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隨筆:莫言舊居印象
2017年9月,隨團到莫言的家鄉(xiāng)高密進行為期兩周的教育學習考察。盡管莫言先生幾次在公開場合呼吁,不要再到他的老家去,可既然到了高密,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不去參觀拜謁一番從內(nèi)心是怎么也過不去的。正巧周末趕上學生大休回家,我們小組一行六人便踏上了前往高密東北鄉(xiāng)的旅程。
莫言的老家就位于東北鄉(xiāng)(原來叫大欄鄉(xiāng))膠河岸邊的平安村。一個簡陋、古樸的農(nóng)家院落,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有的是休閑游玩,有的是帶著孩子來沾沾文氣,更多的應該是像我們這種帶著對文學的膜拜和虔誠,明明知道沒什么可看,但又不想留下遺憾的人群。院落外面的道路旁,村民們擺滿了賣編織品、火燒模等傳統(tǒng)民間用品的小攤,還有幾位村婦在地攤上兜售自家地里剛收獲的地瓜、綠豆等作物,儼然一幅農(nóng)家文化大集的景象。
走進小院,映入眼簾的是五間大約六十平方的土瓦房,坐北朝南,墻體剝落嚴重。堂屋正間里還保留著鍋臺和風箱,其它房間的幾案和土炕上還放著舊式收音機和油燈等老物件,墻上懸掛著莫言從小的照片,仿佛將人置身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很難想象,在這狹窄昏黃的幾間陋舍之內(nèi)當時怎么住開包括祖父母、叔叔嬸嬸、父母以及他兄妹四人。也很難想象,就是在這幾盡荒蕪的老屋里,生下并養(yǎng)育了這樣一位文學泰斗,從這兒走出東北鄉(xiāng),走出國門,走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
庭院約百余平米,已不見原來一直種著的大豆和胡蘿卜。但南墻根和屋子西首窗前一大一小兩顆柿子樹,綠葉婆娑,都掛滿了青黃的果實,給古老的小院增添了勃勃生機。有些來自城市里的游客不知道這是什么樹,一臉好奇地看來看去。還有個別的游客悄悄從樹上摘下幾枚果實,然后緊緊攥在手里,內(nèi)心一定滿懷激動,可又生怕別人看見。院子的東墻下還立著一盤石磨,和樹立在院里的莫言作品宣傳欄一起接受著游客的品讀和瞻仰。
從院子里再出來,往東一拐便是莫言當年就讀的小學,現(xiàn)在已改造成莫言文學印象館,也成為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大門的兩側還保留著當時學校通用的標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和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在村頭立著的書本樣的石欄上刻著莫言題贈家鄉(xiāng)莫言研究會的兩首打油詩,“少時輟學牧牛羊,老家大欄平安莊?;牟葸B天無人跡,野兔飛奔鳥兒忙。”“二十九省數(shù)我狂,栽罷蘿卜種高粱。下筆千言倚馬待,離題萬里又何妨。”語言詼諧自由,天馬行空,盡顯“狂人”大家隨心所欲的灑脫。
村北至西向東的膠河已干涸了,河道上蘆葦在秋風中得意地飄搖,仿佛在訴說一個誕生在膠河岸邊的人間神話。田里的高梁熟了,好像見證了膠河兩岸一輩又一輩的風情故事,羞答答低下紅紅的臉龐。村西公路旁邊一家家酒坊的幌子在風中招展,隨風飄來的是陣陣高梁酒的醇香。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