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銘考》說明文中考 閱讀答案
《硯銘考》說明文中考 閱讀答案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jù)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考閱讀答案,閱讀理解答題方法,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令人恐怖的冰川病毒》閱讀訓練及答案
目前,一種真正對人類形成威脅的現(xiàn)象,正在悄無聲息地接近,它來自寒冷極地的冰川。
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南極和北極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人類對這一情況的擔心,以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更多的陸地這方面。但最近的海洋和氣候學家的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將會釋放出被凍結的許多恐怖病毒。這些病毒眼下被關在那個“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啟開瓶塞,人類可就要遭殃了。這并非危言聳聽,因為這些病毒即使經(jīng)歷幾千、幾萬年可能依然保持著生命力。這一點不久前在格陵蘭島上得到了證實。當研究冰層物質的科學家們,從冰川和冰原深處取出大約13000年前的冰層樣品時,令人驚駭?shù)氖虑榘l(fā)生了,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釋放出了一種能夠攻擊植物的細菌病毒。這表明一旦環(huán)境和溫度條件許可,這些凍結在極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細菌就會再度活躍、繁殖、傳播甚至發(fā)生變異,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疾病和災難,從而會導致物種滅絕。
當然這種不幸至今還沒有發(fā)生過,這是因為地球在它將過50億年的運動中,它的環(huán)境和氣候在較短的時期內(nèi)發(fā)生急劇變化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類自身卻以破壞地球環(huán)境使地球變暖的方式在給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
研究者發(fā)現(xiàn),在這些古老的冰層中所隱藏的病毒種類相當繁雜,如各種怪異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質病毒。對這些可能重見天日的病毒。美國斯塔摩爾教授指出:“盡管還不能確定有多少病毒會再次返回到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也不能確定這些病毒中有多少會威脅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自身健康,但確定無疑的是,這一切將會發(fā)生。”
當然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病毒已經(jīng)在冰底埋藏了很長時間,它們的生命力和傳染性不會像從前那樣強烈,真正的危險可能會非常遙遠。然而,從理論上講。誰也不能武斷地說,這些重見天日的古老的細菌和病毒不會再次給這個世界帶來災難。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有無數(shù)生物物種在極短的時期內(nèi)神秘的消失,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然是恐龍了。今天主宰著地球的人類,會不會因為冰川融化所引發(fā)的災難而重蹈恐龍滅絕的覆轍?
1. 用一句話概括你從文中獲取的信息。
2. 根據(jù)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說說下面加點詞的作用。
從理論上講,誰也不能武斷地說,這些重見天日的古老的細菌和病毒不會再次給這個世界帶來災難。
3. 作者認為冰川病毒可能肆虐人類的依據(jù)是什么?
4. 你如何理解“人類自身卻以破壞地球環(huán)境使地球變暖的方式在給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這句話?
5. 文章末尾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請你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6. 請根據(jù)文章透露的信息,擬一則關于環(huán)保的宣傳標語。
答案:
1. 極地冰川融化釋放古老病毒,將對人類形成威脅。
2. 表示限制的修飾語體現(xiàn)了用詞的準確性。
3. 一旦環(huán)境和溫度條件許可,這些凍結在極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細菌就會再度活躍、繁殖、傳播甚至發(fā)生變異,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疾病和災難,從而會導致物種滅絕。
4. 人類肆意破壞環(huán)境,使得地球變暖最終受害的必將是自己。
5. 人類要想不重蹈恐龍滅絕的覆轍,惟有從現(xiàn)在起,為保護環(huán)境而努力。
6. 例: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硯銘考》語文閱讀答案
硯,是人們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國已經(jīng)有悠久的歷史。黃帝時代是我國從原始氏族階段向國家形成過渡的時期,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私有財產(chǎn),人們把自己心愛的墨海——大硯,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擁有。硯銘,是刻在硯底、硯頭、硯蓋、硯身四側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種可長可短,亦詩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體。古人大多把格言、詩句、警句作為硯銘,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并時時勸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時聞有如此雅興。因此,它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現(xiàn)象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形式之一。它不僅能增加硯臺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還是文物評定的標準和鑒定真?zhèn)蔚囊罁?jù),故頗受人們的喜愛和重視。后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硯銘也由最初簡單表示所屬關系的姓名,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記事詠物、說理寄情、言志敘懷的文學形式。《大戴禮記》所載的西周太公金匱硯銘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硯銘,是以文學形式寫成的,其銘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讒言,得無白。”不過作為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體裁的硯銘,還是到了漢魏時期才形成。作為文學形式的早期硯銘,大多數(shù)是就硯說硯,是文人用以品評和贊美硯的。到了宋代,人們喜歡用它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從此以后,言志寄情、賦詩頌詞便成了硯銘創(chuàng)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寫的硯銘:“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屬此類。
硯銘作為藝術品的出現(xiàn),比作為文學作品要晚得多,它興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國篆刻藝術空前興盛,硯銘在它的影響下,開始向藝術方向發(fā)展。在刻制技藝上,硯銘廣泛地吸收了篆刻藝術的全面構圖、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硯銘的藝術欣賞品位。同時硯銘亦趨于完備,年款也較之前代更為普遍,并出現(xiàn)了在銘后加鈐[注:蓋(圖章)]的新內(nèi)容。從此,款記便成了硯銘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更增加了硯銘的裝飾美。明清時期,賞硯之風日盛。當時金石書法名家輩出,他們中不少人自己動手書寫和鐫刻硯銘,如紀曉嵐。為了把書法、雕刻和裝飾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使其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在書寫和鐫刻之前,都要對硯銘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錯落和刀法運用進行反復推敲,精心設計。硯面構圖,因形而異,行、草、篆、楷,因硯而擇,使其布局得體,和而不同。同時刀法的運用也力求做到筆畫的頓挫、輕重、快慢、轉折,要刻得生動自然,既有筆意又有刀味。不過,硯銘的書寫畢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寫作,因受到硯面與雕刻過程的限制,制作者選用的銘文大多簡短、扼要、精辟,因此硯銘雖短,卻字字千金,均是硯銘者的真情流露,從而使硯銘的文學美與藝術美融為一體,真正成為既具觀賞性,又具實用性的藝術品。
5.硯銘作為藝術品“興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體體現(xiàn)是什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項是( )
A.宋末元初,硯銘吸收了篆刻藝術的全面構圖、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硯銘的藝術欣賞品位。
B.宋末元初,款記成了硯銘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更增加了硯銘的裝飾美。
C.明清時期,硯銘簡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現(xiàn)硯銘者的真實情感。
D.明清時期,硯面構圖,布局得體,和而不同,刀法運用反復推敲,精心設計。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古人大多把硯銘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并時時勸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硯銘當作鑒定文物真?zhèn)蔚囊罁?jù)。
B.宋代,文人墨客用硯銘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硯銘作為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體裁,到了漢魏時期才形成,內(nèi)容上大多就硯說硯。
D.紀曉嵐是清代金石書法名家中自己動手書寫和鐫刻硯銘的名家。
7.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現(xiàn)在,我國仍有文人學士把格言、詩句、警句作為硯銘的,且多有年款和圖章。
B.隨著世界性收藏熱的升溫,帶有優(yōu)秀硯銘的硯,將成為當代喜歡收藏硯的人追求的對象。
C.硯銘大多能提高硯的價值,質佳的、傳承可考的古硯則會有不同于一般藝術品和文物的潛在價值。
D.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從文天祥開始,宋代的硯銘大都用散文形式寫成,一般不用詩詞寫硯銘。
參考答案:
5.C,說的是硯銘的共性,不是明清獨有。
6.A,前后缺少因果關系。
7.D,“宋代一般不用詩詞寫硯銘”的推論不成立,因為文天祥的硯銘雖然用散文寫成,其他硯銘用什么寫成沒有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