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公共基礎知識(2)
access公共基礎知識
26、對象的概念:
一組靜態(tài)屬性和動態(tài)操作的封裝體
27、對象的基本特點:
a、標識惟一性
b、分類性
c、多態(tài)性
d、封裝性
e、模塊獨立性好
28、類的概念:
a、具有相似屬性和操作的對象的集合
b、類的屬性:繼承性
29、對象是對應類的一個實例
30、計算機軟件的概念:
程序,數據及相關文檔的集合
31、軟件的分類:
a、應用軟件,系統(tǒng)軟件,支撐軟件(或工具軟件)
b、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DBMS是系統(tǒng)軟件
c、教務管理系統(tǒng)是應用軟件
32、軟件危機的主要表現:
成本,質量,生產率
33、軟件工程3要素:
a、方法,工具,過程
b、方法:完成軟件工程項目的技術手段
c、工具:支持軟件的開發(fā),管理,文檔生成
d、過程:支持軟件開發(f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控制,管理
37、軟件生命周期的概念:
軟件產品從提出,實現,使用維護到停止使用退役的過程
38、軟件生命周期的三個階段:
軟件定義,軟件開發(fā),運行維護
39、軟件開發(fā)階段的主要任務:
需求分析,設計(詳細和概要),編碼,測試
40、需求分析方法:
a、結構化需求分析方法
b、面向對象分析方法
41、結構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a、數據流圖(DFD)
b、數據字典(結構化分析的核心)
42、模塊獨立性的度量標準:
耦合性和內聚性
43、耦合性:
對一個軟件結構中不同模塊之間互連程度的度量
44、內聚性:
一個模塊內部各個元素間彼此結合的緊密程度的度量
45、優(yōu)秀軟件應具備的獨立性標準:
高內聚,低耦合
46、過程設計的工具:
程序流程圖(PFD)
47、軟件測試的目的:
發(fā)現錯誤
48、軟件測試方法:
靜態(tài)測試和動態(tài)測試
49、軟件測試過程的4個步驟: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驗收測試(確認測試)和系統(tǒng)測試
50、程序調試的任務:
診斷和改正程序中的錯誤
51、數據庫系統(tǒng)的核心:
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DBMS
52、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提供3種數據語言:
a、定義語言:
負責數據的模式定義與數據的物理存取構建
b、操縱語言:
負責數據的操縱,如查詢與增刪改等
c、控制語言:
負責數據完整性,安全性的定義與檢查以及并發(fā)控制,故障恢復等
53、數據庫系統(tǒng)的3級模式:
a、概念模式:
數據庫系統(tǒng)中全局數據邏輯結構的描述,全體用戶公共數據視圖
b、外模式:
也稱子模式與用戶模式,是用戶的數據視圖,也就是用戶所見到的數據模式
c、內模式:
又稱物理模式,它給出了數據庫物理存儲結構與物理存取方法
54、E-R圖的組成:
矩形表示實體;橢圓表示矩形;菱形表示聯(lián)系
55、關系模型的性質:
a、一個二維表就是一個關系
b、在二維表中凡能唯一標識元組的最小屬性稱為鍵或碼,具有唯一性
c、元組就是二維表中一行
d、屬性就是二維表表中一列
e、從所有侯選健中選取一個作為用戶使用的鍵稱主鍵
f、表A中的某屬性是某表B的鍵,則稱該屬性集為A的外鍵或外碼
56、關系運算:
a、交
b、并
c、笛卡爾積
d、自然連接
e、差
f、除
g、選擇
f、投影
看過“access公共基礎知識“的人還看了: