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健康養(yǎng)生知識 > 吃什么可以消除肺部的小結節(jié)(2)

吃什么可以消除肺部的小結節(jié)(2)

時間: 肖陽1034 分享

吃什么可以消除肺部的小結節(jié)

  肺部小結節(jié)的外科治療方法

  目前微創(chuàng)胸外科手術是治療肺部小結節(jié)、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胸部微創(chuàng)手術主要包括胸腔鏡手術。胸腔鏡手術具有應用廣泛,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痛苦輕、并發(fā)癥發(fā)生少、符合美容要求等優(yōu)點。特別是近年來發(fā)展的單孔胸腔鏡手術,只要在胸壁上開一個3-125px的切口,就可以完成肺癌根治術、肺部結節(jié)切除術等常規(guī)胸腔鏡能完成的手術。

  總之,對于肺部小結節(jié),我們既要重視它,但也不必驚慌,依照目前的醫(yī)療條件,及時就醫(yī),對于需要治療的結節(jié)及時治療,同時要避免因過于驚慌而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肺部少見的惡性腫瘤常見癥狀

  盜汗、肺實變、呼吸音減弱、乏力

  一、癥狀

  在肺部少見的惡性腫瘤中,絕大多數為周圍型,近一半患者無臨床癥狀,其中淋巴瘤占41%,癌肉瘤占20%,黏液表皮癌占15%,肉瘤占18%,其余是惡性黑色素瘤。

  肺淋巴瘤:分為霍奇金病與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別占肺部腫瘤的0.5%或0.33%。原發(fā)肺淋巴瘤罕見,多為轉移瘤,大多為原發(fā)縱隔的霍奇金淋巴瘤的轉移瘤。肺原發(fā)淋巴瘤的預后好于繼發(fā)。

  1.肺繼發(fā)淋巴瘤 淋巴瘤累及肺占44%~70%,為前縱隔或氣管旁到鄰近的縱隔淋巴結,再到肺門淋巴結,最后到肺,肺受累可為直接擴散或分離的結節(jié),只有當大塊病變(指前縱隔或氣管旁包塊>30%胸直徑時)時才累及胸膜、心包或胸壁,以上主要是指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尸檢中約50%累及肺,最常見的是大細胞型。也可見于治療后復發(fā)或繼發(fā)于肺者。

  CT可見以下表現 ①肺結節(jié)<1cm;②>1cm的腫塊或腫塊樣融合體,伴或不伴空洞;③肺泡或間質滲出;④胸膜包塊;⑤支氣管周圍或血管周圍增厚,有或無肺不張;⑥胸腔積液;⑦肺門或縱隔淋巴結增生。超過68%的患者同時可見以上3個或更多CT異常征象,可用于鑒別其他疾病。

  2.肺原發(fā)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罕見的原發(fā)肺淋巴瘤可發(fā)生在肺內任何正常存在淋巴組織的部位,如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肺間質或肺內、胸膜下淋巴結。肺內及胸膜下淋巴結較常見,特別是>25歲者。淋巴管造影證實18%的正常人有肺實質內的肺內淋巴結。肺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表1)。

  原發(fā)肺淋巴瘤主要源于B淋巴細胞,有人報道可源于中心細胞,其由濾泡旁B淋巴細胞轉化而來,這些B淋巴細胞表達 -或 -免疫球蛋白輕鏈,提示為源于單一B細胞的克隆增生,要鑒別良性淋巴病變(包括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假性淋巴瘤)與肺原發(fā)淋巴細胞淋巴瘤很困難。

  鑒別良、惡性淋巴樣病變的3個指標:①未成熟淋巴細胞;②無胚發(fā)中心;③累及肺門淋巴結。但有人認為第3項不能用于診斷一定是良性病??傊?,良性淋巴瘤的主要臨床問題是鑒別各型及明確診斷。

  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炎:Carrington及Lebowl966年首先報道,Liebow和Carrington在1973年進一步定義LIP為淋巴細胞漿細胞及組織細胞廣泛肺間質滲出,部分病例可有胚發(fā)中心,稱之為"廣泛淋巴樣組織增生"。有人認為LIP與免疫功能缺陷有關,如:異常丙種球蛋白血癥,絕大多數患者為成年女性(50~70歲),無特異性癥狀,典型胸部X線特征為彌漫雙下肺葉網狀滲出,小的1cm,大的在約3cm的結節(jié)或斑片,此瘤可伴免疫疾病,如:Sjoogren綜合征(占1/3)、結締組織病、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病(包括AIDS)。

  假性淋巴瘤:Saltzstein在1963年在區(qū)分良、惡性淋巴細胞肺滲出時,定名了良性淋巴細胞增生性假瘤,后成為肺的結節(jié)性淋巴增生,也有人稱為分化好的淋巴細胞淋巴瘤。該瘤為反應性淋巴增生,可見肺內1個或多個結節(jié)或局部滲出,無癥狀,見于30~80歲,平均51歲,癥狀為發(fā)熱,切除包塊可診斷和治療,手術區(qū)復發(fā)率低,預后佳。

  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當非霍奇金病累及肺時,50%~60%的病人是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樣淋巴細胞的增生,發(fā)病年齡20~90歲,峰值為60歲,男女相等,1/3無癥狀,癥狀包括:咳嗽、憋氣、胸痛、咯血等。手術切除或加化療、放療。預后佳,70%~83%可5年存活,存活中值4~9.75年。

  大細胞組織細胞淋巴瘤:極少見,可合并AIDS,無AIDS者更多見于女性,非AIDS者在50~60歲,肺門淋巴結易受累,病變易發(fā)于上肺,也可全肺受累,可侵及胸壁或胸膜,空洞可見于混合型(即大、小細胞型),盡可能手術切除,肺門淋巴結陽性時需放療;播散時需化療。大細胞型比小細胞型更具侵襲性,預后更差。在初次治療幾個月至幾年間,53%可復發(fā)。

  淋巴肉芽腫?。篖iebow 1972年首次報告,其非典型的淋巴細胞滲出累及肺和其他器官(皮膚及腦)的血管。中年成人多見,男性稍多??沙霈F咳嗽、憋氣、胸痛、發(fā)熱、疲乏及體重減輕。胸部X線:多發(fā)肺小結節(jié),0.6~0.8cm,邊界不清,位于下葉,環(huán)磷酰胺及潑尼松可能有益,2/3的中位存活期為14個月,38%的病人1年內死亡,平均存活23.8個月。此病可能為周圍T細胞淋巴瘤,原發(fā)可在肺,預后差。

  漿細胞病變:巨球蛋白血癥、漿細胞瘤及多發(fā)性骨髓瘤在肺內罕見,Noach 1956年首次報告巨球蛋白血癥累及肺,全身癥狀可有淋巴結腫大、脾大、減重等。以上幾種應盡可能手術切除,但絕大多數只能化療。多發(fā)骨髓瘤可作為單發(fā)或全身病的一部分累及肺。

  原發(fā)肺霍奇金?。悍卧l(fā)霍奇金不常見,平均年齡42.5歲(12~82歲),峰值年齡為雙峰型,首峰在21~30歲。二次高峰在60~80歲,男女比例為1∶4,最常見癥狀為咳嗽、減重、胸痛、憋氣、咯血、乏力及紅疹。胸部查體見肺實變征象,也可基本正常,其他體征有:胸廓反常呼吸運動、皮疹、水腫及淋巴結腫大。放射學:絕大多數為肺內結節(jié)影,有空洞、滲出、肺不張及胸腔積液。支氣管鏡檢查多正常,幾乎所有均需開胸活檢確診,組織學最多見結節(jié)性硬化或霍奇金的混合細胞型。

  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受累肺組織超過1葉者預后差,其他預后差的因素是:發(fā)熱、盜汗、減重10%以上、胸腔積液、空洞等。

  3.軟組織肉瘤 原始間質細胞存在于人體的某一臟器,其增生及成熟為脂肪纖維組織、肌肉、軟骨或骨。間質來源的腫瘤源于支氣管或血管壁的基質成分或肺實質的間質,其長入肺實質,偶可突出至支氣管腔,侵犯及突破支氣管上皮,因此無表皮脫落細胞,細胞學檢查無益。

  大體腫瘤呈邊界清,有包膜的肺實質內包塊,通常為局部侵犯播散,可能侵犯胸膜及胸壁,罕見空洞。

  可在任何年齡發(fā)病,男女相等,左右肺發(fā)病率相等。常見癥狀為:咳嗽、胸痛、憋氣、咯血、發(fā)熱、乏力、畏食等,體重減輕常是晚期癥狀。常為單發(fā),限于一肺,其直徑1~15cm或更大,一般直徑6~7cm,侵犯胸壁后可有胸腔積液,15%腫瘤阻塞支氣管致遠端肺改變。多血行轉移,淋巴轉移罕見。有人將其分為3類:①肺實質及支氣管(內)肉瘤;②大血管源肉瘤;③小血管源肉瘤。

  4.肺實質及支氣管(內)肉瘤:原發(fā)性腫瘤罕見,常見類型有:

  (1)原發(fā)肺滑膜肉瘤:滑膜肉瘤是一種獨特而罕見的軟組織惡性腫瘤,約占軟組織肉瘤的12%。2002年以前的英文文獻僅有3l例原發(fā)肺滑膜肉瘤報道。

  1934年Sabrazes認為其是起源于關節(jié)滑膜或向滑膜方向分化的惡性腫瘤而將其命名為滑膜肉瘤。目前普遍認為滑膜肉瘤是由間葉細胞發(fā)生的具有滑膜分化特點的惡性腫瘤,分為單相型和雙向型。部分病例細胞分化很差,形態(tài)及預后不同于以上兩型,稱為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多發(fā)生于四肢大關節(jié)的鄰近的部位,與肌腱、腱鞘、滑膜結構密切相關,常位于關節(jié)囊處,也可發(fā)生于無滑膜結構的部位,占5%~15%。

  發(fā)生于肺的滑膜肉瘤主要臨床表現是胸痛、咯血、氣短和咳嗽。發(fā)生于肺外的滑膜肉瘤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包塊和疼痛,而滑膜肉瘤的大體標本檢查是腫塊邊界較清,但無包膜,呈灰或棕褐色。切面為魚肉色,質脆,可見黏液變性或出血壞死區(qū)。鏡檢腫瘤細胞具有向上皮樣細胞及間質細胞雙向分化功能。超微結構顯示腫瘤細胞胞質含有豐富的核糖體,偶有線粒體擴張,粗面內質網大量成節(jié)分布,并有發(fā)育良好的橋粒型細胞相連接?;と饬鲇捎谄浣M織結構復雜,易誤診為其他軟組織肉瘤或炎癥。

  原發(fā)性肺滑膜肉瘤在鑒別診斷上首先要與肺轉移性滑膜肉瘤相區(qū)別,次型肉瘤須與肺原發(fā)性其他肉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外皮瘤、神經鞘瘤)鑒別,免疫組化染色可幫助區(qū)別二者。

  滑膜肉瘤在治療上一般應對原發(fā)腫瘤行廣泛切除,根據臨床分期,可采用手術前后放、化療。放療有效劑量不應小于40cGy,放療野應包括瘤床及周圍2~5cm正常組織?;熢谌饬龅闹委熤泻苤匾?,最常用的是VAC方案。近年來ADM、DPP、Vp-16、IFD、DTIC和紫杉類等藥物用于軟組織肉瘤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與滑膜肉瘤預后有關的因素依次為患者的年齡、病變部位、病變大小、病程長短,而具體到每個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Enzinger報道滑膜肉瘤5年生存率為25.2%。若腫瘤直徑<4cm或有廣泛鈣化預后較好,5年生存率可達82%。復發(fā)多在治療后2年,有1/3~1/2的病例有轉移。近些年對滑膜肉瘤的遺傳學研究發(fā)現滑膜肉瘤的預后與腫瘤的細胞核有絲分裂率有明顯相關性。異倍體DNA含量尤其是s期,可以作為制定滑膜肉瘤惡性度的客觀指標。一般認為核分裂率>10/10HPF則預后不良。

  (2)纖維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可發(fā)生在氣管內及肺實質內,支氣管內的此類肉瘤多見于青少年,可有咳嗽及咯血等癥狀,多局限在支氣管內,并不侵犯肺實質,切除術預后好。由于其易引起癥狀,故多在早期診斷并手術。周圍病變多為實性,偶見空洞,預后較支氣管內纖維肉瘤差。有人認為瘤體大的較小的預后好,因其生長慢,5年存活率45%,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率、大小及累及周圍組織(包括胸壁、膈、縱隔)等都是預后的影響因素。

  (3)肺橫紋肌肉瘤:罕見,絕大多數橫紋肌肉瘤占據1個或多個肺葉,侵犯局部組織,特別是支氣管和肺靜脈,可伴先天性腺樣畸形,肺胚細胞瘤也偶見伴先天性腺樣畸形。多見于兒童。

  (4)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常見于成人的四肢及腹膜后,少見于肺,且少于纖維肉瘤等,年齡見于18~80歲,平均55歲,常見呼吸道癥狀,各葉分布均勻。治療:選擇完全切除,術后放、化療。預后:較差,與分期、切除徹底性、是否侵犯胸壁及轉移有關。

  (5)肺軟骨肉瘤:年齡23~73歲,平均46歲,男女均等,有呼吸道癥狀,左肺多見。X線胸片可見鈣化或骨化。大體見切面呈灰色,有包膜,邊界清。鏡下見鈣化或骨化的惡性軟骨,預后較差。

  (6)肺骨肉瘤:罕見,定義骨外骨肉瘤:①腫瘤必須由單一的肉瘤組織構成,除外惡性混合間質瘤的可能;②骨樣或骨成分必須由肉瘤構成;③原發(fā)的骨腫瘤能除外?;颊咴?5~83歲,平均61歲。男女均等,最常見癥狀為胸痛,左右發(fā)病等,治療為切除術,預后較差。

  (7)其他肉瘤:脂肪、神經源肉瘤及惡性間質瘤同樣罕見。預后:所有以上梭狀細胞肉瘤,除平滑肌肉瘤及支氣管內纖維肉瘤外,預后很差,極少活過1年。

  5.大血管起源的肉瘤 肺動脈干肉瘤是原發(fā)于肺動脈或心臟的肺動脈瓣的腫瘤,多依腫瘤的主要細胞類型分為:未分化、平滑肌及纖維肉瘤,在血管內向遠側或向血管外侵入肺內播散。

  可見于20~81歲,平均50歲,女性稍多見,癥狀為胸痛、憋氣、咳嗽、咯血及心悸,可有心臟收縮期雜音,伴近端血管擴張的肺動脈高壓是特定指征,晚期有右心失代償表現。

  X線胸片:見分葉狀肺門旁腫物;血管造影見肺動脈內多發(fā)缺損;CT及MRI有助診斷。治療:應行切除術,術后可輔助其他治療,但預后差。

  6.小血管起源的肉瘤 惡性或低度惡性的肺內該類腫瘤有:血管肉瘤、上皮樣血管內皮瘤、血管外皮瘤及血管內皮瘤。Kaposi肉瘤不在此討論,因其無肺內原發(fā)。Enzinger及Weiss(1983)定義的"血管內皮瘤"通常認為是血管腫瘤,但不能確定其準確的組織學分類作為其最終的生物行為。

  血管肉瘤:肺內極罕見,最可能為肺動脈干或胸外的右心室的轉移癌,可伴血胸或肥大性肺性骨關節(jié)病,預后差。

  上皮樣血管內皮瘤:Dail及Liebow 1975年首次報道,最初稱血管內支氣管肺泡瘤,后稱為硬化性內皮瘤,最后定名為上皮樣血管內皮瘤??梢娪谲浗M織、肺、肝、骨。年齡4~70歲,1/3為30歲以下,女性是男性的4倍。無癥狀或有干咳。X線胸片及CT見:雙肺許多小結節(jié),直徑1cm左右,診斷后平均成活4.6年,也有報道反復外科切除后存活24年者。多因肺功能不全死亡。

  血管外皮細胞瘤:源于無處不在的毛細血管外皮細胞,常位于下肢軟組織及腹膜后。發(fā)生于肺的男女相等,平均46歲,1/3無癥狀,可有胸痛、咯血、憋氣及咳嗽,偶伴肺性骨關節(jié)病。X線胸片示:分葉-界清、密度均勻的軟組織影。

  治療為手術切除。預后不同,依胸部癥狀、大小(超過8cm)、有胸膜及胸壁侵犯、腫瘤壞死及巨大細胞(>3個有絲分裂/10高倍野)而定。>5cm者有33%轉移,>10cm者66%有轉移。診斷后2年內多復發(fā),對放、化療無效。

  7.癌肉瘤 此類腫瘤主要由上皮成分和間質成分構成。上皮成分常為鱗癌,間質成分常為纖維肉瘤。相對于單一的肉瘤及鱗癌,癌肉瘤的分化程度及預后明顯差。

  50歲以上病人多見,男性發(fā)病約為女性的5倍,最常見于遠端支氣管,瘤體常生長較慢,更多為腔內生長,浸潤氣管壁生長較少見,但也可見侵及周圍肺組織,局部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特別是腦轉移最常見。癥狀為咳嗽、咯血,胸痛不適也可見??捎蟹涡怨顷P節(jié)病。周圍者可無癥狀。肺癌肉瘤有以下特點:①多見于老年男性;②大支氣管腔內息肉樣包塊;③組織學:惡性上皮細胞簇可見非典型紡錘狀或多形性肉瘤細胞組成的基質;④免疫組化:細胞角蛋白抗體顯示上皮成分,而基質對波形蛋白(vimentin)起反應。

  應盡可能手術切除,1年生存率不足20%,少數病人存活可超過5年或更長,也有活10~20年者。

  8.肺母細胞瘤 為兩種惡性間質及上皮成分腫瘤構成,其成分近似癌肉瘤,似肺在3個月的胚胎狀態(tài),故稱為肺胚細胞瘤。在1952年,Bamard以胚胎瘤的名詞首先報道該病;1961年,Spencer定名為母細胞瘤,

  根據組織學特性分為:①分化好的胚胎腺癌,為惡性上皮成分似胚胎的肺,但無惡性基質;②雙相母細胞瘤。平均年齡35歲(1~72歲),女稍多于男,41%無癥狀,可咳嗽、咯血、憋氣,體檢無異常,個別呼吸音減弱。

  X線胸片:單側肺包塊,可呈周圍型或中心型?;灍o特殊,纖支鏡和穿刺對診斷有益,54%為分化好的胚胎腺癌,46%為雙相胚細胞瘤,前者大小在1~10cm(平均4.5cm),后者2~27cm(平均10.2cm)。組織學為惡性腺體及成人肉瘤樣或胚胎間質成分。

  治療采用手術切除,可輔以化療,瘤體<5cm者預后較好。分化好的胚胎腺癌預后好于雙相母細胞瘤,轉移與復發(fā)是預后差的原因。

  9.惡性畸胎瘤 肺內畸胎瘤少見,絕大多數惡性發(fā)生在左上葉,原因不明,一半是惡性,易與胚細胞瘤混淆,預后差。

  10.惡性室管膜瘤 病變原因不明,推測其為小細胞癌治療過程中的化生產物,Crotty 1992年首次報告1例小細胞癌治療后患者,單發(fā)周邊型室管膜瘤的超微及免疫學特征與小細胞腫瘤明顯不同。

  11.支氣管惡性黑色素瘤 29~80歲均可發(fā)病,男女無差異,多位于隆突及支氣管,氣管發(fā)病較少見。癥狀體檢及放射學與原發(fā)支氣管癌相同。診斷原發(fā)性支氣管惡性黑色素瘤,需首先除外其他原發(fā)部位,參考標準如下:①既往無皮膚病變(特別是黑色素瘤)手術史;②無眼腫瘤手術史;③單發(fā)肺腫瘤;④形態(tài)為原發(fā)腫瘤特征;⑤切除時無其他器官的黑色素瘤;⑥尸檢無其他器官原發(fā)黑色素瘤。所有病例均須與黑色類癌鑒別,免疫及超微結構在兩者的差別如表2所示。

  一旦確診原發(fā)腫瘤應盡量手術切除,預后中等,報道稱最長可存活11年。

  肺部少見的惡性腫瘤常見并發(fā)癥

  肺轉移瘤

  一、并發(fā)病癥

  并發(fā)癥為癌組織向其他組織和器官浸潤擴散轉移。肺惡性腫瘤轉移的途徑主要有直接擴散、淋巴轉移、血行轉移等。


猜你喜歡:

290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