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認定自認需依據(jù)
司法認定自認需依據(jù)
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承認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實為真實明確表明其真實性的陳述。司法如何認定自認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自認的相關法律知識。
司法認定自認需依據(jù)
[案情介紹]
老張和老李是多年的鄰居,關系較和睦。老李一次急需用錢,口頭向老張借款2000元。一年后,老張向老李索還,老李稱已歸還。雙方僵持不下。老張遂訴至法院。審理過程中,老李承認借款屬實,但辯稱已歸還,因雙方借款時沒有出具借條,所以歸還時也沒有出具收條。
[案情分析]
在案件處理上,有二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老李承認借款事實,已經(jīng)構成訴訟上的自認,那么老張不必再對該事實進行證明;至于老李提出已經(jīng)還款的事實,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舉證責任分配原則,應由老李來證明。如老李無法提供已歸還借款的相關證據(jù),法院應支持老張的訴訟請求。
另一種意見認為,老李雖對其借款進行了自認,但這是一種限制的自認,也就是說,老李承認借款事實的前提是其已經(jīng)還清借款的事實。對于當事人主張的事實承認其一度存在,但稱已經(jīng)因其他事實或者行為而消滅者,應否認為自認。
同時,從交易習慣和生活經(jīng)驗法則來看,在日常交易中,在沒有任何書面手續(xù)的借貸中,借款人在歸還借款時要求貸款人出具收條是不符常理和交易習慣的。因為這種口頭借貸往往發(fā)生在雙方互相信任,一般是親朋好友之間,在交易時,不太考慮到會發(fā)生糾紛,且貸款人手中沒有任何證據(jù),借款人沒有必要去要求貸款人出具收條,由此可見,這種附加限制的自認在生活中是完全符合事實的。
綜上所述,老張如無其他證據(jù)證明借款事實,法院應駁回其訴訟請求。
[管析]
同意第一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關于民事訴訟自認的法律規(guī)定。自認是訴訟中的一個術語,指一方當事人對他方當事人不利于己的事實承認其為真實或不予反駁或對其訴訟請求予以認可的聲明或表示。從廣義上來說,它還包括被告對原告所提訴訟請求的承認,但一般均指對事實的承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次明確了自認。該解釋第七十五條規(guī)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1)、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和提出的訴訟請求明確表示承認的;……”。這一規(guī)定具有歷史性的意義,雖然沒有使用自認這一術語,但從其內(nèi)容上看,它已具備了自認的雛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八條規(guī)定:“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分關系的案件除外。”它正式確立了民事訴訟上的自認制度。
第二,關于民事訴訟自認的效力。首先,訴訟上的自認具有無庸舉證的效力。即當事人一方對于對方主張的不利于己之事實而為自認時,對方因而也就免除了對該主張所負的舉證責任。其次,訴訟上的自認對當事雙方均具有拘束力。一方面,作出自認的一方當事人應受其自認的拘束,除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許撤銷自認:
(1)經(jīng)過雙方當事人同意;
(2)自認是在他人的欺詐、脅迫、賄賂等應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影響下作出的;
(3)因出于誤解承認了不真實的事實;
(4)當事人行使更正權撤銷訴訟代理人所作出的自認。除上述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外,即使案件系屬于二審或再審,亦不得隨意地撤銷其在一審中的自認。
另一方面,對方當事人也應受自認的約束。最后,訴訟上的自認還具有拘束法院的效力。經(jīng)當事人自認的事實,法院應認其為事實,并將其作為裁判的基礎,而無需另行調查證據(jù)。即使當事人未加援引,法院亦應依職權加以適用,因為訴訟上的自認是一種證據(jù)法則,而證據(jù)法則屬于法院應當予以認知的范圍。另外,訴訟上的自認,不僅對一審法院具有拘束力,而且對第二審法院和再審法院亦具有拘束力。
第三,關于民事訴訟自認效力的限制。訴訟上的自認具有拘束當事人和法院的效力,但這種拘束力并非是絕對的。一般認為,下列幾種情形下,不能發(fā)生自認的效力:
(1)人事訴訟程序不適用自認的規(guī)定。人事訴訟程序因與國家公益有關,故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對此不采取辯論主義而采取干涉主義以限制當事人之處分權,一般均明文規(guī)定不適用自認的規(guī)定。
(2)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也不適用自認的規(guī)定。例如,就訴訟成立要件之事項、當事人適格之事項等為自認的,均不生自認的效力,法院仍應依職權進行調查,不受當事人自認的約束。
(3)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所為之自認,顯然屬于不利于共同訴訟人之行為時,亦不產(chǎn)生自認的效力。同理,群體訴訟或集團訴訟中,訴論代表人所為之自認,也不能產(chǎn)生自認的效力。但上述所為之自認,如果事先得到特別授權或者在事后得到追認,則應該具有自認的效力。
(4)自認之事實,如果與顯著的事實或其他為法院應予以司法認知的事實相反,或根本為不可能之事實,或自認之事實依現(xiàn)有之訴訟資料,顯然與真實情形不相符的,則應認定其為無效,因為法院的裁判,不應以明顯虛構的事實為其基礎。另一方面,訴訟上的自認在一般情況下應當具有不可撤銷性,當事人應受其拘束。故對允許撤銷自認的特殊情形加以列舉式的明確規(guī)定,除此之外,則不允許當事人予以撤銷。
(5)調解、和解中的讓步不具有自認的效力。當事人在調解或和解程序中所作的讓步主要是為了盡快解決他們之間的爭執(zhí),但這種讓步并不意味著當事人一方承認對方所主張的事實或訴訟請求,故不能把當事人在調解、和解中的讓步看作自認。
第四,關于限制自認的效力。自認的限制又稱為限制的自認。根據(jù)自認的程度、范圍可將自認劃分為完全自認與限制自認。完全自認是對另一方當事人主張事實的全部自認;限制自認是對于自認有所附加或限制,或者呈現(xiàn)出前后矛盾,甚至其中言詞令人費解或難以確定其真實含義和意圖的情形。限制自認是自認規(guī)則的難點問題,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是當事人一方在承認對方所主張的事實時,附加獨立的攻擊或防御方法;
二是當事人一方對于他方所主張的事實,承認其中一部分而爭執(zhí)其他部分;
三是當事人在自認上有所附加或限制。
我國民事訴訟實踐中存在大量限制的自認,但對于限制的自認是否構成訴訟上的自認,可否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證明責任問題,我國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因而對此明確加以規(guī)范顯然確有必要。在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情形下,法官不可自行造法。對于民事訴訟中限制自認的效力確定,應根據(jù)案件事實加以認定:當事人主張一致的部分可以成立自認,但就其一部分事實主張的自認不得擴及全部事實主張;至于當事人對自認有附加或者限制的,則要對所負條件按照負擔的原則進一步舉證,由法院酌情予以斷定。
綜上所述,本案中的老李對其借款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就是民事訴訟自認情形,它對當事人雙方均具有拘束力,由于老李并不存在有法律規(guī)定撤銷自認的情形,老張因而也就免除了老李向其借款事實的舉證責任;至于老李提出已經(jīng)歸還借款的事實,因借款事實和還款事實是兩個獨立的事實,二者具有可分性,但借款事實是還款事實的前提條件,承認已經(jīng)還款就是默認了借款事實這個前提條件已經(jīng)發(fā)生,并不能推理和擴及其沒有借款這個事實,這也是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先后規(guī)律的。
因此,老李援引其已經(jīng)償還借款的事實,并不能構成否認其曾經(jīng)借款事實的自認,老李在缺乏其他相當?shù)淖C據(jù)或者旁證來證明已經(jīng)還款的事實,其是否已歸還借款則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既然借款事實可以認定,還款事實不能確定,法院則可以老李其自認的事實為依據(jù),判決其償還老張借款2000元。
[案情結果]
老李承認借款事實,已經(jīng)構成訴訟上的自認,那么老張不必再對該事實進行證明;至于老李提出已經(jīng)還款的事實,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舉證責任分配原則,應由老李來證明。如老李無法提供已歸還借款的相關證據(jù),法院應支持老張的訴訟請求。
[相關法規(guī)]
民事訴訟法及民訴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
在訴訟中,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xié)議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協(xié)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得在其后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jù)。
看過“司法認定自認需依據(jù)”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