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創(chuàng)業(yè)指南>辦事指南>政策法規(guī)>

2017匯率政策

時間: 嘉敏1004 分享

  匯率政策指一國政府利用本國貨幣匯率的升降來控制進出口及資本流動以達到國際收支均衡之目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匯率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外匯新政策

  1.政策和個人購匯額度不變

  國家外匯管理局稱,新規(guī)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每人每年等值五萬美元也沒有變化。境內個人憑有效身份證件進行真實性購匯需求申報后,直接在銀行辦理年度便利化額度之內的購匯;便利化額度之外的經常項目購匯,憑有交易金額的真實性證明材料辦理,不存在任何障礙。

  2.變化:需寫明購匯用途

  此前個人去銀行購匯,柜面工作人員會口頭詢問購匯用途,然后在銀行系統(tǒng)內部錄入,不需要填寫表格,通過網銀等電子渠道購匯時,需要填寫購匯金額,然后選擇旅游等大致用途即可。但是,從2017年起,均需要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明確填寫購匯用途。

  3.變化:必須填寫預計用匯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寫購匯用途時,“預計用匯時間”填報項為必填項,填寫預計使用購匯資金的日期。在此之前,個人去銀行購匯,并不需要說明自己究竟打算何時使用所換的外匯。

  4.個人購匯不得境外購房投資并非新政

  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3日表示,個人購匯不允許用于海外購房和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這些并非新政策。官方最近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并未縮減個人購匯的用途或調整購匯額度。

  5.對違規(guī)行為將列入“關注名單”管理

  對于存在違規(guī)行為的個人、外匯管理機關依法列入“關注名單”管理。而如果被列入關注名單,個人當年及之后兩年不享有個人便利化額度,同時依法移送反洗錢調查。此外,很多人在海外購置房產時都發(fā)動親戚朋友,動用多個身份證換足外匯。而這種“螞蟻搬家”的買房方式,本身并不符合規(guī)定。

  6.購匯“六不得”

  最新的個人購匯說明書中,明確給出了境內個人在辦理個人購匯業(yè)務時的六項禁止行為,分別是:

 ?、俨坏锰摷偕陥髠€人購匯信息;

 ?、诓坏锰峁┎粚嵉淖C明材料;

 ?、鄄坏贸鼋璞救吮憷~度協助他人購匯;

 ?、懿坏媒栌盟吮憷~度實施分拆購匯;

 ?、莶坏糜糜诰惩赓I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投資項目;

 ?、薏坏脜⑴c洗錢、逃稅、地下錢莊交易等違法違規(guī)活動。

  2017年人民幣匯率問題八大誤區(qū)

  1.只看國內,不看國際

  比較橘子和蘋果是很難的,因為分屬不同類別,分子結構、組成方式都不同。盡管如此,人們都知道既要看橘子,也要看蘋果。但是比較貨幣的時候,很多經濟學家經常忘掉這一簡單常識。

  所謂匯率,是兩種貨幣的相對價格。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說的是一個美元可以換幾個人民幣。因此,既要看人民幣的情況,也要看美元的情況。否則,任何結論都可能失之片面,比較其他任何兩種貨幣的匯率也一樣。

  進一步,只看美元和人民幣依然是不夠的。美元作為當今世界的支柱貨幣,是其他各種貨幣和主要大宗商品的定價基礎,美元的強弱受到全球各主要貨幣價格的影響。比如說,歐元和英鎊變弱了,美元就相對變強了,此時人民幣要相對一籃子貨幣穩(wěn)定的話,就要相對于美元貶值。

  所以,脫離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情況談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任何意義。換句話說,為了得到人民幣兌任何一種主要貨幣的匯率,都需要對于全球各國的情況至少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一種常見的錯誤,是看一些分析看到國內經濟增速的下行、貨幣超發(fā)、杠桿率上升,金融風險上升等“負面”因素,就斷言人民幣會貶值。這是不對的。中國經濟固然走弱,但是是從高位下行,從兩位數的增長率下降到一位數,迄今增速依然超過6%。全球范圍內,這依然是很高的增速。而且,從經濟結構調整、培育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的角度看, 這樣的增速可能是高了而不是低了。悲觀者的論斷,是建立在不合實際的、過高的長期增長預期的基礎上的。

  從全球范圍內看,二戰(zhàn)以后全球經歷了戰(zhàn)后的黃金時代,70年代以來增速一直在趨勢性下行,2010年以來美國的增速在2%左右,歐洲、英國在1%-2%之間,日本只有 1%多一點。印度快一點,在7%左右,但是印度的經濟總量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不到,美國的八分之一不到,對主要貨幣匯率的影響不大??傮w來看,不能說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差。倘若6%的增速很差,那么人家不到2%的怎么辦?

  簡言之,現在全球經濟是“比丑時代”,中國經濟依然是瘸子里面的將軍,比國外主要經濟體的平均水平還是要好得多。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論調,很大程度上是預期太高。之前的兩位數增速,長期看不可能持續(xù),也是有害的。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最壞的一年,肯定不是2015或者2016,而是高速增長的2007年,以及祭出4萬億法寶的2009年。這是題外話,暫且不多說。

  至于對于非直接經濟因素的一般性討論,比如改革開放、執(zhí)政能力、民主法治、政府改革等等,一直在討論,從沒有定論。對匯率問題,這些討論并沒有確定性的、可檢驗的含義。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講,得不到確定的、可檢驗的推論的討論,不在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分析的范圍內。這些討論固然重要,但是這些討論只是分析的起點,在沒有達到分析的終點以前,只能作為潛在的重要因素看待,而不是直接跳躍到人民幣大貶值的結論。

  2.忽視匯率改革的國際貨幣體系背景

  2015年8月11日啟動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有一個重要的時代大背景,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演化。討論人民幣匯率,不能脫離這個背景。國際貨幣體系的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演化的未來并不能一眼看清。但是,匯率問題一定要在這個框架下看。否則,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人民幣是當今第二大經濟體的貨幣(算上歐元區(qū)的話是第三大經濟體,2015年,美國、歐元區(qū)、中國GDP分別為18、11.6、10.9萬億美元)。第二大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脫離第一大經濟體的貨幣(美元)走向浮動,和另外三大貨幣(歐元、日元、英鎊)一起形成五大浮動貨幣,勢必會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演化產生影響。

  當今的國際貨幣體系,源自二戰(zhàn)結束以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中,美元借助戰(zhàn)后美國強大的實力,以及黃金的貨幣基石的地位,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定價貨幣。到了1971年的尼克松沖擊以后,黃金脫離美元,全球貨幣體系進入自由浮動時代。此時,盡管美元已經脫離了黃金,但是已經確立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支柱地位,成為國際貨幣體系新的基石,直到今天。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支柱地位

  1970年代至今,美元的基石地位不是沒有被挑戰(zhàn)過,日元、歐元都曾經嘗試成為地區(qū)性、乃至全球性的基礎貨幣。不過,都沒有成功。

  日本是當今第三大經濟體(不考慮歐元區(qū)),1970-1990年代的時候,是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和唯一的工業(yè)化強國。當時韓國、臺灣都還沒有發(fā)展起來,而且由于幅員的原因,不可能成為很大的經濟體。香港和新加坡更是彈丸之地,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注定處于次要的地位。當時,日本把整個東亞、東南亞、甚至南亞市場作為自己的經濟腹地,日元立志成為未來的亞洲主導貨幣和世界重要貨幣,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至于后來中國快速崛起,日本地產和股市泡沫破滅,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亞洲最大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相信是出乎(幾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的。不用說太久,20年前主持國務院工作的朱镕基,估計也沒有想到中國達到今天的發(fā)展水平。中國崛起以后,日本的土地面積、地理位置、人口總量、經濟總量、語言傳統(tǒng)、地緣政治、歷史傳統(tǒng)等因素,都不太支持日元成為真正的地區(qū)性或世界性貨幣。對于日本金融改革歷史經驗的研究,不能忘記這一背景。

  歐元誕生于1999年1月1日,是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歐元區(qū)經濟總量僅次于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歐元是當今世界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貨幣,在國際貿易、國際儲備、金融交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可惜,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后,歐洲爆發(fā)了嚴重的債務危機,歐元的地位也自然受到削弱。更進一步,歐元在設計上存在致命的缺陷,歐元區(qū)的財政邊界和貨幣邊界不一致,必然導致嚴重的赤字和債務問題。迄今為止,歐元雖然依然具有僅次于美元的重要地位,但是未能對美元的基礎貨幣地位造成實質影響。

  歐債危機

  至于英鎊,因為英國自身的經濟體量已經很小,只有3萬億美元的規(guī)模,相當于美國的六分之一,或者中國的四分之一,已經退出了競爭世界主要貨幣的行列。

  當今世界如果說有五大貨幣,當是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人民幣。倘若往前看5年或者10年,應該只有三大貨幣,美元、人民幣、歐元。至今為止,美元依然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基礎性貨幣,但未來這三種貨幣的關系和相對地位,并不一目了然,取決于各方力量的演化和博弈。

  分析人民幣匯率,需要看到這種國際貨幣體系演化的大背景,考慮人民幣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2015年8月11日,央行在股災剛剛穩(wěn)定時很快啟動匯改,恰好在IMF啟動人民幣加入SDR籃子評估之前。時間上看,央行的動作與人民幣國際化是有關系的。

  仔細看的話,直到2015年6月份之前,官方是沒有人民幣國際化的正式提法的,最多也就是討論一下人民幣互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區(qū)域性貨幣等等。2015年6月,央行出了一份名為《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5)》的文件,人民幣國際化才正式進入官方的說法。然后就是8.11的匯改,然后就是11.20號人民幣加入SDR,這是一連串很熱鬧的事情,時間上咬得很緊。從時間窗口和啟動時機上看,匯率改革與人民幣抓住機會加入SDR貨幣籃子有關。這次若是不加入,就還要等5年。

  令人費解的是,國際貨幣體系演化這一層重要因素,在人民幣匯率的討論中竟然很少有人提及。忽視了這一因素的分析結果,偏差可能很大。比如說,倘若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未來和歐元類似,則意味這人民幣的在國際上的使用會大幅增加,是一個人民幣升值的因素??紤]到歐元區(qū)的經濟如此困難,歐元的設計中有嚴重的缺陷,人民幣的地位趨向于歐元,甚至超過歐元,都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可能的。

  多說一句的話,困境中的歐元依然保持著世界主要貨幣的角色,也充分體現了當今是一個“比丑時代”。

  3.混淆短期沖擊與長期趨勢

  如前文所說,8.11匯改不僅要在國際國內經濟背景下看,還要在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背景下看。不管未來的演化結果如何,8.11匯改的短期沖擊都不可低估。嚴謹的分析,要把這次匯改的短期沖擊和長期影響分開。

  短期沖擊最重要的體現,是國際和國內企業(yè)和居民的資產債務的重新匹配。以前,人民幣實際上盯住美元,波動很小,持有人民幣相當于持有美元,考慮到美元利率在2015年前幾年一直很低,美元融資成本低,而國內的融資利率相對高,很多銀行和企業(yè)在國外有較大頭寸的美元債務。但是匯改以后,企業(yè)面臨額外的匯率風險,此時要減少美元債務,增加美元資產,減少人民幣債權,增加美元債權,這是對匯率改革的正常的沖擊響應。

  這些正常的沖擊反應表現在資本賬戶(嚴格的術語是資本與金融賬戶)上,就是資本流出。所以,資本流出與資產負債的貨幣重新配置,在數據上的表現是完全一樣的。討論中,一些人一味強調資本外逃,絕口不提幣種匹配的問題,顯然是片面、表面化了。

  數據上看,看8.11匯改以來的資本流動,很難說超出了技術性的幣種匹配的程度,數據上不支持這一點。把短期的資本流動和資產的貨幣再平衡當作了長期趨勢,屬于嚴重的誤讀。坊間關于人民幣貶值的風聲鶴唳,并沒有嚴格的數據支持。

  從投資人的角度考慮,從海外人民幣債權人的角度講,在匯改沖擊下減持人民幣債權,這增持美元債權,也是理性的選擇,這是上文的幣種匹配的另一側面。

  有兩個額外因素加重了幣種匹配的短期沖擊,一是美元升值,二是短期的貶值預期。2014年年中開始,美元加息的預期導致美元開始升值,大多數分析認為美國還將進一步加息,美元還在升值通道中。此時,增持美元,減持人民幣毫無疑問是理性的選擇,這加劇了居民部門的換匯。

  第二層因素是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人民幣的短期貶值,既有上述理性因素的支撐,也有一些悲觀情緒方面的原因。此時,短期趨勢投資者入場,借短期貶值的人趨勢獲利,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在任何金融市場中,乃至任何市場中,投機都是應該予以容忍的正?,F象,本來無需過于憂慮。此時,正確的政策反應,是容忍正常的投機,包括由此產生是匯率過度反應,讓市場快速達到均衡。

  遺憾的是,我國的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部門對市場的波動容忍力很有限,過早入市干預,期望市場能夠停留在預設的均衡水平上??上В袌鰪膩聿皇沁@么運作的??陀^的效果,是延緩了市場出清,是造成了漸進的貶值,客觀上增強了貶值預期。這樣以來,市場分析也就難以區(qū)分短期沖擊與長期趨勢了。

  行文至此,不禁唏噓。在央行與市場的博弈中,孰是孰非,誰更高明,誰造成了貶值預期,誰加劇了貶值預期,還真是說不清。

  4.過于看重外匯儲備資產

  2014年以來,外匯儲備從2016年6月的高點3.99萬億美元,下降到2016年底的3.01萬億,2017年一月跌破3萬億,只有2.998萬億。這樣,從高點至今,外出儲備縮水1萬億美元。這一萬億美元去哪里了?是我國居民的財富凈損失嗎?

  所謂外匯儲備,是國外和國內居民部門流入國內資產的反應,在國際上是資產,在國內是對居民部門的負債。對于央行而言,外匯儲備既是資產又是負債,并不是凈資產,是需要管理的。

  同樣的,外匯儲備減少了,對應的是國內或者國外居民部門的資產流出。看數據的話,主要是本國居民的海外投資增加,海外負債減少,以及外國部門在國內的證券投資流出??紤]到居民部門的投資收益會高于外匯儲備,而且可以分散投資、分散風險,這在組合管理的意義上是好事情,而不是壞事情。根據外管局的統(tǒng)計,我國的對外資產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對外負債的收益率有6%左右,亟需提高資產收益率。

  有一組數據特別有意思。從2015年6月底到2016年9月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從減少了5274億美元。在相同時間段內,非儲備凈資產頭寸增加了7904億美元,超過外匯儲備的減少,綜合的凈資產頭寸增加了2831億美元(同期的經常賬戶盈余累積3300億美元)。看起來,就是對外投資頭寸從儲備資產轉向了非儲備資產。從資產組合管理的角度,在我國國際資產頭寸嚴重偏向外匯儲備的情況下,應該說是一個改善。不知道什么原因,這層因素在討論中幾乎從不出現。

  把邏輯推到極端的話,可以問一個有趣的問題:外匯儲備的增加是資本外逃嗎?

  外匯儲備的增加是資本外逃嗎?

  嚴格意義上,外匯儲備是央行持有的國內居民的海外資產,這些資產也是放在海外的。如果說“資本外逃”,這些資本早就外逃了,只不過是通過央行的手“外逃”。8.11匯改以來,嚴格的說,是本來就在海外的資產從央行的賬戶上繞個圈轉移到居民的賬戶上,何談“外逃”呢?心心念念批評外儲收益率低的人們,對這一點不可不察。呼吁“藏匯于民”的人們,也應該意識到外匯儲備的轉移正是“藏匯于民”的必然途徑。怎么看,外匯儲備的減少都不能直接看作是國民財富的凈損失。退一萬步,從全面看問題的角度,也不能只說外匯儲備轉移的壞處,絕口不提好處。

  5.割裂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

  很多研究者,都同意人民幣并無貶值的基礎?;久娴囊蛩責o非兩條,一是經濟依然較快,比其他主要經濟體快,二是除了個別月份外經常賬戶一直是順差。經濟增速快隱含的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客觀上要求升值。經常賬戶的盈余順差,說白了就是說企業(yè)依然有競爭力。這兩條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影響貨幣估值的因素。雖然是最基本的指標,卻是最有用的指標。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8.11以來持續(xù)一年半的人民幣貶值,使得這一結論飽受質疑,“人無貶基”成為一個嘲諷性的詞匯。

  諷刺歸諷刺,人民幣有貶值的基礎嗎?經常賬戶看是沒有的,于是很多人就看資本賬戶,把這兩年的資本外流(也就是外匯儲備的減少)當作是基本面惡化的證據,看起來很有道理。

  可是,正如上文所言,8.11匯改以來居民部門面臨著幣種重新匹配的問題,而且由于央行的干預減緩了市場的出清,很難說已經發(fā)生的資本外流是由于基本面不好導致的?;久娴囊蛩?,要在短期沖擊的效果出清以后,才能斷言。做研究的人講究“三思而后言”,長短期的因素都不區(qū)分清楚,誤把短期沖擊當作基本面,是對數據的嚴重誤讀。

  如果比較金融資產國內國外的收益率的話,從目前情況看,很難說國內低于國外。拿10年期國債為例,國內在3%以上,美國在2%左右,歐洲就更低了。 至于股票、公司債、房產等風險資產,回報率是在10年國債的基礎上加上風險溢價、流動性溢價、持有成本等等,金融市場總體有效,不會白給回報。怎么看,國外資產的收益率也不比國內的高。

  換一個角度看,其實資產回報和經濟基本面是緊密聯系的。理論上講,各種資產的回報率是關聯的。實業(yè)投資的回報率扣除交易和摩擦成本、金融中介環(huán)節(jié)的利潤以后,等于金融資產的回報率。如果說國內金融資產的回報率高于國外,國內金融摩擦的成本高于國外,那么國內實業(yè)資本的回報率就不會低于國外。

  這一邏輯揭示了討論中經常出現的另一誤區(qū):割裂資本賬戶與經常賬戶。因為經常賬戶很好,所以貶值一派往往用資本賬戶說事??墒?,資本賬戶不好的話,經常賬戶能獨善其身?二者可以割裂?倘若我們相信市場大致有效,這種割裂是不可能的。這一討論也反證了上文強調的短期沖擊的重要性。否則,我們很難理解經常賬戶這么好,資本賬戶這么差。

  順便討論的一個問題,是以前出現的“雙順差”,即經常賬戶盈余,資本賬戶也盈余(資本流入)。這里面隱含的悖論是,經常賬戶盈余是私人儲蓄的外流,說明國外的投資回報率高于國內。而同時國外資本流入國內,說明國內投資回報率高于國外?,F實的情況,是國內投資回報率高于國外,但是匯率低估鼓勵了出口,同時國內壓投資導致儲蓄不能完全轉化為投資。換句話說,經常賬戶的順差(國內在國外的凈儲蓄)是人為扭曲的結果。

  根據經常賬戶的情況判斷,目前人民幣并沒有被高估,資本賬戶的外流,主要是短期沖擊的結果,以及市場遲遲不能出清干擾了市場的預期?;久娴囊蛩兀F在只能根據經常賬戶看,資本賬戶受到了短期沖擊的影響。 至于中長期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變化,還要根據新的數據進行判斷。

  6.混淆相對貶值與絕對貶值

  “貶值”要區(qū)分兩種情形,人民幣貶值,是相對于很多種貨幣貶值,還是相對于一種貨幣貶值?如果是前者,是人民幣的問題。如果是后者,是那一種特殊貨幣的問題。現實中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于一籃子貨幣基本穩(wěn)定,唯獨相對于美元貶值,究竟是人民幣太弱,還是因為美元太強?倘若說中國基本面弱,美國以外所有國家的基本面都弱?別忘了,印度的經濟增速2010年以來平均達到7.3%,遠高于美國。而且因為收入水平低,上升的空間還很大。越南、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速金融危機以來也遠遠好于美國。

  實際上2014年以來,幾乎所有主要貨幣都對美元貶值,人民幣貶值的幅度相對算是小的。作為國際貨幣體系的基礎貨幣,美元從2014年六月開始升值,對應著其他貨幣的相對貶值。從2014年6月到2017年1月,人民幣對美元貶值11%,小于其他主要貨幣的貶值幅度。

  比如說, 歐元、日元、英鎊對美元分別貶值了24%、12%、27%,都大于人民幣的貶值幅度。倘若說歐元、英鎊是基本面因素,日本的基本面,可是完全沒有變壞。再比如,韓元對美元也貶值了14%,韓國經濟可是很好的,金融危機以后年均增長了3.6%,遠超其他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主要經濟體中,只有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的貶值幅度較小,分別為11%、6%、11%、10%,除越南貶值幅度低于中國外,其余三國和中國相仿。這幾個國家金融危機以來的經濟增長很不錯。

  而其他主要大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幅度顯著高于人民幣。這樣看來,人民幣是相對于美元貶值,而不是絕對貶值。退一步而言,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原因,至少要從美元和人民幣兩方面去找,而不是單純從中國國內找。由于美元是唯一升值的貨幣,其他主要貨幣無一例外對美元貶值,美元方面的因素應該是主要因素。

  7.完全不干預匯率是偽命題

  討論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盡量減少對匯率的干預,讓市場達到均衡的狀態(tài)。這句話本身并沒有錯,筆者自己也持這種觀點??墒牵@里的細微之處需要謹慎討論。往前走一小步,可能就錯了,而且差之毫厘,就可能謬以千里。

  一種比較純粹的市場派觀點,認為央行應該完全放開,對匯率完全不進行干預。篤信市場的人士,往往對這樣的觀點沒有抵抗力??墒牵媸沁@樣的嗎?不妨設想一下,完全不干預的匯率,是什么決定的?完全不干預的匯率均衡,有什么特點?別忘了,在紙幣時代,貨幣的供給是貨幣當局決定的,供給的成本接近于0。此時,貨幣的內在價值是個復雜的問題,有沒有內在價值都是個問題。

  問題問到這里,已經很抽象,很難回答了,不妨換一個具體的問法。關鍵點是,貨幣當局控制著貨幣發(fā)行量,而匯率是貨幣的比值,你能夠控制貨幣發(fā)行量而不管貨幣價格嗎?一般而言,你能夠只管商品的數量而不管商品的價格嗎?極端的情況,是貨幣發(fā)行量無窮大,此時的匯率一定是貶值的。

  事實上,很多貶值的觀點,就是根據“人民幣超發(fā)”推測人民幣貶值的。這一邏輯初看是對的,但是對現實情況的判斷存在很大偏差。中國貨幣增速很高,可是美國呢?歐洲呢?日本呢?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帶頭印票子,長期保持低利率,歐洲日本更是進入“負利率”時代,從全球的角度而言,哪國的“貨幣超發(fā)”更嚴重?由于匯率是個“相對價格”,所以如果沒有完整的測度、統(tǒng)一的標準,很難得出哪家貨幣貶值的結論。從利率的角度比較,中國的貨幣超發(fā)至少不比歐美日更嚴重。

  對于任何商品而言,“量”和“價”都是聯動的。管量的話,價格就相應決定了;管價的話,價格同時就決定了。量多了,價格自然下行。商品如此,貨幣也如此。匯率,無非就是貨幣的價格。

  上面討論的含義是,如果你能夠簡單清楚地管好貨幣的量,那么就可以不管貨幣的價。換句話說,貨幣發(fā)行如果有一個簡單完備的規(guī)則,就可以不管匯率沒讓匯率自由浮動??墒牵@只是理想狀況,現實中完全不是這樣。

  目前,我國貨幣發(fā)行尚缺乏公開透明機制,貨幣發(fā)行機制在轉軌的過程中。我國的貨幣政策,依然肩負著多重使命,相機抉擇的時候太多,缺乏清晰透明的規(guī)則。因為相機抉擇的大量存在,所以貨幣發(fā)行量沒有一個簡單清晰的錨,匯率因此也就沒有了錨,不會簡單定住。不透明的貨幣發(fā)行規(guī)則增加了預期中的不確定性,也會導致匯率波動加大。因此,“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目前情況下的必然,甚至可以說是不二選擇。

  很多人注意到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貨幣的匯率都是浮動的,但是卻沒有同時強調絕大多數貨幣都不是完全自由浮動的,而是有管理的浮動。最接近完全自由浮動的國家是加拿大,1998年以來就停止干預加元匯率,美元也基本不干預。其他的貨幣,包括歐元、日元、英鎊,都是有管理的浮動,只是央行干預的程度不同而已。倘若沒有太大的、不利于本國經濟的波動,貨幣當局一般也不會頻繁干預。

  對于大國而言,對內的貨幣政策是首要的,應為首要考慮。對外的匯率政策是次要的,應該從屬于本國貨幣政策的需要。絕大多數的大經濟體,都采取了對外匯率制度配合對內貨幣政策的方法,而不是相反。宋國青教授說的“利率是車,匯率為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簡單概括,因為匯率是貨幣的價格,在干預貨幣發(fā)行的情況下,不干預匯率是個偽命題。在建立起簡單清晰的、公開透明的、有約束力的貨幣發(fā)行規(guī)則以前,浮動匯率制度只能是有管理的浮動。絕大多數貨幣都是有管理浮動,是因為貨幣政策的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很難建立起簡單的、透明的、有約束力的貨幣發(fā)行規(guī)則。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匯率制度都不會是完全自由浮動。

  8.誤估央行的匯率管理尺度

  最后這一條,講的是筆者自己的估計誤差。

  2016年初作出的當年“人民幣匯率不會破7”的預測,是考慮了央行的匯率管理的。當時思量,這個管理其實是很簡單的。仔細斟酌一個均衡水平,留出計算誤差,再留出市場過度波動的空間,等到了底線附近,再入市干預。保守計算,均衡在6.6附近,留出計算誤差和波動空間,6.8之前是不需要介入的。即便計算的均衡在6.4-6.5一帶,也完全可以不干預,等到6.8一帶再干預的成本要低很多,效果也要好很多。

  香港1998年阻擊金融炒家的成功戰(zhàn)例,或者能給我們一點啟發(fā)。1997年7-8月的時候,恒生指數站在一個局部的高點上,最高達到16673點。隨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和國際炒家的介入,股市一路下行,最低跌倒6660點,跌去了60%左右。

  香港金管機是什么時候入市干預的呢?98年8月14號,也就是最低點的第二天。而且,入市以后恒生指數迅速反轉,升到7000點上方,并很快上升到9000、10000點以上,震蕩上行,先后突破13000、16000點高位。下一次恒指落到9000點一下,要等到2001年的NASDAQ泡沫破滅以后了。

  將近20年后看98年金管局的操作,無疑是很成功的。成功的原因很多,有兩條需要注意。一是從高點下跌了60%才入市,二是股市跌了將近一年才入市。操作的細節(jié)和技巧暫且不提,耐心和定力顯然功不可沒。

  反觀2015年8.11匯改以來的管理,干預可能太早了。8.11匯率市場化的歡呼聲尚未停歇,央行已經拋出3%貶值到位的言論。即便這個計算是正確的,也要繼續(xù)留出市場波動、尋找均衡的空間,何況還要考慮短期的沖擊、計算的誤差、干預的成本。從研究者的角度,央行管理的方式我是看不懂的,應該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2017匯率政策相關文章:

1.2017人民幣匯率政策解讀

2.2017中國外匯政策

3.2017最新外匯政策

4.2017年結售匯政策

5.2017國家最新金融政策

2017匯率政策

匯率政策指一國政府利用本國貨幣匯率的升降來控制進出口及資本流動以達到國際收支均衡之目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匯率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外匯新政策 1.政策和個人購匯額度不變 國家外匯管理局稱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2017黃標車報廢補貼最新政策
    2017黃標車報廢補貼最新政策

    黃標車,是新車定型時排放水平低于國Ⅰ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國Ⅲ排放標準的柴油車的統(tǒng)稱。2017年公布了對黃標車報廢補貼的最新政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

  • 2017環(huán)保補貼政策
    2017環(huán)保補貼政策

    環(huán)境與發(fā)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把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看得如此重要。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環(huán)保

  • 2017年社?;鶖嫡{整方法有什么
    2017年社?;鶖嫡{整方法有什么

    2017年社保繳費基數怎么調整?2017年社保繳費基數究竟是上調還是下調?什么時候生效?一起來看看社保繳費基數的小知識吧! 2017年社保繳費基數調整 國務院

  • 2017社保繳費基數計算公式
    2017社保繳費基數計算公式

    參加基本保險的職工按照平均工資確定繳費基數,大家都很好奇2017年的繳費基數是多少吧!2017年社保的繳費基數究竟是多少?有沒有相關的社保繳費基數最新

30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