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之法》文言文 閱讀題與答案
《魯國之法》文言文 閱讀題與答案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xué)習(xí)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xué)考試中也占據(jù)著相當(dāng)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xué)們的閱讀能力,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xué)們的語文學(xué)習(xí)有幫助。
魯國之法的閱讀題答案
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①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②。子貢③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鬃釉唬?ldquo;賜④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fēng)易俗,而教導(dǎo)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選自明·馮夢龍《智囊》)
【注釋】①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②府:指國庫。③子貢:孔子的學(xué)生。④賜:子貢的名。
【文學(xué)常識】
說“三言、二拍” 五種明人輯著的話本集及擬話本集的總稱。“三言”指明末馮夢龍攥輯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說集,共收話本120篇。“二拍”是指《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共80篇,由明末凌濛初編著。“三言”、“二拍”是代表明代短篇白話小說成就的著名專集。
【文言知識】
說“非獨” “非獨”是文言固定短語,相當(dāng)于“不僅”、“不只”。上文“非獨適己之行也”中的“非獨”就是“不僅”之意。又,“非獨楚人為之,天下亦為之”,意為不只楚國人這樣做,天下的人都是這樣做的。
【譯文】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中做奴隸,有能把他們贖出來的人,可以到國庫中領(lǐng)取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一個諸侯國中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后)拒絕收下國家給他的贖金??鬃诱f:“賜(子貢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辦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變風(fēng)俗習(xí)慣,影響老百姓的行為,不只是個人的事情?,F(xiàn)今,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你收回國家的贖金并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贖金,(從今以后,)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樣魯國人一定會有許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1)于 (2)舉 (3)移 (4)施 (5)適 (6)寡
2.文中寫子貢做了什么事?
3.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
【參考答案】
1.(1)在 (2)興起 (3)改變 (4)給予 (5)適合 (6)少
2.子貢在諸侯國中贖出魯國人,卻不愿依魯國法律領(lǐng)取應(yīng)得的贖金。
3.孔子不贊同子貢的這一做法。孔子從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潛移默化的深遠(yuǎn)影響。孔子認(rèn)為圣人的行為可影響百姓,子貢不取贖金,便不能引導(dǎo)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贖回更多為奴的魯人。
二:
1.文中寫子貢做了什么事?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子貢在諸侯國中贖出魯國人,卻不愿依魯國法律領(lǐng)取應(yīng)得的贖金??鬃硬毁澩迂暤倪@一做法??鬃诱J(rèn)為圣人的行為可影響百姓,子貢不取贖金,便不能引導(dǎo)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贖回更多為奴的魯國人。
2.關(guān)于子貢贖人和子路救落水者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道理? 怎樣才是對的?
答:子路的行為是對的,子路的行為是在倡導(dǎo)一種規(guī)則,即善有善報,付出就應(yīng)該得到回報。子貢的行為是錯的。報銷贖金是國家為達(dá)到救贖國人而制定的一種規(guī)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貢那樣的覺悟,一旦子貢作出這個榜樣,那么這條規(guī)則就會被打亂,以后其他人就不會愿意為贖同胞而墊付贖金了。社會秩序要靠規(guī)則來維持,無論何人都應(yīng)該遵循規(guī)則,否則,規(guī)則一旦打破,天下必亂。
宗炳,字少文,南陽涅陽人也閱讀題與答案
宗炳,字少文,南陽涅陽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鄉(xiāng)令。母同郡師氏,聰辯有學(xué)義,教授諸子。
高祖開府辟召,下書曰:“吾忝大寵①,思延賢彥。南陽宗炳、雁門周續(xù)之,可下辟召,以禮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禪,征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東宮建,征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應(yīng)。妻羅氏,亦有高情,與炳協(xié)趣。羅氏沒,炳哀之過甚,既而輟哭尋理,悲情頓釋。謂沙門釋慧堅曰:“死生不分,未易可達(dá),三復(fù)至教,方能遣哀。”衡陽王義季在荊州,親至炳室,與之歡宴,命為諮議參軍,不起。
好山水,愛遠(yuǎn)游,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jié)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dāng)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古有《金石弄》,為諸桓所重,桓氏亡,其聲遂絕,惟炳傳焉。太祖遣樂師楊觀就炳受之。
炳外弟師覺授亦有素業(yè),以琴書自娛。臨川王義慶辟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薦之,會病卒。
元嘉二十年,炳卒,時年六十九。衡陽王義季與司徒江夏王義恭書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②,終始可嘉,為之惻愴,不能己已。”史臣曰夫獨往之人皆稟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譽期通若使值見信之主逢時來之運豈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蓋不得已而然故也
(節(jié)選自《宋書隱逸傳》)
[注]①忝大寵,繼承帝位,有辱天子稱號。 ②清履肥素,指行跡超凡脫俗。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吾忝大寵,思延賢彥 延請 B 聰辯有學(xué)義 有辨別
C若使值見信之主 遇到 D 亦有高情,與炳協(xié)趣 相同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①炳哀之過甚 B ①以琴書自娛
?、诜颡毻?②臥以游之
C ①為之惻愴 D ①豈其放情江海
?、跒橹T桓所重 ②其清履肥素,終始可嘉
7.以下各組句子,全能表現(xiàn)宗炳具有“隱逸思想”的一組是( )(3分)
?、儆谑遣⒈偬巨?,皆不起 ②臨川王義慶辟為祭酒,主簿,并不就
③結(jié)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 ④征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應(yīng)
?、萏媲矘穾煑钣^就炳受之 ⑥夫獨往之人,皆稟偏介之性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宗炳是南朝人,文中的“高祖”是指南朝宋武帝劉裕,“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
B.衡陽王劉義季在荊州時,親自到宗炳的家里,和他一起宴飲,并任命宗炳為諮議參軍,宗炳沒有接受。
C.宗炳放蕩于湖海之上,游于山林之間,不肯出仕,根本原因是他性格有點偏執(zhí),并非沒有遇上值得信賴的君主。
D.宗炳酷愛山水,喜歡遠(yuǎn)足。他去世后,衡陽王劉義季深感悲痛,認(rèn)為他行跡超凡脫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揚。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段斷句。(4分)
夫獨往之人皆稟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譽期通若使值見信之主逢時來之運豈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蓋不得已而然故也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倭_氏沒,炳哀之過甚,既而輟哭尋理,悲情頓釋。
?、谖髭烨G巫,南登衡岳,因而結(jié)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