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品和人品現代文閱讀原文附加答案
詩品和人品現代文閱讀原文附加答案
都說文如其人,詩品和人品之間又是一種什么關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詩品和人品》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詩品和人品》現代文閱讀原文
我們經常說兩句話,“文如其人”“言為心聲”。中國古代傳統詩論習慣于將詩品與人品相聯系,以為人品決定詩品,詩品出于人品,因而總是強調“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才有第一等真詩”。
考察中國古典詩歌的歷史流程,“文如其人”確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這是一種史實,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實是,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不難找到“言非心聲”的例證,在一些詩人那里,詩品和人品其實是割裂的,背離的,永選無法契合的。如果堅持認為“詩品醇者,人品必正”,顯然是一種罔顧文學史實的想當然的誤判。
提及“詩品”,熟悉中國文學史的很容易聯想到梁代鐘嶸和唐代司空圖的兩部同名著作,所謂“品”,是就區(qū)分詩歌的不同風格、境界而言的,可以理解為類別。今天我們討論的“詩品”,有別于鐘嶸、司空圖的指稱,指的是詩的品質、品格和品味;與此相應,所謂“人品”指的是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人們常常將詩品與人品相提并論。二者之間確實有密切的聯系,但卻不能等同,也無法對應。它們呈現出的是若即若離、錯綜復雜的雙邊關系。
主張詩品與人品相統一,是追求詩歌理想與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集中反映。在這方面最簡明的一個論斷就是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倡言:“詩品出于人品。”最早將詩品與人品聯系在一起的是先秦時期的“詩言志”思想。所謂“詩言志’’是指詩應當抒寫人的情志,應當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外在表現。這實際上已涉及到“文如其人”和“言為心聲”的命題。“文如其人”這一命題,可以追溯至漢代揚雄的《法言·問神》、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但從現存的文獻看,明確表述“文如其人”這一命題的是蘇軾的《答張文潛書》:“子由之文實勝仆,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這段話是蘇軾評論他弟弟的。后人都認為三蘇里面最有才氣的是蘇軾而不是蘇轍。在蘇軾的眼里,弟弟的文章超過了他,而世人不理解。
后來表達類似“文如其人”的觀點就太多了,比如徐增《而庵詩話》里提到,詩是人心靈的一種外化表現,見詩如見其人。驗之創(chuàng)作實踐,在中國詩歌史上,確實有許多詩人的詩品與人品是統一的,和諧的,讀其詩,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觀其人,亦可想見其詩。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劉禹錫,中國古典詩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國詩歌史上,“言非心聲”的情況也很多。相當一部分詩人的詩品與人品其實是割裂的,背離的,永遠無法契合的,以致出現了創(chuàng)作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詩品高潔,而人品卑劣。讀其詩,分明為志士仁人;觀其行,顯然是無恥敗類。
西晉詩人潘岳,后世稱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閑居賦》中,描述自己對功名的蔑視之情。但現實是,權貴賈謐手下有二十四個諂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畏敵如虎,喪權辱國,但是讀他的詩《題金山》卻是豪氣萬丈:“屹然天立鎮(zhèn)中流,彈壓東南二百州。狂虜來臨須破膽,何勞平地戰(zhàn)貔貅。”儼然以御敵英雄自命。這可歸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內心深處未必無意御敵,卻因懦弱自私故而終不敢御敵。
考察中國古典詩歌的歷史流程,盡管“言非心聲”的現象并不罕見,也許永遠無法杜絕,但我們仍然倡導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鄙棄詩品與人品相背離的非正常行為。我們有理由強調:欲醇詩品,先正人品。只有不斷加強道德修養(yǎng),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提升詩的品質、品格和品位,達到詩品與人品的完美融合。要正詩品就要像孟子說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節(jié)選自《浙江人文大講堂》有刪改)
《詩品和人品》現代文閱讀題目
1.根據文本,下列選項中無法說明“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才有第一等真詩”的一項是:
A.對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歷程做一個全面的考察,“文如其人”確實比較普遍,這是一種史實。
B.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倡言:“詩品出于人品。”可見主張詩品與人品相統一,是追求詩歌理想與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集中反映。
C.詩的品質、品格和品位不斷提升,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也會不斷提升。
D.要達到詩品和人品的完美融合,就要像孟子說的,養(yǎng)浩然之氣。
2.下列選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文如其人”“言為心聲”等由來已久的說法,說明我們—直在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
B.世人以為蘇軾的才氣勝于蘇轍,蘇軾卻認為蘇轍的文章超過了他,蘇轍其文如其為人,詩品和人品達到了統一。
C.李白、劉禹錫的“文如其人”和潘安、趙構的“言非心聲”形成了對比,說明了“詩品與人品”并不能完全相統一。
D.我們只要倡導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鄙棄詩品與人品相背離的非正常行為,就可以杜絕“言非心聲”的現象。
3.綜觀全文,下列理解和分研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品與人品是可以統一的,這是對詩歌理想與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追求。
B.詩品與人品也有割裂、背離、無法契合的情況,以致出現了創(chuàng)作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
C.詩人盡量達到詩品與人品的完美結合,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加強道德修養(yǎng),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
D.詩品出于人品。詩如其人,從作品中就足見其人的品質、德行,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作品。
《詩品和人品》現代文閱讀答案
1.C(題干要求是人品為詩品的條件,而C項卻說成了詩品為人品的條件。詩品不一定能帶動人品提升。
2.D(邏輯有誤。據原文“盡管言非心聲的現象并不罕見,也許永遠無法杜絕,但我們仍然倡導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可見,“言非心聲”的現象并非只要倡導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就可以解決的。“只要……就”過于絕對。)
3.D(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作品,此推斷于文無據。“詩如其人”,文中說“相當一部分詩人的詩品和人品是割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