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我》中顯真情隨筆:敬畏科學
《等著我》中顯真情隨筆:敬畏科學
央視一套《等著我》欄目,盡管每次都是看得淚流滿面,但淚流之后是欣慰,因為又少了一個破碎的家庭,又多了一次親人團聚,又圓了一些人的多年夙愿,又增加了一些遲到的歡笑,而且還給人以警醒或啟迪。
下面的故事,來自《等著我》,我取名為《敬畏科學》。
我們都知道,在科學技術發(fā)達的今天,親子關系的確定已經(jīng)不是問題,只要把當事人二者的毛發(fā)或血液做鑒定,結(jié)果自然分明??墒侨绻环皆缫讶ナ蓝嗄昴?……
讓科學來告訴我們:
雨濃是個三十歲的姑娘,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只記得爸爸媽媽的模糊印象。上學以后越發(fā)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向爺爺奶奶要爸爸媽媽,說是去了很遠的地方,可就是不露面。直到她中學時,奶奶給了她兩樣東西,告訴她三個秘密。媽媽的一件毛衣和一個日記本:她原有個弟弟,兩歲時(1992年)和爸爸在火車站丟了,之后爸媽外出尋找兒子兩年未果,悲痛欲絕,雙雙自殺身亡。
自從知道了這些真相,雨濃就把媽媽的遺物珍藏起來,并在內(nèi)心發(fā)誓要尋找弟弟。而且只要翻看媽媽的日記,媽媽的痛苦無奈無助就出現(xiàn)在眼前:“炎炎兒,你在哪里?有沒有吃飯?”“炎炎兒,你到底在哪兒?我和你爸都找了你一年多。雖然邊打工邊尋找你的日子拮據(jù)困頓,但只要能找到你,再難的生活都不怕!”“炎炎兒,再找不到你,我和你爸都要瘋了”……
雨濃想象著爸媽的失子之痛和苦心找尋的艱辛及找不到人的無奈和失望,心里越發(fā)難過,也更加深了設法尋找弟弟的決心。
20多年后的現(xiàn)在,她把自己的尋人信息發(fā)到了《等著我》的融媒體平臺。她相信科學,頂著世俗的壓力,開棺提取父母的樣本,為尋找弟弟提供科學依據(jù)。由于父母死亡時間久遠,給比對帶來困難。但有關人員克服困難,采取最新技術水平,終于從中華血樣庫中成功地比對上,找到了丟失20多年弟弟,了卻了父母心愿。當她和失散了25年的弟弟相見時那種心底的傷痛和喜悅讓所有在場人和電視機前的觀眾落淚。
故事的結(jié)局很圓滿,我們要感謝《等著我》欄目組的努力,感謝公安機關及親子鑒定機構工作者的努力,更應該感謝雨濃的勇氣和努力!如果不是她堅定的相信科學,拋棄人們對她給過世20多年的父母開棺的指責,親子鑒定沒法進行,就難以找到她的弟弟。
所以,相信科學,敬畏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