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鯰魚
鯰魚(Catfish),俗稱塘虱,又稱作胡子鰱、黏魚、塘虱魚,生仔魚。鯰魚,即“鲇魚”,鯰的同類幾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數(shù)種類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里。今天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帶你們?nèi)チ私庖幌率裁词泅T魚。
鯰魚的特征:
體長形,頭部平扁,尾部側(cè)扁??谙挛唬诹研?,末端僅達眼 前緣下方(末端達眼后緣的是大口鯰)。下顎突出。齒間細(xì),絨毛狀,頜齒及梨齒均 排列呈彎帶狀,梨骨齒 帶連續(xù),后緣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魚須2對,上頜須可深達胸鰭末端,下頜須較短。幼魚期須3對,體長至60毫米左右時1對頦須開始消失。鲇魚多黏液,體無鱗。背鰭很小,無硬刺,有4-6根鰭條。無脂鰭。臀鰭很長,后端連于尾鰭。鲇魚體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狀斑塊。
鯰魚的生活習(xí)性:
鯰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于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攝食程度亦減弱。肉食性魚類,捕食對象多為小型魚類,如餐條、鯽魚、鰕虎魚、麥穗魚、鯉魚、泥鰍等,也吃蝦類和水生昆蟲。以吞食為主,牙齒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脫。
屬夜行性動物,白天靜靜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樹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種類會襲擊小型的水鳥或老鼠,底層兇猛性魚類。怕光,喜歡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
在水庫、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多伏于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下面。
春天開始活動,覓食。入冬后不食,潛伏在深水區(qū)或洞穴里過冬,如果沒有什么東西去侵動,一般不游動。
鯰魚眼小,視力弱,晝伏夜出,全憑嗅覺和兩對觸須獵食,很貪食,天氣越熱,食量越大,陰天和夜間活動頻繁。
性成熟早,一般一齡即成熟。產(chǎn)卵期長江一帶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產(chǎn)卵時成群追逐,和達爾文蛙相似,雄性鯰魚也是把雌鯰魚產(chǎn)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鯰魚。不同 的是,雄鯰魚在這段時期不能進食。幼魚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為食,其中水生昆蟲的幼蟲和蝦類是它的美味佳肴。
貪食易長,500克左右的幼魚便大量吞食鯽魚、鯉魚等。適宜生活在水溫20~25℃水域。
卵
鯰魚的卵有毒,誤食會導(dǎo)致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情況嚴(yán)重的會造成癱瘓。
鯰魚的故事:
會釣老鼠的鯰魚
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qū)有一種鲇魚,專門誘捕岸上的老鼠。這種鲇魚白天休息,夜間四處覓食。當(dāng)它游近岸邊,便將尾巴露出水面,一動不動地靠在岸邊,發(fā)出陣陣腥味引誘夜間外出覓食的老鼠。狡猾的老鼠見到浮在水面上的魚尾巴,并不立即咬食,而是先用前爪去撥動幾下,此時鲇魚仍然一動不動,讓老鼠誤認(rèn)為是死魚。老鼠見鯰魚不動,真的以為是死魚,便放心大膽地張口咬住鯰魚尾巴,使勁往岸上拖。
這個時候,鲇魚見老鼠已上了圈套,便使出全身力氣,尾巴一擺,將老鼠拖入水中,老鼠雖識水性,可以與鲇魚在水中較量,但無奈力氣不如鲇魚,在水里也缺少鲇魚那種長時間潛入水中的優(yōu)勢,一場生死大搏斗的結(jié)果是鯰魚占上風(fēng)。此時,鲇魚充分發(fā)揮它在水中的優(yōu)勢,用鋸齒樣的牙齒咬住老鼠往水下拖,老鼠在水下不能換氣,掙扎一陣后便活活淹死,成為鯰魚的美食。
巨大的鯰魚
2005年,泰國北部的漁民在湄公河中意外捕獲了一條超大鯰魚,重達293千克,有關(guān)科學(xué)家認(rèn)定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不幸的是,動物保護學(xué)家和專家還沒能成功解救這條大鯰魚,它就成了漁民們的腹中餐。
湄公河是許多淡水巨型魚類的家鄉(xiāng),生活著很多種大型淡水魚類。此次被捕獲的大鯰魚則是其中最為龐大的一種,293公斤重的它體形就像一頭大灰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一名科學(xué)家在一份聲明中透露:“我們已經(jīng)確認(rèn),這條鯰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淡水魚紀(jì)錄保持者,這是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
得知這條巨型鯰魚的消息后,當(dāng)?shù)貏游锉Wo者和政府官員試圖和捕獲它的漁民談判,希望他們放了這條鯰魚,使之能夠順利產(chǎn)卵。但遺憾的是,村民們并沒有聽從勸告,而是將魚肉當(dāng)作罕見的美食瓜分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