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我的家訪故事
我一向比較反感命題作文,太拘束,那種主題偏向于“高大上”范疇的東西,不知為啥,從骨子里,有種莫可名狀的排斥感,即便勉強而為,多數(shù)也會陷入“假大空”的怪圈,相當不接地氣兒。我喜歡那種觸景生情的有感而發(fā),或?qū)懶┦崂碜约荷罱?jīng)歷的隨筆,可長可短,直抒胸臆,無需拿捏,率性而為。
本周某日,突然接到學校分配的一個硬性任務(wù),讓寫寫自己的家訪故事,許是年前教育局組織的“千師進萬家”活動的延續(xù)吧。起初,真是無從下筆,也多少有些抵觸。真正意義的家訪似乎已漸行漸遠,這幾年,隨著通訊的愈加發(fā)達,家訪,實際已變?yōu)榱?ldquo;電話訪問”,真正意義上的家訪,老師們都比較慎重,唯恐引發(fā)家長們的無端猜忌,我在干班主任時,甚至輕易不給家長打電話,怕驚著家長的小心臟,因為,好多家長每每接到班主任的電話,心里總是犯嘀咕,是不孩子惹事了?是不孩子生病了?所以,還是讓時光倒流,回到自己初執(zhí)教鞭的日子,也許,其中會有一兩個真正意義的家訪故事。
九二年,畢業(yè)分配時,有門路的同學紛紛改行去了企業(yè),因為當時企業(yè)的工資待遇遠遠好于學校,而且改行才能留城里。我們路子窄的幾位,不得已到鄉(xiāng)鎮(zhèn)干了本行,我被分配到朱解中心初中,當了一名政治老師。
朱解中心初中坐落在北朱解的西南角,南與縣六職中相鄰,是一處省規(guī)范化學校,盡管沒有亭臺樓閣,只有一色的平房,卻也算是錯落有致,翠綠欲滴,鳥語花香,書聲瑯瑯,別有精彩。
我被安排教初二四個班的政治課,那時是剛剛畢業(yè)的楞頭小伙子,除了激情和親和力外,什么教學經(jīng)驗呀、教育技巧呀,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可我的這幫弟子,居然很快接納了我,今天看來,真得應(yīng)該感謝他們的寬容,是他們讓我體會到初為人師受人尊重的滋味,體味到了教書育人的無窮樂趣。那時,我講課只帶一本課本,但講起課來卻從不看課本,成竹在胸,滔滔不絕,課本內(nèi)容倒也幾乎一字不差。而如今,照著課本也會讀錯,這也真是醉了。那時的學生皮實,沒有現(xiàn)在嬌慣,犯了錯,挨幾教桿抽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不像現(xiàn)在,輕輕敲打一下學生,老師就像是犯了滔天罪行,校長批,家長告,學生往那河里跳。記得有個姓馬的同學,在我上課時,偷偷在我衣服上貼上一張紙條,讓我講課時帶個紙條“招搖過市”,出我洋相、滅我威風,被我發(fā)覺后,直接一頓胖揍。畢業(yè)多年后,最早請我吃飯的,竟然就有馬同學,他偷偷告訴我,當時打他并不疼,只是被我的陣式嚇懵了。
為了防止學生中途輟學,家訪是老師的家常便飯,教初二年級那年,陳培霞老師是四班班主任,我是她班的副班主任,班里有個叫張某某的學生,因家庭困難產(chǎn)生輟學的念頭,陳老師和我趕緊去她家,去家訪,做她父母的工作。記得她家好像是在小兩河村,正好與陳老師鄰村,大約離北朱解十幾里路的樣子,我們騎車到她家后,把車停在大門外,進門一看,我的天哪,雞屎均勻地攤滿了整個院子,簡直無處下腳,當時就想,能扛著腳走路就好了。好像是她母親接待了我們,盡管我們苦口婆心地好一通勸說,但收效甚微,最后,不得不每人帶著兩鞋底的雞屎無功而返。去年,驚聞這個張某某同學因病去世了,自己心里頓時五味雜陳,如果我們能頂住雞屎的臭味,再堅持做幾次家訪,多點耐心,或許張某某的家長就能讓她復(fù)學,也許,她的命運就會改變,她的家庭生活可能會幸福一些,或許,病魔就不會奪走她年輕的生命。想到這些,心中不免生出一種負疚之感。我想,這個家訪故事盡管沒有完美的結(jié)局,沒有奇跡般的教育效果產(chǎn)生,但它是真實的,事隔二十多年,仍能觸及我的靈魂,值得自己反思。靜等花開,或許,教育更需要一種耐心。以后,又和董玉中老師去蘆山胡同等地家訪過幾次,印象不甚深刻,也就不再贅述了。
教育,可能是一份永帶缺憾的職業(yè),它永遠沒有那么完美,最佳教育時機可能會轉(zhuǎn)瞬即失,教育方式的選擇和教育程度的拿捏等,也都會對教育效果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有這一切,無疑會使教育者常常處在遺憾和自責中,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的那份教育初心不變,只要我們對三尺講臺的那種敬畏感還在,遺憾定會越來越小。也許,那時,就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近乎完美的家訪故事。
【本文作者: 劉景森(微信公眾號:景森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