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達方式 主要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滲透其中。
記敘 體現在事件的敘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寫 體現在人物或環(huán)境的描摹中,表現人物形象、渲染氣氛、襯托情感、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抒情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體驗而表達出的喜、怒、哀、愁等愛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之別。
說明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個別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說明,使記敘內容更詳盡充實。
議論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人物形象、事件所內含的意義進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題。
2、記敘范圍 主要是敘述事件、刻畫人物形象、描寫自然景物和社會面貌。
3、記敘主題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風尚、自然規(guī)律、人生哲理、社會本質意義。
(二)辨析要素、人稱、角度、順序、線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從文中找出關鍵字詞歸納概括。
時間、地點 文中表示具體時空的詞句。
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及次要人物的襯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礎上以“為什么發(fā)生這件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經過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體化,以“發(fā)生了什么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結果 事件的結束,以“這件事最后怎么樣”示問解答。
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內容中出現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 直入正題,以當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 件。
間接(側面) 以第三者的身份對人物或事件進行描述。
3、順序 按照敘事的先后過程,予以確定。
順敘 以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一一直敘,先始后終的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
倒敘 以回憶的形式,先敘述發(fā)生過的時間或事件的結果,然后承接上文,再敘述正在發(fā)
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敘 在順敘事件的過程中,中間插入與正文事件密切相關的內容,對正文內容作出必要的補充。
4、線索 行文中,串聯起各個事件或貫穿全文始終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線 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復出現的事物。
情線 作者在敘事過程中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及其變化。
(三)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1、 快速閱讀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內容。
2、 審清文題,明確所問。
3、 回顧所學,正確解答。
4、 辨清題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題型有:記敘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要素;照應內容;指代內容。只要對照題目從文中找出相應詞句即可。
例:魯迅《社戲》“夏夜看戲”。
時間:夏夜。
地點:去趙莊的航船上。
人物:我和小伙伴們。
照應的內容:“似乎聽到歌吹了”照應“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等。
指代的內容:“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中的“這里”指代“魯鎮(zhèn)的平橋村”。
5、 緊扣中心,深入理解,歸納概括。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特征。
例:魯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貧困潦倒、好逸惡勞。
語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態(tài)——死要面子、掩飾不安。
動作——窮酸、顯示是個規(guī)矩人。
理解具體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師》“排除小糾紛”。
反映了蔡老師公正、善良、熱愛學生的精神品質,也表現了“我”熱愛、贊頌老師的思想感情。
從敘述角度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松骨峰戰(zhàn)斗”。
直接描寫了志愿軍戰(zhàn)士在松骨峰與敵人激戰(zhàn)的情景,反映了志愿軍戰(zhàn)士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并通過營長述說戰(zhàn)后的情景間接表現了志愿軍戰(zhàn)士對敵人的刻骨仇恨。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事件意義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義(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規(guī)律、社會本質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例:《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過敘述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變化表現了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惟利是圖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③ 怎樣確定剪裁的詳略?
聯系記敘中心,與中心關系密切的事件需詳寫;與中心關系不大的事件略寫。
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西路軍的渡江情況最能表現中心,所以詳寫;中、東路軍的渡江情況與中心關系不大,因此略寫。
?、?怎樣劃分文章的段落和歸納其大意?
段落劃分 從敘述內容的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著手解決,每敘述一個完整事件即為一個段落。
大意歸納 從本章節(jié)內容中,挑揀最能表現主要事件的詞句,精練簡潔地予以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