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2)
7、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無論
【今義】表示條件不同而結(jié)果不變的連詞。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8、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zhàn)》)
犧牲
【今義】為正義而死。
【古義】作為祭品的牲畜。
9、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xué)》)
用心
【今義】讀書用功或?qū)κ驴蟿?dòng)腦筋(褒義)。
【古義】思想意識(shí)的活動(dòng)(中性)。
10、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赤壁之戰(zhàn)》)
無日
【今義】不知還有多少時(shí)候,很久;
【古義】不久。
11、①旦日,卒中往往語……(《陳涉世家》)
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dú)傾。(《琵琶行》)
往往
【今義】常常;
【古義】①處處。②時(shí)常,常常。
1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魚肉
【今義】魚的肉;
【古義】魚和肉,意為被欺凌的對(duì)象(名詞)。
13、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谙N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游》)
春秋
【今義】①夏季、秋季;②時(shí)代名稱;
【古義】①年齡。②一年。
14、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傳》)
留意
【今義】當(dāng)心,注意;
【古義】考慮。
15、①先生舉手擊狼(《中山狼傳》)
?、谂e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
舉手
【今義】表贊同,或要求發(fā)言時(shí)的動(dòng)作;
【古義】①動(dòng)手。②告別時(shí)的動(dòng)作。
16、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dòng)也。(《指南錄后序》)
口舌
【今義】由說話引起的是非、爭(zhēng)吵;
【古義】口和舌,指說話。
17、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論貴粟疏》)
不避
【今義】不躲開;
【古義】不次于。
1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卑鄙
【今義】品性低劣。
【古義】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謙詞。
19、度道里會(huì)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過
【今義】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古義】不超過。
20、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記》)
慷慨
【今義】①大方,不吝嗇。②充滿正氣,意氣激昂。
【古義】意氣風(fēng)發(fā),情緒激昂。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精選
1、①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
?、诳蓱z身上衣正單,心優(yōu)炭賤愿天寒。(《賣炭翁》)
可憐
【今義】①值得憐憫。②不值一提。
【古義】①可愛。②值得同情。
2、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開張
【今義】商店開始營業(yè)。
【古義】不閉塞,廣泛。
3、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行》)
老大
【今義】同輩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
【古義】年齡大。
4、宰執(zhí)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柳敬亭傳》)
南面
【今義】南方,表方位。
【古義】南,向南;面,面對(duì),朝向。
5、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烈士
【今義】為正義、為革命獻(xiàn)出生命的人。
【古義】指有志于建立功業(yè)的人。
6、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指宮妃)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美人
【今義】美貌女子。
【古義】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宮妃。
7、相如前進(jìn)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前進(jìn)
【今義】向前行動(dòng)或發(fā)展。
【古義】前,走上前;進(jìn),獻(xiàn)上。
8、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古義】?jī)?nèi)親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9、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茼列傳》)
宣言
【今義】國家、政黨或團(tuán)體對(duì)重大問題公開表示意見的文告。
【古義】公開揚(yáng)言。
10、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說》)
學(xué)者
【今義】指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義】求學(xué)的人。
11、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往
【今義】過去。
【古義】從這里起到那里。
12、論天下事勢(shì),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戰(zhàn)))
殷勤
【今義】熱情而周到。
【古義】關(guān)切、問候。
13、因?yàn)殚L句,歌以贈(zèng)之。(《琵琶行》)
因?yàn)?/p>
【今義】表原因的連詞。
【古義】于是寫作了。
14、將軍豈有意乎?(《荊軻刺秦王》)
有意
【今義】有心思;故意。
【古義】有某種想法、打算。
15、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約束
【今義】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古義】盟約。
16、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人
【今義】指岳父。
【古義】老人、長輩。
17、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群英會(huì)蔣干中計(jì)》)
丈夫
【今義】妻之配偶。
【古義】男子。
18、璧有瑕,請(qǐng)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指示
【今義】上級(jí)對(duì)下級(jí)或長輩對(duì)晚輩說明處理某問題的原則和方法。
【古義】指給人看。
19、可謂智力孤危。(《六國論》)
智力
【今義】指人的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
【古義】智慧和力量。
20、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中間
【今義】當(dāng)中。
【古義】中,當(dāng)中;間,夾雜著。
21、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赤壁之戰(zhàn)》)
中國
【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古義】中原地區(qū)。如,
2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國論》)
祖父
【今義】父之父。
【古義】祖和父,祖輩和父輩。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相關(guān)文章:
1.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指導(dǎo)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2)
上一篇:2017年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譯方法
下一篇:2017年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