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腳印閱讀題答案
《南洋的腳印》的作者是徐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南洋的腳印》閱讀題目及其參考以供大家學習。
《南洋的腳印》閱讀原文:
?、僖矣夏甓斓囊粋€下午,我走進了馬六甲。
?、谙﹃栂碌氖グ驳卖斀烫庙懫鹆搜U裊不絕的鐘聲,棲息在福莫沙廣場巨大的荷蘭風車上的白鴿正在徐徐起飛。這里是馬來西亞西海岸的一個古城。我有感覺。許多地方走過了,我沒有感覺;風景是一種靈性的呼喚,讓我有感覺的地方必定與我的性情有著某種暗合。
?、畚以隈R六甲小城的一條唐人街上走得惶惑,是因為我固執(zhí)地要在這里尋找一位故人的足跡。六十六年前,一個名叫徐悲鴻的宜興人悄悄從新加坡來到這里,他只帶了一卷宣紙和幾支毛筆,他不是來旅游的,他沒有閑情逸致;他一天畫十幾個小時,他賣畫,從新加坡賣到馬來西亞,每天把一口袋一口袋的錢寄回國內(nèi),支持抗戰(zhàn)。他的祖國已經(jīng)淪陷,炮火正在每一寸國土上燃燒。國已破,家亦亡,各路名士凄凄惶惶作鳥獸散,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選擇。就徐悲鴻而言,當時他已名滿天下,只要他愿意,可以去做官;他可以去發(fā)財,當時發(fā)國難財?shù)木有∪撕纹涠嘁?他還可以躲到象牙塔里去搞他的藝術(shù),或者干脆頹廢沉淪。
④瓊州會館。僑生客棧。黃麻子蛇館。鑫記百貨。福貴金店。剝落的繁體漢字招牌點綴著馬六甲的漢唐遺韻。但一路走來的我顯然已找不到六十六年前那位宜興前輩在此留下的任何蹤跡。是的,現(xiàn)存的史料對徐悲鴻在馬六甲小城賣畫只是一筆帶過。他一生走過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而我一走進這個城市就能感受到他的氣息。那是一種冥冥之中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會心的默契。導游也堅持說她聽年邁的居民說過當年徐悲鴻在這里賣畫的情景。那是非常炎熱的天氣,徐悲鴻依然穿著中山裝,口袋里插著一支粗大的自來水畫筆。臉上則蕩漾著江南人特有的自信的微笑。他畫得汗流浹背,宜興人吃不消那樣悶熱的桑拿天。這里的榴蓮也不合江南人的口味。他日夜地畫,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這樣賣命地掙錢,多賣一幅畫,也許就可以多買一箱子彈。心在流血,他筆下的蒼鷹卻依然雄健,烈馬依然奔騰,雄雞依然高亢,天下興亡在一個愛國的文人心里,永遠是最重要的。從屈原到范仲淹,莫不如此。
?、?939年的徐悲鴻在這里或許還會與一個朋友見面,他叫郁達夫,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量級人物。其時他已躲到新加坡,在一份華文報紙做編輯。戰(zhàn)爭不需要小說。他懂日語,但恨日本人。徐悲鴻來辦賑災(zāi)畫展,他連篇累牘地寫文章捧場,稱悲鴻的名字“已經(jīng)與世界各國的大畫師共垂宇宙”。因此我想,他們的見面應(yīng)該有著共同的話題。他們或許會選一家能做江南菜的酒樓。這里不會有紹興的黃酒,達夫是酒仙,身上有名士氣,喝酒若喝不痛快,他會用富陽話罵娘;悲鴻則不善飲,但他會不斷替達夫斟酒。他們說得最多的當然是國事,他們對局勢的分析都不樂觀。日本人已經(jīng)囂張得要與全世界為敵。悲鴻卻還要在東南亞走下去,他還要去印度見泰戈爾。他還要繼續(xù)用他的一千多幅畫去宣傳抗日、賑濟災(zāi)民。而達夫恐怕在新加坡也呆不下去了,誰不知道他是個有抗日傾向的大文豪呢?
⑥天色漸漸晚了,馬六甲的風也是烤爐般的熱。我終于登上全城最高的圣保羅山,這里有一座圣地亞哥城堡的廢墟,據(jù)說是古老的阿法摩薩城的最后遺跡。就像中國的圓明圓一樣,這里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了。我想,當年徐悲鴻和郁達夫也許就在這里道別。看見了嗎,那里就是蘇門答臘島。導游指著不遠的馬六甲海峽對岸的一處島嶼說。我心里一緊,那影影綽綽的所在,就是郁達夫最后的蒙難之地。在抗戰(zhàn)勝利的前夜,他被日軍殺害了。徐悲鴻得到消息,難過得久久不能言語。馬六甲竟是他們的永訣之城。
?、咭鼓唤蹬R的時候,我要離開這里去吉隆坡了。萬家燈火的馬六甲并沒有依依惜別的意思。但我還是有感覺。我相信這里的許多條街巷里有悲鴻的腳印,相信一些油漆剝落的門楣或樟木箱里深藏著與悲鴻有關(guān)的故事,那是一定的。那些老故事就像老酒,一百年兩百年后,依然會彌漫著芬芳。
(文章有刪節(jié))
《南洋的腳印》閱讀題目:
11.分析第②段和第④段段首景物描寫的作用。(4分)
12.賞析第④段的畫線句。(4分)
13.作者在馬六甲小城尋訪徐悲鴻的遺跡,為什么要寫郁達夫?(4分)
14.文中為什么要把想象中徐悲鴻和郁達夫道別的地方安排在圣保羅山上圣地亞哥城堡的廢墟上?(4分)
15.作者反復說他對馬六甲小城“有感覺”?結(jié)合文章主旨進行分析。(4分)
《南洋的腳印》閱讀答案:
11.第②段:用教堂、鐘聲、風車與白鴿這些的意象營造了寧靜安詳?shù)姆諊匆r自己內(nèi)心的不平靜;第④段:用雖然陳舊卻依然存在的華人生活遺跡反襯徐悲鴻的蹤跡難尋,奠定了落寞感傷的情感基調(diào)。(每處各2分)
12.采用白描手法,將炎熱的天氣、汗流浹背的形象與整齊的裝束、自信的微笑形成對比,表現(xiàn)出徐悲鴻放棄舒適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條件,克服水土不服帶來的種種不適,在街頭為抗戰(zhàn)募捐的愛國精神。(白描、對比各1分,形象、精神各1分)
13.①以郁達夫之死表現(xiàn)出日寇的兇殘與環(huán)境的險惡,更烘托出以徐悲鴻郁達夫為代表的流落南洋的愛國人士的高尚情懷。②表明當時像徐悲鴻那樣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文人學士是具有普遍性的。
14.①斷壁殘垣的環(huán)境特征與生離死別的情感相呼應(yīng);②圣地亞哥城堡的廢墟讓作者自然地聯(lián)想起圓明園的廢墟,為兩人的離別營造出國破家亡的悲涼氛圍。
15.①第一處:作者到馬六甲古城,是來尋找抗戰(zhàn)時期徐悲鴻在這里為抗戰(zhàn)作畫義賣的遺跡的,他相信他能找到;②第二處:作者探訪馬六甲,走過徐悲鴻曾經(jīng)留下足跡的那些地方,感受到抗戰(zhàn)時期愛國文人深沉的愛國情懷,并相信無論有物質(zhì)的遺跡留存,精神將永遠不滅。③兩處“我有感覺”不僅前后呼應(yīng),更有情感的加深與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