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防御兵器——盾》閱讀答案 說明文
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一起學習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編輯的閱讀答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變暖的地球》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變暖的地球
(1)西藏那曲縣那么切鄉(xiāng)的普布家,發(fā)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家的房子里,地面經(jīng)常會莫名其妙地往外冒水。水把房子的地基都泡了。普布原以為是住在湖邊的緣故,但是當他們把家搬到離湖更遠的地方時,冒水的事情依然發(fā)生,對此,即使是村里最年長最有經(jīng)驗的老人也無法解釋。
(2)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楚,但青藏高原的確發(fā)生著歷史記載上從未有的變化:冰川在消融、凍土在解凍、沼澤在滋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已經(jīng)敏銳地感受到地球變暖了。
(3)為了解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早在100多年前,人類就在不同的地區(qū)建立起了多個溫度測量站,開始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如今,全球有2萬多個溫度測量站,幾乎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它們能夠準確測量出陸地、海洋和空中的溫度變化。所有的測量數(shù)據(jù)通過面積加權(quán)計算,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溫度。結(jié)果顯示,最近100年間,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74℃。
(4)0.74℃,或許你會認為,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溫度變化,因為任何一個季節(jié)和晝夜的溫差都要比它大很多。其實,地球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體系,全球溫度的細微變化,在全球不同地區(qū),卻表現(xiàn)出了極為不同的變暖軌跡。赤道地區(qū)的平均溫度變化并不大。但在北極,50年內(nèi)平均溫度卻升高了大約7℃。在南極西南部,50年內(nèi)升高了大約4℃。青藏高原,30年內(nèi)升高了近1℃。而在許多海洋地區(qū),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溫。地球上的一切其實都相互關(guān)聯(lián)。因此,0.74℃的升溫,并非微不足道。它會因為不同地區(qū)升溫的差異,對地球整個系統(tǒng)造成嚴重影響。
(5)近百年來,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17厘米,看起來微小,但它卻帶來了巨大了影響。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由33個島嶼組成的島國,最高海拔只有4米左右,居民住房距離海岸僅1千米左右,海平面上升正在吞噬著他們的家園。2011年,基里巴斯政府表示,將考慮舉國搬遷至類似大型石油鉆井平臺的人工島嶼。
(6)為什么海平面僅僅上升了17厘米,就讓人們束手無策呢?大海并不總是平靜的,由臺風引起的風暴潮,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種由臺風或熱帶風暴將海水推入海岸導致海平面異常升高的現(xiàn)象。海平面上升會使潮流和波浪增強,從而進一步放大風暴潮的威力。
(7)遭遇這種威脅的不僅僅是島國,還有廣大的沿海國家。中國珠江三角洲,絕大部分地區(qū)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處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海平面繼續(xù)上升,專家推測,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2000年上升30厘米,一旦海水越過防護設施,一半地區(qū)將會被淹沒,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淪陷在海水之中,上千萬人的生命將受到威脅。
(8)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線50千米以內(nèi)的沿岸地區(qū)。受到威脅的還會有更多我們所熟悉的城市。未來,地球變暖或許會使世界版圖變成另一番模樣。
(選自《走進科學》2012年5期有刪改)
18、簡述本文認為地球變暖的科學依據(jù)以及地球變暖的影響。(4分)
19、說明文的語言講究嚴密、準確,請從第(7)段劃線句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3)
中國珠江三角洲,絕大部分地區(qū)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處在海平面以下。
20、請根據(jù)本文介紹的科學知識解釋普布家地面冒水的原因。(3分)
2012年廣東省佛山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8.(3分)科學依據(jù):經(jīng)過全球2萬多個溫度測量站測量計算,結(jié)果顯示,最近100年間,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74℃;影響:地球變暖已經(jīng)使島國遭遇威脅,家園正在被吞噬;如果地球進一步變暖,海平面繼續(xù)上升,世界版圖將變成另一番模樣。 (評分說明:科學依據(jù)2分;影響共2分,現(xiàn)在及示來影響各1分??茖W依據(jù)中不答出“最近100年”、“0.74℃”不給分;未來影響中不答出“將”不給分。)
19.(3分)示例一:“絕大部分”表范圍(1分),準確地說明了珠江三角洲海拔不到一米的范圍(1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1分)。
示例二:“不到1米”,運用數(shù)據(jù)(1分),準確地說明了珠江三角洲絕大部分地區(qū)的海拔高度(1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1分)。
示例三:“13%”,運用數(shù)據(jù)(1分),準確地說明了珠江三角洲土地處于海平面以下的范圍(1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1分)。
20.(3分)地球溫度升高(1分)。導致青藏高原凍土融化(1分),使原本封凍的水從地下冒出來,所以普布家地面冒水了(1分)。
《古老的防御兵器——盾》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第14~17小題。(11分)
古老的防御兵器——盾
馬慶恒
?、俣?,古人稱“干”,與戈同為古代戰(zhàn)爭用具,故有“干戈相見”等詞。作為一種手持的防護兵器,盾可以掩蔽身體,防衛(wèi)敵人的兵刃矢石的殺傷,通常和刺殺格斗類兵器,如刀、劍等配合使用。
?、趥髡f我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渡胶=?jīng)》中有關(guān)于“刑天”這位英雄人物的神話,描寫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揮舞不停的雄姿。陶淵明為此寫詩贊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周禮·司兵》寫明周時已有五種盾。士卒用手執(zhí)盾,可以遮擋敵人兵器,尤其弓箭的進攻。春秋戰(zhàn)國時,戰(zhàn)車上專門有人執(zhí)盾,以遮擋矢石。城頭上多設盾櫓,作為守城護具。
?、鄱艿男螤疃喾N多樣,有長方形、梯形、橢圓形、圓形、燕尾形及不規(guī)則形,背后都裝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條、金屬等。盾牌則分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銅牌、鐵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狀多呈長方形或上窄下寬的梯形,長度一般不超過50cm。商周時期,盾多用于車戰(zhàn)和步戰(zhàn),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條編制的盾是軍隊中的重要防衛(wèi)武器。這時的盾,形狀近似長方形,前面鑲嵌青銅盾飾,有虎頭、獅面等,個個面目猙獰,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嚇敵人,增強盾牌的防護效能。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為材料制作,但其形狀卻有較大的變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對稱的雙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繪有精美的花紋,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寬約45厘米。
?、芪覈鞔鷷r期曾經(jīng)發(fā)明過能與火器并用的多種盾牌。這種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可以說是古代的“坦克”。這類新式武器,有許多響亮的稱呼:神行破敵猛火刀牌、虎頭火牌、虎頭木牌、無敵神牌等。這種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內(nèi)藏火器。戰(zhàn)斗時,牌手持牌掩護士兵前進,先向敵人噴火,火焰噴射約6m~10m遠,足可抵擋強敵十余人。“虎頭牌”內(nèi)藏猛箭20余枚,臨敵時,突然發(fā)射,以殺傷敵兵。明代最大的一個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戰(zhàn)時,可施放火焰,阻止敵騎兵的沖擊,又能掩護士兵免受箭槍射殺,還能數(shù)面無敵神牌相連,迅速布成城墻,阻擋敵兵進攻。這些與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軍隊中常用的一種盾牌。這種藤牌,編制簡單,使用輕便,質(zhì)堅而富有伸縮性,圓滑堅韌,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軍入關(guān)時已有藤牌軍,士兵用其抵御刀劍槍斧及矢鏃彈丸,頗有效,多為沖鋒陷陣之步兵用。
?、藿裉爝@古老的防御武器,卻成了我們武術(shù)鍛煉中的器具。用盾牌進行的對練項目,如盾牌刀對單刀、盾牌刀對樸刀等,不僅在國內(nèi)表演時受到大眾的歡迎,而且在國外表演也頗受好評。此外,盾牌還是當今各國防暴警察的必備裝備。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久遠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選自2009年《科學之友》第3期)
14.我國商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盾與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點?(2分)
15.第②段引用神話傳說和詩歌,有什么作用?(3分)
16.第③段加點詞“大多”“一般”“約”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17.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3分)
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4.(2分)商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盾,其功能是防御(守),明代的盾,既能防御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
15.(3分)說明盾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國黃帝時代就有了,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每個要點1分)
16.(3分)“大多”表示數(shù)量很多,但不是全部;“一般”表示通常情況,而不包括特殊情況;“約”表示大約數(shù)而非確定的數(shù)字。用上加點詞符合具體事實,能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7.(3分)時間順序(1分)。先引用《山海經(jīng)》等作品說明黃帝時代就有了這種防護兵器,再介紹商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盾的材質(zhì)和用途,接著介紹明清時期盾的功能,最后介紹盾在今天作為訓練、表演的用具仍在使用的情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