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專家解讀(2)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專家解讀
倒逼專車合法化
《辦法》的出臺,似乎讓如今的專車行業(yè)的未來更加灰暗。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將專車、快車列入出租汽車管理法規(guī)框架體系內,會使得提供“專車”的平臺企業(yè)、車輛和駕駛員都需要申請準入許可。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yè)人士透露,暫行辦法目前的確有,但是還沒有定下來,現在還在做內部研討,不過已經基本成型了。不過,幾個行業(yè)內比較關心的點,比如資質審核問題,以及專車的定義,是否應該將專車納入出租車行列,還是單列出來,目前還在討論之中。交通部的討論基本上是內部的,會邀請出租車公司、出租車司機和專家。
互聯(lián)網律師趙占領表示,按照《辦法》來看,將網絡約租車納入出租車管理范圍內,需要企業(yè)申請資質,而車輛來源的資質申請依舊是難題。
趙占領分析,專車平臺除了用私家車做車輛來源以外,還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租賃公司車輛運營,一種是自己買車。但租賃公司也不愿放過專車行業(yè)這個肥肉,神州租車、一嗨租車紛紛跳入專車這個“渾水”之中,希望能分一杯羹,而另一種模式,即買車。但是買車資產模式太重,而且受到租賃牌照的限制,并不現實。“相當于兩條路都行不通,只有走私家車的方式了”。
而私家車“租賃化”操作,即將私家車并入租賃公司名下,車主以勞務派遣的名義被分到自己的車,是目前各大專車平臺為了躲避“嚴禁私家車進入汽車運營行業(yè)”的辦法,事實上,大部分用戶已經享受到共享經濟的果實,出行打專車已經逐步成為用戶的習慣。
Uber的政策危機
在專車行業(yè)迎來政策危機的同時,其中危機最大的當屬Uber。
不難看出,《辦法》對網絡租車平臺的服務器有強制要求,必須設置在中國大陸境內,而且也特別指出,外商投資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涉及經營增值電信業(yè)務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電信企業(yè)管理規(guī)定》,取得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而Uber似乎都不具備上述條件。
根據在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網站上查詢得知,Uber在國內的運營公司為御駕(上海)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屬于外國法人獨資。法定代表人為Uber的全球運營總監(jiān)Ryan Allan Graves,股東方為Uber International Holding B.V.。上述企業(yè)人士表示,Uber的服務器均設置在美國。
“服務器必須在國內的話,Uber的業(yè)務調整會比較大。”上述企業(yè)人士表示,Uber在中國的訂單量已經占到了其全球市場的近五成,調整服務器勢必會影響業(yè)務。
即便不談專車新規(guī),在華經營的外國互聯(lián)網公司也逃不開ICP許可證(中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這一基本底線。根據相關規(guī)定,ICP牌照只能由中資公司持有,外資在沒有得到許可的前提下,不允許經營包括ICP在內的電信業(yè)務。如果是合資公司申請ICP牌照,外資必須也是從事相關互聯(lián)網業(yè)務的公司。
而雖然Uber已在國內成立實體御駕(上海)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但Uber中國實際控制人仍舊是Uber美國,只要Uber的美國總部還是Uber中國的單一第一大股東,無疑進一步加大了Uber在華開展業(yè)務的難度。
此外,服務器和數據的要求也極為嚴格,目前國內法律規(guī)定,境外互聯(lián)網公司不能獲取境內的數據,但因為服務器不允許向境外傳輸,這就意味著Uber美國無法實時介入“御駕”的實際運營當中,也就無法參與到Uber中國運營方面的任何決策。
消息稱,Uber在中國的實體公司“御駕”至今仍未在國內取得ICP牌照,也并未進行備案。ICP牌照辦理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專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環(huán)境下,留給Uber的時間并不是很多。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