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老師教學隨筆感悟
物理老師教學隨筆感悟
物理老師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可以用隨筆將自己的感悟記下以便以后翻閱。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物理老師教學隨筆感悟,歡迎閱讀!
物理老師教學隨筆感悟篇一
“你是大擺,我們是小擺,你怎么擺我們就怎么擺,我們和你發(fā)生共振,學好物理,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學生寫在作業(yè)本上的話。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體會到:作為物理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學本身提供的事實與方法,有效的結(jié)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在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在適當?shù)臅r候,適當?shù)臅r機有意識滲透人生觀的教育,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共振教學的感悟
發(fā)生共振的條件是:當外界策動力的頻率與物體的固有頻率越接近時,物體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從外界獲得的能量就越多,當外界的策動力頻率等于固有頻率時,物體的振幅達到最大值,也就是從外界獲得的能量的效率是最高的。我們作為教師,要努力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的效率進行研究,使我們的教育方法和學生學習欲望達到“共振”,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和家長的策動力“頻率”要接近學生學習的欲望的“頻率”,這里既要搞清楚學生的學習效率最高的“固有頻率”,還要搞清楚使策動力頻率更加接近學生“固有頻率”的方法和途徑。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要研究社會的需要,需要知道工作的目的,努力改進我們自己的工作方法,選擇最有效的途徑,兩者達到共振就能夠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
2、整體法與隔離法教學的感悟
這種方法在物理的學習中用得很多,當我們要求解外界對一個整體的作用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系看成一個系統(tǒng),不再區(qū)分內(nèi)部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我們的研究更有實效性;當需要研究內(nèi)部物體之間相互作用時,就需要進行隔離,把需要研究的物體單獨隔離出來,研究外界對它的所有作用,從中找出我們所需要的作用。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我們往往是從宏觀到微觀,也就是首先從整體著手,再進行隔離分析。這對我們教師的工作和對學生的研究都有指導意義,比如,我們對學生研究首先是對學生整體的研究,研究他們的整體水平,整體的需要,整體要達到的目標等等。對我們物理學來說,什么是學生最為有用的,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如何整體把握教材的要求等等。然后才是談具體的教學研究,每一節(jié)課該怎么上,怎么處理等。這也對我們社會生活有所指導,從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他總是社會的一分子,總要對社會方方面面都有看法,這就要有一個首先看整體,再看個體的方法。當然,不同的人需要研究的整體和個體是不同的,比如國家領導人首先應該考慮國家利益,然后才能考慮集團利益,最后是個體利益。辨證唯物論指出:首先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yōu)目標;其次搞好局部,使整體能得到最大發(fā)揮。
3、建立物理模型教學的感悟
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很多,而建立模型的方法是解決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個物體都會和周圍的物體有作用和聯(lián)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要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不可能考慮完各種因素,總是考慮主要的,影響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比如我們平時研究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拋體運動都忽略了空氣對物體運動的較小影響,當然如果物體在空氣中高速運動,空氣阻力影響比較大,就不可忽略了。把物體的運動抽象成模型,就可以用模型所遵循的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了。物理的學習就是要學會建立模型的方法,解決實際的需要。這一物理學方法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我們的生活會面臨許許多多,各種問題交錯的復雜局面,有時候讓我們焦頭爛額,無從下手。這時候我們就要用考慮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來建立各種模型,用解決模型的方法來處理問題,不要斤斤計較,把許多次要矛盾考慮進來,使問題無法解決。
辨證唯物論指出:在復雜的矛盾系統(tǒng)中,矛盾可分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處于服從地位,對事物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因此,我們在處理問題時應用主要精力解決主要矛盾。
4、臨界問題教學的感悟
在物理學習中由量變到質(zhì)變,由一種規(guī)律轉(zhuǎn)變?yōu)榱硪灰?guī)律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物體,水平拉力從小開始慢慢的增大,物體就會從靜止變成滑動,從靜摩擦力變成滑動摩擦力,經(jīng)過最大靜摩擦力的臨界狀態(tài)變成了滑動摩擦力。被斜面上繩拴著的小球,當斜面體發(fā)生加速度運動時,在一個方向上的加速度逐漸增大的過程中,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就會逐步的減少,經(jīng)過壓力為零的臨界狀態(tài),就會離開斜面。從這里看到,要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就要經(jīng)過長期的量的積累。我們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量的積累。我們想取得好的成績,就要靠平時認真的學習與積累,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的人生經(jīng)歷也是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知之較多到知之甚多的一個積累過程。既然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從量變開始的,為了推動事物的發(fā)展,我們做事情就必須具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要促成事物的質(zhì)變,就必須首先做好量變的積累工作。如果不愿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努力,而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或者急功近利、企求“僥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同時,我們既要保持某種物質(zhì)的相對穩(wěn)定,又要注意“防微杜漸”,要能夠提前防范。
發(fā)展觀指出:只有經(jīng)過量的積累才能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
5、選擇參照物教學的感悟
物理學上選擇靜止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選了參照物才能考察其它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沒有參照物就談不上物體所遵循的規(guī)律。只是許多時候我們都默認選地球和與地球相對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但這里我們明顯看到,任何物體的運動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選擇好了參照物對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好的途徑。比如,一艘在勻速流動的河水中勻速沿河岸航行的船,從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過了半個小時,船上的人才發(fā)現(xiàn),返回追回漂浮物,問再過多少時間能夠追回漂浮物。此題選岸作參照物就比較麻煩,如果選水作參照物,則非常容易解決。這個實例告訴我們,解決問題是要考慮方法的,而且要選擇適當?shù)姆椒?,當用一種方法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我們要變換一下參照系,從不同的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歸,這對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相當好的指導意義。
物體學的內(nèi)容寬廣而又深厚,雖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學的規(guī)律,但是它的許多分析問題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是有指導意義的。我們通過自然科學的學習,掌握自然科學規(guī)律,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對個人和社會都是很有意義的,物理教學的任務,不要僅僅局限于對自然科學本身的傳授,還可以發(fā)展到一個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啟迪。
物理老師教學隨筆感悟篇二
通過這次物理培訓學習,我深深體會到我們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此作如下總結(jié)。
一、讓學生懂得做好筆記的重要性。
現(xiàn)在所使用的教材,內(nèi)容是經(jīng)過濃縮的,可我們不能只讓學生學習“精華”,還得把內(nèi)容講細,講完整,要補充很多知識,所以讓學生做好筆記,把各知識點進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筆記,對學生課后的鞏固、復習也相當重要,否則,學生連一些基本的題目都沒法解答。
二、牢記基礎知識
有人說物理是理科中最簡單的一個學科,可我認為物理是理科,卻又像文科,要記憶的東西特別多,如:密度公式、浮力公式、吸熱公式等。還有很多概念、定義、規(guī)律、原理等,這些知識在上新課的時候,逐漸向?qū)W生介紹,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歸納、小結(jié),讓學生讀、寫,讓學生記。
三、合理選擇教法
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光憑自己的工作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上課一聽就明白,課后卻糊涂,做練習題時,心中沒有一點底,也有人反映說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多,上得有些快??晌乙幌?,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屬于正常的教學進度。問題出在哪兒呢?后來,通過對學生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聽懂了,課后沒有及時復習,該記的沒有記住,知識沒有得到鞏固,于是問題越堆越多,學生覺得記不了,更不要說綜合運用了,這樣,學生就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感到要學好物理好難。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學時,加強趣味性和新舊內(nèi)容的聯(lián)系,以舊引新,講新復舊。
2、用綜合對比法,對知識進行總結(jié),融會貫通,揭示規(guī)律。
3、針對他們的畏難情緒、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沒有收獲的心理。我專門安排時間,讓他們記憶,復習某部分的知識,然后找一些相關的題目進行練習,結(jié)果多數(shù)學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題目。這樣的結(jié)果讓他們感覺到,物理還是可以學好的。
4、在教學中不要拼命趕進度,否則會造成學生“消化不良”。甚至讓一部分學生跟不上,而對學好物理失去信心。在教學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緊跟教材講課,重視基礎知識,不講難題、偏題。教法上爭取步步到位,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都注意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讓大部分學生踮一踮腳就能摘到桃子,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物理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四、對兩類題的教學探討。
簡答題和綜合實驗題,是很多學生感到很難的兩類題,包括一部分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屬于這種情況,在歷次的考試中,丟分嚴重。對于簡答題,有一部分學生是無從下手,不知道用哪些物理知識來解釋;成績好一點的知道解答題目所要用到的知識原理,可也是表達不清楚,寫了一大篇卻沒有說到點子上。所以在這類題上,我們還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題多讓學生練習。讓他們弄明白,題目的意思,該用什么知識原理進行解答,怎樣描述得準確、完整。
綜合實驗題文字多,信息新、閱讀量大、隱蔽性強,學生一見就怕,為了答好綜合實驗題,應該做到:1、務實基礎、聯(lián)系實際、訓練多變,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2、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學會審題,通過閱讀,能對題中的一些信息進行摘取,重組和加工,找出實驗目的、已知條件、有關數(shù)據(jù)、相關信息等。
五、認真抓做好期末復習,爭取考出好成績。
期末復習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復習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每個階段,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復習的練習題,測驗題都要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yè)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對稍差一些的學生,布置一些難度較低的題,爭取提高會考的合格率,在復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復習重點。
物理老師教學隨筆感悟篇三
一、反思教學內(nèi)容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nèi)容是什么,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nèi)容如何合理地分配。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師生互動交流不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發(fā)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chǎn)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講授八年級物理“光的折射透鏡”一章的內(nèi)容時,按照由淺人深的原則,根據(jù)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特點,把教材的編排順序給予調(diào)整。先認識光的折射,再學習透鏡,使學生學得輕松。事實上,教材再舨時也是這樣調(diào)整的。因此,有益的課后反思,可以使教學創(chuàng)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反思教學方式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課堂氣氛是否讓學生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熱烈等。同時,還包含內(nèi)容如何處理,順序如何安排,語言如何運用,手段如何優(yōu)化,結(jié)構(gòu)如何布局,學生興趣如何激發(fā),師生交流如何構(gòu)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yōu),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課后輔導。
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多動手、動口、動腦。注重學法指導,初中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xiàn)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jié)出來的,如溫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經(jīng)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后,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guī)律的實質(zhì),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xiàn)其學習的主體角色。
三、反思教學過程
古語說“有的放矢”,教學反思應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針對陛的行為,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
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體態(tài)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如是否口齒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體態(tài)語言是否親切自然等等。因此,物理教師應盡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課堂陳述,合理掌握授課語調(diào),形成親切得體的教姿教態(tài),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
四、反思教學行為
教學的本質(zhì)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過程、是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學活動中師生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為自己的精神享受是至關重要的,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猜想問題,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jīng)驗中做出猜想,然后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系,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
將反思的結(jié)果及時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法、競賽法、活動法,逐步開放課堂。游戲的加入與活動的增多,非但不會使教學進度滯后,反而因?qū)W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物理老師教學隨筆感悟相關文章:
1.初中物理教師隨筆
3.初中物理教學隨筆
6.初中教師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