾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著名戰(zhàn)場。1943年5月12日,偽軍吳化文帶領日寇向國民革命軍蘇魯戰(zhàn)區(qū)51軍進行報復性進攻。51軍輜重兵團被日偽重兵包圍,據(jù)守該陣地的輜重兵團與敵激戰(zhàn)七次,斃傷日偽軍千余人,51軍損失更加慘重,2000余人除300人突圍逃生外,全部壯烈殉國。張良墓血戰(zhàn),崖上崖下敵我尸體橫陳相壓,山溝里血流成河……
凝望刺薊相護的張良墓,我寧愿相信那兒埋葬的是一千多慷慨殉國的抗日戰(zhàn)士。那不是傳說,那是中華兒女用熱血鑄就的豐碑。
傳說皆有寄托,在搜集整理諸多傳說時,心中總有一份感動、一分敬仰、一分珍惜。為那些美麗生動的故事而感動,為故事中站立起的人格尊嚴、美好向往、浪漫求索而敬仰,又為這些口口相傳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倍感珍惜。
其實,推究起來,我們也是傳說。望著澄澈無比的藍天,柔似波濤的綠海,不禁遐思:千古爭戰(zhàn)地,青蔭留后人。但愿我們也不要辜負了這片美好的土地,為后人多留一些有內涵、有色彩的東西,讓生生不息的美麗傳說像涓涓細流滋養(yǎng)民族的魂魄、精神的家園。
作者:郭寶學
公眾號:臨朐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