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朋友借錢不還的文章_關于朋友借錢的文章(2)
關于朋友借錢不還的文章3
萬物出于機,入于機;眾人生于利,死于利。不是朋友,不會開口借錢,而一旦借錢給他人,可能會失去金錢,也會失去朋友。借錢給朋友,便抱定不打算收回的心態(tài),或開始時便少量相贈,既能減少損失,還能繼續(xù)此份友情。
胡適以提攜后輩名。1920年,林語堂獲得官費到哈佛大學留學,答應胡適學成回國后,到北大任教。不料抵美后,官費未按時匯去,林語堂陷入困境,打電報至國內(nèi)向胡適告急。他知道胡適的工資雖為北大最高,卻因時常資助他人,幾達舉債程度,便在電報中特別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貸1000美元,待我學成歸國償還。”拿到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后,林語堂又想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學位。遂再次向胡適寫信求助。與前次一樣,胡適照例又給林語堂匯去了1000美元。林語堂學成回國,到北大就職的第一件事,便是滿懷感激地向胡適致謝。此時,恰胡適南下,于是林轉而向蔣夢麟致謝,并確定還款日期。蔣夢麟莫名其妙:“北京大學什么時候給了你2000美元?”原來匯去的錢非校方所有,而是胡適自己的錢。林語堂晚年提及此事,仍無限感激:“原來解救了我困苦的是胡適,那筆在當時近乎天文數(shù)字的錢是他從自己腰包里掏出來的。他從未對我提起這件事,這就是他的典型作風。”
胡適曾借錢幫助陳之藩赴美留學,陳勉力還款,胡寫信道:“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于還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陳因此慨嘆:“我感覺自己污濁,因為我從沒有過這樣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寬廣的心胸。”
李敖于臺灣大學畢業(yè)后,給歷史學家姚從吾做助教,經(jīng)常被拖欠工資,于是便給時任臺灣“國家長期發(fā)展科學委員會”負責人的胡適寫信抗議。胡適收信后,即自己給李敖寄去1000元的支票。
袁世凱慷慨好施,寒士多依其為生。某次,徐世昌(字菊人)往游其別墅。門人外出,袁正在書齋讀書,徐直接闖入,與袁交談,二人互相傾服,遂定交。徐家貧,袁資助其入都應試,中進士后,對其更加器重,嘗對人說:“菊人,妙才也。”
杜月笙氣度過人,晚年更是焚毀所有欠條,其中最大一筆竟有五百根金條。他曾言:“錢財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存錢再多不過金山銀海,交情用起來好比天地難量。”“鈔票再多只不過是金山銀山,人情用起來好比天地難量。”
袁世凱、杜月笙所受教育不高,所獲成就驚人,原因固然很多,對于金錢的態(tài)度也其一。二人頗有春秋四公子遺風,金錢在他們手上是工具,是手段,杜月笙“花一文錢要收到十文錢的效果,這才是花錢能手”的話,袒露了心機。
關于朋友借錢不還的文章4:你沒資格借錢不還
作者:寒漠琴
前年朋友說要投資股票,向我借一萬塊錢,我知道那個時候股票行情并不好,一番苦口婆心勸說無望之后還是借給了她,畢竟關系還不錯。
只是,討債的道路并沒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在她欠了我錢便開始漸漸跟我疏遠并且絕口不提還錢之事之后,我決定主動出擊。
所以這是一個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追債的故事,也是一場朋友之間斗智斗勇的撕X大戰(zhàn)。
第一回合:微信追債
我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她發(fā)了照片,時間顯示一分鐘之前。所以我以火箭一樣的速度在通訊錄里找到她點開對話框:“親愛的,在嗎?”
我盯著手機屏幕,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十五分鐘過去了,她在朋友圈發(fā)了第二張自拍……但是我的消息沒人回復。
好吧,竟然裝死。
“剛看到你在朋友圈發(fā)的照片了,好美啊,越來越漂亮了你!”我賤兮兮地來了點兒糖衣炮彈,后面還綴了好多玫瑰以及一系列親親的擁抱的表情。
“呵呵,哪有啊!”她終于回復了。人果真都是愛聽好話的。
我承認我是一個怪人,一看到“呵呵”這倆字就怒火沖天想要砸手機。但是為了錢,我還是壓著心中的不滿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別謙虛了,我說真的呢。對了,你最近怎么樣?”
“還好。”她的語言里透露出些許不耐煩和愛答不理。
按照正常邏輯正常思維她在回答完之后應該再問一句:“你呢?”可是她沒問。
正事還沒說呢,所以聊天還得繼續(xù),為了錢,我又厚著臉皮說:“那就好那就好!”
“你呢?”我看到這倆字的時候跟自己說肯定是她那邊網(wǎng)速不好,所以消息發(fā)得慢。
“不太好。”
“怎么了?”她疑疑惑惑。
“信用卡欠了好幾千,銀行打電話催了好幾次,可是最近沒錢還,愁死人了!”我實話實說并帶點兒旁敲側擊。
無論之前關系有多好,想要輕而易舉說出“還錢”兩個字真的難上加難,所以這么委婉的催債既不尷尬又不傷感情,發(fā)完這些話的時候我就想為機智的自己點個贊。
然而,萬萬沒想到,她說:“哇哦,你竟然有信用卡,我都沒有。”
在她巧妙避開我最近真的很缺錢這個悲催的事實之后,我發(fā)了倆我最討厭的字:呵呵。
聊天終結。我感覺有冷冷的冰雨在我臉上胡亂地拍。
第一回合慘敗。
第二回合:QQ追債
她在空間更新了99張去三亞旅游的照片。我先又是點贊又是評論,然后在好友里找到她:“親愛的,你還在三亞嗎?”
“沒有的,昨天剛回來。”這一次她回得很及時。
“去那邊玩累了吧,回來了就先好好休息幾天!”
“哎,去一趟三亞錢花完了,現(xiàn)在就差窮得天天吃泡面了,不能休息了得上班賺錢先養(yǎng)活自己啊。”她搶先一步開始哭窮。
我瞬間感覺自己弱爆了。
忘記什么時候在哪里看到過一句話:所有人在發(fā)說說的那一刻心里都會住著一個目標受眾。三個月后我在空間更新了心情:“我的經(jīng)濟危機已經(jīng)全面來襲,馬上進入一種要揭不開鍋的窮困潦倒狀,求救濟。”我的目標受眾就是她。
寫心情的那一刻我把所有賭注壓在兩個字上:自覺。
然而,事實證明,所有的旁敲側擊根本都是一場十足的笑話。我第一次深深體會到生無可戀是她評論了我的說說:“你還有鍋可揭,我窮得連個鍋都沒有。”
所以沒鍋的你隔個十天半個月就會去外地旅游?
所以沒鍋的你擦香奈兒的香水用雅詩蘭黛的護膚品?
所以沒鍋的你動不動在朋友圈秀你買的名牌新衣服?
所以沒鍋的你欠錢之后就該理所當然地變成大爺,我就該低三下四地跪你面前喊你一聲爺求你還錢么?
我感覺我的智商受到了嚴重的碾壓,那一刻的我瞠目結舌怒火沖天就差七竅生煙,很想打個電話過去劈頭蓋臉臭罵一頓那樣不自覺的她,可我的理智告訴我:她還沒還我錢,不能鬧掰。
第三回合:短信追債
借錢如舍,要錢如討。這話一點兒都沒錯。
我編輯了一條短信:“親愛的,我最近急需用錢,想問一下你這兩天方不方便先把那一萬還我?”短信發(fā)送成功后看著將一個已經(jīng)很無語的人稱呼為“親愛的”真想一巴掌呼死這個孫子一樣的自己啊。
不出意料,第三回合最終以我的短信完全被忽略而告終。
“去TMD的含蓄婉轉,婆婆媽媽個毛線啊,沒事繞個什么彎子啊,拐彎抹角的有病啊,磨磨唧唧的像話嗎。
擔心影響朋友關系干嗎呀?一個借錢不還的朋友早就可以絕交了啊。
直截了當才是王道啊。“我理直氣壯地勸自己。
第四回合:電話追債
我撥通她的電話:“干嘛呢?”
“美容院做SPA呢?怎么了?”
“沒怎么,就想問一下你什么時候還我錢。”
“哎呀,你看你,就那么一點錢你還斤斤計較念念不忘……”
“一點錢那是對你來說,你知道我是窮人,對于我那是一筆巨款,你若有意不還就說清楚,別再裝聾作啞,干耗著有意思嗎?”我壓不住心中的怒火聲音越來越大。
“不就一萬塊錢嘛,過幾天就還你。”
然后,她哐地一聲掛了電話。我隔著手機屏幕甚至能感受到她鄙視與不屑的眼神。
對啊,不就一萬塊錢嘛,就當丟了,就當花錢買教訓了。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我安慰自己??赊D眼一想這樣的仁義真讓自己惡心啊。
最終的結果是幾天之后我被她毫不留情地拉黑了,電話,微信,QQ,通通沒她了。只是慶幸的是我的賬戶里多了一萬塊。
得錢失人的結局,可我一點也不覺得可惜。
那天我突然明白,有些人的嘴臉很難看,撕破臉時更難看。很多時候,想還的錢肯定會還,不想還的肯定不會還,委婉和強硬的結果真的沒有什么不同,最終都是要么得財失人要么人財兩空。既然已經(jīng)注定了結果,那么能直說的事情千萬別拐彎抹角作踐了自己。
古話說:朋友有仗義疏財之道,但亦要有借有還。借錢是因為我拿你當朋友,那么還錢的時候請你別拿自己不當人。不管你是誰,不管我們之間什么關系,不管我有多富,你有多窮,你都沒有資格借錢不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