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說明文閱讀的答題技巧及結尾型考點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jù)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之靚麗結尾型考點
俗話說:“織衣織褲,貴在開頭;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勝的開頭,還應該有耐人尋味的結尾。好的結尾猶如“七十二拜”后的“一哆嗦”,猶如舞蹈演員舞畢的深情一躬,給人以圓滿的感覺。寫好文章的結尾,如美人“回眸一笑百媚生”,能使評卷老師在甜蜜的回味中抬高分數(shù)。
經(jīng)典語段1
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幾年,但是想起來我就充滿感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我們只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寬容處事,人生就會更精彩!”
(2010年濱州市中考滿分作文《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議論點睛,結尾深化。在文章的結尾,加以議論,將上面所寫的內容再深入一層,揭示意義,是一種常用的結尾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以簡短的文字,表達十分豐富的內容,將文章的主旨拓展延伸,或進入深層,產(chǎn)生增強力度的效果。小作者用議論性文字對“寬容”之于人生的意義揭示得十分透徹,讀罷全文,給人以很大的啟示。議論深化式結尾,針對的對象主要有以上的“事”和“人”兩個方面,有時也有針對“景”而議論深化的。運用時要注意一點,就是議論時要恰如其分,不能過于抬高主題,應是上文內容的自然深入。
經(jīng)典語段2
花謝了,葉還綠著;淚水流過了,我們可以重新綻開微笑;失敗了,我們可以再一次拼搏。我相信,最終我會在考場上哂然一笑。
(2010年濟寧市中考滿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抒情結尾,激揚情感。用抒情的方式收束結尾,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于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之中,也可用于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小作者用一組富有詩意的語言抒情,重樹信心,結構自然完整。
經(jīng)典語段3
朋友們,在任何挫折困難面前,我們都不能丟棄夢想。在夢想的指引之下,我們一定能讓生命之樹綻放出艷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2010年臨沂市中考滿分作文《不該丟棄的夢想》)
寓含哲理,耐人尋味。這個結尾的語言富有哲理,為表達主題起到了較強的烘托作用。全文用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揭示了“不能丟棄夢想”的主題,在結尾處點破主旨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經(jīng)典語段4
做一個“行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你就擁有了一份自豪。做一個“行者”,美麗在發(fā)芽,人氣在開花,智慧在結果,讓自己擁有一份人格魅力。
(2010年溫州市中考滿分作文《做一個“行者”》)
修辭結尾,照應題目。文章結尾綜合運用了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這不僅回應了標題,升華了主旨,而且使語言更富哲理與氣勢,給人回味無窮之感。
經(jīng)典語段5
回到教室,我驀然發(fā)現(xiàn)黑板上多了一個碩大的“美”字。后來同學告訴我,那是語文老師對我母親無言的贊美。望著窗外,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是啊,母親真美!
(2010年上海市中考滿分作文《黑板上的記憶》)
妙筆一點,盡顯真情。文章最出彩的就是結尾中“我驀然發(fā)現(xiàn)黑板上多了一個碩大的‘美’字”,就是這一句話,讓文章頓時光彩四溢。老師最后寫出的那個“美”字與考生自己感嘆的那個“美”字,收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經(jīng)典語段6
成長的路上,不能沒有嘗試。有了嘗試,就如小鳥有了夢想的翅膀,它就能勁舞蒼穹,領略搏擊長空的豪邁與灑脫;有了嘗試,就如登山者有了無窮的助推器,他就能笑傲山河,體驗激情飛揚征服自然的氣概;有了嘗試,人生將充滿希望,將譜寫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傳說!
(2010年福州市中考滿分作文《在嘗試中成長》)
排比結尾,氣勢奪人。幾組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可增強語勢,提高表達效果。文章結尾,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齊上陣,對嘗試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呼應開頭,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憎。
初中說明文閱讀的答題技巧
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對于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就是三種: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列數(shù)據(jù)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于讀者理解相關內容。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jīng)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xiàn)出來。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準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題型
在首段——總領全文、首尾呼應、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做鋪墊、與下文進行對比,反襯出……。
文章中間——承上啟下、引起下文
文章末尾——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應、篇末點題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準確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讀懂段落中每一句話的意思,還要弄清楚段內各句之間的相互關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謂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數(shù)在段首或段末,個別也有在段中的)。沒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與句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抓住貫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話準確概括。
(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師》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從來不打罵我們”一句來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鄉(xiāng)》的第二部分,內容十分豐富,記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話概括:“我”回到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所感。 ”
(4)聯(lián)合法。有些段落講的不止一個意思,概括時必須用筒練的語言把幾個意思表述出來,缺一不可,這就是聯(lián)合內容要點加以概述。例如《記一輛紡車》的第四段,就要綜合三層意思:紡線使衣著自給,紡線使大家愛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紡線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觀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誰——為了什么——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4、說說主人公思想性格變化題型——關鍵要答出“變”來,如:他從以前的……變得……
5、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記敘文中的議論是作者在記敘中對所記事物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贊揚,為什么贊揚;或反對,為什么反對。
記敘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記敘的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為兩大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樣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它是通過文章的字、詞、句、段、篇的結構形式表達出來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段意或課文的中心句來概括總結,也可以從審題、課文的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部分或從課后作業(yè)的提示中得到啟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再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然后領會寫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2)分析課文的重點段。從中找出中心思想,
(3)從文題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題目就直接點明了中心。
(4) 從中心句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